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全面进行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续8~9个环节)
完成了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后,并没有结束。我们还要继续设计。
8.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这一部分是教师对自己本课设计进行富有特色的阐释。要搞清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写上300~500字为好。
提倡教学要有亮点,在同课不同教师上课的基础上鼓励有所不同的思考,也就是鼓励创新。在这一部设计里,教师要梳理自己本节课鲜明的特点,或者从对教材的独到理解上阐释,或者从突破教材的教的方式上来阐释,角度多样,思路开阔。要求:第一,要着力打造不同。是真特色,不要写成伪特色,要有理性语言。第二,要与前边各部分体现的重点相契合。你做了,确实与他人不同,就要写清你这样做的理论思考。不要“无病呻吟”。第三,要挖掘几点,避免面面俱到。第四,做到语言简练,不要总在罗列现象,总是停留在“怎样做的”过程性叙述层面,要注重归纳,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来阐释。
我们还以《古井》教学设计为例,看一位老师怎样写清自己教学的特色。
这节课我在他人教学的基础上有独到的做法:
(1)读中体会情意
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我力图做到从整体感知入手,围绕井、人、掘井人精神三者的关系,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过程,最后通过朗读还原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体会井水“很清很清”这一特点时,设计了自由读,分句朗读,指名读,配乐读,以及教师引导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好像来到了那个迷人的夏夜,朗读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读得非常动情。
(2)领悟写法和运用写法相结合
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范例。有了情感的积淀,有了内容的理解,有了方法的感悟,巧妙地把三者融为一体。带着“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在原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写一写清、甜、凉的井水还带给我们怎样的甜美和欢乐。既运用了表达方法,又贴合了文本的感情基调,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可谓“一举多得”。
(3)将文本表达形式的获取同表达效果的感悟结合起来
在情意体会的基础上,学生不仅明晰本文借物抒情的表达形式,更感悟到作者借“井”这个物,表现内心甜美和欢乐的情感以及对掘井人赞美之情这一表达效果。
(4)充分预设,顺学而导
设计学案的时候充分预设,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努力做到顺学而导。
又例,《修鞋姑娘》一课的特点,一位老师这样表达:
(1)以关联式教学促成阅读中思维的“经”和“纬”
“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影响着我对当前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设计。
文之精华,犹如数重物色包裹里许,如何做到阅读中的剥皮、去肉、见髓?就本文而言,我力求帮助学生用联系的视野参语文之经脉。于是教学中构建了人物组合阅读以知衬托,情节组合阅读以知冲突,前后内容组合以知反差,首尾组合以知呼应的教学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学生在触摸作者思想的同时也开始建立起自己思维的经纬。
(2)以补白式教学还原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文中留有较多的空白,这是一种焕发读者思维积极性的艺术加工,但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却有雾中看花之感。怎样通过教学,实现“图像清而感情动”?我主要以多回合的补白式教学,使学生窥探人物内心——比对人物内心——走进人物内心,从而知“我”惭愧的真相,诠释修鞋姑娘的真诚。
从一些案例来看,这部分内容有两种倾向:一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没有特色,自己都找不出来;二是提不到高度上认识。这是教师要下功夫学习的。
9.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可贵的习惯品质。成功的教学,其反思可以使你能从成功走向成功。失败的教学,其反思可以使你得到教训,避免走弯路。教学反思指教学实施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本节课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进行反观分析,旨在服务于下一阶段的有效教学。
教学反思并没有特定的格局要求,字数可多可少,内容上比较注意抓住关键问题,一追到底,在不断深入的剖析中引出规律性的发现,进而生成相应的改进策略。所以反思往往有主题,围绕主题可以夹叙夹议,但要侧重在思的过程上。
下面是我在全国执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后的反思,仅供参考。
我今年春天在全国各地进行教师培训,执教多次《威尼斯的小艇》,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在备课和执教的过程中,我逐渐在思索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
(1)教出一条线
语文课程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它文字多,靠自己的理解想象、靠实践多练来掌握这个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我们的老师往往越教越玄乎,搞得学生云山雾罩,这是不行的。我想起国宝级教师霍懋征老师的语文质量为什么当年那么高?作业量小,学生成绩高。关键在于霍老师每篇语文课都能像教数学一样,教到清楚的一条线。如《落花生》学完,脑中出现的不是一片片文字,而是“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学花生”,教完《狼和小羊》,学完后留下了“狼吃羊——老人打狼——保护小羊”。所以我这节课入课让学生整体阅读后,一条清晰的思路线便出来了,那就是“小艇特点——小艇船夫技术——小艇和人们的关系”。这就是“清清楚楚一条线”!
(2)往简单教去
著名文化名人于丹曾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文化是文而化之”。我也记得一句名言“文化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我现在听课感觉好多老师讲的课,无限地扩容,老师说的话,诗情画意一般,学生听不懂,课文读不懂,教学效果很差。关键是“文而不化”。我们给的东西很多,老师出示一段话,随意品出几个字词,没有联系,没有水准,耽误时间,而效果不佳。我教“船夫的驾驶技术”时,就努力改进。用“做减法”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读懂文章。所以出现了学习这段话,沿着“一句话——一个四字词——几个关键字”的思路学习,效果很好。这样,这段话就在学生脑中浓缩成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操纵自如——挤、穿、急”。使一段文字浓缩成为点,简单了就记住了,简单了印象就深刻了。所以我总用一句话提醒老师们:语文教师要有理科的思维,要努力使语言清晰化,思维简约化。越是朴素的越是美丽的,越是简单的越是清晰的。
(3)培养归纳力
培养归纳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听语文课,学生啰唆没有力度的表达随时可见,老师学生绕开主要内容说个没完的现象到处可见。看来是归纳力训练不够。这次,在学习“小艇和人们的关系”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主要是培养归纳力。“自学5、6自然段,思考:(1)5~6自然段描写了哪些人的活动?(2)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些人的活动情景。(3)哪一情景作者做了细致描写?为什么?”尤其是第二题是在培养学生的归纳力。在学生说的词语中“人来人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来来往往、各司其职、热闹非凡”,排除了“人山人海、络绎不绝”的不恰当词语,积累了准确的词语。当完成如下检测试题时就自然有了效果。
如:
夏日里,北海公园的荷花吸引了许多游客。有的露出了花骨朵儿,有的半开半合,有的完全开放……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满池满塘荷花的样子,最恰当的一项是第( )个。
①千姿百态 ②百花盛开 ③五光十色 ④一碧千里
又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请你试着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世界历史遗迹。( )
(4)培养感受表达力
现在有的语文课上得比较单调,除了内容的理解还是内容的理解。表达这块很少涉及,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没有多少供给的。我这节课在思考马克·吐温的作品之所以是经典,经典在于多角度表达,也就是“以小艇为线索,把景、物、人、情、活动综合一起进行了多元表达”。然后,我出示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的一句话“多读经典,把经典作品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弄明白,用心感悟,并多多少少地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精神的养料”。
综上所述,这节课以一个语文思考者的角度来审视语文教学,努力寻求语文教学的本真,最终是探寻“落地生根的语文教学”。
一个老师一辈子只满足于备课上课,永远是一个教书匠;而一个一辈子不仅备课上课,而且经常反思的老师,有可能成为教学专家。
可以看出,无论是本节课的教学特色说明,还是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和研究意识的行动。那种只会做,不善于分析的老师,是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