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消毒的意义
传染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是由于病原体存在。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其有效的方法是消毒。消毒是兽医卫生防疫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和舍内高密度饲养的条件下,消毒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成为养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预防和扑灭传染病
随着畜禽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行,畜禽的饲养密度不断增大,产品市场流通范围更加广泛,种畜种禽及其产品、制品的大量引进,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条件,使得病原的种类更多,传播范围更广,滋生繁殖更快,畜禽场传染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传染病种类越来越多。不仅出现了许多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许多细菌性传染病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要预防和扑灭传染病,单纯依赖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就很难奏效,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其中消毒应该成为最重要措施。过去传统散放饲养条件下,饲养的数量少,饲养密度低,畜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能够得到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紫外线照射,其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强。饲养环境相对封闭(引种少、产品流通范围小),病原微生物不易带入,病原种类少,传染病不易传播和流行,依靠免疫接种基本可以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也不能完全控制),所以形成了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的传统的疾病防治观念。但在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今天,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传染病的控制效果。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的局限性见表1-1。
表1-1 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的局限性
从传染病的特征来看,其流行和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相互关联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这三个条件统称为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当这三个条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否则就不会发生传染病。科学的消毒可以杀灭或清除停留在养殖环境和畜禽体表存活的病原体,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使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脱节,彻底避免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消毒是消灭疫病源头的好办法,是畜禽养殖场疾病综合防治的最重要环节(国外推行的生物安全中消毒也是最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所产生缺陷的重要补充。只有重视消毒工作,才有可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预防畜禽群体及个体的交叉感染
一般来说,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同种间的交叉感染是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主要途径。如新城疫只能在禽类中流行,一般不会引起其他动物或人致病;而猪的某些传染病,如猪瘟、猪肺疫等仅能在猪群内流行。但也有些传染病可以在不同种群间流行,如结核病、禽流感不仅鸟类、畜类可共患,人甚至可以感染。布氏杆菌不仅可感染牛、羊,也可感染人,因此布氏杆菌病被称为人畜共患病或畜禽共患病。有些人畜共患病,如炭疽、狂犬病等不仅严重危害动物,而且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所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是保证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而消毒是防止畜禽个体和群体间交叉感染的主要手段。通过消毒,可以杀死一些微生物污染源,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减少抗生素的应用
使用消毒剂的好处是,消毒剂不像抗生素会有抗药性菌产生,也很少会有在畜产品中残留的问题,价格也较便宜,并且是杀灭病原体于动物体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消毒后的养殖环境没有病原微生物,卫生洁净,畜禽生产性能可以较好发挥,可大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各种病原微生物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四、保证食品安全
畜禽养殖业给人类提供了大量、优质的高蛋白食品,但养殖环境不卫生,病原微生物种类多、含量高,不仅能引起畜禽发生传染病,而且直接引起畜禽产品的污染,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危害人的健康。如鸡场沙门氏菌严重污染时可以引起蛋品污染,人食用被污染的蛋品后容易发生肠炎。同时,污染严重的环境下饲养畜禽,对抗生素的依赖性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也就更加明显,抗生素的使用量也大大增加,这样就会导致抗生素的大量排泄、体内残留等,严重影响畜产品安全。通过科学合理的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降低对抗生素的依赖和使用,避免和减少产品中微生物的存在,保证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