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及心律失常机制

一、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正常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网等组成(图1-1)。
图1-1 心脏正常传导系统示意图
1.窦房结(sinoatrial node)
是心脏维持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汇处,长约15mm,宽2~3mm,由窦房结动脉供血。窦房结动脉源于右冠状动脉者占60%,源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者占40%。一旦窦房结发放冲动便立即激动窦房结以外的其他心房组织,直至房室结。
2.结间束
为连接窦房结与房室结的传导纤维,分前、中、后三束。
3.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
位于房间隔底部、冠状静脉窦口前、三尖瓣环正上方,长7mm,宽4mm。整个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内。紧邻冠状静脉窦口的地方为真房室结。心房与真房室结间有结房区,其区域范围较大,且结构复杂。该区域有3组特殊传导纤维:①浅表束,由房间隔、前房与冠状静脉窦上方组成;②后束,从冠状静脉窦口底部延伸出来,连接房室结后方;③深束,从左心房处向Todaro腱延伸,并由Todaro腱隔开,Todaro腱前方就是浅表束。上述3组特殊传导纤维为房室结传导冲动的必经之路,也是房室结双径传导和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解剖学基质。房室结由右冠状动脉供血者占90%,由左冠状动脉供血者占10%。
4.希氏束(His bundle)
长15mm,起源于房室结,通过中心纤维体骑跨在室间隔顶部,通常走行于室间隔膜部左侧。下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稍后又分为前、后分支,分别进入前、后乳头肌;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面行进,至前乳头肌根部再分成许多细小分支。左、右束支的终末部在行进中继续细分,最终成网,即浦肯野纤维网(Purkinje fibers),潜行于心内膜下。上述组织的血流供应主要来源于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后降支。
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经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最终抵达心室并使之激动。正常情况下,冲动不仅循上述顺序传导,应激相应区域的心肌,且途经各部位也有一定时限(图1-2)。激动形成、传导顺序及时间出现异常,即为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
图1-2 正常传导心内电生理记录图
体表心电图P波、QRS波、T波顺序发生,心内记录导联房(A)波、希氏束(H)波、室(V)波顺序发生,说明激动由心房到心室正常传导;A波右心房(HRA)领先,左心房(CS)最后,V波右心室心尖部(RVA)领先。Ⅱ、V 1为体表心电图;HRA:高位右心房、HBE:希氏束、CS:冠状静脉窦、RVA:右心室心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