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年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从本质上说,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社会法产生和发展的最大动因就是现实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制定大量的社会立法、通过法律调整手段予以规范。此外,社会法与和谐社会在价值追求上也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以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其价值目标和价值判断。社会法作为规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法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目前我国法制化进程中,社会立法已驶入了快车道,当前及未来几年都将是我国的社会立法年。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就突出了社会立法,2007年吴邦国委员长在其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是继《劳动法》之后又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颁布和实施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也进入了全国人大审议、制定或起草阶段,这些法律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颁布,并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法律,真正发挥社会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
作为一名从事社会法学研究的学者,我为自己能亲历社会立法的繁荣盛世而倍感幸运。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之邀,我主编了这套“中国法评注与适用丛书·社会法系列”,希望本套丛书能为繁荣我国的社会法学研究和推动社会法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本册为《劳动合同法条文评注与适用》,主要是针对《劳动合同法》各个条文的学理解释,每个条文基本都包括了[相关法条]、[草案相关条文比较]、[法条评析]以及[理解与适用]等项内容,其中[相关法条]主要是从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中甄选的与劳动合同法法条相关的规定;[草案相关条文比较]主要是将立法过程中审议的四个草案的相关条文的变化进行比对,概括提炼立法过程中的争议焦点;[法条评析]是根据法律条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的针对性的学理解析;[理解与适用]则是结合实践,突出分析条文在实践中存在的理论争议或者适用陷阱进行的具体分析,增强本书的实用性。
参与本书编写的有高校的教授、资深法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博士研究生。具体的编写安排为(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范围:第一章、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节、第七章(第89~95条)、第八章;
杨飞:第二章;
单国军:第二章(第26、27、28条);
邓娟:第三章;
林海权:第四章;
魏丽:第四章(第49、50条);
田野:第五章第二节;
王稳:第六章;
王立明:第七章(第80~88条)。
全书由林嘉主编和审定。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编写工作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林嘉
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