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一 不只内外向——定位自己真正的性格

本书致力于在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人群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我在写作《内向心理学》(Leise Menschen-Starke Wirkung)一书时,希望能够填补一项空白:在此之前,还没有一本心理辅导书可以给予内向的人帮助,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并学会有效沟通。因为这一部分的工作量太大,所以我不得不暂时放弃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外向者的视角和特点。另外,对于混合型性格——介于外向型和内向型之间的性格类型,也仅仅一笔带过,就又回到对于内向性格的探讨中。在那本书之后,为了了解其他性格类型的特点,我查阅过许多资料。那时我发现,虽然市面上渐渐出现了一些针对内向性格进行指导或探讨的读物,但是仍然缺乏以混合型和外向型性格为研究对象的读物。

你手中的这本书,正是为了填补这项空白而生的。它将内向型、外向型和混合型性格放在一起,在交流中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特点以及性格障碍——这不仅非常公正,更是客观需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性格人群的世界中,生活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协作关系:与家人或伴侣相处,与朋友或同事相处,与老板或员工相处,等等。

现实世界里充满了复杂的协作关系

对许多专业人士来说,“倾向于内向或外向的程度”是区别人类性格最基础的标准之一,心理学家詹姆斯·迪·希格利曾称之为“秉性的南极和北极”,首次系统地阐述这一概念的荣格则将内向和外向看作体现性格特点的关键因素。渐渐地,我们开始思考这种性格差异会带来怎样的不同需求。这时,距离荣格的“内向—外向性格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已经过去了约一百年。这种时间跨度令人咋舌,因为其他各种差异——年轻人或年长者、当地人或外来者、男人或女人、残疾人或健全者——早已随着各种对差异的讨论融入了社会意识。虽然大多数性格测试都能够帮助人们辨别不同的性格类型,但是关于内向与外向性格从何而来,至今仍存在许多传言。同时,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不同的相处模式仍未被列入差异讨论的范围。当然,我能够感觉到,这个现象正在逐渐改变。例如,《明镜周刊》曾将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差别作为封面故事刊登,同时刊登了我的测试“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吗”。通过这项测试,你可以发现自己更倾向于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性格(你也可以在本书的末尾找到这项测试)。这一切更加明确地表明,这种性格特征的标注方式正深刻影响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和交流。从我的读者和咨询者中,我也能够非常直观地体会到他们对相关信息和辅导的强烈需求。

不仅要学习如何区分,更要学习如何利用

在本书中,你读到的不再是区分性格类型的方法,而是如何去利用它们。我会将大量理论知识进行简化和总结。阅读本书的第一部分,你可以了解到内向者和外向者有哪些优势和需求,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同时,你也可以了解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型性格特征。

本书的第二部分介绍了这种性格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内向型和外向型人群如何与自己及对方相处。从运动和学习到管理层沟通,再到销售和身份沟通—我选择的领域涵盖面十分广泛。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我的委托人、读者和客户研究“内向—外向”课题时,这些都是他们最常涉及的领域。希望在我选择的这些领域中,你能够为自己感到最困扰的问题找到答案和灵感。

在你开始阅读第一部分之前,我需要先做一个小小的说明。在本书的各个部分中,你将会读到各种事例。我会对这些事例略加改动,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另外,为了方便你区分内向者与外向者,我采用了一些更加直观的形式:

第一,区别内向和外向观点的方式。以下图片中字母I代表内向观点,字母E代表外向观点,混合型性格观点用字母Z表示。

第二,当事人的名字分别以读音“ai”(如“艾”“爱”等)或者读音“y”(如“伊”“英”等)开头,代表内向者和外向者,以便区分。

那么,现在就请你带着愉快的心情,踏上扣人心弦的发现之旅,探索最引人入胜的领域—性格领域,发现你自己的性格:它是怎样形成的,又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