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才是真的情商高(套装共9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7章 懂得选择话题,让你任何时候都不冷场

为什么你一开口就把天“聊死”了,让双方都很尴尬?为什么你一加入讨论,人们就都借故走开了?好的话题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懂聊天的人,他总能选对话题,人们也愿意听他讲话。

一、“为何我开口就犯尴尬症?”——要提供互动的乐趣,不要一开始就给出“生硬的答案”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我们最怕遇到的就是“生硬的答案”。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尬聊”,就是你一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话便把天“聊死”了,让双方都很尴尬。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提问或者回答完全不给别人继续聊下去的空间。

你来到一家咖啡厅,本想开开心心地询问售货员哪个口味的咖啡更适合你。结果售货员连头都不愿意抬,随口说一句,“都行”。

你搬到一栋新公寓,本想在电梯里和新邻居套个近乎,可是连说了几句话,对方只是淡淡地回了你一个“嗯”。

你兴高采烈地在短信中和朋友交谈今天发生的趣事,分享自己的心情。你等了对方好久,他才回了两个字:“呵呵!”

怎么样,这种“生硬的答案”是不是让人无比尴尬?遇上“生硬的答案”最糟糕的地方莫过于碰一鼻子灰,这不但会让谈话的气氛过于无聊,甚至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实际上,聊天不是一个人一直说,更不是一个人一直听,一问一答才是聊天,要有“听说结合”的互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互动的乐趣,用一个词就杀死了聊天的气氛,特别容易招致别人的反感。

好的话题是成功的一半

假如你和陌生人坐在同一列高铁上,你颇想跟他聊聊。于是你便搭讪道:“不好意思,请问你有纸吗?”可是他一句话也不讲,只是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面巾纸递给你。你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你们又相对无言。

这说明,你选错了话题!他没有过错。假若一个话题能引起他的兴趣,那么,无论他是如何沉默的一个人,都可能会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因此,你在谈话停滞之时,思考了一番后,又重新开始了第二轮尝试。

“天气真好,现在正是旅游的好时节呀!”你说,“你是出来旅游,还是有其他的出行计划,出差或是探亲?”

“我是去泰山旅游的。”他答道。

你回答:“我去过那里,风景很好,除了爬山,还有很多的景点可以游玩。”

这位一直安静地坐在你身旁的乘客顿时直起身来:“真的吗?你有什么推荐的地方吗?”他急切地问。

就这样,一个旅游的话题,就有可能让你们两个人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交谈起来,一直谈到列车到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巧妇多么巧,如果没有下锅之米,那么她也没辙。与人聊天时亦是如此,聊天的话题就如同巧妇的下锅之“米”。没“米”烧饭,再好的厨师也没有办法。所以说,聊天中如果有丰富的话题,就不怕成不了主角。

互动式的聊天,才能寻找共鸣

要想和对方有实质的互动,我们就要找到“共鸣点”。只有产生了共鸣,有对话的交集,谈话才能顺畅自如地进行下去。那么,怎样才能与对方产生正向的共鸣呢?

1.勇于交流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首先,你要有开口尝试的勇气。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与陌生人交往。一部分原因是对交流的对象有一种陌生感,生怕自己说的话对方不感兴趣,不回应甚至冷眼相待,那样可就尴尬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双方在交流时,因为互不了解,可能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但无论如何,你都要勇敢地开口试一试。

或许你不善于说话,便在陌生人面前不自觉地选择了逃避。你内心中认为自己反正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不开口就不会吃闭门羹,沉默就可以万事大吉。这种害怕开口的心态,容易让自己与许多潜在的机会擦肩而过。不敢聊天,不敢主动接触,就会使得很多事情都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对于从事推销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事实上,人和人的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勇于交流”。开了口不一定成功,不开口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一场勇敢的谈话,往往能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2.认真回答问题可以增进关系

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认真”可以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反过来讲,如果你做什么都不认真,即便没有问题的事情最终也会发生问题。在聊天时这种情况表现得也很明显。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沟通时支支吾吾了半天,一言不合对方就拍屁股走人了,聊天以失败告终。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善于交往的人能很准确地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他们认真地交流,真诚地询问,这样即使是初次见到陌生人,也能游刃有余地交谈,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

陌生人见面,为了打破沉默的僵局,开口说话是关键。有的人以打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的籍贯、职业、业余爱好等,以便从中获取信息;有的人通过听对方的口音、说话习惯、措辞等,侦察对方的情况;有的人以肢体动作开场,一边帮对方做一些急需帮忙的事,一边以话语试探;有的人甚至通过借火吸烟,也可以找到交谈话题,打开交际局面。所以,当他人提问时认真地回答和认真地提问都是至关重要。只有认真,才可以打动别人。

3.学会引申话题,迅速找到共同话题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用嘴说话,而应该追求一种“善于说话”的境界。在生活中我们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寥寥几句便结束一个话题。对方还没尽兴,你就走人了。这样不但很伤人,而且无法和对方进行深入的交流。所以,要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深度探讨的机会,不要随意挥霍聊天的机会。

方法就是:当一个话题渐渐地失去活力,大家都觉得无话可说时,可以从中引申出一个新的话题。通过新的话题,了解对方的所需,打破尴尬的氛围,从而找到新的共同话题,这样就能使交流更加的顺畅。

一场成功的聊天,应该是大家都能畅谈所见。想要与他人愉快地交流,从聊天中有所收获,我们不仅需要将自己内心渴望沟通的想法传递给对方,还需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寻找恰当的新话题,由点及面,并把它作为进一步交流的切入点,聊出更多的收获。

4.“没话找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会聊天的人都很善于寻找话题,他们拥有“无中生有”的本领。在与陌生人初次相处和交谈时,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尴尬,调和气氛,没话找话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当然,没话找话不是让你啰里啰唆,而是寻找一些不唐突的、合适的话题,破除互相之间的紧张感和不安感。

什么样的话题不唐突呢?比如天气、明星、衣着,这些有较大的展开交流余地的事物,都是比较好的话题。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两个陌生人见面之后聊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天气。一个无法与陌生人交流的人,我认为他没有能力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他的沟通能力也是较差的。最后,在提问时要选择合适的话题来激起对方的交流欲望,并且进行互动。比如,对方询问你喜欢的颜色。你回答:“我喜欢黄色,因为我很喜欢海绵宝宝这个卡通形象。你呢?有什么喜欢的卡通形象吗?”以这样的话语开始交谈是很不错的,它为后面的话题带来了无限的延伸性。

二、“为何同样的话题我说了没人理会?”——重点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

俗话说得好:“一句话可以让人微笑,一句话也能让人暴跳。”同样一个话题,有的人说得十分自然,让对方听了感到亲切和愉悦,所谈之事让人听了比较容易接受。但有的人却好话不会好好说,说出来对方就生气,往往让聊天难以继续下去。

同样的话题,不同的表达产生不同的结果

古时候有一位皇帝,半夜做了一场噩梦,梦见自己的牙齿全部掉光了。万分惊恐之下,他召集两位解梦大师,向他们询问缘由。第一位解梦大师表示:“掉牙寓意着亲人死亡。你的牙齿都掉光了,就代表你身边亲近之人统统死去,最后只剩你一个。”皇帝一听,顿时动了雷霆之怒,叫卫士进来将这个胡说八道的大师拖出去杀头。

第二位解梦大师却说:“陛下英明神武,有苍天庇护,不是凡人所能比的。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皇帝听了喜笑颜开,当场就给这位解梦大师封官晋爵,赏赐无数的金银财宝。

一样的解梦内容,不同的说法,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让一个人命丧黄泉,另一个人平步青云。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方式,而不同的说话方式,往往会给他们的命运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1940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处于欧洲大陆对抗德军最前线的英国已经弹尽粮绝,无钱从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些美国人秉承商人思维,要求放弃援英,丝毫不考虑唇亡齿寒的严重事态。为了帮助英国,罗斯福总统起草《租借法》,希望先借钱给英国,让英国用借款从美国购买军事装备。但是,国会在讨论中却分成了两派并互相指责。很多人大肆辱骂放弃援英者目光短浅,却因此触犯众怒而适得其反。因为反对援英的声势十分浩大。

罗斯福总统没有直接对抗这股声浪,他选择了其他方式。在国会会议上,他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深入浅出地以理服人,点中问题的要害:

先生们,我来打个比方吧!我的邻居家着火了,在方圆几里外仅我家有一截水龙带,要是给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我就可能帮他把火灭掉,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家里。这时,我怎么办呢?我总不能在救火之前对他说:“亲爱的邻居,这条水龙带我也是花了钱的,你要照价付钱。”邻居忙着救火,兜里没有现钱,我难道还眼睁睁地看着大火蔓延吗?我应当不要他15元钱,让他在灭火之后还我水龙带。要是火灭了,水龙带还好好的,那他就会连声道谢,原物奉还。假如他把水龙带弄坏了,答应照赔不误的话,现在,我拿回来的是一条仍可用的浇花园的水龙带,这样也不吃亏。

同样的道理,罗斯福却用简单而深刻的故事让众人明白了事态的重要性。假如不援助英国,一旦全英沦陷,德国的下一步很可能便是进攻美国。届时,美国的损失就不只是今天给英国的这些援助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桥梁,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语言的表达,必须要考虑环境、对象、时机等因素,根据不同的交流情况,灵活恰当地表达观点。坦率是必要的,但坦率同时也需要包装,要用一种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讲出我们的观点。

在沟通中容易让人接受的,就是让对方感到我们对其所感兴趣的、与他们切身相关的事物都有足够的认识。简单地说,对方关心的,正是我们关注的,我们与其感同身受,站在同一立场。想要实现良好的沟通,这是最简单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策略。

适时而发,也要适人而言

下面这个故事众人皆知,但它说明了一个非常宝贵的道理:“怎么说”比“说什么”要重要100倍。

从前,有一位大乡绅中年得子,全家人都无比幸福。孩子满月时,乡绅大摆宴席,将孩子抱出来给客人看。客人们看着长得白白胖胖的孩子十分喜欢。其中一个说:“看这孩子的头发和眉毛这么好,将来一定是洪福齐天呀!”乡绅听了打心眼里高兴,赶忙一番感谢。另一个说:“这孩子的额头那么饱满,将来肯定要做大官。”乡绅更是喜上眉梢。谁承想一位客人却说:“这孩子肯定会死呀!”当然,他得到了现场所有宾客的痛斥。

其实,前两名客人的话不见得会成真,但第三位客人的话却是大实话。不久,孩子果然得了重病,没几个月就夭折了。但在孩子满月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样的话,再正确也会引发人们的不满。所以,说话时一定要注重场合和表达的方式,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比如,这位客人完全可以在满月宴席散后,悄悄地对乡绅提出自己的担忧,同时要有理有据,指出孩子病在哪里。这样才能让乡绅接受他的建议,及早为孩子诊治。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风餐露宿,十分辛苦。有一日,他们一行人来到小村落,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东西。不料,马却挣脱了缰绳,跑到农田里吃了人家的麦子。当地的一位农夫上前抓住马的缰绳,将这匹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为知名的学生之一,以能言善辩闻名。见此情形,子贡自告奋勇,打算与农夫好好交谈,要回老师的马匹。可是子贡文质彬彬,满口的之乎者也,从王侯将相到天文地理,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费尽了口舌,一点儿效果都没有。因为农夫听不懂,也就听不进去。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学识、才干都远不如子贡。他看到师哥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主动请缨,要求一试。孔子见子贡也没有办法,就让这个新学生过去试一试。

他走到农夫面前,微笑着对农夫说:“我们风餐露宿了多日,想必马也是累到极限了,才不得已吃了您的庄稼。更何况您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水土一样,我们的马怎么可能不吃您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您的牛也会吃掉我们的庄稼呢,您说是不是?我们应该彼此谅解才是。”

道理说得很明白,语气也十分诚恳。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就消释了。于是,他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的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满嘴的之乎者也,说话一点儿也不中听。”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同样的话题,同样的观点,表达时也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方式,要根据不同人的接受方式来表达。重点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在于你“怎么说”。否则,你再怎么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很正常的。

三、任何时候都应避免“查户口”式的话题,因为这是打探隐私的表现

有一次,我到北京的一家理发店修理发型。在洗头的时候,正好美容师在跟旁边一位洗头的顾客聊天。她只用了短短的2分钟,就直接把那位顾客从“热情的回应”聊到了“一言不发”。

美容师:“你的皮肤看起来不怎么好呀?”

顾客:“是的,近期睡眠不足。”

美容师:“你是做什么的呀?竟然睡眠都不能保证?”

顾客:“做销售,最近有点忙。”

美容师:“你在附近工作吗?是附近的住户吗?你住哪个小区?”

顾客:“哦,我不在这边工作。”

美容师不知道该如何往下接,于是就又换了一个话题:“你知道吗,皮肤不好都是因为你没有睡好,你的黑眼圈好重的。”

顾客:“嗯。”

美容师:“你到底做什么工作呀?不行就换一个工作吧?”

顾客:“嗯。”

美容师:“你可以选择一个作息时间正常的工作。你平常还会做什么呀?有其他合适的工作吗?”

顾客:“嗯。”

也许是觉得顾客对这个话题还是不感兴趣,于是,她又换了另一个话题:“哎,不行你就剪个短发吧!我们这边做得很好,你剪短发后很方便的。然后你再办一张卡,下次来的时候有优惠,你说是不是?”

顾客这次没有任何回应。同时我也相信这位顾客下次打死也不会再来这家店。类似的场景,你有没有遇到过呢?在大街上和消费、交际场所遇到陌生人时,有的人会好奇地把你当作一个外星人,恨不得将你解剖一遍。比如这位美容师,短短的几分钟内,竟然问出了一连串的隐私问题。这样的问法,再能聊的顾客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相反,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厌烦感。这就是典型的“查户口”式聊天,其对于对话的伤害性是非常大的。

“查户口”式聊天是极不友好的沟通方式

和任何人交流都要讲究技巧,谁也不会把自己的隐私随便告诉外人。高明的提问不仅可以使你达到了解对方的目的,被问者也会感到舒服——其中一个重大原则就是不要“查户口”,离对方的隐私远一点儿。

很多人都见过“查户口式”的谈话者。回忆两个人当时的沟通,都是对方在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涉及隐私的问题——从你小时候的求学经历,到你如今的职业规划;从你喜欢的颜色,到你如今的年龄,甚至是你父母的工作;从你的感情状况,到你现在的住处,当下的收入……比警察审问的还要全面。这种事无巨细的交流方式,让人有一种被“强制审讯”的错觉。你会感觉到,提问者根本不关心你,他不是想与你真诚地交流,只是迫切地要获得他自己想要的答案——你的个人信息。

毕竟,这种提问的方式在影视剧中警察审问犯人的时候才会出现:姓名?年龄?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几月几号晚上几点你在哪里?为什么出现在那里?和当事人什么关系?你们当时在做什么?还有谁跟你们在一起?

诸如此类。我曾经写下了一系列“禁忌问题”,向人们标明这是在聊天中绝对不要涉及的话题。这些“问题”至今挂在公司培训中心的会议室内,凡是学习社交对话的人去了都能在第一眼看到它们。现在,我把它们原封不动地展示给你们:

A.年龄问题:国内外的聊天都有这个习惯,不要轻易询问对方的年龄。在国内,长辈经常向后辈提出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是社交中的常态。因此,在对话中一般要绕开这个话题,除非对方主动提及。但这不意味着你应该告诉他你的年龄。

B.地址问题:除非是在商务沟通中涉及文书寄送,或其他场合有礼物需要收取时,否则,不要主动问及或告诉对方自己的居住地址。一般而言,平时只介绍一下自己大体的居住范围就可以了。比如:“我住在北京海淀,你呢,也是海淀吗?”但不要询问是哪个小区。

C.收入问题: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隐私,不要询问。你可以赞赏对方是属于“高收入群体”,表达自己的羡慕,但仅此而已。不要试图得到“每年收入多少万元”的答案,更不要拿自己的收入数字去交换,没有人愿意告诉你。即使有人愿意,你得到的数字十有八九也是假的。

D.情感问题:对方的情感和婚姻状态是聊天的禁区,这个话题不论在何种场合都不应主动提及。事实上,就算对方和你聊到这个话题(向你求教),也应该保持恰当的谨慎。不少生活中的对话都因情感话题终结,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警惕性往往都很强。

E.家庭问题:比如你有几个孩子,孩子的年龄、学校、学习情况及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习惯等,都是不建议列入聊天流程的话题。但在女性之间的聊天中,这可能是一个例外。当女人凑到一起聊天时,家庭问题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话题。

F.健康问题:在身体健康方面,隐私性的疾病是不能在谈话中触及的。例如,你可以问对方的胃疼是否减轻了,表达你的关心,但绝不可以提及他的“性功能障碍”或“身体异味”等方面的疾病。

G.性取向问题:“性取向”是聊天时的大忌,无论你如何理解及对方如何宽容此话题,都可能因答案的不同引发对方被歧视的体验。同时,它也涉及一个与你有关的重要印象,使对方对你产生误判:“你问这样的问题,究竟想干什么?”

“查户口”式聊天是很多人在沟通中非常容易发生的问题,有时是无心之过。之所以会选择“查户口”式的对话,是因为我们急切地想要了解别人,并与对方“建立联系”。为了表示公平,人们也愿意交换自己的信息。由于没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共同话题,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挖家谱式的“问问题”方式来建立联系。

但是,这种行为是极其不友好的,沟通的效果也差。每个人都讨厌这种“被盘问”的状态。首先,人在被“连续提问”的时候是处于一种较为焦虑而不是放松的状态,会产生提防心理。因为你首先是在“回答问题”,其次才是“交流”。人的潜意识会提示自己:这是不平等的,也是不友好的氛围。最后,提问并不能真的构建共同话题,因为一问一答之间,一个话题就宣告结束了,没有延伸性,所以良性沟通并不存在。

比如:“你在干吗?”

“我在吃饭。”

然后,话题就结束了。但是,为了强行延续话题,往往会继续提问。比如:“在吃什么?”“咖喱饭。”“自己做的吗?”“不是。”“平时很喜欢咖喱饭吗?”“还行吧。”时间就在这种口水式的无聊问答中一分一秒地流逝了。

如何避免“查户口”式聊天?

有句话说:“人生何处不相逢?”与陌生人的交谈并不可怕,无须紧张,也没有必要产生过于拘束、不自在等消极情绪。只要主动、热情地同对方聊天,真诚、努力地探寻双方的共同点,对话的效果就不会太差。

那么,在交谈时怎样避免“查户口”或“被查户口”呢?有人会选择对你提出很多的问题,就像前面那些琐碎的信息。虽然这些问题不很重要,但也可以降低你和对方聊下去的兴趣。如果是你提出了这些问题,也会惹起对方的反感。

我的原则是——事先小心防范,事后设法加以纠正。

善于沟通的人之所以能把沟通氛围营造得很好,他们不仅是言谈幽默,而且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与不同类型的目标对象聊得好。

1.转换提问的方式,使氛围更融洽

如何防止“一问一答”的尴尬发生呢?作为提问的一方,你应该对发问的方式进行设计。比如来了一位南方客人,你如果这样问:“你是南方人吧?”“你第一次来东北吧?”“东北可比南方冷多了吧?”等等。对方恐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是”或“对”。这不是好的开始。当然这不能责怪客人不健谈,而是你这种笨拙的发问使对方也至多能回答到这个程度。如果你换一个问法:“这次来到新地方有什么见闻?还习惯吗?”“你觉得南方和东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等等。如果你问这样的问题,对方不但可以介绍一些你所不了解的新鲜事物,还会使对方能够充分地叙述自己的感受,让对话的气氛自然而且融洽。

2.给对方多种回答的选择,提高交流的成功率

一定要记住:聊天时提出问题不是为了质问对方。提问的目的不是让人为难,而是为了加深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提问不仅是征求对方的意见,更是增强互信的有效途径。所以提问时要给对方多种回答的选择,让话题具备发散性。这样也更容易营造一个友好、热烈的谈话氛围。

比如: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吃饭,你想在点餐时照顾他的情绪,但又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怎么办?你可以这样问她:“你是喜欢甜口味的,还是咸口味的,或是爱吃辣?”这就是话题的发散性。如此一来,对方能从容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也能与你很好地聊天和互动。

四、说对方想听的,也要听对方说他想说的

我们今天的生活处于一个信息为王的时代。面对高速更新、瞬息万变的各类信息,沟通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无论你是什么人,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才华,你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他人沟通,时刻注意对方在想什么,在说什么。

然而,沟通又是一门深奥的双人或多人艺术。它并不是一个人直抒胸臆,而是一方表达,另一方倾听。表达和倾听加起来,才叫沟通。要多听,多看,多思考。上帝造人送给我们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也是告诉人们要学会倾听,不能只顾自己说话。倘若不懂得倾听,聊天时随意地就抢过别人的话头,哪怕发表的观点是对方想听的,也难免会令人觉得不被尊重。

“会倾听”比“会表达”更为难得

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过程中,耐心的倾听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倾听有时比说话更为重要,也是成功者最重要的特质之一。成功者往往特别在意在人际交往中倾听别人的谈话,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送给你,听你讲述自己喜欢的话题。因为他们深知,想要使自己的观点受人重视又不招人厌烦,最好的办法是在别人说话时少说话,先听听对方怎么想的,了解对方感兴趣的事物,然后明确目的,再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在一次演讲中,乔讲起当年自己从一位顾客那里学到的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一招。当时,那位光顾车行的顾客真心实意地想要买车。乔本以为胜券在握,也就没有尽力推销汽车的优点。他懒懒散散地让顾客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准备签下一纸合约。

当他们一起向乔的办公室走去时,顾客开始向他讲起自己的生活,自豪地表示他唯一的儿子十分优秀。顾客说,自己的儿子即将考进一所有名的大学,未来必定成为伟大的医生,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这件事令他无比自豪。

“我真是羡慕你,您的儿子太优秀啦!”乔随意地回答。当他们继续往前走时,乔还在漫不经心地看着周围。“乔,我的孩子很聪明吧?”顾客继续说。“成绩非常不错吧?”乔应付地反问着,眼睛却仍然望着门外的风景。

“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顾客又说。“那他毕业后打算做什么?”乔问道。“我告诉过你的。乔,他在最好的大学学医。”

“那太好了。”乔说。突然,顾客看着乔,意识到这位成功的推销员完全忽视了他所讲的话。“嗯,乔,我要离开了。”就这样,他转身就走了。

下班后,乔回到家后回想今天一整天的工作,分析交易成果,又开始重新考虑白天见到的那位顾客。第二天,乔上班后就立刻给那位顾客的办公室打去电话:“我是乔·吉拉德,我希望您再能来一趟,我们昨天谈好了一辆好车,您是否准备好签约了?”

“哦,我亲爱的推销员。”顾客说,“在别人那里,我已经有了心仪的车辆。”

“是吗?”乔既奇怪,又十分无奈。“是的,我从那个倾听我、赞美我的人那里买的。当我提起我为儿子感到骄傲时,他是那么认真地倾听。”随后他沉默了一会儿,又说,“乔,你并没有听我说话。对你来说,我儿子成不成为医生并不重要。但是,这对我很重要。我希望你能够明白,如果别人和你讲他的生活时,你应该倾听一下。这是对人基本的尊重。”

乔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从那以后,每个进入店内的顾客,乔都要问问他们是做什么的,家里人怎么样,等等。然后,乔再认真地聆听他们讲的每一句话,和他们交流。大家都喜欢这种聊天方式,因为那会给他们带去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而且让他们感到你是十分关心他们的,并不是只想让他们付钱。

有经验的沟通者都深知倾听的重要性。例如,凡是优秀的售后人员在处理问题时,面对顾客或愤怒,或无理的要求,都会默默地倾听他们的满腹牢骚,而不会唇枪舌剑地反击。这种情况下,顾客会把倾听的沉默理解为——这个人尊重我表达的权利,愿意理解和倾听我的怨言。因而,他的火气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消除一大半。

倾听是建立好人缘的开始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展现自我、凸显价值的欲望,特别是当你面对一个想向他表达和倾诉的人时,你的这种展示的欲望就难免会更加强烈。这时,你往往会忽视对方对你的态度,只顾自己表达心声,阐述自己想说和擅长的话题,却不知对方或许早就关闭了耳朵,并不想听你说下去。你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唱久了,万丈豪情也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剩下的只有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识趣地把嘴巴闭上,把耳朵竖起来,看着对方的眼睛,改变态度,用心地去倾听他的话。倾听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满足对方表现自我的欲望外,还能听到他对你的真实看法——对我们来说,这方面的信息越多越好。

有人总说:说话是一门艺术。但在我看来,“倾听式”的说话就更是一门艺术。在交流中,倾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个有效手段,并且是一个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手段。对方可以把你的倾听理解为对自己的尊重和褒奖。这种尊重和褒奖其实就是一种说话,也是一种表态。它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话对我很重要,我在认真地听!这就在无形中使对方获得了一种成就感,满足了他内心中表现自我的欲望,当然也就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反过来,他就会愿意听你说话,也会尊重你的观点。

倾听也是一种无声的表达

聊天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倾听的人会是聊天的高手。倾听别人的表达也是日常交往中最为常见的“说话方法”。如果你不懂得听,也就不会懂得如何去说。

当我参加联邦调查局的入职培训时,其中有一门课程就是在1个小时内听完10名嫌疑人对自己行为做出的辩解,然后快速给出答案:“他们中间谁在说谎?”

哈罗德告诉我:“在这60分钟内,你不能说一个字,倾听是你唯一的工作。但是,倾听并不是静听,不是沉默,不是做一个木头,而是要积极地把自己投入到对方的角色之中。如果不这样做,你怎么能理解他们在说什么呢?你也看不穿他们隐瞒真相的伎俩。”

后来我慢慢学到了一种特殊的本领,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我能在倾听的同时激发说话者的热情,引导他们说出更重要的信息。比如点头表示同意、变化表情、睁大眼睛、通过微妙的肢体语言给对方支持等。我的所有动作都在告诉对方:我听得十分认真、投入,希望你继续讲下去。对于表达者来讲,这一切都是莫大的鼓励。如果倾听者不会及时地给予讲述者以恰当的回馈,那么,纵使你听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被当作他的知心人。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光有耳朵是远远不够的。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倾听时,就是投入地交流,以动作和语言的回应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只要你满足了表达者的表达欲望,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你就达到了倾听的目的。

五、“关键字联想”——通过对方给出的有限内容,展开新的话题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喜欢的电视节目,总要找到它们相应的频道,以便定时收看。人与人之间的聊天也是同理。几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心仪的频道——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谈的方式、时间和聊天的风格等。就像公主拥有自己的房间。对于这个频道和房间之外的东西,我们就没有那么喜欢了。

因此,想要让聊天能顺利地进展,就需要找到他人喜欢的频道,进入他的收听范围,他才会对你及你的说话内容感兴趣。当我们找到可以与对方沟通的共同频道(话题)时,接下来的交流基本上就畅通无阻了。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拒绝一个跟自己有共同话题,并且说话风格类似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共同话题呢?你可以通过“关键字联想”的聊天方式,根据对方给出的有限内容,去发现、延伸和展开话题。

什么是“关键字联想”聊天法?

所谓的“关键字联想”聊天法,是指当与他人聊天时在不知道怎么接下去的情况下,抓住话题中的关键字词,去维持和延续聊天的话题,或者从中延伸出更多的意义,和对方进行交流。说得简单一点儿,就是要学会复述说话者所说的“部分内容”“关键用语”,给对方留下“他在认真聆听我所说的话,并且他很懂我”的印象。当重复对方的关键词,或者当倾诉者强调的某部分得到回应时,就着重体现了你作为聆听者的一种诚意。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倾诉者的关键字词中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新话题。

谈判专家在安抚劫持人质、情绪激动的罪犯时,总是通过聊天来舒缓他紧张的内心。并且,谈判专家能通过双方言谈中的关键词来拉近距离。比如当罪犯谈到家人时,谈判专家立刻就能敏感地看到他对于孩子的关爱、对于爱人的忏悔等,然后抓住这个机会,把话题引到这一方面,最终感化罪犯。行为学家在与人沟通时,也会通过关键词了解谈话者的内心,思考他们的语言与行为的关系。所以,在与别人的沟通中,要适当地抓住谈话内容中的某一个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个关键词做进一步的沟通,提高对话的质量。

很多人都对下面这些问题感兴趣:

到底有哪些因素决定谈话的成败?

一个人在重要会谈中淡定自如、谈笑风生的成功秘诀又是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说起话来总是让他人笑声不断,而有的人费尽力气说的话却让对方丝毫不感兴趣?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要学会从双方业已展开的对话中“找对话题”。一个好的话题是完美沟通的开始,而要找到这样的话题,在与对方展开交流时,就必须学会从对方的表达中寻找关键字词,根据关键的字词判断对方的兴趣,提出彼此都有兴趣的新话题,然后再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交谈。

如何用关键字延续聊天的话题?

1.重复和强调句尾的关键词

在聊天中,仔细地聆听对方句尾的关键词,然后认真地重复关键词,可以让人明白你在细心聆听。打个比方:午餐时间,你和新同事闲聊。同事讲述近期发生在他身上的趣闻。他说:“可惜,我好讨厌邻居家的那条狗。”你提问:“那条狗,怎么了?”他回答:“你可不知道,这条恶犬,真是……”很快,你就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具体的步骤是——和人交流,先从对方说的话中挑选出必要的关键字词。然后将关键字词放入你给对方的回答中,并且从新的对话中继续寻找新的关键字词。像这样不断地延伸对话,聊的内容就越来越多。使用关键字词聊天法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对话时无须准备多少新话题,在谈话中就会涌现无数的话题。有效地接住对方的关键提示,激发对方说下去的愿望,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聊天的品质。

2.核心关键词的延续

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核心关键词进行话题的延续,从中扩展出高质量的新话题。例如,你的朋友说:“我打算换一个新工作。现在这个工作的同事和我处不来。我的心情好糟糕!”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关键词就有:新工作、现在的工作、同事、关系处不来、心情糟糕等,也就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引申。

“那么,你对新工作有怎样的期望呢?”

“为什么和同事处不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懂,一直在压抑的情况下,心情难免糟糕。”

“你需要我提供协助吗,比如寻找待遇优厚的新工作?”

一句话中可以有很多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可以延伸出很多开放性的话题。在与人们沟通时,如果出现冷场的情况(经常出现),你就可以运用这一方法,从双方的话语中寻找你们都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申,让互动富有张力地继续下去。

3.用关键词加上相关联的经历、想法、感受等

简单地说,就是抓住对方交流中的某一个关键词,然后,在这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加上你自己的相关经历和想法。这么做的好处是,你能把握聊天的主导权,让对话向你设计的方向发展。

例如,你和客户两个人在餐厅吃饭,他告诉你这家店东北菜的味道是这座城市最正宗的。你可以就东北菜这一关键词展开讨论:“是吗,我之前吃过一家餐馆的东北菜,味道也很好。下次可以一起去吃。”

当你抓住东北菜这个关键词,并就此展开聊天后,还能留给对方提出更多问题的空间。比如:“是吗?你喜欢吃东北菜?咱们什么时候去尝一尝?你最喜欢的东北菜是什么?”等等。对于任何一个问题,你回答之后,又会引申出更多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就定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他在高兴之余甚至和你谈好了合作意向。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方的关键词上辅以自己相关联的经历、想法和感受时,在话题上不能过于跳跃。比如,既然是在聊东北菜,就要在东北菜这一话题上延展。不要对方说东北菜很好吃,你却突然转换话题到了“黄土高坡的风景很漂亮”。

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和在行的东西,所以抓住这个关键词技巧可以迅速地拉近你和对方的心理距离,既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又可以让彼此更加信任。在具体的运用中,要懂得随机应变,充分结合对方的情绪和聊天的环境,来保证对话的效果。

六、一个不冷场的话题,必须具备四个要素——联系感、细节、感情和幽默

在人际交往和商业对话中,能成功地驾驭一场交谈的人一定是擅长“给对话暖场”的人,他们总能选对话题。一个不冷场的话题,可以轻而易举地沟通人与人的感情,扩展其人际关系。一个能让话题不冷场的人,大家也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听他讲话。不论在什么场合,他都能在社交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成为舞台的中心。

一个不冷场的话题,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

第一,要有联系感——任何人都不愿谈论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并且不感兴趣的话题。

第二,注意细节——有时好话题就藏在对话时的细节中。

第三,感情——注入感情的交流才是“以心换心”的优质沟通。

第四,幽默感——幽默感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愉悦轻松的气氛,幽默是良好交流的润滑剂,因此,具备幽默感是聊天的重要素质之一。

“联系感”是提出聊天不冷场的前提

两个年轻人从某市上火车,坐在同一排。其中一人问对方:“你这是去哪里啊?”

“我要去沈阳,你呢?”

“我也是。你去沈阳做什么?”

“我的同学现在正在沈阳,我来找他。你是沈阳人吗?”

“不是的,我也是去沈阳看朋友。”

经过这番试探后,双方便找到了联系感:都是去沈阳看朋友。随后,两个人谈得很投机,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后来也成了朋友。

一个好的话题,要能把双方联系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联系让人亲近,要想与人顺利交谈,就要有“与双方的生活或工作相关联”的共同话题。一些联系感强的话题,往往能够有效地避免冷场局面的出现。

很多人觉得,与初次见面的人交谈,彼此都不了解,哪儿有什么联系感呢?实际并非如此:用同一个品牌的手机,有一样的求学经历,都喜欢养小动物,都不喜欢学英语……只要善于倾听和发现,何愁发现不了类似的联系感呢?

“细节”是聊天不冷场的关键

在各种社交场合中,有时你会觉得找不到良好的谈话契机。这时,从谈话时的一些细节中也能够发现好的话题。

在一场鸡尾酒会上,四周都是首次见面的陌生人。其中一位男士对服务员说:“麻烦你告诉我香槟在哪里。”在提及“我”这个字时,他说的是一种广州地方方言。恰巧站在旁边的另一位男士也是广州人。见服务员没有听懂,他便将这个字用普通话转述了一番。随后,这两位不相识的人相视一笑,开始聊了起来,从工作聊到生活,并且两个人交换了名片。

会聊天的人面对不同的人善于察言观色,然后再开口。有时,你忽略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可能使聊天冷场,或者失去一个很好的社交机会。

“感情”是聊天不冷场的基础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与人交谈之时,除了注重联系感和细节,真挚的情感也不可或缺。倘若你对所聊的话题缺乏激情,不过是为了说而说,内心丝毫不感兴趣,那么,就无法让对方与你产生共鸣,又怎么会不冷场呢?只有自己对所讲的话题能够投入感情,是你真心关注的,才能激发对方的兴趣。

我在加州曾经过参加一次情感讲座,与几个一同参与讲座的陌生人临时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各自的生活。虽然只是刚认识,但因为是情感讲座,大家都用心讲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安定感和情感上的烦恼,也讲出了自己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并且互相给予劝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在讲座结束后,大家感觉就像是老朋友一样难舍难分。

我和其他人一样,并不是非常健谈的人。为什么大家可以在短时间内结下深厚的友情,聊天的效果如此之好呢?答案就在于,我们都不自觉地运用了沟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交流感情。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话题确实都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来到这里的人每一个都是带着沉重的心事,所以讨论时非常动情。

著名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曾在美国的街头一次次的进行演讲。他的语言并不曼妙,但词句却充满感情:“我有一个梦想!”让闻者动容,也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著名作家鲁迅曾经这样说:“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和世界人;必须有真的声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这里的“真”指的就是最真实的感情。

“幽默”是聊天不冷场的润滑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进行会晤,商量两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并对战后欧洲整体利益划分进行谈判。

面对出兵人数和战后利益分配的问题,丘吉尔和罗斯福都希望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最大利益,所以双方难免出现分歧。丘吉尔认为英国已然在欧洲大陆损失过多,希望美国尽可能地援助英国。而罗斯福则认为英国占据有利的地理条件,更应坦诚和出全力,不能只依赖美国。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步,但两个人都很强势,谈判进程缓慢。

一天傍晚,罗斯福因一个紧急情况四处寻找丘吉尔,直接闯入这位英国首相的房间,没想到丘吉尔此时正在沐浴。罗斯福看到大腹便便的丘吉尔在水池中一丝不挂,当时的场面十分尴尬。

正当罗斯福不知道如何收场时,丘吉尔幽默地解嘲:“你看,我作为堂堂的大英帝国的首相,在你美国总统面前,可是毫无保留,一丝不挂。你怎么能说我不够坦诚呢?”丘吉尔的幽默成功化解了这次尴尬。在之后的谈判中,罗斯福最终决定做出让步,丘吉尔因此大获成功。因为他说服了美国全力支援英国。

幽默是聊天不冷场的润滑剂,聪明人总是会借助幽默的力量来烘托对话的氛围。他们善于用小玩笑来表达自己的友善,会适度地调侃、自嘲以及用小幽默比喻大话题。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幽默的性格和说话方式,它既能让你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在交谈中让他人感到愉快和放松。言辞幽默,内容精辟,无论在什么场合,这都是十分受人欢迎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