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亮临床经验撷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创新少阳三焦理论,强调三焦郁阻致晕

一、少阳三焦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张怀亮根据《内经》《伤寒论》少阳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创新了少阳三焦学说:提出少阳一系,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分别内属三焦与胆。虽然足少阳胆经也循身侧,但毕竟经脉在外,部位表浅,不足以胜任内外转枢之职,唯有六腑之一的三焦,位居躯壳之内,脏器之外,一腔之大腑,其外应腠理,内邻诸脏,为脏腑之间空隙相互连通所形成的通道,故离表未远,入里未深,正当表里出入之地带,具有内外转枢之功能,因此少阳才有“病主半表半里,治在内外分解”的特点。同时,三焦既为水液运行之道,又为游行相火之腑,同具水火两性,因此少阳才有“为病寒热夹杂,治须寒温并调”的特点。另外,三焦既是协助水谷传化之腑,又为元气之别使而司元真之敷布,因此少阳才有“病易虚实相间,治有攻补兼施”的特点。可以说,其证之表里寒热虚实所以同时并发,实以少阳三焦水火气机之转枢失职为其根基。因此,结合《内经》《难经》论述,以及后世医家的发挥,张怀亮指出三焦的生理功能是转运枢机、通行元气、运行水液、游行相火,为气化的场所。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津液的输布排泄,均赖三焦的通利,而且三焦可协调诸脏腑的功能,正如《医学入门》对三焦联系脏腑功能进行了总结性概括:“观三焦妙用,而后知脏腑异而同,同而异,分之则为十二,合之则为三焦。”

二、少阳三焦枢机失运是眩晕发病的关键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经典理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而张怀亮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眩晕发作之时,患者常表现为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如坐舟车,恶心,呕吐痰涎,多有口苦、咽干,脉多弦滑。视物旋转、站立不稳为风邪振摇之象,呕吐痰涎或胃内容物为痰饮之征,口苦、咽干为内有郁热之象,而在眩晕的治疗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常收到满意的疗效,由此可知瘀血亦为眩晕的致病因素之一。因此,眩晕的发生与风、痰、瘀、热关系密切,而风、痰、瘀、热的产生源于少阳三焦枢机失运所致。因三焦的生理特点为转运枢机,并有通行元气、运行水液、游行相火之功能,因此三焦不畅、枢机失运,则运行之水火气血不循其道,而生风、痰、瘀、热等病理产物,上干清窍,发为眩晕。

1.三焦主气功能失常 《难经》曰:“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张怀亮指出: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一身之气,人身之元气是通过三焦而输布五脏六腑,充沛全身。头面诸窍,乃清空之地,六阳经脉之所聚,须臾不能离开清阳之气之濡养。若因三焦枢机不运,气机升降失常,清阳无以上奉清窍,则发为眩晕。

2.三焦主水功能失常 《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乃全身水液上下疏布运行的通道,人体水液运行需肺之通调、脾之转输、肾之开阖。而肺脾肾功能之发挥,唯赖三焦水道通调,津液方能“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三焦水道失畅,则致水液代谢障碍,形成水饮、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上蒙清窍发为眩晕。

3.三焦主火功能失常 相火寄于肝肾二部,游行于三焦,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头部交会,头为诸阳之会,须臾不能离相火之温煦。“火和平则气乃壮,火太过则气反衰”,三焦相火动而中节,发挥温煦之功能,则清窍得以荣养,若因三焦枢机失运,相火敷布不畅,郁则生内热,气机升降失常,风从内生,上干清窍,发为眩晕。

三、提出疏利三焦水火气血治疗眩晕

少阳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气、水、火之郁滞不布,张怀亮以少阳三焦枢机失运,风、痰、瘀、热等病理产物上干清窍而发眩晕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中善于宣畅少阳,恢复少阳转枢、通达之功,打开机体内外表里之门,以使气流水布,相火畅达,需要注意的是:兼有虚证时,张怀亮常将补益之药与宣畅少阳之小柴胡汤同用,因枢机通利,气机畅达,可边通边补,补而不滞,又可使补益之气血及时布达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