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2017年杭州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报告
杭州市金融办
2017年,杭州市经济持续稳走向好,实现了质量效益提升、投资总量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外需回暖等积极转变,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56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一号工程”引领发展,信息经济成为增长主引擎,2017年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长21.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3.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与全市经济积极转型发展态势相适应,2017年全市金融运行总体稳健,钱塘江金融港湾顺利开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工作有力推进,各项数据进一步向好。其中反映金融业整体发展状况的指标——金融业增加值105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口,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较全省高出1.2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4%。分年度看,2014—2017年增速分别为9.8%、12.0%、6.5%、6.8%,总体呈探底回升态势(见表1)。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2017年9月发布的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杭州金融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7,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仅次于上海。
表1 2014—2017年杭州市金融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金融办。
一、金融服务业运行概况
(一)金融业态继续集聚
2017年,全市新增各类银证保金融机构37家,包括1家外资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杭州分行)、2家财务公司(海亮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杭州锦江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20家证券营业部、14家期货营业部,此外因统计口径调整增加了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银证保金融机构499家,其中分行级以上银行机构4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9家,信托公司4家,财务公司7家,消费金融公司1家,汽车金融公司1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专营机构1家,省级以上保险机构81家、基金公司1家、证券公司5家、期货公司10家,证券营业部248家,期货营业部72家。
(二)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
2017年,全市新增社会融资总量7059.15亿元,同比多增2046.58亿元,增幅40.8%。分融资种类看,以人民币贷款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为4673.68亿元,较上年多增1881.93亿元,增幅67.4%;以债券、股权融资为主体的直接融资2385.47亿元,较上年多增164.65亿元,增幅7.4%。至年末,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占比分别为66.2%、33.8%,显示银行渠道融资仍然占据社会融资主体地位(见表2)。
表2 杭州市社会融资规模及构成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杭州市金融办。
注:间接融资按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口径统计;直接融资按市金融办大口径统计。
(三)银行业平稳上行
1.贷款增势稳健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270.94亿元,同比增长11.8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五位;较上年末增加3101.94亿元,同比多增260.89亿元。分月份看,除3月份外,其他11个月的贷款增加额较为平均,7月份后同比增速加快(见图1)。
图1 2017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月度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人行杭州中心支行。
从贷款结构看,年末全市住户贷款余额9653.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52.90亿元,同比增长23.7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9325.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0.98亿元,同比增长6.63%。从贷款期限结构看,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7474.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09.86亿元,增加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10%;年末余额占全部贷款的59.7%,较年初上升6.1个百分点,显示贷款结构继续中长期化(见表3)。
表3 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及增幅
数据来源:人行杭州中心支行。
从贷款行业投向看,年内增幅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信息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幅依次为58.98%、54.45%、42.87%;年内增长绝对额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为购房贷款、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开发,增加额依次为1114.25亿元、607.96亿元、436.58亿元(见表4)。至年末,全市购房贷款余额6431.38亿元,同比增长20.96%,增幅较上年下降26.01个百分点,反映地方房地产市场逐步趋稳。
表4 2017年全市各行业贷款情况
数据来源:人行杭州中心支行。
从辖内七县(市、区)看,建德、临安、桐庐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25.14%、23.86%、21.48%,分列前三(见表5)。
表5 2017年末县(市、区)本外币贷款余额占比和增速
数据来源:人行杭州中心支行。
2.存款“M”型增长走势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483.24亿元,同比增长9.28%,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4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四位;较上年末增加3097.19亿元,同比少增425.05亿元。分月份看,当月新增存款增速呈“M”型走势(见图2)。
图2 2017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月度增长情况
从辖内七县(市、区)看,临安、余杭、建德存款余额增速分别为38.44%、17.50%、15.03%,分列前三(见表6)。
表6 2017年末县(市、区)本外币存款余额及增幅
数据来源:人行杭州中心支行。
3.人民币跨境结算结构优化
2017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金额2875亿元,较上年下降0.24%;交易量占全省的60.1%,较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852亿元,上升6.6%;货物贸易进口人民币结算789亿元,下降30%;服务贸易及其他项目人民币结算214亿元,下降35.2%;跨境投融资206亿元,下降67.5%。
4.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2017年全市银行业机构累计实现利润298.44亿元,占全省的26.3%,较上年增加154.85亿元。至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63.1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4.08亿元;不良率1.58%,较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6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838.91亿元,占比2.87%,较上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均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持续下降势头。
(四)证券期货业优势明显
1.证券业交易继续领先
2017年全市证券经营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额15.31万亿元,同比增长5.79%,交易额占全省的40.4%,继续保持省内中心地位。托管市值13357.8亿元,同比增长41.96%。证券投资者598.83万户,同比增长28.46%。全年实现利润9.39亿元,同比下降44.3%。
2.上市公司“杭州板块”快速壮大
2017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8家,增量创历史新高,超过北京,仅次于上海和深圳。至年末,杭州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63家(境内128家、境外35家),总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列全国第4位,合计总市值约5万亿元,同样列全国第4位,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5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775家、股份制企业306家,年末挂牌并完成股改数分别为381家、1687家、1808家。
3.期货业效益显著改善
2017年全市期货经营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额26.16万亿元,同比下降7.28%(全省下降9.88%),降幅较上年末收窄59.3个百分点,交易额占全省的68.9%。期货投资者24.37万户,同比增长8.02%。全年实现利润17.84亿元,同比增长43.76%。
4.企业股权融资继续活跃
2017年全市股权融资1214.55亿元,较上年下降142.36亿元。其中:28家上市公司IPO融资187.68亿元;25家次上市公司实施定增募集资金285.88亿元;72家次新三板挂牌企业实施定增募集资金35.46亿元;发生13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涉及资金199.73亿元;企业私募股权融资505.8亿元。
5.企业债券融资纵深推进
2017年全市债券融资1186.1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全市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084.6亿元;企业债获批79亿元;上市企业发行公司债22.5亿元。融资创新不断推进,如恒逸集团发行全国首只专项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债券;庆春路过江隧道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成为全国首批发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之一。
6.交易场所运行平稳
至年末,全市共有交易场所19家,与上年持平。其中,杭交所成交金额99.33亿元,较上年增长18.5%。
(五)保险业增势高位回落
2017年,全市累计保费收入633.71亿元,占全省的29.5%,同比增长22.24%,较上年少增16.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三。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12.5%;人身险保费收入439.71亿元,同比增长27.1%。分年度看,近年保险收入规模持续扩大,近两年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见表7)。
表7 2014—2017年全市保费收入和增速
数据来源:浙江保监局。
2017年,全市保险机构累计赔付支出169.60亿元,占全省的26%,同比增长6.8%,较上年少增7.1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05.96亿元,增长5.93%;人身险赔付支出63.64亿元,增长8.15%。
(六)新金融业规范发展
1.私募基金业合规发展
至2017年末,全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370家,同比增长63.29%,备案基金3913只,同比增长62.97%,管理资产规模3846.8亿元,同比增长51.49%。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备案基金数、管理资产规模分别占全省的55.7%、57.7%和44.1%。
2.互联网金融平稳发展
2017年全市互联网金融业增加值19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5%,同比增长6.6%。全市8家拥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全省9家)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2.5亿笔,金额6255.22亿元,分别占全省网络支付业务的97.11%和82.52%。
3.金融科技发展迅速
至2017年末,杭州科技银行存款余额102.45亿元,同比增长28.58%;贷款余额51.87亿元,同比增长42.86%。浙江网商银行存款余额581.55亿元,同比增长31.4%;贷款余额322.48亿元,同比增长5.66%。蚂蚁金服是国内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科技企业百强榜中排名第一。蚂蚁金服、挖财、51信用卡、爱财集团、微贷网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金融科技企业50强。
(七)地方金融业理性发展
1.地方法人银行信托金融机构强势发展
至2017年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8321.06亿元,同比增长15.5%;本外币存款余额4485.37亿元,同比增长21.78%;本外币贷款余额2841.24亿元,同比增长15.2%;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强中排第209位,较上年前移10位;荣获“中国百强企业奖”。杭州市农信系统(8家)资产总额5737.71亿元,同比增长14.1%;存款余额3908.53亿元,同比增长11.0%;贷款余额2692.03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淳安联社、临安联社完成股份制改造,杭州联合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强中排第398位,较上年前移62位。全市7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69.33亿元,同比增长14.79%;贷款余额79.50亿元,同比增长15.00%。杭州工商信托公司净资产505.88亿元,同比增长49.98%,实现业务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3.25%。
2.小贷行业趋于平稳
2017年全市小贷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78万笔,金额272.84亿元,其中小额贷款分别占85.9%和31.3%。实现业务总收入12.71亿元,净利润5.47亿元。至年末,全市小贷公司共有54家,注册资金113.2亿元,贷款余额130.64亿元,其中小额贷款余额61.78亿元,亏损单位5家,较上年减少3家。
3.担保行业功能增强
至年末,全市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23家,注册资金137亿元,期末在担保户数12813户,在保余额463.98亿元。2017年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7笔,金额2.49亿元。
4.典当行业效益有所提升
2017年全市累计发生典当业务4.7万笔,典当金额131.72亿元,实现利润1.05亿元。至年末,全市共有典当公司81家,注册资金20.74亿元,典当余额22.52亿元,亏损单位30家,较上年减少3家。
5.民间融资试点运转平稳
2017年全市3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西湖区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拱墅区民间融资服务中心、余杭民间融资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累计撮合成交金额33.95亿元,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杭州中新力合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天马力合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杭州鑫博资本管理公司、桐庐光典民间资本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累计投资金额35.36亿元。
二、金融工作推进情况
(一)抓根本,持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
1.加大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投入
继续运用协调金融机构与市政府签约、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等激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满足拥江发展战略实施、城中村改造、地铁路网建设等资金需求。2017年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16家在杭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我市投放各类资金6000亿元,超出全年约定投放资金目标1190亿元,目标完成率达到125%。
2.加大创新创业投入
引导金融机构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如工行推出“科创小微贷”,建行成立6家科技专营机构,杭州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作用,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17年银行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较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配合省金融办组织开展金融特色小镇浙江行活动,引导金融小镇与省内其他特色小镇合作签约,引导私募机构与当地企业合作。
3.加大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落实力度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配合制定出台杭州市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指导意见,协调落实相关房地产信贷条款,满足居民合理住房信贷需求。
4.加大前瞻性金融研究
围绕金融热点难点调研,完成《杭州市信贷运行情况分析》《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国企上市的调查》等多篇调查报告,得到多位省市领导书面肯定,并被批转至相关部门。构建金融信息交流机制,其中编辑钱塘江金融港湾专题简报12期。有效发挥出金融参谋助手作用。
(二)抓平台,推进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和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1.完善顶层设计
制定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7〕79号),同时引导各县(市、区)制定辖区落实政策,形成市、县(市、区)两级支持合力。
2.加强规划引领
结合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港湾发展布局,分县(市、区)推进规划修编评估,促进产城融合。把握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潮流,完成《杭州市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研究报告》,把金融科技作为今后杭州金融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明确建设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3.优化差异化发展格局
会同市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强化培育、合力招商、优化布局。其中引导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浙商证券等总部项目入驻以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为主的“1”核心区,进一步强化其金融核心功能。支持以山南基金小镇为代表的“X”金融集聚区加速发展,2017年末5个省市级金融特色小镇已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近350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万亿元,其中山南基金小镇获评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西湖区成功挂牌省内首个并购金融街区(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首个市级互联网金融楼宇(互联网金融大厦)、首个区块链产业园区(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
4.积极引进高端金融人才
用足用好两轮“人才新政”,修订完善金融人才分类认定标准,大力招引、培育一批金融高端人才和经营性人才。选取山南小镇作为金融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进行试点。
5.加快项目化推进步伐
制定《杭州市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2017年度重点项目责任分解方案》,规划年度重点项目67个,年末进展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其中钱塘江金融城项目实现开城,签约落户Money20/20金融科技博览会、大公国际、国新控股、太平集团旗下省交投基金、浙商产融股权投资基金等重大项目。
6.办好高端论坛峰会
精心筹备,成功举办首届钱塘江论坛、全球区块链金融峰会、首届杭州湾论坛、中国上市公司董秘百人会等高端论坛峰会20多个,有效扩大了港湾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抓上市,大幅提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能力
1.全力推动企业上市
组织召开全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大会、上市公司座谈会,参与落实全省“凤凰行动”计划。与上交所、深交所、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三管齐下”。发挥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推动股改规范,建立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后备企业清单。
2.做实上市服务
支持在杭证券期货机构不断做大做强,其中浙商证券在6月份上市,财通证券在10月份上市。与深交所合作举办了1期深交所拟上市企业董秘培训班。与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培育基地和新三板路演平台合作,组织开展上市全流程培训和演练。编制发布《杭州上市公司2017年度白皮书》。继续会同市财政局开展上市扶持政策兑现。
3.支持扩大直接融资
召开部分国企上市工作座谈会,配合相关部门合力解决市属国企同业竞争、国资报批困难、股权激励不规范等机制体制性问题,支持国企做大做强。支持上市企业开展对高端技术、品牌、人才及渠道等标的的并购重组。支持中小微企业、双创企业发行新型债券产品,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因工作出色,杭州市政府被授予“地方政府推动企业上市突出贡献奖”。
(四)抓防控,扎实做好地方金融维稳保障
1.扎紧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篱笆
组织实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系列活动,完善健全处非机制和安全防线,稳妥有效地处置非法集资线索和案件。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ICO清理,共排查互联网相关企业3000余家,其中清退问题企业400余家,取缔11家。配合处置龙炎集团等特大非法集资案。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严厉打击非法“校园贷”,参与众多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加强重点行业、地区和企业“两链”风险的排查,落实困难企业分类帮扶工作机制,实现“两链”风险企业报告家数和涉贷金额稳中有降。继续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收益权等工作。
2.提升全社会抗风险能力
加大与经信委、科委等部门的配合,为企业提供转贷服务,节约企业转贷成本。调整充实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杭州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和杭州供销农信担保有限公司为市本级政策性担保机构,把供销农信注册资本由原来的5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督促完成全市13个县(市、区)的方案制定、机构组建,增强企业资金可获得能力。
3.巩固非法金融活动长效防范机制
组织召开全市打击经济犯罪暨防范处置非法金融活动工作视频会议,成立市打击经济犯罪联席会议和防范处置非法金融活动领导小组,加大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力度,不断拓展非法金融活动防范打击的广度和深度。设立全国首家证券期货纠纷巡回法庭,设立华东首家派出金融法庭,这也是全国首个“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可快速、低成本解决投资者纠纷。
(五)抓履职,不断巩固地方金融长效监管机制
1.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中央、省里统一部署,推动建立市、县(市、区)两级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继续完善地方金融监管职责,深化部门合作。
2.强化对外交流合作
巩固与“一行三会”在杭机构的联系交流,构建较完善的中央与地方协同监管机制,定期分析地方金融发展状况。巩固与国内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金融办(局)间的联络机制。
3.加强地方金融管理力量
增强地方金融管理力量配备,完成市金融办新一轮干部人事选聘。加强现有5个金融行业协会建设,促进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指导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联合党支部。引导增配县(市、区)金融办工作人手,压实属地监管责任,落实金融监管督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