中国抗“艾”之路:亲历者说(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疫回眸

难忘首宗本土艾滋病病毒感染疫情

周釥民口述

郑灵巧整理

周釥民 1962年7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1962年8月至1964年10月在浙江医科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64年11月调至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工作,1984年开始担任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分管疫情应急处置工作。2001年4月退休。连续多年担任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秘书长。从事卫生防疫工作近40年,是国家最早承担艾滋病防控与重大疫情应对的专家之一。

提起艾滋病何时侵入我国,很多人会想起1985年在北京最早报告的艾滋病病例。其实,在那名美籍阿根廷游客来华旅游死于艾滋病之前,我国就发生了首宗本土艾滋病病毒感染疫情。引发该疫情的是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外来血液制品——第Ⅷ因子冻干血浆制剂,这一制剂在此前已经从美国进入我国境内。

1985年5月,我们看到了一则国外报道。报道称,近年美国有近6000名血友病患者注射了美国Armon公司生产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制剂,结果导致1200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经查,该公司生产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制剂被艾滋病病毒污染。

这一报道令我们心跳不已!因为,此前两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一次国际血液病研讨会。会议由当地一家著名的大医院主办,该院院长是一位血液病专家,担任此次会议主席。在这次会议上,美国的专家带来了美国生产的治疗血友病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制剂样品。该制剂就出自美国的Armon公司!

那批制剂有没有用于患者治疗?在得到肯定的消息后,我们更加不安。于是,我们防疫站几位负责人立即碰头商议,并紧急向省卫生厅报告。

当时,国内尚无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报告。面对这一可能的重大疫情,省卫生厅领导高度重视,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组织调查,务必将情况仔细调查清楚。省卫生厅和我们省防疫站也随即向国家卫生部做了汇报。

当时我在浙江省卫生防疫站任副站长,主管疫情、防疫以及应急处置方面的工作。所以由我负责主持这次调查工作。省卫生防疫站病毒病科的人员全部参与了调查工作。

经到主办那次国际血液病研讨会的医院调查了解,美国Armon公司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制剂已用于多名血友病患者临床治疗,共有19名血友病患者接受了该制剂的注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我们以检测乙型肝炎为名,对这些血友病患者一一追访,上门为他们采血,之后在我们省卫生防疫站用酶标法进行了HIV(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结果其中4名血友病患者HIV血清抗体呈现阳性,其所用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制剂为同一个批号。这4例HIV感染者中,仅一人为成年人,其他3人均为儿童少年。

4人发现感染时的年龄分别为28岁、13岁、11岁和9岁。他们中1例居住地为温州,3例均居住在杭州。

在那段日子里,为了确认这4例血友病患者是否感染了HIV,我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专家曾毅教授频繁联系,热线电话不断。在曾毅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将这4名血友病患者的血样标本包装好,放进背包,背包内同时放上冰排,由我们省防疫站一名主管病毒检测的医生背在身上,乘坐火车,径直送往北京宣武区迎新街100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曾毅教授的实验室,进行确认检测。

曾毅教授实验室确认检测结果显示,4人HIV血清抗体确实都为阳性。1985年10月,我接到了曾毅教授的这一告知电话。他说,这4个人确实感染了HIV,同时告诉我,他们还会将血样送至美国相关实验室进行复核(曾毅教授后来告诉我,送美国相关实验室复核结果,这4人HIV血清抗体也为阳性)。

听罢曾毅教授的电话,我们展开了对这4例感染者更为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温州的一例患儿居住在一个镇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专家郑锡文教授专程从北京赶来,与我们一道进行了调查。

至今,我仍然保留着当年经手医生手写的这4例感染者血友病病情与治疗情况简介。

发现感染时年龄仅9岁的俊俊(化名),出生于1976年,因左手拇指骨肿瘤,1984年10月和1986年9月两次就诊,先后注射了美国Armon公司生产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进行治疗,注射剂量分别为955单位2瓶,360单位1瓶。1985年6月HI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俊俊于1988年6月病逝于血友病症状之一——颅内出血。

发现感染时年龄11岁的陶陶(化名),出生于1974年,自幼皮肤、牙齿、骨关节经常出血,曾多次注射血浆止疼。1984年12月,陶陶再度因骨关节出血就诊,两次注射了美国Armon公司生产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进行治疗,注射剂量分别为955单位2瓶,270单位1瓶。1985年6月HI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陶陶于1987年2月病逝,病逝原因为艾滋病。

发现感染时年龄13岁的佩佩(化名),出生于1972年,是家中独子。1984年11月,他因血友病注射了美国Armon公司生产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制剂955单位1瓶。佩佩于1991年结婚后生子,1994年3月病重,在县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病逝原因为艾滋病。

发现感染时年龄28岁的大刚(化名),出生于1957年,从6岁开始皮肤、牙齿出血,后来又出现了骨关节血肿症状。1984年,大刚因骨关节出血就诊,先后3次注射了美国Armon公司生产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进行治疗,注射剂量分别为955单位2瓶,360单位1瓶,270单位2瓶。大刚于2001年11月病逝。病逝原因为艾滋病。

艾滋病作为重大疫情,在我国早期“严防传入传播”时期,受到特别重视。管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卫生防疫站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对于这4例感染者,我们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做的更多的是对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患病就医方面的帮助。

这4例感染者被发现之后,我一直是他们的联络人,负责及时为他们提供防病指导与就医联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患病的就医问题。为了他们的生活不被外界干扰,对他们的感染情况,我们除告知这3名患儿的家长和大刚的家人外,特别注意严格保密。当时,对于其感染的个人信息,只局限在我、省防疫站病毒科,有关医生及省卫生厅有关领导知道。

这4例感染者,从发现感染到病逝,最短的1年多,最长的16年。在他们中,我们为佩佩和大刚的事跑得最多。

佩佩为家中独子,13岁时发现感染,22岁病逝。从发现感染到病逝,他存活了9年的时间。有一段时间,我联系不到佩佩了,几次找到与他长期生活的姐姐,得到的回答都是随做生意的父母外出了。当佩佩重新回到原来居住的镇上时,他已经结婚生子。我们得到消息,立即赶过去做工作,说服这家人同意为佩佩的妻子、儿子采血,进行HIV血清检测。检测过后,我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真是万幸,这对母子都没有被感染。后来佩佩病重入住县医院抢救,我和防疫站病毒科一名工作人员也是急忙赶到医院,一是问候佩佩,二是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防护指导。从保护医患双方考虑,我们以佩佩染有乙型肝炎为说辞,提示医护人员做好职业安全防护。佩佩病逝后,他的父母将他葬在了家乡一座山顶上。我和防疫站病毒科工作人员闻讯再度赶到现场,见周围没有水源,就没有再提出异议。

大刚是这4例感染者中感染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一名。28岁时发现被感染,44岁病逝。从感染到病逝,存活了16年。大刚发现感染时是一名工人。其感染情况暴露后,被厂里安排回家休养,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之前,他与邻居们没有过任何不愉快。可自从知道了他感染了艾滋病,邻居们处处和他过不去。尤其是坚决不容许他走近院子里那口饮水井,使得他不得不搬离了所居住的院子。最令我气愤的是,他的妹妹竟然也因他的感染丢了工作——被所工作的医院解除了护士的职务!我知道后,直接找到省卫生厅厅长报告,要求严厉批评这家医院,并恢复她护士的职务。我说,如果不给这个护士工作,我就告到国务院去!后来这家医院还是恢复了大刚妹妹的工作。对于大刚的就医,我们也为他联系了固定的医院和医生接诊。很多年,他就医都很顺畅。但在他病情后期的一段日子,固定接诊他的医生出国工作,其就医受阻。闻讯后,我们再度到医院进行疏通,使大刚入住医院治疗。大刚一生未婚,他有一哥、一姐、一妹,都很照顾他。所以,平日里我与他们兄弟姐妹4人都很熟悉。大刚过世后的一个晚上,其哥哥、姐姐和妹妹三人找到我家,送来一对和平鸽,说大刚病危时嘱咐,一定要代替他来谢谢我。睹物思人,带着对大刚的深深思念,我将这对和平鸽送到了杭州西湖边的少年宫。后来,他们三人代大刚打官司,向给大刚注射染有HIV的第Ⅷ因子冻干血浆制剂的医院索赔。我几方奔走,进行劝说。最终三人撤回诉讼,与医院之间达成和解。医院也拿出了8万元作为补偿。

这是我几十年防疫工作中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我大学读的是临床医疗,可几乎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做防疫工作。如今,我离开防疫岗位已经多年了,但国土上发生的首宗本土艾滋病病毒感染疫情,以及后来漫长岁月里那些人和事,至今仍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