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1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试卷及详解

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哲学高度完整地表达对世界的根本看法,高度概括和抽象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案】A

【解析】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特殊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是科学的科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需要具体科学为它提供论证和材料来源。它们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把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看成世界本原的观点,是一种(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B

【解析】在物质观上,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质,即“始基”,变化、发展而来的,万事万物又可以还原为这些原初物质,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原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不可分、不可灭、至小无外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4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的是(  )。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答案】D

【解析】“两点论”的实质是全面地看问题,A项,谷、陵的变化发展,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B项,是联系的观点。C项,讲的是外因条件。

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答案】D

【解析】哲学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发展状态和性质变化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从而引起质变。题干中指出,在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时,我们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就是要避免事物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避免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激变论观点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相互斗争,到一定阶段,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事物发生质变,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这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A

【解析】直接经验就是亲自实践获得的认识和知识,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认识和知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的认识从整体上都起源于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他的认识大量来源于间接经验,不过即使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就整个人类而言仍是直接经验,所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认识到实践

D.从实践到认识

【答案】C

【解析】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其中包含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决定社会革命是否产生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生育、构成、分布、流动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人口因素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人口因素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对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表现在: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10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是(  )。

A.自然科学

B.劳动者

C.教育

D.经营管理

【答案】C

【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11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源于对立阶级之间(  )。

A.经济利益的对立

B.政治立场的冲突

C.思想观念的差别

D.生活方式的不同

【答案】A

【解析】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在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互相对立和冲突的基础上发生的,归根到底也都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而进行的。

1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开放的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答案】D

【解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

1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D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C

【解析】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完成了三个历史任务:制定了党的路线,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统一。

1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发展与创新

【答案】B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的核心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关系。

16从社会性质上看,近代中国社会属于(  )。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社会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由此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A

【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18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实现共同富裕

D.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

19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人人平等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

【答案】A

【解析】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20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点是(  )。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自主创新

D.依法治国

【答案】B

【解析】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分配方式的是(  )。

A.经营方式

B.管理方式

C.生产方式

D.决策方式

【答案】C

【解析】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就是说,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取决于其所有制性质和结构。

2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其(  )。

A.资产组成

B.经营权掌握在谁手里

C.管理模式

D.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答案】D

【解析】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是(  )。

A.持续、快速、健康

B.又快又稳

C.持续、稳定、高效

D.又好又快

【答案】D

【解析】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又快又好发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把原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改提为“经济发展方式”,由强调发展的速度到注重发展的效益和增长的质量,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

24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中共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的文明发展的新概念是(  )。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答案】D

【解析】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5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C

【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自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被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范畴,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地位的重大提升。

26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B

【解析】通常把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个基本政治制度。

27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个方针主要是指(  )。

A.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B.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政治文明

C.一手抓政治文明,一手抓生态文明

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生态文明

【答案】A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包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这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9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经是(  )。

A.发展教育

B.支持创业

C.鼓励出国

D.引进人才

【答案】A

【解析】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30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自此,世界格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是(  )。

A.单极化

B.多极化

C.全球化

D.一体化

【答案】B

【解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后,华约组织也解散了,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结束,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呈现出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首先解决的是(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问题

【答案】A

【解析】“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首先用在香港问题的解决中,1982年当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目的就是使香港顺利回归,平稳过渡。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到了证实。

32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

A.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B.台湾回归后,所有军政大权悉委于蒋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答案】C

【解析】1963年,周恩来将我党的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台湾统一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之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答案】B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作用决定了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

34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拥护祖国统一

C.拥护社会主义

D.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A

【解析】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5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反对大民族主义

【答案】C

【解析】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362010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体育场进行,最终成为冠军的是(  )。

A.荷兰队

B.阿根廷队

C.德国队

D.西班牙队

【答案】D

【解析】2010年南非世界杯荷兰与西班牙冠军争取赛,最终以西班牙中场球员安德烈斯·伊涅斯塔在加时赛时攻入一球,以1∶0战胜荷兰队夺得冠军,这也是西班牙球队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372010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

A.50周年

B.55周年

C.60周年

D.65周年

【答案】C

【解析】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到2010年是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

38为期6个月的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10月31日闭幕。历史上,世博会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本次世博会是(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答案】A

【解析】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的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

39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男性与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  )。

A.女性略高于男性

B.男性略高于女性

C.两者完全相等

D.两者相差十分悬殊

【答案】B

【解析】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

402011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于5月26日至27日在法国多维尔召开。这八国之中有一个是亚洲国家,即(  )。

A.日本

B.韩国

C.新加坡

D.中国

【答案】A

【解析】八国集团联盟是指八大工业国,即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及俄罗斯的联盟,其中日本是亚洲国家。

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是否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

答:错误。

(1)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

(2)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却片面夸大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英雄创造历史。

(3)与历史唯心主义根本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从这个根本观点出发,必然得出社会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劳动群众的历史这样一个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4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答:错误。

(1)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答:(1)矛盾的含义是: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属性和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3)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44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答:(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第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主体”和“两翼”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

45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及其内在关系。

答:(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是:有法可依是前提。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有法必依是核心。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执法必严是关键。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违法必究是保障。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给予惩处。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答:(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着重落实以下重要举措: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