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腹针技术
腹针技术,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技术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 (图1-9),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妇科常用于:原发性痛经 (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妇人腹痛)、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等疾病的治疗。
图1-9 腹部先天经络图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根据针具的直径不同分为A、B、C三类,分别为Ф0.22mm、Ф0.20mm、Ф0.18mm。
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二)腹针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 (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穴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 (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1.进针 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
(1)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
(2)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 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二、禁忌证
1.凝血机能障碍的患者。
2.孕妇、急腹症患者、腹部肿瘤患者。
3.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三、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
3.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四、适用的常见妇科疾病
(一)原发性痛经 (痛经)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水道、双侧下风湿点。
【操作】上述腧穴用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至地部,当手下有轻微阻力时停针,不行提插捻转等其他针刺手法。留针30分钟,1周3次,10次为1疗程,经期停针。
(二)月经不调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归来。月经先期加大横;月经后期加水道、滑肉门、大陵;月经先后无定期加滑肉门、大陵。
【操作】上述腧穴用毫针迅速刺入皮下,主穴深刺,病人可无针刺反应或略有胀感。配穴大横、气海、水道中刺,滑肉门、大陵浅刺。不行提插捻转等其他针刺手法。留针30分钟,1周3次,10次为1疗程,经期停针。
(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妇人腹痛)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下风湿点、水道。全下腹疼痛加外陵;一侧少腹疼痛为甚,或一侧有包块,加强针刺同侧下风湿点,或梅花针叩刺;伴腰酸加四满;月经不调加天枢。
【操作】上述腧穴用毫针迅速刺入皮下,主穴深刺,配穴中刺或浅刺。不行提插捻转等其他针刺手法。留针30分钟,1周3次,10次为1疗程,经期停针。
(四)多囊卵巢综合征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腹四关 (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大横、水道。
【操作】以上述穴位施针治疗,不提插捻转,无酸麻胀痛感,用TDP照射腹部,留针30分钟,隔日行1次治疗,6次1疗程。
(五)闭经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穴、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烦躁易怒加右下风湿点;伴不孕症加石关;伴肥胖症加天枢、大横;伴腰膝酸软加关元下 (关元穴下0.5寸);伴便秘加左下风湿点。
【操作】以上述穴位施针治疗,不提插捻转,无酸麻胀痛感,用TDP照射腹部,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
参考文献
[1]温木生.腹针疗法治百病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薄智云.腹针疗法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罗颂平.中医妇科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司徒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袁丽萍,林芸,王海鹰.腹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J].四川中医,2010,28(4):123-125.
[6]米建平,文幸,莫喜英.腹针疗法为主治疗月经不调39例临床观察[J].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73-76.
[7]阂晓莉,冉青珍.腹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 [J].河北中医,2010,32(4):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