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兄弟
兄,用爱滋润兄弟情谊
“兄”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为“口”,下为匍匐的人。《说文》:“兄,长也。从儿从口。凡兄之属皆从兄。”“兄”字的小篆字形从口,从儿,“儿”是古文“人”字,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康熙字典》:“《通论》口儿为兄。儿者,人在下,以兄教其下也。……《诗·小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父不在,长兄为父”,这是传统家庭伦理观点,可以使兄弟之间分出尊卑,以达到维护家族稳定、祖先能够得到持续祭祀的目的。
“兄”作为“祝”的本字,是向上天祈祷的意思,指兄长作为父亲的代表祭祀上天和祖先。也有将兄长作为训诫弟弟来理解的,下面的儿(人)是指弟弟,兄长有义务和权力教训自己的弟弟,使“家齐”。
现代社会,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首先兄弟和父母的关系再也不是谁隶属于谁,而是两代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必然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孩子,父母也不再需要维护一个大的家族,家庭变得越来越小,摆脱了带有依附色彩的亲子关系,兄长也不再需要承担父亲的角色去管束弟弟。
其次,随着亲子关系的变化,兄与弟的关系从权威式的管教变成了平等的爱,他们平等地享有父母的爱,又平等地爱着对方。
当下,因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年轻的父母没有与同胞兄弟姊妹相处的经验,在二孩开放的形势下,这些年轻的父母自己有了两个孩子,他们因为缺乏组织多子女家庭的经验,会本能地让年长的孩子让着年幼的孩子,或者让年长的孩子做表率,这看起来维护了家庭的稳定,但是无形中却增加了年长孩子的道德压力和心理冲突。
要让兄弟姊妹之间平等地爱着对方,正如我们平等地爱他们一样。
弟,在尊重中追求平等
《说文》:“弟,韦束之次,弟也。”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的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康熙字典》:“《释名》弟,第也,相次第而上也。”
因此,“次第”是“弟”的本意,形成了同辈中的层次感。“次第”是对出生先后顺序的确认,是事实说明。
基于出生先后,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要求,在古代“弟”通“悌”,如孝悌,都是下对上的伦理要求,“悌”是弟弟对兄长的恭敬,所谓兄友弟恭。
平等是尊重的基础,很多尊重中都有上下高低之分,兄对弟的“友”是平等的,弟对兄的“恭”也应该是平等的。
平等并不是简单的对等。兄,因为出生早,年龄长,力量大,阅历丰,这些都是他的优势。因此,哥哥在生活中对弟弟的爱带有更多的保护和宽容成分。同理,弟弟也必然因为上述原因对哥哥抱有崇拜和依恋之情。
哥哥要避免“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弟弟在各方面都会赶上兄长,这时兄长要转换思维,不要把弟弟的依恋当成尊重,把弟弟的独立当成对自己的违背。避免永远的老大心态,这种心态渴望的不是尊重,而是不平等。
弟弟避免“依小”。与对兄长恭敬的“悌”对应的是弟弟在道德上的优势心理,“我小,你该让着我”这样的心理也是不平等的,是弟弟利用自己弱势的地位形成的不平等的心理。
新时代,新的同胞伦理是彼此尊重,彼此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