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区小医生的人文感悟
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 欣
人文说起来是个大话题,但在我看来人文是一种情怀,是建立在利他和本质善良的基础上。
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基层医生,这话说起来五味杂陈。作为“70后”的北京孩子,我们是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之前像父母有工作的人看病都是公费医疗,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他们挣得不多,但感觉很有保障,很有安全感,房子是单位分配的,医疗是单位负责的,我还记得那个时候用的一种叫三联单的东西,我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总因为发热住院,家里的钱不够,父母可以向单位借钱,然后每个月从工资中扣钱还。现在如果孩子没钱住院,我不知道这是否还可以行得通,至少我现在很少见到这种情况。而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后,社会在急剧转型,全社会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时候,当膨胀的私欲作为发展经济的强大的动力的时候,当膨胀的私欲创造的丰富财富获得满堂喝彩的时候,利他思维和善良本质已经开始被弱化,开始被漠视,甚至被边缘化。
不可否认,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但是人文氛围却越来越淡,经济至上演变成金钱至上。在我小的时候,如果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没有利他观念,或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会受到批评的。现而今,有些人时常是过度任性,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只在乎自我的感受。在这种大环境下,当我们驾车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道路上随意的停车,根本不考虑那样做是否会影响其他车辆。有的人在看病等候的时候总是嫌医生看得慢,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总是说医生看得不够仔细,总希望更多的时间。
另一方面,有些时候在改革中,经济指标超越了人性,“生意”超越了生命,这时候一个医生要守住自己内心的底线是何其得不易。我说了这么多,听起来像抱怨,那怎么办?就这样听之任之?
当然不是,我相信在医疗行业,90%以上的医生和我一样保持着利他之心和善良的本质。我们正在以自己微弱的努力,来保持一股清流。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对待每一位病人都是极为认真的诊治。由于认真,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都很满意。作为一名中医大夫,每次门诊都有很多病人来找我开汤药。病人越来越多,为了可以看更多的病人,我有时甚至晚上八九点还在医院给病人看病。由于病人太多,不得不限号。虽然有些不忍心,但要面对现实,我是一个人,要先活着,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现在北京市社区看病多个区县60岁以上的老人都免挂号费了。社区的医生,都是收支两条线,拿的是最少的钱。有些时候,站里的其他工作人员都下班了,我还在给病人看病,整个站里只剩下我和看门的大爷。我也会想,这样拼值不值,一个基层小中医,领导也不会因为你这样为病人看病就如何如何。但是当我听到一个病人说的话,我就有了风雨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动力。那个总是喘的阿姨每隔一段时间就由老伴陪着来看病。她说:“要是没有您,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能活到今天,您的汤药让我能睡好觉,吃好饭。感觉活着还有劲了。”在最热的那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阿姨,给我送来去皮切好的一小盒西瓜。她说:“杨大夫,你太辛苦了,送一个来怕你不收,我特意去皮切好了一小盒,还放好了牙签,看病间隙,你可以吃一块;孩子,别太累,也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我们还指望你呢。”就在几天前,门诊的最后一个病人结束诊疗后,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最后那个病人临走前从包里掏出一个用毛巾包着的煮熟的玉米递给我说:“杨大夫,知道您家住得远,还要一两个小时,您现在看完病人该饿了,这个拿着路上吃。别饿坏了。”
虽然我一个也没有收下,但是这足以温暖我劳累了一天的心。在疲惫的时候想想,这不就是我一直坚持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选择从事医疗职业,是因为我们能从中体会职业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是指快乐而有意义,所谓有意义指对别人和社会是否有益,而这基于人心的善。本来从事医疗应该是幸福感最强的行业之一,因为这职业既可养家糊口,又能帮助别人,所以当医生既可挣钱又有尊严。因为只有医疗才是“胜造七级浮屠”,人道主义者医生才是“仅次于神的人”。虽然我们现在不怎么挣钱,但是我们还是因为善良,因为有爱,顽强地坚守着医生的神圣尊严。就算社会、环境、氛围让我们坚守起来不容易。利他和善良的本质,不会也不应该轻易改变。
不忘初心,在风雨中砥砺前行。最后让我以人民医学家、外科之父裘法祖裘老的一句名言结束全文与大家共勉“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医学人文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