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的构成要素

对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开始于学习策略,之后不断有新的因素进入个体差异研究者的视野。因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研究需要对个体差异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分类提出了不同的观点。Skehan(1989)认为,学习者个体差异包括四个因素:(1)语言学能;(2)动机;(3)学习策略;(4)认知与情感因素,包括内向与外向、冒险、智力、场独立/场依存和焦虑等。与此相比,Larsen-Freeman和Long(1991)所考虑的问题更加全面,他们提出了八个因素:(1)年龄;(2)语言学能;(3)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4)性格,包括自尊、外向、焦虑、冒险、拒绝敏感性、移情、抑制和歧义容忍度等;(5)认知风格,具体包括场独立/场依存、范畴宽度范畴宽度(category width):指有的人倾向于把许多项目归于一个范畴之下(即使其中的某些项目并不真正属于这一范畴),还有的人则倾向于把本来属于一个范畴之下的项目排除在该范畴之外。范畴宽度与外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关系,范畴宽度大的人倾向于犯过度概括化的错误,而范畴宽度小的人则有可能概括出过多的规则。、反思型/冲动型、听觉型/视觉型、分析型/整体型等;(6)大脑左右半球语言功能的侧化,即大脑的左半球还是右半球是语言的优势半球;(7)学习策略;(8)其他因素,例如记忆力等。Dörnyei(2005)也把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类型总结为以下十种:(1)性格;(2)语言学能;(3)动机;(4)学习风格;(5)学习策略;(6)其他,包括焦虑、创造性、交际意愿、自尊、学习观念等。Ellis(2008a)则划分了以下十种类型:(1)智力;(2)语言学能;(3)工作记忆;(4)动机;(5)学习策略;(6)学习风格;(7)性格;(8)交际意愿;(9)焦虑;(10)学习观念。

从上述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研究者对于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类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因素看法不同,我们不妨以Dörnyei(2005)的分类为基础来看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构成要素。第一,性格是Ellis(2008a)和Larsen-Freeman和Long(1991)中都包括的一个项目,尽管在Skehan(1989)的分类中没有性格一项,但是他所列的认知/情感范畴之内的内向/外向往往被认为是性格的一个因素。第二,语言学能和动机是上述各种分类中都具有的项目,而且对它们的定义也基本相同。第三,在Ellis(2008a)的分类中也包含有学习风格这一项,与此相对应,Larsen-Freeman和Long(1991)分类中的认知风格基本与此相当,因为在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中,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两个概念经常交替使用,两者所指称的内容基本相同(Richards et al., 2002)。虽然在Skehan(1989)的分类中没有学习风格一项,但是在他所列的认知/情感范畴之内的场独立/场依存也被归为学习风格或者认知风格的范畴之内。第四,学习策略是上述四种分类方式所共同具有的项目。第五,在其他因素中,焦虑和学习观念也被包含在其他三种分类之中,尽管有时它们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类别。

Larsen-Freeman和Long(1991)把年龄也视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与此类似,也有一些学者把性别也包括在内(刘润清,1999a);但是,在其他三种分类方式中并没有包含这一项。我们认为,后者的做法是合理的。Tyler(1978)曾指出,性别与年龄应该属于群组差异的范畴,不属于个体差异。Ellis(1994)也指出,诸如社会等级、种族、性别、年龄等因素是作为群组差异而影响语言的学习,因此应该归入社会因素之中,不应被看作个体差异。也有学者把智力(例如,Ellis, 2008a)、工作记忆(例如,Ellis, 2008a)、大脑左右半球语言功能的侧化(例如,Larsen-Freeman & Long, 1991)归于学习者个体差异之中,但是这些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也往往通过语言学能来体现。另外,这些因素往往很难界定,而且它们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也很难确定。以智力为例,戴炜栋和束定芳(1994:4)就曾这样写道:“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智力因素与年龄有关,既与大脑的发育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也是很复杂的。”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把智力等视为独立的因素单独加以考虑。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核心构成要素包括:语言学能、性格、学习观念、学习风格、动机、焦虑和学习策略。下面我们对这些要素的具体定义、内容以及测量的方法逐一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