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监测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流行特征

一、地方性
血吸虫病和钉螺的地理分布有严格的地方性,两者分布基本一致。历史上,在我国南方12省(市、自治区)有血吸虫病流行,但并非普遍流行。各省有一定的县(市、区),各县有一定的乡(镇、街道),各乡有一定的居民点流行,轻重程度亦各不相同。各省的流行地区分布取决于钉螺的分布特征。如长江中下游多数流行区是连片的,但在广阔的流行区内也可找到小范围的没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在山区省份,流行地区局限于小块或呈狭长带状分布,有的面积很小,这都和钉螺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地理分布密切吻合。
二、感染性
凡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疫水者都有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接触疫水机会越多,感染的机会也越多。各年龄组的感染率不同,5岁以下的幼儿与疫水接触的机会较少,故感染率较低;5岁以上儿童渐渐喜欢在河边嬉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10岁以后逐步参加生产劳动以及嬉水游泳者更多,故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后因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与疫水接触,故感染率曲线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老年后水边或田间劳动大为减少,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男女对血吸虫病的易感性并无区别,各地男女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两性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不同所造成的,可以用暴露水平的差异进行解释。
一年四季发生血吸虫感染的机会不同。冬季感染不易发生;春季雨水多,钉螺活跃,人们生产繁忙,故感染血吸虫机会增多;夏季气温高,接触水的人数和概率远多于其他季节,故急性感染的发生以夏季多见;秋季温度虽适宜于钉螺生活,但雨量较春夏季为少,发生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少。在洪水季节,人体接触疫水频率较多、时间较长,面积较大,血吸虫感染机会大大增加。
三、感染度
血吸虫感染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染性钉螺的密度及水中尾蚴的密度,二是人体接触疫水的频度、时间及接触疫水的体表面积。影响感染程度的因素比较复杂,钉螺阳性率的高低往往与粪便管理质量有关。疫水感染性最强的地方,就是人畜粪便污染水体感染钉螺最严重的地方。单次小量感染尾蚴的结果一般不严重,在流行区有很多无症状的感染者,普查时才被发现。流行区的患者大多数是多次小量感染尾蚴,短期内大量感染尾蚴是造成急性血吸虫病的重要原因。
四、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的易感地点通常是人畜常到、粪便污染水源较严重、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的地方。急性感染的易感季节,在湖沼地区多在洪水上涨的5~9月,水网地区多在天气炎热的5~8月,山丘地区多在6~9月。急性感染的程度取决于人体接触疫水的面积、次数和时间。凡人群接触疫水面积大、时间长、次数多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急性感染的比例就大。非流行区或传播阻断地区群众进入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活动,较当地居民发生急性感染比率要高,临床表现亦较重。
五、动物血吸虫病
感染血吸虫的动物除牛外,尚有羊、猪、犬、马、驴、骡、猫、家兔、沟鼠、黑家鼠、黄胸鼠、姬鼠、斯氏家鼠、大绒鼠、獐、狐、豹等40多种哺乳类动物。当哺乳类动物在有钉螺孳生的地方活动时,可由水中、草叶上的水滴及地面上水膜中的尾蚴侵入口腔黏膜及皮肤发生感染。
各种动物与疫水接触的频率和面积不同,因而感染率及感染程度也不同。家畜中牛是重要的传染源,在同一地区黄牛感染率一般高于水牛。水牛的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低,且有自愈的倾向,而黄牛则不然。猪和犬在血吸虫病传播中有双重性,一方面有些地区猪犬散养,能食人类野粪,虫卵经消化后难以孵出毛蚴,因此可清除部分传染源;另一方面,猪和犬自身为宿主,可成为传染源。
六、流行区类型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地形、地貌和流行特点,可划分为下列3种不同类型。
(一)水网型
主要分布于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平原地区。这类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道纵横如网,水流缓慢,水位变化小,岸边杂草丛生。钉螺主要分布在河道、沟渠、湖塘、草滩以及与有螺河、沟、渠、塘、滩连接的田地,人群主要因生产或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历史上(1963年),这类地区的有螺面积仅占全国总有螺面积的7.9%,而累计血吸虫患者却占全国总患者数的34.3%。
(二)山丘型
该类型地理环境复杂,流行区往往独立成块,有时仅一峰之隔,一边为严重的流行区,另一边则为非流行区。除上海外,其他11省(自治区)都有分布。四川、云南、福建及广西完全或基本属于山丘型。钉螺一般沿山区水系分布,水系以山峰为界,上游分布面积较局限,向下则逐渐扩大,因此钉螺的分布单元性强。也有一些钉螺孳生环境与水系无关,自成一孤立螺点。土肥草密、潮湿温暖、水流较缓慢的小型灌溉沟及田埂是钉螺孳生的主要场所。终年水流较急的大沟渠一般钉螺很少。历史上(1963年),这类地区的有螺面积仅占全国总有螺面积的10.0%,而累计血吸虫患者却占全国总患者数的22.8%。该类流行区面积虽不很大,但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和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血吸虫病防治难度较大。山丘型流行区又可分为平坝、丘陵、高山等3种亚型。
1.平坝
位于西南各省,以四川为主。平坝为四面环山的盆地或平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其地形与水网区类似,稻田和沟渠为钉螺的主要孳生地。
2.丘陵
位于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海拔不高,钉螺的主要孳生地为大小沟渠和梯田壁。广西的丘陵属喀斯特地貌,钉螺呈孤立的小片或点状分布,甚至可以从地下河扩散。
3.高山
位于四川、云南两省,主要分布在高山的河谷地带。由于山高坡陡、水系孤立、地广人稀、交通闭塞,当地居民经济水平相对偏低,防治血吸虫病难度较大。
(三)湖沼型
又称江湖洲滩型,指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长江中下游沿江两岸的洲滩及与长江相通的大面积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等)的周围以及广东三水、四会的六泊草塘。根据水位变化、钉螺孳生地类型、居民点位置和流行特点又可分为洲岛、洲滩、洲垸和垸内4个亚型。水位变化较大,呈夏水冬陆。水淹时间在3~8个月之间的洲滩,植物长年茂盛,有利于钉螺的孳生。历史上(1963年)这类地区的有螺面积占全国总有螺面积的82.1%,而累计血吸虫患者仅占全国总数的43.9%,为当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