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仿真综合实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2 货币形态的历史研究

以前金融学主要是研究货币或银行,显然跟不上金融业发展的步伐。下面我们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货币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货币随着人类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不同的形态,以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形态的不同对资金的放大作用是不同的。货币形态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下面五个阶段。

3.2.1 实物货币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实物货币发展起步的时期,这期间的实物货币主要由布帛、天然贝等来充当。在世界商品发展的历史上,牲畜(牛、羊和狗等等),动物的牙齿及兽角、毛皮,贝壳,盐巴,特殊的石块,都曾经先后充当过这种“中间人”即货币的角色,最后由金属尤其是金银来充当。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坏等优点。

这一时期可以总结出实物货币的价值理论:

由于实物货币是从物物交换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即1=1。对货币的放大作用是货币的0次方,即100=1。

3.2.2 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发展,代替了之前的物物交换。代用货币包括金属质地但不能等同其所代表的价值的货币(即被贬值的金属货币)、纸币等,其中比较完善的形式是纸币。

代用货币产生的可能性在于,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只是交换的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对于交易者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是货币本身有无价值,而是它能否起到媒介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货币处在流通领域中,“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它马上又会被别的商品代替。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这就产生了由价值符号或代用货币代替真实货币的可能性。

这一货币发展阶段出现了通货膨胀理论:代用货币其自身价值比较小,所以有权者为了满足需要,可以多发,代用货币的滥发使市场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尤其20世纪以后,多国政府面对经济发展和战争的迫切需求,都不按照黄金的储备,越来越多地发行纸币,造成了通货膨胀。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二战后,世界银行召集部分国家,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各个国家可以按此向美国进行货币兑换。但是仅仅经过20多年,在金银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银采掘量有一定的限制,货币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流通对货币需要量的增长。由于美元的超额发放,美元迅速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迅速瓦解,1盎司黄金从最初的35美元翻到目前的1300美元左右,涨了30多倍。为了和以后的论述匹配,我们以十的几何级数来论述。

代用货币对货币的放大作用是货币的1次方,即101=10,但同时风险也放大了数十倍。

3.2.3 信用货币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使得货币完全与贵金属脱钩,货币从可兑换的代用货币转换成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信用货币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此同时,由于信用制度的适用范围的扩大,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随之扩大,从而为信用货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样,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发展的基础上,期票、银行券、支票以及汇票等形式的信用货币,便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

目前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从理论上说,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和人们对此货币抱有信心。

在信用货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条件下,鉴于其信用性特征,信用货币具有明显的创造增量货币的功能。信用货币这种创造增量货币的功能,即货币供给乘数,用公式表示为:

货币供给乘数=1/法定准备率

而货币供给模型:

Ms=mB

式中,Ms为货币供给量;

m为货币乘数;

B为基础货币。

信用创造是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信用货币时期,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再创造出存款,通过信用创造货币,放大了货币的作用。假设法定准备金率是12.5%,那货币供给量就是1÷0.125=8具体可参考曹龙骐《金融学》(第五版)的第十章。。这样通过国家的信用体系,又把货币放大了近十倍。信用货币对实物货币的放大作用是货币的2次方,即102=100,但同时风险也放大了百倍。

3.2.4 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按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是随着股份制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在资金融通的基础上成长,并成为资金融通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信用货币进入虚拟经济领域,通过直接金融的一级市场(发行市场)投资于实体经济和直接投资于二级金融市场(交易市场)的方式,放大了货币的作用。货币资金通过一级市场对企业进行直接投资,以股本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从短期来看,企业不需要支付银行利息,因此这有利于那些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的发展。而从长期来看,随着被投资企业的快速发展,那些通过投资入股形式实现使用价值的资金会以投资分红的方式取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有价证券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买卖。它们的价格是按照利息资本化的原则决定的。例如,股票的价格就是由股息的多少和银行利息率的高低来决定的。如股票面额为10元,年股息率为10%,每年可得股息1元,银行年平均利息率为5%,那么,这张面额为10元的股票就可以卖20元(1元÷5%=20元)。

由此可见,股票价格与股息的多少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此外,股票的价格还受到股票供求状况的影响,因而它还会随着产业周期的变动而变动。

虚拟资本市场价值的变动及其决定方法有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是:

它的市场价值是由证券的定期收益和利率决定的,不随职能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一般说来,它的市场价值与收益的多少成正比,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其价格波动,既决定于有价证券的供求,也决定于货币的供求。

中国证券市场是企业单方面融资的主要场所。上证指数3200点左右,二级市场平均股价在13元左右,按公司法规定原始股一股等于一元人民币。这样就有了13倍的扩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市值得到了十倍的提高,有个别的甚至有上百倍的提高。股份制的产生,形成了虚拟资本,又一次放大了货币作用,为实物货币的3次方,即103=1000。

3.2.5 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是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商品为基础,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它既指一类特定的交易方式,也指由这种交易方式形成的一系列合约。

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标志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端。与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路径相符合的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浮动汇率制使得汇率和利率剧烈动荡,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金融衍生产品真正开始了蓬勃发展。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英镑等6种货币的期货合约,1981年出现了货币互换、利率互换。1982年费城股票交易所推出了货币期权交易,此后基于汇率、利率的衍生产品相继出现,并被作为避险保值的工具。此后的10年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长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已从最初的几种简单形式发展到20000多种,由它们衍变出来的各种复杂的产品组合更是不计其数。从交易量的扩张速度来看,据统计,全球部分有组织的金融衍生产品生产的交易量平均每年递增40%。除了交易所和场外市场直接进行的衍生品交易以外,其他较为特殊的衍生证券常常作为债券和股票发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广泛使用。

2010年2月20日,证监会宣布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2013年8月30日,证监会宣布国债期货9月6日上市交易。时隔18年,我国又重新推出了国债期货,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正式鸣锣开市。

对金融衍生工具含义的理解包含以下三点。

(1)金融衍生工具是从基础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

所谓基础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货币、外汇、利率(如债券、商业票据、存单等)以及股票等。在基础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借助各种衍生技术,可以设计出品种繁多、特性各异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其主要价值也主要受基础金融工具价值变动的影响。

(2)金融衍生工具是对未来的交易。

金融衍生工具是现实的金融基础工具在未来可能产生结果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交易。这些基础金融工具在未来某种条件下处置的权利和义务以契约形式存在。

(3)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杆效应。

金融衍生工具是通过预测基础金融工具的市场行情走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约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衍生交易合约。市场参与者以自身信用做担保,利用少量资金就可以进行几十倍金额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如果运用于套期保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和转移风险;如果运用于投机,可能带来数十倍于保证金的收益,也可能产生巨额的亏损。

金融期货一般收取比较低的保证金。我国国债期货保证金是3%,就是保证金收取比例较高的商品期货也只收8%的保证金,那1/0.08=12.5倍,也就是一单位的货币可以操控12.5倍的资金量的商品。

金融衍生品在利率、证券、股票、外汇的基础上,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以几何倍数放大了货币的作用,为货币的4次方,即104=10000,同时也把风险放大了上万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种资金形态的放大倍数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可以用图1-3-1表示。

图1-3-1 资金变异曲线

当然,资金形态的不断变化,以十倍左右的几何级数不断放大,只是在极端的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这样的放大倍数,只有对现实金融运作十分了解,能够十分熟练地把金融工具运用到极致的高手,在各种条件配合下,才有可能。

3-1

目前各国都以信用货币取代了代用货币,二级形态基本上都取代了一级形态,有一部分国家没有控制好,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如1997年俄罗斯的币制改革,发行新卢布代替旧卢布,新版卢布与旧版卢布的兑换率是1000∶1。有些国家旧版与新版货币单位的兑换率甚至能达到10000∶1;尤其1948年8月19日,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国民党政府发布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1∶3000000比价兑换法币。这时候的法币与1937年发行时相比,其实物购买力已经上涨了2380万倍。

但一般政局相对稳定的国家,代用货币都是相对稳定的,都在可以承受的温和通货膨胀的范围之内。上文所说的美元与黄金比上涨30多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是一种抽象简单的说法,不是简单地就能说明美元通货膨胀了30多倍。

其次,除了实用货币发展到代用货币之外,其他的资金形态不是全部都能够逐级放大的。代用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放大,只是能够成为基础货币的那一部分的放大;信用货币按照目前我们国家的规定是不能进入股票市场的,但在实际的金融活动中是很难被全部禁止的,所以只有比较小的部分参与。另外,股票发行在我国受到严格控制,并不是有资金想进入就能进入的;虚拟资本进入金融衍生品市场更是少量而漫长的一个过程,并且风险很大。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风险大,它的平均回报率往往是很小甚至是负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代用货币都能够一起进来一级一级进行放大。

再次,按目前规定必须是现金去参与,去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不能用贷款资金来进行风险投资和炒股(除了股权并购,并购是有并购过桥贷款的)。这样就是表明二级形态的代用货币直接进入四级形态的资本市场,那不是一百倍放大,只有十倍放大;另外,进入金融衍生品市场,严格来说也只能用代用货币,即现金,而不能用贷款等,也就是说只能从二级形态的代用货币直接跳到五级形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不是一千倍放大,而只是十倍放大。这样就大大缩减了其放大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