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唐朝:用食物解析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天香满瑶席

本章侧重对《烧尾食单》中的面点进行细说,食单中其实还有不少菜式尚未加以细致描摹。虽然传世的58道菜品尚存些许疑窦,如诸多菜色的选材与炮烹手法不甚明了,或许会有些许讹误,但敝人以为有必要将《烧尾食单》中残存的美馔悉数列出,并分而论之,以御膳飨宴读者。其中,生进二十四气馄饨、天花、丁子香淋脍以及御黄王母饭等在其他章节有所涉及,此处不再赘述。

单笼金乳酥:用未隔断的独隔蒸笼蒸制的点心,加入乳汁或奶酪,酥软金黄、奶香四溢。

曼陀样夹饼:制成曼陀罗花形的一种饼,烘烤而成。

贵妃红:可能是加入蜜糖的酥饼,并呈现醉人的红色,正如贵妃两颊胭脂的颜色。

七返膏:将面饼反复卷七卷做出四朵花形,后人的注解认为是糕子。道家的养生与佛教的素食,都对唐朝的饮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家养生理论认为修炼“精炁神”炁,古同“气”。有七层境界,道教术语为“七返”。七返膏之“七”,想来与天花中的馅料九炼香之“九”旨趣相通。道家膳食摄生之术源远流长,为皇孙贵戚、簪缨世族和文人墨客推崇备至。唐代盛行五谷杂粮养生,有人认为,七返糕原是道家修炼时以五谷为基础食材的一道面点。

生进鸭花汤饼、汉宫棋:皆为水煮面食。生进鸭花汤饼的“生进”二字,是指未经烧煮进献到皇宫,通过宫中尚食局的加工后进奉御前。水煮面食不同于其他面食,一旦久置,色香味俱消,汤汤水水也不适宜车马颠簸。生进二十四气馄饨的“生进”二字当与之同理。汉宫棋即用模具将面印成棋子的造型再入锅煮。听闻这道肴馔是在武则天嗜好棋类博弈,进而大肆推广之下才开始风靡的。

见风消:一种油炸的面食,以挺拔、轻薄、酥脆为特质,入口即消。其实,真正的见风消是一味消风败毒的良药。这种油炸面点为何与草药同名呢?传说,当年唐太宗在皇家猎场打猎期间,御厨为他做油糕时手一哆嗦就多放了点油,结果做出来的油糕竟然起了一个大泡。当奉至太宗驾前,刚好一阵风刮过,油泡就碎了。太宗视之不吉,身旁的内侍以“碎碎平安”之意化解。

金银夹花平截:估计蟹膏是金黄色,称为金;蟹肉是银白色,叫做银,蟹膏与蟹肉的细碎夹在面皮里再包裹好,故名金银夹花。依次均匀地截成小段后摆盘,谓之平截。

双拌方破饼:一种方形面点,形制不明。

多肉植物玉露

玉露团:在乳酪上用雕刻或彩绘的艺术手法精制而成的一道甜品,色泽如秋天清晨莹洁如玉的露水。“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南齐]谢朓:《泛水曲》,《谢宣城诗集》卷二《鼓吹曲》,明末毛氏汲古阁景写宋刻本。光是“玉露团”的芳名就足以让人心生怜惜。玉露也是一种植物,植株玲珑小巧,叶色晶莹剔透,为近年来人气颇旺的小型多肉植物品种之一。莫非是唐人引领了21世纪的潮流?未必如此。一来,唐代是否有这种植物未为可知,二来,即便是有,也未必称其玉露团。

甜雪:用蜂蜜或蜜糖为食材,文火烤制的一种莹洁如雪的甜点。

八方寒食饼:八方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的总称,一般用来指所有方向。大概是用模具印出象征八方的面饼,在寒食节禁烟火的特殊日子里食用,可知是一种干制面点。

金铃炙:用酥酪将卵脂可能是蛋类为主料所制的食材。包裹好,用模子印成金铃状,炙烤而得的甜品,以酥香金黄为特质。炙为唐人惯用的烹饪手法,《清异录》卷四中还提及一道名曰逍遥炙的肴馔,“睿宗闻金仙、玉真公主饮素,日令以九龙食舆装逍遥炙赐之”。逍遥炙为唐宫中的一道素食,天子所赐,以九龙食舆盛装,想必非凡。

通花软牛肠:羊胎中的膏脂精髓灌入牛肠内,需以文火蒸炖。

光明虾炙:烤活虾。“光明”二字,一般认为是由于烤好的鲜虾光泽鲜明透亮,故名。

同心生结脯:生肉切成细薄的长条状,其后打成同心结,再风干成肉脯后蒸食。

冷蟾儿羹:羹汤时常被现代人连用,事实上,羹有别于汤。古时候,羹最初是指带汁的肉,后来成为一种熬煮的调味浓汤或薄糊状菜式的统称,此时的羹似乎有着烹饪中勾芡的意味。但羹也有可能是主食,浙江东南沿海一带就有一种名为“麦羹”的古老面食。因而,冷蟾儿羹并非指清水汆煮的蛤蜊汤。

中国古代藏冰、用冰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西周以降,历代封建王朝均设有专职的官员或机构来管理藏冰之事。所以,冷蟾儿羹或许是一道冰镇后的蛤蜊浓羹。蛤蜊在沿海一带并不稀有,但对于地处内陆的长安来说,实属罕见。长安的海货与贵妃嗜食的荔枝一样,皆仰赖于流星快马传驿而得,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水晶龙凤糕:将枣子嵌入糯米中,蒸到糯米绵软,以及枣馅爆出为止。米糕软糯,白亮如水晶,并有红艳艳的枣子点缀其间,璀璨夺目。

长生粥:古人认为食用胡麻可成仙,长生粥也许是胡麻粥,即一种含有芝麻等可延年益寿类食材的精制粥品。

白龙臛:鳜鱼丝熬炖的一道羹醢类美馔。

凤凰胎:鸡腹中未生的鸡蛋与鱼类的精巢混合烹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先民食用蛋类的历史最晚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近年,位于江苏地区的周代土墩墓群中有西周时期的咸鸭蛋出土,据介绍,出土陶罐内的咸鸭蛋已腌制了2500年左右。

羊皮花丝:将蒸至熟软的羊皮切成细长的条状,加上各色佐料凉拌而成。

逡巡酱:八成是鱼和羊外加特制的酱料精心烹煮所得。

乳酿鱼:普遍观点认为此菜是以羊奶烧煮的全鱼。

葱醋鸡:蒸鲜鸡。不过,有人认为葱醋鸡是一种专门吃葱喝醋的鸡,听起来似乎荒诞不经。然则,在大唐人眼中“物无不堪吃”,足见他们的特立独行,因而以葱和醋饲养家禽,想来也非天方夜谭。

吴兴连带鲊:用盐与红曲腌制的鱼类,未经缸内发酵,来自今天的湖州一带。

西江料:加特殊佐料所蒸制的猪肩胛肉屑。

周代的咸鸭蛋

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红羊枝杖:红羊是我国北方的珍稀羊种。此馔的注解为“蹄上裁一羊,得四事”,这里的“四事”也许可解释为将红羊蹄子切成四块。至于具体如何烹饪,《清异录》并未对此进行详实地记载,不过,我们可以从清代中期的烹饪书籍《调鼎集》中窥见一斑。在该书“羊蹄”一栏中有一道叫做“红羊枝杈”的美食,其制作手法为:“蹄上截一半,得四块,去骨切片煨,亦可糟。”从描述来看,其法为:“将红羊的两条蹄子切割成四块,分别去骨切片后,以文火慢炖,或者将切片后的红羊蹄进行糟制。

升平炙:凉拌300多条羊舌与鹿舌,这一大盘凉菜令人瞠目结舌,唐人的粗犷豪迈又一次彰显。

八仙盘:鹅肉凉盘,可能是一鹅八吃,或者整只鹅大卸八块后摆盘食用。

雪婴儿:蛙肉处理后,再裹以豆荚煎贴而成。因色白如雪,形似婴儿,故名。

仙人脔:鸡块蒸炖好,用乳汁调制后食用。

小天酥:烹熟的鸡肉、鹿肉剁碎后再加入特制的熟米粒凉拌。

分装蒸腊熊:用冬日里风干的腊熊肉分装蒸熟。

卯羹:炖兔肉羹。

青凉臛碎:大抵是将精肥适宜的狸肉羹封缸,冰镇后食用。

筯头春:活烤鹌鹑。

暖寒花酿驴蒸:用酒等辅料浸泡驴肉良久,旺火猛蒸后,再以文火焖烂。

水炼犊:清炖小牛,强调火力。

五生盘:羊、猪、牛、熊和鹿五种动物一起精细烹调后所得。

格食:为羊肉、羊肠以及羊内脏缠豆苗烹制。

过门香:用料不详,所有的食材在油锅中一起烹炸而成。

缠花云梦肉:缠绕成花型并卷压起来的一道肉菜。

红罗饤:一道羼杂动物肠血的菜品。

遍地锦装鳖:以甲鱼为食材,调入羊油与鸭蛋,再配以其他各种色彩的食材。

中唐宝相花纹葵花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蕃体间缕宝相肝:整体呈现宝相花形的动物肝脏冷盘,应当是盛在大盘内的一道看菜。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通常是以牡丹或莲花等为主体,且中间点缀着其他花叶造型的一种吉祥纹饰,流行于隋唐时期。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了一个唐代的月饼,饼上的纹饰就是这种宝相花纹,关于这个月饼,本书面点部分将会着重介绍。

汤浴绣丸:类似于以肉糜、蛋类以及面粉团成的狮子头,用油煎至半熟后,绣丸与高汤一起入锅煨煮。

行文至此,烧尾宴上的58道饕餮大餐已基本奉上。

曾经独领风骚的唐代烧尾宴,一度终结在一个名叫苏瑰的人手中,此人在唐中宗时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按照惯例,苏瑰理应举行盛大的烧尾宴以示感恩与庆贺。然而,他却对皇帝进谏道:宰相有“调和阴阳,代天治物”[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大唐新语》卷三《公直》,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45页。的使命。如今粮价飞涨,百姓与将兵们都吃不饱,是臣的失职,因此不敢举办烧尾宴。

有史以来,宴席不仅仅限于胡吃海喝,它更是一个交际场与名利场。唐朝宰相韦巨源深谙其中之道,便设下水陆全席向圣上邀宠。随着时光的飞逝,烧尾宴的负面作用早已沉入历史长河的底部,它已经被视为唐代丰富的饮食资源,高超的炮烹技艺以及唐人追求新奇生活情趣的集中体现。

纵观《烧尾食单》中残存的58道菜式,除却大唐境内东西南北菜系相互融合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颇具域外风情。值得一提的是,此宴在中国饮食史上扮演着举

《宴饮图》(局部)

长安县南里王村唐墓东壁壁画

《唐人夜宴图》

刘旦宅绘 图片来自卓克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