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悬链线的几何特征
如果你在河边散步(不管你是一个人还是牵着手),你会看到河堤防护栏上下垂的铁链(图1.6),这就是悬链线的实际模型。
图1.6 河边下垂的铁链
你有没有感到好奇,下垂链条的形状是什么?半圆,看起来不像。抛物线,很像?不要以为你是第一个想到这个问题的人,当然,如果你想到,说明你对物理还是有敏锐直觉感悟的。300多年前,伟大的伽利略和你一样,看到同样的现象,想到同样的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抛物线。这个答案对吗?这个问题的最终解答,要等到牛顿发明微积分以后,才能解答,正确的答案是:双曲余弦函数。没有掌握如此高等的数学工具,物理探索就不能做了吗?至少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手段来验证这个曲线是不是抛物线。我们不用跑到河边,找一根细细的拴U盘的线或者蛇骨链,也能模拟。这也是物理研究的一个特点,化繁为简,化重为轻,化大为小。类似于风洞中测试飞机模型,尺寸不一样,但物理规律的形式是一样的,或者叫:相似性。抛物线是高中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首先取坐标系,与数学题目给你坐标系不同(原点和坐标轴都给出),实际问题中的坐标系得自己选,不要给自己添麻烦,选一个最简单方便的坐标系。选原点在最低点,水平方向为横轴,竖直方向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悬链线上有三个点很明显,原点(最低点)和两个端点。通过原点的对称的抛物线,一个点的坐标知道了,抛物线方程确定吗?唯一吗?算出这个抛物线,然后画出来,仔细看一下图1.7,蓝线是抛物线,和实际的链条重合吗?不重合,说明当时伽利略的猜测是错误的。
图1.7 抛物线与悬链线的对比
我们能不能比伽利略先生走得更远一点?这个物理现象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挖掘的?物理现象的精髓在于变,你看,我手里拿了一根细线,什么量可以变?仔细看我的动作,对了,两个端点的水平距离(宽度)可以变,随着这个量的变化,最低点到两端点连线的垂直距离(高度)也在变,一个变大,一个变小,反之亦然。那么,这两个量是什么关系呢?首先看两个极限,一个是两端重合,这时宽度是零,高度是悬链线长度的一半。另一个极限是把悬链线拉直,这时宽度是悬链线的长度,高度是零。这两个极限对应参数图上横轴和纵轴上的两个点。理论曲线肯定不是两点连线,那么是往上弯还是往下弯?猜是猜不到的,老老实实做实验吧,测量,获取数据,画图如图1.8。图1.8中红色三角形是实验测量数据,蓝色线是理论曲线。
图1.8 悬链线宽度D与高度H的关系
由图1.8实验数据和理论曲线很好地吻合在一起,说明理论模型和分析是对的。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到物理的特点,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