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会约医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校注说明

《罗氏会约医镜》系清代罗国纲所著,成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全书共二十卷,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其成书以来,经考证有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大成堂刻本、翰林第藏板本,经过对照比较,两者实为一版。大成堂刻本现存于浙江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翰林第藏板现存于湖南省图书馆,现存完整。

罗国纲,清代医家,字振占,号整斋,湖南湘乡人,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罗氏少时治举子业,因居长而佐家政,督教弟兄,使均入庠,后因四弟国俊捷南宫,获敕封三代,罗氏得晋赠为承德郎。其自幼即好读医书,朝夕研求,奋志芸窗,辨证精细,论治灵活,治验颇丰,至七十余岁,勤竞于斯,以终其生。晚年将其平生所得会约成集辑成《罗氏会约医镜》。

本次校勘以清乾隆五十四年大成堂刻本为底本。《内经》内容参考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黄帝内经素问》、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赵府居敬堂刊本《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内容参考200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明代赵开美翻刻宋版《仲景全书》本。

本次校注,处理原则如下:

1.原书每卷前有“湖南整斋罗国纲振占氏著辑,俊宾初氏,胞弟罗国兴盛世校定,英冠群氏,男定鸿、(定)泰编次”字样,今一并删去。

2.原书每卷之前有目录,为读者便于检阅,今一并置于正文之前,删除列于每卷卷首之目录。原本卷一、卷三、卷四、卷五、卷十四、卷十五无标题,现根据原本目录统一加注标题。原本卷十九儿科、疮科,卷二十痘科目录过繁,且未尝以标题形式出现,多用于眉批,本次点校时择其主要者列为标题。

3.采用现代标点方法,对原书进行重新标点。

4.凡原书中的繁体字,均改为规范简化字。

5.底本中的异体字、古字统一改为简化字,不再出注说明。通假字一律保留,出校说明,并出书证。

6.底本中字形属一般笔画或形近之误,径改,不出校记,如“日”与“曰”,“百”与“白”,“炙”与“灸”,“巳”与“已”,“皿”与“血”,“柝”与“析”,“腕”与“脘”,“硬”与“哽”混淆等。躁通燥,班通斑,故二字与底本应用一致,未加改动。

7.原本为竖排版,现改为横排版,故原文中表示前后文的“左”“右”统一改为“下”“上”。

8.原本中关于中药名称的处理:将白芨改为白及,黄莲改为黄连,葳灵仙改为威灵仙,白藓皮改为白鲜皮,槁本改为藁本,蝉酥改为蟾酥,防杞改为防己,括篓改为栝楼,牛旁子改为牛蒡子,荜拨改为荜茇,班猫改为斑蝥等。其余则保持原貌。

9.原本中有间隔符“○”,统一删除,回行另起。原书凡例各条前原有标识符“—”,今一并删去。

10.原书中双行小字注统一另体小字置于正文相应处。

11.为保留古书原貌,本次校定均采用原本序号,且放在标题之后,有些标题下有小注,统一回行另体小字。底本中本草卷药物编号列入眉批,现统一放在药名之后。

12.原本中的眉批,另体小字单行排列,前加[批],置于正文相应处。

13.原文中所言“经言”“经谓”“经曰”,如系来源于《内经》则加书名号,来源于其他著作则不加。

14.凡属难字、僻字、异读字均注音。其难解字、词酌情出注。

15.书中引录文献,与原书核对,凡删节、缩写而不失原意者,不出校记;有损文义者,酌情出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