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穴位埋线技术

穴位埋线技术,是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妇科常用于:原发性痛经 (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等疾病的治疗。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1.可吸收性外科缝线:YY1116(长度0.5~1.0cm)。

2.平头针灸针GB2024(规格:0.35mm×50mm)。

3.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GB15811(规格:0.8×38TWLS)(图1-11)。

4.埋线包 (包括剪刀、托盘、镊子)。

5.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碘酊、棉签等。

img

图1-11 一次性埋线针

(二)基本操作方法 (图1-12)

1.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准备好所用器具。

2.取一次性注射针头接一次性平头针灸针针芯。

3.助手对所选择的穴位进行准确定位后,对患者穴位局部消毒。

4.取一段适当长度 (1.0cm左右)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一次性注射针头的前端,线头勿超出注射针头。

5.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

6.选择适当方向刺入,达到所需的深度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

7.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止血,再敷以无菌敷贴。

img

图1-12 进针示意图

(三)技术要点

1.操作要求消毒严格 消毒不严格易导致穴位出现感染。

2.外科缝线长短适中 应根据穴位的肌肉丰厚程度选择相应长短的线体。

3.严格选择合适穴位 穴位应选择肌肉丰富部位,常用腹部、腰背部,慎用头面部穴位如风池等,禁用关节腔、关节,禁用踝、腕关节以下穴位以及血管、神经干分布部位穴位 (如内关、三阴交等),穴位数量控制在≤10个。

二、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精神紧张、大汗、劳累后或饥饿时慎用埋线疗法。

2.埋线时应根据不同穴位选择适当的深度和角度,埋线的部位不应妨碍机体的正常功能和活动,如关节、颜面部位及疤痕组织处禁止埋线。

3.皮肤局部有皮肤病、炎症、溃疡、破损者禁止埋线。

4.糖尿病、蛋白过敏者及其他各种疾病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吸收和修复功能障碍者禁止埋线。

5.孕妇下腹部和腰骶部及妇女经期禁止埋线。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埋线后6小时内局部禁止接触水,创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埋线后1~3天内禁止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埋线部位出现肿胀。

2.若发生晕针应立即停止治疗,按照晕针处理。

3.穴位埋线时,拟留置体内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线头不应露出体外,如有线体露出皮肤外,一定要拨出,重新定位、消毒,重新操作,以免感染。

4.穴位埋线后1周内尽量减少海鲜等高蛋白饮食,防止埋线后过敏反应的发生,埋线后若出现硬结反应则慎用再次埋线。

四、适用的常见妇科疾病

(一)原发性痛经 (痛经)

【适宜证型】

1.气血虚弱证 小腹隐痛,喜按,经血量少,色淡,质清稀。

2.气滞血瘀证 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色紫暗有块。

3.寒凝血瘀证 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色瘀暗有块。

【穴位】

主穴: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

辨证加减

1.气血虚弱证 加气海、膈俞。

2.气滞血瘀证 加血海、气海。

3.寒凝血瘀证 加关元俞、命门。

【操作】

1.基本操作见上述方法。

2.月经期停止治疗,月经后3~5天开始治疗。

3.次髎、肾俞采用平刺或透刺的方法,不宜直刺、深刺。

4.间隔10天左右治疗一次,3~5次为一疗程。

(二)闭经

【适宜证型】

1.肝肾亏虚证 月经后期,量少,逐渐至经闭,素体虚弱,腰酸腿软。

2.气血不足证 月经后延,量少,色淡质薄,继而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

3.气滞血瘀证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胸胁胀痛。

4.寒湿凝滞证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形寒肢冷。

【穴位】主穴:关元、子宫、肾俞。

辨证加减

1.肝肾亏虚证 加肝俞、三阴交。

2.气血不足证 加脾俞、足三里。

3.气滞血瘀证 加膈俞、足三里。

4.寒湿凝滞证 加命门、三阴交。

【操作】

1.基本操作见上述方法。

2.肝俞、肾俞、脾俞采用平刺或透刺的方法,不宜直刺、深刺。

3.间隔10天左右治疗一次,3~5次为一疗程。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

【适宜证型】

1.脾虚痰湿证 婚久不孕,月经稀少,甚则闭经,多毛,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形体肥胖,兼头晕乏力,痰多。

2.肾虚肝郁证 婚久不孕,月经稀少,渐至闭经,多毛,不孕,兼见乳房胀痛,心烦,或少量泌乳。

3.肾虚血瘀证 婚久不孕,月经稀少,性欲淡漠,带下量少或无,兼口干、心烦、便秘。

【穴位】

主穴 气海、关元、脾俞、肾俞、三阴交。

辨证加减

1.脾虚痰湿证 加丰隆。

2.肾虚肝郁证 加肝俞。

3.肾虚血瘀证 加丰隆、膈俞。

【操作】

1.基本操作见上述方法。

2.脾俞、肾俞、膈俞采用平刺或透刺的方法,不宜直刺、深刺。

3.间隔10天左右治疗1次,3~5次为1疗程。

(四)绝经综合征 (绝经前后诸证)

【适宜证型】

1.肾阳虚证 腰酸,腹冷,夜尿频,带下清稀。

2.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

3.肾阴阳两虚证 月经紊乱,时而烘热,时而畏寒,自汗或盗汗。

【穴位】

主穴 心俞、肾俞、足三里。

辨证加减

1.肾阳虚证 加命门、关元俞。

2.肾阴虚证 加关元俞、肝俞。

3.肾阴阳两虚证 加命门、肝俞。

【操作】

1.基本操作见上述方法。

2.心俞、肝俞、肾俞采用平刺或透刺的方法,针尖向下,不宜直刺、深刺。

3.间隔10天左右治疗1次,3~5次为1疗程。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罗颂平,等.中医妇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司徒仪.妇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符文彬,许能贵.针灸临床特色疗法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