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黎炳南儿科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黎炳南教授传略

黎炳南教授,男,生于1914年10月8日,汉族,广东省惠州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教授,研究生导师,擅长中医儿科,对小儿哮喘等肺系病证及脾胃病证造诣尤深,擅治小儿诸疑难病证,临床每有效验。20世纪40年代,曾任惠阳国医馆副馆长,50年代初任惠州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委员,1958年起任教于广州中医学院,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东儿科学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儿科学会名誉顾问。因其多年来对中医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1978年由广东省政府授予“省名老中医”称号,1991年被指定为首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黎老之父德三公(1865—1953年),在惠州业医六十载,颇负盛誉。其喜研医籍,偶于旧书摊觅得一医学手抄本,亦爱不释手,深入钻研,去芜存精,验证于临床。其深感中医学博大精深,于中华民族之繁盛居功至伟,于是决计培养后学,传诸后世。黎老幼时在父亲的指导、影响下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志投身于中医学事业。20世纪20年代末,黎老考入广东省立第三中学(原址为惠州丰湖书院)读书。从15岁起即边读中学,边在父亲指点下学习陈念祖(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及《医学精要·首要须知》的手抄本,先是熟读,再经聆听讲解,释疑解惑,乃渐有所悟,暇时侍诊父侧,对中医药之神妙,更有所体会。1929年,国民党政府通过“废止旧医案”,意图消灭中医,引起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反对,一些地方发起了示威游行,虽然此案最终未能实施,但中医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黎老立下为中医学的发扬光大而奋斗的志向。此乃其医学启蒙阶段。

1933年,黎老在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同年赴广州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该校是当时华南有名的中医学校,国民党政府歧视中医,禁止成立中医学校,故该校曾一度改名为“中医学社”,至1947年,广东20多所中医院校先后停办,该校成为全省惟一的中医学校。黎老入校后,开始接受系统的中医教育。当时的课程设置以中医教育为主,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内经、金匮、伤寒、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部分内容),以及中药、方剂、内、外、妇、儿,以及麻痘专科、针灸等各门学科。此外,亦学习部分西医课程(包括解剖、生理、诊断学、药理及临床各科)及日语,为其日后吸收现代医学的长处、指导西中班及研究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期间,黎老还参加了恽树珏(铁樵)创办的中医函授学校。恽老先生是江苏名医,对当时诋毁和消灭中医的活动进行坚决的抵制,主张“取西医学理,补助中医”。黎老研读其寄来的教材,并寄回作业由老师批改,获益良多。可惜老先生于1935年逝世,此学业遂中断。入学一年后,黎老返乡度假,适逢当局开设中医资格考试,为测试一下自己的学问深浅,黎老试着报名应考,不意竟以良好成绩题名榜上,取得中医开业执照。此乃其幼承庭训,又能刻苦研习之结果。1936年,时局动荡,黎老乃返里行医。此为其医学深造阶段。

黎老回乡悬壶次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随后大举进攻华南,作为战略要地的惠州首当其冲,先后被三次攻陷,惨遭蹂躏。黎老的住所为敌机投弹所中,床被烧焦,诊所亦被焚烧,只好栖身友人药铺继续业医。敌军退后,伤病无数,瘟疫迭起,恶性疟疾、流行性脑炎、天花、霍乱、麻疹、痢疾等等,接踵而至。当时抗生素尚未问世,城中有经验的中医亦不多,疫情难以控制。黎老初步医门,经验不多,似有难以应付之势,只好边干边学,潜心钻研,认为学术上不应有门户之见,尤应博采众长,对于古今经验、民间验方,皆可取其精华,验诸临床,效验真确者,即为我所用。经悉心救治,不少大症、险症,竟得挽回。一恶性疟疾患者高热昏迷,病情危笃,药石无效,群医束手。家人已将其置于外厅,准备后事。无奈中乃请当时尚属“新手”的黎老一试,经黎老细心揣摩,大胆投药,以攻补兼施法治之,病者乃得重生。自是黎老声名鹊起,深受拥戴,上门求医者日众。当时黎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除加入上海中医药研究社进行学术交流外,还担任惠阳国医馆副馆长,召集同道进行学术讨论,并在仁慈善社组织赠医赠药,自己也亲身参与义诊,每周1~2次,坚持了数年之久,为纾解民困略尽绵力。由于当时的政府不重民生,轻视中医,故国医馆得不到政府的任何资助,只由业界同仁勉强维持。

建国后,黎老参加惠州联合诊所工作,兢兢业业为病人服务,城内及郊区群众病重不便来诊,便骑单车送医送药上门,深得群众好评。政府对卫生事业及中医的发展高度重视,并组织成立惠州卫生工作者协会,黎老被推举为主任委员。为了振兴中医事业,黎老协助卫生部门兴办惠阳中医进修班,自己亦亲自参加教学工作,大部分学员毕业后成为当地的中医骨干力量。

1958年,黎老受聘执教于广州中医学院。当时该校是全国首批成立的4所中医高等院校(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之一。创业初期,困难重重,条件简陋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人才不足,缺乏经验,甚至连教材也没有。而黎老深知,对于祖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黎老深感责任重大,乃与同道夜以继日,博览古今医籍,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编写教材。1960年9月,由广州中医学院儿科主编的《中医儿科学讲义》出版,4年后,对讲义进行修订,内容增加一倍,第二版教材于1964年7月面世。黎老参加编写与审订的《中医儿科学》一、二版讲义,为新中国中医儿科教育提供了统一的教材,亦为此后数版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黎老自开始行医至“文革”前的30年,历尽磨炼,其医德医术不断提高,并以之教书育人,此乃其自砺以育人之阶段。

十年浩劫结束后,祖国医学出现了振兴的希望,黎老虽年近古稀,仍壮心未已。临床上对学术精益求精,依据数十年之经验,主攻小儿哮喘这一国际性难治性疾病,开设哮喘专科门诊,求医者门庭若市,解除了大批患儿的病苦。此外,还参加医院速诊(特诊),病房查房,院外会诊,解决了不少疑难病证。在教学上主张“治学严谨,知行结合”,为西中班、中医进修班学员讲课、带教,自1986年起培养研究生,1991年被指定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来,其培养的学生遍及各地,成为当地的学术中坚力量。学术的发展必须与时并进,从20世纪80年代迄今,黎老指导研究生对其自创的“黎氏哮喘Ⅰ、Ⅱ号方”进行了多项研究,使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制得以逐步阐明,其研制的“黎炳南哮喘电子计算机诊疗系统”于1993年6月获广州市科委鉴定通过。黎老还积极参与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如在广东科学馆、电台、电视台介绍其医学经验,参加全国及全省的中医儿科学术会议,20世纪80年代曾被聘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东儿科学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儿科学名誉顾问,在省级以上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小儿治疗要则和临床体会”、“小儿哮喘论治”、“略论治病必求于本”等学术论文20多篇。其著述为十多种医学专著所收录。此为其治学的总结升华阶段。

黎炳南教授为中医事业工作了近60年,直到80岁才正式退休。在此期间,祖国医学经历了兴废存亡—复兴—兴旺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黎老承前启后,继承前贤家学,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为祖国医学,特别是广东中医儿科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高尚的医德和高明的医术值得后学继承和发扬光大。

(黎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