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图
《难经》曰:肝重四斤四两[23]。
《卮言》曰:肝者,干也,象木枝干也。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24]。凡七叶,左三右四,居于膈下,并胃著脊之第九椎, 《刺禁论》曰:肝生于左[25]。滑氏[26]曰: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脏在左胁右肾之间。其属木,其色青,其声呼,其味酸,其液泣,其志怒,其所主者筋。其所藏者,魂与血,所恶者风,上应于目,外应于爪甲。旺于春,相于冬,废于夏,囚于季夏,死于秋。其旺日甲乙,旺时平旦,日出,其困日戊己,困时食时日昳,其死日庚辛,死时晡时日入,是经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此[27]。《本脏篇》云: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而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28]。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免骹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肝脏苦欲补泻。苦欲者,犹言好恶也,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补泻系乎苦欲,苦欲因乎脏性,虚则补母,实则泻子,斯则五行相生相克性道之理也。
肝胆补泻用药法
肝胆木,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气盛,则苦急,缓与急反,故以甘和之。肝木病,因受制于金,散则金不制,而木得旺,故欲散。辛能散,故急食辛以散之,辛能益肝,故用辛以补之。酸能泻木,故以酸泻之,酸性收而逆肝,故曰泻也。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芍药。虚以生姜、陈皮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29]。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水也,苦以补肾,熟地黄柏是矣,如无他证,钱氏地黄丸熟地、丹皮、山药、茯苓,山萸、泽泻主之。实则白芍药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当归、胆草、川芎、栀仁、羌活、防风、熟大黄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
本病,诸风眩晕,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痃瘕,女人经病。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
有余泻之
泻子甘草。
行气香附、川芎、瞿麦、牵牛、青橘皮。
行血红花、桃仁、鳖甲、莪术、三棱、苏木、丹皮、山甲、水蛭、虻虫、大黄、赤芍。
镇惊雄黄、金箔、铁落、真珠、胡粉、铅丹、银箔、龙骨、代赭石、夜明砂、石决明。
搜风羌活、荆芥、薄荷、槐子、独活、防风、皂荚、乌头、僵蚕、蝉蜕、白花蛇、白附子。
不足补之
补母枸杞、杜仲、狗脊、熟地黄、苦参、萆薢、阿胶、菟丝子。
补血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药、血竭、没药、川芎。
补气天麻、柏子仁、白术、甘菊花、细辛、决明、密蒙、谷精、生姜。
本热寒之
泻木芍药、泽泻、乌梅、吴茱萸。
泻火黄连、黄芩、苦茶、猪胆、龙胆草、龙荟。
攻里大黄。
标热发之
和解柴胡、半夏。
解肌桂枝、麻黄。
自 病
肝主风,自病则风搐拘急。急食甘以缓之,佐以酸苦,以辛散之。实搐力大,泻青丸。虚搐力小,地黄丸。
实 邪
心乘肝实邪,壮热而搐,利惊丸。
贼 邪
肺乘肝贼邪,气盛则前伸,呵欠微搐,法当泻肺。先补本脏,地黄丸;后泻肺,泻白散。
微 邪
脾乘肝微邪,多睡体重,搐甚。先定搐,泻青丸。搐止,再见后症则别法治之。
虚 邪
肾乘肝虚邪,憎寒呵欠而搐,羌活膏。
贼鬼邪
凡肝经得病,必先察其肺肾两脏,原其起病,然后复审肝经之虚实。肝乃肾之子,金者木之贼,今肝得病,若非肾水,不能相生,必是肺金鬼来相攻,故须审。其来在肺先治肺,攻其鬼也;其来在肾,先补肾,滋其根也。方审本脏虚实,而用剂以治之。若肺克肝,肝既受病,宜用后方。
肺克肝方
前胡、杏仁、贝母、紫菀、麻黄、黄芩、桔梗、柴胡、丹皮、苏子各一钱,苍术六分,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钟,煎六分,热服。
泻青丸一名泻肝丸
羌活、防风、草龙胆[30]、川芎、栀子仁、当归、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鸡豆大,每服十丸,竹叶汤化下。
泻热汤治肝热阳伏,喘闷目昏,狂乱之症
麻黄、升麻、干葛三钱,石膏三钱,栀子仁、大青、元参、知母、茯苓各一钱半,芍药三钱。
上水二钟,煎八分,去渣,入竹沥一栈[31],再煎沸,食前热服,欲利去芍,加芒硝。
补肝汤治肝不足,两胁满,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发呛,心腹痛,目昏及女人心痛,乳痈,消渴,口干,面青之症皆治
山萸肉、甘草、肉桂各三钱,桃仁一钱,柏子仁、细辛、茯苓、防风各二钱,大枣三枚。
补肝散治左胁,偏痛,宿食不消,及目风泪之症
山萸肉、天雄、肉桂、茯苓、人参各五分,防风、干姜、丹参、厚朴、细辛、桔梗各一两,川芎、白术、独活、五加皮、大黄各五钱,甘菊、甘草各六钱,贯仲、神曲、麦芽各二两,陈皮八钱。
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补肝丸
四物加防风、羌活、为末,炼蜜丸服。镇肝丸治肝虚
泻青丸去栀子仁、大黄,水法丸服。
肝热方治肝实热,上攻眼目,赤肿疼痛
连翘、菊花、牛蒡子、白蒺藜、防风、羌活、蔓荆子、荆芥穗各五钱,龙荟。
上为末,每服一钱,滚汤调下。
肝冷方治肝虚冷,多困口淡,耳鸣眼昏,面青黄色,神气不快
川芎、肉桂、黄芪、石斛、当归、蒺藜、防风、羌活、白芷、吴茱萸、附子炮、桑寄生 、五味子、藿香、沉香以上各等分,木香减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钟,枣一枚,煎五沸,热服。
胆热半夏汤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
半夏、老姜各三两,黄芩一两,酸枣仁四合,生地四两,远志肉、茯苓各二两,秫米五升。
上为剂,以千里水一斗,煮米令蟹目沸三十余,澄取五升,入药煮三升,分四服。
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眠,此胆寒故也
二陈加枳实、竹茹
安胆汤治胆虚冷,头疼心悸,如人将捕,精神不守
人参、五味子、茯苓、远志、酸枣仁、川芎、麦冬、地黄等分,桑寄生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钟,枣仁二枚,煎七分去渣服。
凉胆方治胆热口苦,神昏多卧,左关脉实大
黄连、黄芩、茯苓、麦冬、升麻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钟,煎七分,食远服。
枣仁丸治胆气实热,不得安卧,神不安
茯神、枣仁、远志肉、柏子仁、防风各一两,枳壳、生地黄各五钱,青竹茹三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滚白汤送下。
左金丸治肝脏火实,左胁作痛者,此方主之
黄连六两,炒,吴茱萸一两,汤泡
上共为末,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
当归龙荟丸治风热蓄积,时发惊悸,筋惕搐搦,噫塞不利,肠胃燥涩,狂越等症,此方主之
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一两,大黄酒浸,青黛、芦荟各五钱,木香、麝香各一钱,一方木香一钱,麝五分。
共为末,蜜丸如豆大,每服一钱,随人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