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军事教育

在张之洞之前,位于长洲的实学馆是广东近代西学及军事教育的主要机构。该馆由前两广总督刘坤一倡议拨款,张树声任内对实学馆进行了建造。通过考察,张树声认为长洲岛环山带水,颇具形胜,利用刘坤一所购黄埔船坞中的于仁船坞及周边旷地建造校舍最为适宜。选址于此既可利用船坞、轮机作为教学设备,又可利用附近下庄、白兔冈将要建设的炮台作为研习武备、学习防守战术的场所。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下,清末广东机器局在早期洋务建筑设计方面承担了主要角色。另据张树声“筹议设立西学馆事宜折”也可佐证,中有“经札饬善后海防局司道会同机器局员前往相度,询谋佥同,现已酌定西学馆房屋图式”字句。所建校舍“计前后楼房四进,左右住房二十二间,更楼、厨房、茶房、浴房、厕所俱备……规模程式兼用中西。高下广狭之别,闱闼窗棂之制皆有刌度,各得其宜。”张树声.筹议设立西学馆事宜折(光绪六年,具体时间不详)。全部工程自光绪六年十二月开始,至光绪七年(1881)十二月完成,定名实学馆(图7、图8)。作为第一个明确说明“规模程式兼用中西”的广东洋务建筑,广东实学馆将改善空间格局、满足新式办学需要作为建筑选址、布局的基础,洋务建设之于建筑改良的贡献开始呈现。

图7 从于仁船坞北眺

作者考辨:画面前景为于仁船坞,中右侧为实学馆,远景建筑为海关黄埔分馆,其右侧藏于山后的中式建筑为张之洞所建广东水陆师学堂。

(来源:摄影者佚名,自藏历史照片)

图8 实学馆

作者考辨:该图与上图拍摄地点相同,可见实学馆大部

(来源:摄影者佚名,自藏历史照片)

相对于建筑的落成,广东地方官员有关道器观念的转变是实学馆筹建的另一重要成果。在传统道器观念中,国家精英的培养与工匠的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周礼·考工记.士大夫与百工在身份、地位的差异,导致训练方式和教学空间的不同,前者在庙堂,后者在工场,也导致百工技艺不被纳入国家知识体系的局面。在经历了早期洋务建设的犹疑和摇摆之后,广东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传统道器观念,并对中、西知识体系的差异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正如张树声张在奏折《建造实学馆工竣延派总办酌定章程片》中所言:张树声.建造实学馆工竣延派总办酌定章程片,详参考文献[7]:306-307.

“伏惟泰西之学覃精锐思、独辟户牖。然究其本恉,不过相求以实际,而不相骛于虚文。格物致知,中国求诸理,西人求诸事考工利用;中国委诸匠,西人出诸儒。求诸理者形而上而坐论,易涉空言;委诸匠者得其粗,而士大夫罕明制作。故今日之西学当使人人晓然于斯,世需用之事皆儒者当勉之学,不以学步生鄙夷不屑之意,不使庸流居通晓洋务之名,则人才之兴庶有日也。”

为培养军事人才,张之洞决定在黄埔创立广东水、陆师学堂。通过现场察看,张之洞认为该馆馆舍和学生尚可利用,于是改实学馆为博学馆,并计划添购土地,增建校舍,兴办水陆师学堂。在张之洞的构想中,新校建设须兼顾水师和陆师两部分。张计划招收水师、陆师学生各70名,其中水师一律习英语,下分管轮、驾驶两专业;陆师一律习德语,下分马步、枪炮、营造专业。其规制课程参照天津水师及武备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并按广东实际进行调整。而在教学空间的规划上,张之洞认为其房舍应分为水师诵堂、水师操堂、陆师诵堂、陆师操场、陆师马、步、炮操场等张之洞.创办水陆师学堂折(光绪十三年六月十四日),详参考文献[6]:575.。光绪十三年(1887)六月前后,张之洞批准购买了博学馆附近四十七亩余土地,开始了新学堂的建造,至十五年十月已基本竣工(图9)。张之洞详细地描述了新建校舍的情况张之洞.办理水陆师学堂情形折(光绪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同上:729.

图9 张之洞创建的水陆师学堂新校舍

(来源:黄埔军校纪念馆)

“计正中一路前后五院,内有楼者三院以作讲堂及委员教习住房,左右两路前后各四院,均属上下楼房,以作学生住房,后院小房平列者三院,以为厨灶、茶房、浴房暨丁役住房,凡为院一十有六,为房一百八十有六,而每院之左右厢廊正中路亭之属不计焉。堂外别建机器厂一座,铸铁厂一座,附厂烟囱一座,储料所、打铁厂、匠丁住房大小共七间。又建操场一座,操场一区,演武厅一座,帅台一座,操场水沟三道,前后围墙一周,堂前石堤一带,洋木码头一座……”

从表面上看,广东水陆师学堂仍然采用了多路多进的传统布局模式,实际上,该布局背后却隐含了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张之洞尝试改对传统建筑布局进行改良,并通过功能组织与空间形态予以呈现。

首先,张之洞的空间规划以满足功能需要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原则。受传统礼制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建筑普遍重视礼仪,下至民宅、祠庙,上至官署、皇宫,均以空间等级作为建筑排列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严谨中轴对称、重视空间方位并与庭院尺度相匹配的布局原则。虽然从形态和装饰上看更像是传统建筑,广东水陆师学堂新建校舍采用行列式布局,相互之间以连廊连接并划分院落。主体建筑分左、中、右三路,中间一路布置两层高课室和讲习住宅,两侧布置同样层数的学员宿舍,不设祭祠及东西厢房。由于教学空间居中,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及教学空间与生活空间之间最便捷的联系。该布局在弱化建筑礼仪的同时,强化了功能性对空间规划的主导。与此同时,因取消两厢、并采用匀质化的院落空间,校舍建筑在模糊空间等级的同时,兼顾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这一做法在先期建设的广雅书院和随后广东钱局办公房也有类似的体现,参考文献[9]-[10].因而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士”“王”“圭”“井”字等多种形态。除此之外,张之洞在水陆师学堂的设计大量采用玻璃窗,以强化室内空间的采光和通风(图10)。在后来的实践中,通风采光之于健康的重要性一直为张之洞所关注。张任湖广总督期间,曾要求湖北全省学堂建筑须合于卫生,具体而言,即水土清洁、空气流通、取光正确。参考文献[8]:186.这一空间经验显然与张之洞在广东的实践密不可分。

图10 广东水陆师学堂

(来源:The Canton Printing Company,Hong Kong(自藏明信片))

其次,为了更好地促进洋务人才的培养,张之洞提出了学、练结合的教学思路,并在空间规划上予以配合。张将原博学馆校舍用作陆师学堂,将新建校舍作为水师学堂。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机器厂和铸铁厂被用作水师学生实习的场所。机器厂内设12匹马力蒸汽机及锅炉,以及17具大小镟铁床、钻铁机、削铁床、剪铁机等设备及材料张之洞.办理水陆师学堂情形折(光绪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参考文献[6]:730.。为加强实习实践场所与教学空间的联系,张之洞将两者整合、规划在同一个建筑群体中(图9),后又增建管轮机器厂一座。张之洞计划将“广甲”号轮船用作“练船”(即训练舰),并建造码头用于停靠。张之洞认为,“学生在堂既备习水师诸学之理,派登练船乃以使即平时在堂所学者一一征诸实践,以备娴其法。”张之洞.办理水陆师学堂情形折(光绪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参考文献[6]:731.通过教学空间与实习、实践空间的结合,广东水陆师学堂迅速成为继天津武备、水师学堂及福建船政学堂之后晚清又一军事人才培养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