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温邪首重凉下终或温补及不宜妄下过下论
温邪一证屡经汗下,邪虽渐解而真阳真阴自无不伤。或其人素本阳虚湿盛,或调养不善,以致返(99)复,而证现面青,寒热,食少便溏,舌胎白滑,脉来无力。虽有热象,不得仍以前邪正治,自当辨明阴阳虚处为吃紧关要。如阳虚轻者,香蔻六君补中益气,甚者参附理中;兼阴虚者,理阴为主;纯阴虚者,六味为主;余邪不尽,少加和邪之品,方可救末路之危。至下之不当,谓之妄下;下之无节,谓之过下。妄下由于辨证之不明,过下由于权衡之失度。若辨证明晰,如温病兼表,不宜妄下,妄下则有引邪入里之戒,胸结痞满之危。甚有夹湿夹痰,阴阳素亏,肠胃素弱,以及老人虚人病后亡血后诸证,自不当遽然攻下。吾又见权衡失度者,胗治温病惟守下法,无分虚实,莫辨阴阳。愈下而舌胎愈黑,甚至干红无津,仍然肆行硝黄,置养阴之法为无用。或迭下而热更增,仍投双解,视和邪之方为无济。病缓药急,药七病三,病去元羸,舍扶元之功而不讲。且胎退热轻,病去而下药不彻;阳虚阴败,病后而补剂不施。贼去城空,终归罔济,过下之失,又如此也。甚矣。温病不宜妄(100)下,不宜过下,稍一不慎,而当下不下者,转得因以借口,可勿戒与。然而妄下过下之害,实同一辙。惟临证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注释】
(1)引录孙真人论温一则:出自《千金要方》卷九《伤寒例第一》首段。明·张鹤腾《伤暑全书·古今名医暑证汇论》中亦引此论。
(2)燠(yù玉):热、暖。
(3)冥:医学大成本作“暝”。
(4)亡:原作“忘”,据医学大成本改。
(5)补天之极参天之德:《千金要方》卷九作“补天立极之德”。《伤暑全书》作“补天之极之德”。
(6)天地:此后据《千金要方》卷九《伤寒例第一》疑脱“有斯瘴疠还以天地”八字。
(7)彦修:朱震亨之字。元代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撰《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
(8)溯洄集:即《医经溯洄集》。书名。一卷。元末明初医家王履撰。
(9)厥:代词。相当于“其”。
(10)温病语录:指喻嘉言《尚论后篇》卷二《会讲篇·会讲〈刺热篇〉温论述上古经文一段》。
(11)璐玉:张璐之字。清初医家,晚号石顽老人。撰《张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等书。
(12)栗山:杨璿之号。清代医家,字玉衡,晚号栗山老人。撰《伤寒温疫条辨》等书。
(13)寒温条辨:即《伤寒瘟疫条辨》。书名。六卷。清代医家杨璿撰。
(14)笔记:即《阅微草堂笔记》。书名。二十四卷。清代文学家纪昀撰。
(15)乾隆癸丑: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3年。
(16)鸿胪:官名。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鸿,声;胪,传。传声赞导,故曰鸿胪。
(17)守真:刘完素之字。金代医学家。撰《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等书。
(18)原病式:即《素问玄机原病式》。书名。一卷。金代医家刘完素撰。
(19)岁:残抄本、三三医书本、医学大成本均作“运”。
(20)子和:医学大成本无此二字,疑衍。
(21)事:医学大成本、残抄本、三三医书本皆作“学”。
(22)列眉:表示所见极其真切,像人的眉毛那样明白显见。
(23)厉:通“疠”。
(24)医通缵绪:即《张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书名。清代医家张璐撰。
(25)流别:流派,类别。
(26)条辨:即《伤寒温疫条辨》。
(27)僵蚕:原作“姜蚕”,据三三医书本改。
(28)集:原作“药”,据医学大成本改。
(29)韵伯:柯琴之字。清代医家,号似峰。撰《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
(30)温暑指归:即《伤寒论翼·温暑指归第五》。篇名。
(31)温疫论类编:书名。五卷。清代医家刘奎撰。
(32)狃(niǔ扭):因袭,拘泥。
(33)河伯之旋其面目:语出《庄子·秋水第十七》。
(34)平脉篇:应指《伤寒论·辨脉法第一》,“平”疑作“辨”。
(35)病温:原作“温病”,据《素问·评热病论》篇乙正。
(36)常格:固定的格式。
(37)沈萍如:清代医家。撰《鲙残篇》一卷。内有《羊毛疹子辨论》一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羊毛疹”一病,可参照理解本节内容。
(38)濮韫良:清代外科医家。隋霖《羊毛瘟证论·方昂序》中记载:“余需次金陵六载,所识医士……濮韫良长于外科。”
(39)南园:何士颙之字。清代性灵派诗人。撰《何南园诗选》等书。
(40)《诗集》:即《何南园诗选》。书名。两卷。清代诗人何士颙撰。
(41)《说铃谈往》:笔记小说,清代吴震方编。
(42)铃谈往及:原脱,据医学大成本补。
(43)御纂:原本此句抬头以示礼敬。原本及残抄本、三三医书本中凡涉“御纂”“皇上”“金鉴”等与清皇权相涉的词语皆用抬头方式。
(44)纪:通“记”。
(45)比:原作“此”,据残抄本改。
(46)柔毛:古代祭祀所用之羊的别称。语出《礼记·曲礼下》。
(47)和:原作“相”,据医学大成本改。
(48)道:原作“差”,据医学大成本改。
(49)《晰微补化》:即《晰微补化全书》。书名。两卷。清代医家郭撰。
(50)哓哓(xiāoxiāo潇潇):争辩。
(51)讵(jù句):何,岂。
(52)所:医学大成本作“而”,义胜。
(53)瘄(cù醋):疹子。
(54)全书:即《景岳全书》。
(55)锦囊:即《冯氏锦囊秘录》。书名。五十卷。明代医家冯兆张撰。
(56)揆(kuí葵):估量揣测。
(57)岐:通“歧”。
(58)窦:本义为“孔穴”,此处引申指空虚之处。本书卷四“十三案”曰:“邪之中人,乘人之虚。如水之趋下,遇窦即留,何分远近。”
(59)疫:原作“瘦”,据医学大成本改。
(60)燥:残抄本、三三医书本、医学大成本均作“煤”。
(61)商飙(biāo标):秋风。
(62)冒:原作“胃”,据医学大成本改。
(63)地:原作“理”,据医学大成本改。
(64)班:医学大成本作“斑”。按“班”,通“斑”。
(65)博:医学大成本作“搏”。按“博”,通“搏”。
(66)证:此后脱一字。残抄本、三三医书本此后均空一格,表示阙字。医学大成本此后直接连接下文。
(67)藜藿:贫者所食的野菜。
(68)俾(bǐ笔):使。
(69)脘:原作“腕”,据三三医书本改。
(70)烟:原作“切”,据医学大成本改。
(71)当:原作“常”,据医学大成本改。
(72)散:原作“败”,据医学大成本改。
(73)本:原作“表”,据医学大成本改。
(74)燎:明白,明了。
(75)《金镜录》:即《敖氏伤寒金镜录》。书名。一卷。元代医家杜本撰。
(76)《观舌心法》:即《伤寒观舌心法》。书名。一卷。明代医家申拱辰撰。
(77)《伤寒舌鉴》:书名。一卷。清代医家张登撰。
(78)燃犀:喻能明察事物,洞察奸邪。
(79)舟师:指船夫;舵手。
(80)节庵:陶华之号。明代医家,字尚文,号节庵、节庵道人。撰《伤寒六书》《伤寒全书集》等书。
(81)僦(jiù就)贷季:上古时期医学家,神农时期人。岐伯祖师,医家之祖。
(82)颐(yí宜):面颊。
(83)鼻准:鼻尖部。
(84)内:原作“因”,据医学大成本改。
(85)胗(zhěn枕):诊断。
(86)洒洒:恶寒貌。
(87)番:同“翻”。
(88)惴惴: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89)曰:原作“月”,据医学大成本改。
(90)廒(áo熬):粮仓。
(91)惮:原作“怿”,据医学大成本改。
(92)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93)痞:原作“病”,据医学大成本改。
(94)实:原作“贯”,据医学大成本改。
(95)攻:原作“之”,据医学大成本改。
(96)罄(qìng庆):尽,用尽。
(97)换:原作“模”,据医学大成本改。
(98)胃:原作“肾”,据医学大成本改。
(99)返:通“反”。
(100)妄:原作“表”,据医学大成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