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岂有底稿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刺客傅介子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以如此不吝之词赞美李白和他的盛唐,可想见李白和盛唐的气魄。斯人斯世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天堂,还是侠客和勇士的舞台,不像其后的大宋,多是“歌尽桃花扇底风”,鲜有“铁马冰河入梦来”。

要说这大唐的月光和剑气从何而来呢?从大汉而来啊!

大约在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这年六月,一行人马出了长安城,直奔大漠边关而去,为首的是甘肃庆阳人氏傅介子。

《汉书》记载如下: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龟兹和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两个大国。龟兹位于今天的新疆库车县一带,楼兰位于今新疆若羌县境,罗布泊西一带。这两个国家夹在汉朝与匈奴之间,忽东忽西,对汉朝是若即若离,令汉朝很是头疼。傅介子当时的官职是“骏马监”,和孙悟空的“弼马温”差不多。但别小看这“骏马监”,汉朝抗击匈奴最有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是汗血宝马。没有这膘肥体壮的汗血宝马,卫青和霍去病怎能封侯拜将呢?《汉书》里记载:“(金)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东汉·班固《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匈奴内乱,被俘至长安,先是做马监,后来成为辅政的三大臣之一。给皇帝管理骏马的那都不是一般人。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也就是1.9米左右,大帅哥一枚啊!我想傅介子的身材应该也不差吧。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傅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截杀汉朝使者:大军就要到来,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何以能经过楼兰窜访其他各国?你为什么不事先通报我们呢?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要到乌孙去,一定路过龟兹。傅介子赶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表示服罪。傅介子便访问大宛。傅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后,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了,正在我这里。傅介子率领部下斩杀了匈奴使者。傅介子这趟差事办得不错,回来自然升了官。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傅介子向大将军霍光汇报说:此去楼兰和龟兹,虽威慑了他们,但是治标不治本;我这次过龟兹国时,看到龟兹王平易近人,容易靠近,我想再次前往刺杀他,以威慑西域诸国。霍光说:龟兹道远,你先拿近处的楼兰开刀吧!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傅介子率领人马带着金银财宝再次出发了,一路上放出风来:我们这次是要送大礼来了。到了楼兰,楼兰王很冷淡,傅介子佯装要走,走到楼兰国西边边境时,派翻译官回禀楼兰王:汉朝使者此行是拿着黄金锦绣赏赐西域诸国,楼兰国不要,那就算了,我去别国了。说着故意拿出金币让翻译看到,翻译果然禀报了楼兰王。楼兰王见财眼开,又把傅介子请了回来,酒宴伺候,傅介子把金银财宝全拿出来陈列于楼兰王面前,楼兰王自然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傅介子示意汉朝天子还有更好的礼物送给楼兰王,楼兰王就随傅介子走到帐幕中单独谈话,两位汉朝壮士趁机从后面刺死了楼兰王。傅介子大声警告其他楼兰高官:楼兰王背信弃义,汉朝天子派我来诛杀他,现在应该立在长安的前太子为楼兰王;你们不要轻举妄动,汉兵马上就要到了,敢造反,就灭了楼兰国!楼兰国上下自然不敢妄动。傅介子返回长安,汉昭帝自然大喜,封傅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

傅介子的壮举自然让延续大汉雄风的唐朝人深为叹服,所以,他不仅出现在李白的笔下,也见诸其他文人墨客的笔端。杜甫就有诗句:“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忆昔二首》)最有名的当属王昌龄的诗: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到了文气有余而阳刚不足的宋朝,傅介子当然是遥远的偶像了,可遇而不可得。宋朝词人张元幹曾给主战派将领李纲写了一首词——《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丞相大人,羸弱的宋王廷太需要傅介子这样的壮士了啊!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1938年6月17日,粟裕率领刚刚组建不久的新四军在南京和镇江之间的卫岗设伏,小试牛刀,仅仅四十分钟就干掉了日军的军需车队。陈毅闻得捷报,写下了《卫岗初捷》一诗: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古往今来,一提到刺客,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荆轲。一场失败的刺杀行动却让荆轲名满天下,究其原因,恐怕在于他刺杀的对象是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吧!而傅介子虽成功地刺杀了楼兰王,他的壮举也多见历代诗人的笔端,但很奇怪,老百姓知道的却不多。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论者或美介子以为奇功,过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三,汉纪十五,孝昭皇帝上。


在一片赞颂傅介子的声音中,司马光对傅介子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既然楼兰王已经顺服,就不必杀了他,应该依法论处,杀之有名,大国要有信义,不能学鸡鸣狗盗之徒的做法。司马光说得不无道理,但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大宋正是因为多了儒雅的司马光,少了“野蛮”的傅介子,一亡于金,再亡于蒙。前车之鉴,不可不察。猴王不才,也学着赋诗一首,表达一下意见。


咏傅介子

汉时陕甘荒凉地,

壮士有名傅介子。

策马孤身腰下剑,

谈笑风生斩楼兰。

终军请缨平南越,

卫霍千里定阴山。

试问当今六军中,

可有男儿入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