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孩子不打不成器”是错误观念

犯错是孩子长大的必经之路

◆ 2016年高考过后,四川达州一位成绩优秀的17岁高中男生投河自杀的新闻震惊了全社会。这位男生的父亲经营一辆城乡中巴线路车。高考过后,父亲要求孩子到车上帮忙售票,孩子不从,父亲严厉地责备他,他一气之下跑了。他来到一家网吧上网,打开QQ空间,倾诉自己从小到大被父母经常打骂、讽刺、苛责的经历。他说父母只关心他的成绩,从不关心他的生活与感受。他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与关怀,即使成绩再好,是个学霸,父母也从未有过一句肯定或鼓励的话语。孩子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感觉活着没有什么意义,最后选择了投河自尽。

这个悲剧的背后,是中国父母一系列的错误观念,如“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些错误观念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让多少孩子成为牺牲品!孩子即使未按父母的意愿做,或者犯错了,也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理解、关怀、温暖和爱。许多父母给的却是打骂,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个人的自尊心是最为重要的,没了自尊,往往就没了脊梁。但我们的文化中缺乏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

美国诗人纪伯伦有一首《论孩子》的诗写得很好:

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自身对于生命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

你们也无缘造访。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弓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这首诗表述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特的兴趣、爱好、人格、思想以及梦想等。

每个人与生俱来最大的权利就是探索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做父母的应该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展示自我,而非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路线去前进,孩子不顺从或做错了就打骂。父母没有权利打孩子,打只能让孩子暂时屈服,却不能让他真正信服;打只能得到孩子表面的听话,却得不到孩子的真心话;打只能产生恨,绝不能带来爱和幸福。从小被打大的孩子,长大后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尊重。一切过度严厉的惩罚都隐藏着某种伤害,被打大的孩子成年后仍会带着心灵创伤和后遗症生活。

孩子为何容易犯错?一方面是因为年纪小,分辨好坏的能力并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是做事的技能仍在发展中,做不对完全在情理之中。所以,大人应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他们会不断做错事。

犯错是孩子长大的必经之路。我有个朋友在幼儿园做管理工作。她告诉我,这些年她碰到的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孩子三四岁还不会用勺子。她问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在孩子一岁左右,在他们最想尝试自己吃饭的时候教会他们?”得到的回答是:“孩子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这些父母自认为极其称职,他们怕孩子出错,什么都帮孩子做了,其实极不负责任。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教给孩子,剥夺了孩子通过犯错获得成长的机会。

犯错误是每个孩子天生的权利,也是孩子正常长大的必经之路,错误里面有帮助孩子成长的宝贵资源。所以,不让孩子犯错误的想法是荒唐的,不让孩子犯错是父母最大的错误。人类就是从犯错中进化而来的:犯错、修正;再犯错,再修正;循环往复,走向正确。

罗曼·罗兰曾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他指的是成年人,成年人尚可犯错,成长过程中身心尚不成熟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认为父母与其让孩子犯大错,不如允许孩子犯小错;与其让孩子成人之后再犯错,不如从小就让他试错。

不允许孩子犯小错,孩子可能铸大错

急功近利、望子成龙的父母不希望孩子犯错,不想等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更不放心让孩子自己改正。他们会通过惩罚孩子、让其感到害怕来避免孩子犯错。他们认为这样能让孩子吸取教训、少犯错误。事实上,这种教育使孩子表面顺从,内心压抑;行为规矩,内心混乱。很多小时候不犯错的孩子长大后特别叛逆,容易犯一些儿时才犯的低级错误。一旦犯错就不知道如何纠错,导致满盘皆输的结果。

◆ 几年前发生的药家鑫案大概大家还记得,这本是件很小的交通事故,却演变成故意杀人。药家鑫这个由小错变大错的案子很有代表性。身为一个大学生,难道分辨不出故意杀人和交通肇事哪个错误更大吗?是不能接受自己犯错的心理使他一错再错!

在庭审过程中,我注意到为他出庭做证的家人和同学,拿出了一大堆奖状、证书,证明药家鑫是个“好孩子”“优秀学生”。殊不知,正是为了维护“好”的形象,害怕事情败露,才使药家鑫看见受害人记车牌时陷入恐惧,瞬间做了一个可怕的决定:杀死受害人,掩盖自己的过失。

后来我们了解到,药家鑫的父亲家教甚严,不允许药家鑫犯错。只要他犯错,非打即骂,且言语尖酸刻薄,使药家鑫一度想到自杀。有一次因为犯错,药家鑫被父亲关进地下室一个多月。这样的经历使药家鑫形成了压抑、懦弱的性格,他非常害怕自己出错,更怕犯了错被父母责罚。杀人现场虽然只有药家鑫和受害者两人,但药家鑫头脑中那个令人恐惧的父亲可以说是他杀人的主要推手。

药家鑫的父亲肯定想不到,自己倾注毕生心血,一路唯恐孩子犯错误、走弯路、不成器,孩子却犯下滔天大罪,永远没有机会改正。如果没发生这件事情,有谁会质疑药家鑫的父亲呢?现在社会上那些重智育轻德育的父母,那些追求完美对孩子高要求的父母,那些严厉苛刻不宽容的父母,不正在重复药家鑫父亲的教育方式吗?

“为什么小错不犯的人,犯起错来就常常是大错呢?”这是因为,人如果没有犯错的经验,就像身体缺乏免疫力一样,大病来临时无力可挡。通过犯错,孩子可以及时修正想法,改变行为,了解自己和别人的界限在哪里,调整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通过犯错,孩子可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犯错带来的受挫、失败、沮丧、失望、害怕、后悔等负面情绪,其实都有正面的功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丰富的心理资源。面对类似情况时,孩子此前积累的“心理资源”会提供经验,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安全的范围里,不出现大的闪失。通过犯错,孩子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更加准确地控制行为,使心智趋于成熟,不会非理性地追求完美而走向极端。

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能力

我的儿子平平在高三时曾犯过一个错误。当时他在北京国际学校就读,还有半年就高中毕业了。平平喜欢画画,那天学校下午2点放学后,他留在学校参加绘画班的课外活动。5点下课后,他一个好朋友过来对他说,自己与女友分手了,很郁闷,希望平平陪他做一件疯狂的事情来释放压力。

两个男孩子想了半天,后来看到旁边的画笔,心血来潮,决定在学校过道的墙壁上涂鸦,结果好好的墙壁被两人的“艺术创作”搞得一塌糊涂。这件事情学校当然要处罚,一是我们做父母的出钱赔偿,使墙壁恢复原状;二是罚他们两人停课两周,在家中闭门思过,并记个大过。学校念及两个孩子平时功课好,又懂礼貌,就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只要毕业前不再犯其他过错,学校就将记大过的记录取消,这样就不会对两人申请国外大学造成负面影响。这件事发生后,我看平平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也就没怎么责备他。一直到毕业,他的表现都很好,学校也履行诺言将记录取消了。

长大后,有一次聊天时,平平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人在青春期时也许是荷尔蒙分泌过多,真的会意气用事,莫名其妙就会做一些事,不计后果,也意识不到后果的严重性。现在我长大了,感觉自己比过去沉稳多了。无论做什么事,我都会考虑能否承担得起后果,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再也不会像年少时那样做没有必要的冒险了。”

其实,孩子天生都有纠错的能力。很多孩子在犯错的同时就知道自己错了,不需要父母再多说。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孩子内心会有愧疚感和改过的正向力量,努力弥补过失。相反,如果父母居高临下,责备和打骂孩子,孩子会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拒绝认错。打骂孩子最大的弊端是让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你打了我,我就不欠你的了;你骂了我,我犯的错就被扯平了。在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伤害后,孩子一般都憋着一口气,他们想的不是去纠正错误,而是将来一旦再犯应该怎样避免被罚,怎样掩盖过错,这就是说谎和欺瞒的心理动机。

孩子犯错后,父母简单粗暴的惩罚不仅不会让他们认识到错误,更不会让他有改过的心理动机。很多人痛恨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欺上瞒下、不讲诚信的风气和恶习,我认为,这与过去家庭中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有一定关系。当孩子犯错,父母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相信孩子有纠错的能力,鼓励他主动承担责任,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父母难辞其咎,要么是父母做了坏榜样,要么是没花时间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所以,父母应积极看待孩子的错误,通过宽容的态度传递给他们这样的信息:“犯错没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犯错学到更多的东西。”

晚餐时间对一个家庭来说很珍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都可以聊聊自己当天的生活,有哪些小过错、小疏忽,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父母如果这样分享,孩子能学会坦然面对错误,意识到错误的价值所在。剥夺孩子犯错权利的父母是短视的。宽容孩子的小错,给孩子纠错的机会,就是避免孩子将来的大错,使他们走向身心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

宽容是震撼人心的积极教育

宽容是爱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宽容。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对孩子宽容,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宽容是正面的力量,能触动孩子的内心。

◆ 几年前,我一个好朋友带儿子出国旅游,因为非常喜欢摄影,她一路上拍了很多照片,估计有一千多张,每个景点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最后一天游湖的时候,母子俩在船上拍照,相机没电了,儿子自告奋勇换电池。没想到,他一不小心操作失误,记忆卡从数码相机里弹出,直接掉进了湖里,转眼就没了踪影!母子俩一下子傻了眼,孩子更是吓坏了,一千多张照片,又是在国外,简直没法弥补!孩子知道闯了祸,低下头准备挨骂。母亲并没有发怒,而是对孩子说:“我们注定还要再来一次。儿子,咱们回家就开始存钱吧!”没用任何斥责的语言,孩子的心灵却深受触动。朋友告诉我,这件事似乎让儿子长大了很多。

这就是宽容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当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错误无法补救,再多责备又有什么意义呢?在孩子刚认识到犯错的当下,即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期”。此时,父母或老师若以宽容之心待之,耐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对孩子来说可以字字入心、声声入耳,心智会得到加速成长。

原谅孩子的无心之过

儿童期是犯错最多的时候,与成年人犯错不同,孩子大多不会明知故犯。有的孩子只是出于好奇或无知,犯下了无心之过。父母不要曲解孩子的动机,应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

◆ 有一位爸爸省吃俭用买了一辆新车,他喜欢得不得了,每天下班回家都给爱车“洗澡”。他5岁的儿子看见爸爸洗车,总凑过去帮忙。有一天他下班回到家,感觉很累,就直接进屋休息了。小男孩想帮爸爸洗车,一时找不到海绵,就从厨房拿了块洗碗的海绵擦车。他不知道海绵中一面有金属丝,一下子把车剐出了很多划痕。他不知所措,吓得大哭起来。这位爸爸被吵醒。当他出门看见新车惨不忍睹的样子,气得简直要昏倒。但他克制住自己,没有冲儿子发火,而是跑进房间,在心里大喊:“老天呀,我的车被儿子洗成那样,我该怎么惩罚他呀!”过了一会,这位爸爸冷静了下来,从房间走出来。看到儿子还在哭,爸爸上前一把抱住他:“儿子,你是个好孩子,帮爸爸洗车。爸爸爱车,爸爸更爱你!”孩子一听这话,破涕为笑,父子二人抱成一团又哭又笑。

这位爸爸对儿子的爱充满理性和包容,他把儿子的感觉放在第一位,重视孩子远甚于车。尽管新车被剐伤,自己很心疼,很生气,但他知道儿子绝不是故意的,因此没说一句伤害或责备的话。人在发怒的时候,伤人的话很容易脱口而出,这位爸爸的情绪管理很不错,及时回避,用理性控制住了情绪。我想,这个男孩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因为爸爸用宽容教会了他不要害怕犯错误,只要敢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就一定能得到支持。

用同理心包容他人的过错

能够包容他人、宽容他人错误的人,一般都有很强的同理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 有一位演说家小时候非常喜欢看书,当时家里太穷买不起书。一天,他在书店看书,趁人不备将一本想要看的书塞进大衣里。这时,书店老板走过来,要求他跟着自己去一趟办公室。他心里一沉:“惨了,一定被发现了。”谁知老板很热情地说:“小朋友,你一定是个好孩子,我看你总来我们书店看书。如果你今天借了一本书忘了告诉我,没关系,先拿回去看。下次再借书跟我打个招呼就可以了。”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明明是偷,人家却说成借,还说自己是好孩子。老板的宽容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那以后,他一直发奋读书,自尊自爱,再也没做这种事。

这位书店老板运用了同理心,他认为偷书的孩子肯定是爱学习的孩子,用“借”保住了孩子的自尊。自尊心是人格的核心,在被保全和认可的情况下,一个人日后才可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事实证明,因为书店老板的一次宽容,一个犯错的孩子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宽容有一种非常正面的力量,能触动孩子的内心,它比批评和惩罚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促使孩子自律,努力向上、向善。即使孩子真的犯了很大的错误,父母若要浪子回头仍要宽容。即使不宽容其行为,也要宽容他这个人,一定要给孩子重新做人的机会!

父母心宽,孩子路宽

父母是否宽容,对孩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拥有宽阔的胸襟,能够容忍孩子的偶尔无理,给孩子自己反省的时间。接纳孩子的不同观点,用行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在孩子已知错的情况下,包容孩子的过错,宽恕孩子的无知和任性。日久天长,孩子也会被熏陶出豁达处世的心胸,目光也会比较长远,不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

一般来讲,目光长远的孩子责任心强,在与人产生矛盾和分歧时不会耿耿于怀;遇到不平之事也不会钻牛角尖。这种心态无疑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更有利于他们在社会上生存。

我的三个孩子都在美国出生长大,小女儿芳芳在美国读完大学工作两年后,我建议她到中国读硕士,这样既可以多了解中国文化,又能进一步提高中文水平。后来,她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完成了MPA硕士学位的学习。芳芳很善良、热心公益,个性开朗,又独立上进,在中国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一次我和芳芳聊天,她无意中提到这些年我对她的影响。她告诉我:“妈妈,这些年我从没看见您跟谁发过脾气,更没听到您抱怨过谁、恨过谁。我总提醒自己要像您这样有包容之心,从积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真的很意外听到孩子对我有这样的观察和评价,这又一次证明了父母的行事风格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日的言行,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并会不知不觉模仿我们。如果想让孩子有宽容之心,那我们自己首先要宽以待人。

宽容不是纵容,更不是简单的容忍,一味地包容。宽容的本质是尊重,宽容的基础是理解,是父母对人性、对自己、对孩子深刻理解之后才有的一种豁达。宽容标志着成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宽容的父母不去苛求孩子完美,也不会苛求自身完美。宽容的父母有一颗柔软的心,懂得体察孩子的难处,体恤孩子的心情,体悟孩子的真心。宽容是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是教育智慧的体现!

大海很宽广,比大海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孩子一次,就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信任的种子。在父母爱的阳光照耀下,信任的种子会结出自律的果实。宽容孩子,就是让他自觉走在通向成熟的道路上!后面我将用一个章节的篇幅深入地来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