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水针疗法的常用药物、用药原则及操作方法
一、常用药物
一般来说,凡可用于肌内注射的药物,均可做穴位注射。对于不同个体和病情以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药物时必须注意。当两种及以上药物混合穴位注射时,还须注意混合后有无副作用及副作用大小、疗效可否提高、有无过敏现象。
常用中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柴胡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银黄注射液等。
常用西药制剂:维生素B 1注射液、维生素B 12注射液、甲 胺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5%和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注射用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三磷酸腺苷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胎盘组织液等。
二、用药原则
水针疗法的用药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凡可肌内注射的药物均可做穴位注射,其适应的疾病相同。
2.头面、耳部等肌肉浅薄处用药量较小,四肢、腰背臀部肌肉丰满处用药量较大。刺激小的药物用量稍大,反之用量稍小。体质强壮者用药量稍大,老弱及儿童用量偏小。
3.取穴不宜过多,力求少而精,功专力著。
4.有可能出现过敏的药物,注射前必须做皮试。
5.凡有禁忌证的药物必须禁用、慎用。
6.治疗时间应据病情而定,一般1~2日或1周1次。
7.注射前一定要回抽,如无回血时方可推药,如回抽有血,乃针头刺破血管所致,应将针头稍退出少许重新调整方向再刺入。
8.应熟练掌握所刺穴位的解剖位置,切勿刺伤重要脏器和神经干,以防产生不良后果。
9.在注射过程中如出现晕针等现象,应及时、正确处理。
10.注射药物可单用,也可几种药物合用。一般西药和中药制剂不能同时使用,并应严格注意其配伍禁忌。
三、操作方法
1.注射用具
(1)注射器:
常用0.5ml、1ml(主用于耳穴的注射)、2ml、5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临床根据注射药物的剂量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
(2)注射针头:
常用6~7号普通型注射针头,较深部位注射用7~8cm长针头。
2.操作方法
(1)选择规格适宜的注射器和型号、长短相宜的无菌注射针头,一次性者更好。
(2)体位:常选的体位有卧位和坐位两种,卧位又有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之分;坐位又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之分(图4-1~图4-7)。应据需要选用合适的体位。
图4-1 仰卧位
图4-2 俯卧位
图4-3 左侧卧位
图4-4 右侧卧位
图4-5 仰靠坐位
图4-6 俯伏坐位
(3)注射穴位:选适宜穴位,若疼痛范围较大,应寻找最痛点,以最痛点作为注射部位,并充分将其暴露。
(4)消毒:选好穴位后,先以2%的碘酒涂擦局部,再以75%酒精棉球脱碘,最后以消毒的干棉球拭干,或直接用0.5%碘伏棉球消毒即可(图4-8)。
(5)进针及注射:在消毒后的穴位处,避开神经干、血管、瘢痕,快速进针至皮下(图4-9),再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图4-10)至应刺深度,使局部产生酸胀等得气感后,抽无回血(图4-11),将药物缓慢注入(图4-12)。如药液较多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退至浅层,边退边注射药液,还可向不同方向注射药液(图4-13)。注射完药液后将针快速提出(图4-14),并用消毒的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图4-15)。注射完后,嘱患者休息片刻。
图4-7 侧伏坐位
(6)药物的剂量与浓度:一般总量应少于常规的肌内注射用量。总体而言,头面部穴位和耳穴等皮肉较薄部位用药量偏小,每次每穴约0.1~0.5ml;四肢及腰背、臀部肌肉丰满处用药量偏大,每次每穴位约1~5ml;刺激性小的药物用量宜大,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有时一次可达10~20ml或更多;刺激性大,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较小,如阿托品、乙醇等,每次用量为常规量的1/10,最多不超过1/2。中药制剂每次每穴约0.5~2ml。注射前一般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
图4-8 消毒方法
图4-9 进针法
图4-10 提插得气
图4-11 回抽
图4-12 注射药物
图4-13 不同方向注射
图4-14 出针法
图4-15 按压针孔
(7)疗程:一般1~3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可1周注射1~2次,穴位交替使用,5~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