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原文点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桂枝汤证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必先服桂枝汤,不如法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亦是发汗不如法,以致大汗亡阳也。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生姜新加人参汤[45]主之。

此亦汗多亡阳也,但脉沉迟而不至于微,症身疼痛而但用新加汤可也。

发汗,病解[46],反恶寒者,虚故[47]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发汗过多,则阳气虚衰,阳本受气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故叉手自冒心也。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此亦发汗过多,伤心之阳,则在下寒水之气不安其位,故直凌心君而作奔豚矣。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小便利则愈。

心下满微痛者,是不当下而下,邪欲陷里也。小便不利者,乃下后亡津液,而水饮停涩也。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

表热不罢而利者,皆为协热利也,故用桂枝行阳于外以解表,理中助阳于内以止利,阴阳两治,总是扶正令邪自除耳。

太阳病,外症未解[48],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既数下,而脉必如上之微弱,故与桂枝人参汤。

协热而利,向来俱作阳邪陷于下焦,果尔,安得用理中耶?盖不知利有寒热二证也[49]《金鉴》

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利与上条同,而上条用理中者,以痞硬、脉弱属寒也;此用芩连者,以喘汗、脉促属热也。

协热、利二证,以脉之阴阳分虚实立治固当矣。然不可不辨其下利之黏秽鸭溏,小便或白或赤,脉之有力无力也[50]《金鉴》。凡用借注者是愚见有颇合处,故不另注。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51]主之。

此与前条同,以下后脉促,而用方不一者,见脉促非尽关乎热也,总按[52]人因证合脉,不要人据脉断症。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53]佳。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大实大痛,宜从急下。然阳分之邪初陷太阴,未可峻攻,但于桂枝汤中少加大黄,七表三里以令杀其邪可也[54]喻注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下早欲成痞症也,下伤元阴也,吐伤气也,寒邪引里也。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55]摇者,经络亦虚也。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56],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也。

阳愈亡,愈不能堤[57]水之浸凌,故必发奔豚也。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却[58]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59]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火则亡阳,下则亡阴,焉得而不烦躁乎!烦躁者,阴阳脱离之象也。

上论桂枝坏症十八条,凡坏症不属桂枝者,见各症中。

桂枝症附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

本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后人合一方,失仲景异道同归之活法。

桂枝加附汤

本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煎服,不须啜粥

桂枝去芍药生姜新加人参汤

本方去芍药、生姜,加人参三两。

发汗后身疼是表虚,不得更兼辛散,故去生姜。沉为在里,迟为在脏,自当远阴寒,故去芍药。当存甘温之品以和营,更兼人参以通血脉,里和而表自解矣。名曰新加者,见表未解,无补中法,今因脉沉迟而始用之,与用四逆汤治身疼、脉沉之法同义。彼在未汗前而脉反沉,是内外皆寒,故用干姜、生附大辛大热者,协甘草以逐里寒,而表寒自解。此在发汗后而脉沉迟,是内外皆虚,故用人参之补中益气,以率领桂枝、甘、枣而通血脉,则表里自和也。此又与桂枝人参汤不同,彼因妄下而胃中虚寒,故用姜术,尚协表热,故倍桂甘。此因发汗不如法,亡津液而经络空虚,故加人参。胃气未伤,不须白术,胃中不寒,故不用干姜[60]。此温厚和平之剂[61]柯注爽快可爱,豁亮无比。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 炙草各二钱[62]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水五升,煮一升五合,分温三服。

桂枝甘草汤

桂枝四钱[63]去皮[64] 炙甘草二钱[65]

水二升[66],煮一升,顿服。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 桂枝四钱[67]去皮[68]  甘草二钱[69][70]  大枣十二枚[71]

以甘澜水[72]一斗,煮茯苓减二升,纳[73]煮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芍药 生姜 白术 茯苓各三两 炙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水八升,煮三升,服一升。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 人参四两[74] 炙草四两 白术三两 干姜五两[75]

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煮三升,温服。日再服,夜一服。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半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炙草二两

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二服。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四两[76]去皮[77]  生姜三两[78]  甘草二两[79]  大枣十二枚[80]  附子三枚[81][82]

水六升[83],煮[84]二升[85],分温三服[86]

此因下后脉促而不汗出,胸满而不喘,非阳盛也,是寒邪内结,将作成结胸之脉。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酸苦,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若微恶寒,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不能散,必加附子之辛热。仲景于桂枝汤中一加一减,遂成三法。

桂枝加厚朴杏仁[87]

本方加厚朴二两[88]去粗皮,杏仁五十枚

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桂枝加芍药汤

本方加芍药三两

桂枝加大黄汤

本方加大黄二两,芍药三两

按:论中无芍药,疑误。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89] 炙草二两 白术二两

水六升,煮三升,分温三服。

桂枝加桂汤

本方加桂枝二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五两 蜀漆洗去腥[90] 生姜各三两  炙草二两[91] 大枣十二枚 龙骨四两 牡蛎五两

水一斗二升,煮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一两去皮[92] 甘草 龙骨 牡蛎各二两[93]

水五升,煮二升半,温服八合。

桂枝疑似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自汗、心烦、恶寒,皆阳虚之症,以脚挛急认是阴虚;咽干、烦躁,皆阳盛症,独以厥认为亡阳。独处藏奸,惟仲景先生独能看破[94]柯注

甘草干姜汤

炙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95],分温再服。芍药甘草汤

芍药[96]四两 炙草四两

法如前。

甘草干姜得理中之半,取其守中,不须其补中。芍药甘草汤得桂枝之半,用其和里,不许其攻表[97]自是明眼快点破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