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试卷及详解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
A.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
B.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
C.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答案】D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根据第一方面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根据第二方面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基本观点。
2“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说法都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答案】B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它可以通过( )指导实践。
A.改造客观世界
B.创造自然规律
C.改变历史规律
D.创造宇宙万物
【答案】A
【解析】A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BC两项,改变、创造规律的说法不正确,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D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由人类创造。
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最基本特征,一是强调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强调( )。
A.辩证否定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永恒发展的观点
【答案】D
【解析】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存在有两个基本特征: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答案】A
【解析】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A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小看自己所犯的错误,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人生毁于一旦。体现了量的积累,带来了质的改变。BC两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体现的均是联系的观点。D项,蕴含的哲学观点是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被改造的。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社会实践
B.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答案】D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客体本身不能形成认识。主体自觉能动性,是导致认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主体的能动性也不会产生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感官才能同客体接触,使客观事物及现象反映到人的头脑来;也只有通过实践,主体同客体反复相互作用,才能使客体的各种本质特征逐渐暴露出来,为主体所把握。所以说,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8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它( )。
A.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具有历史继承性
C.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D.对人们的活动有重要影响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的认识和反映社会规律,所以能推动社会发展。
9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 )。
A.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纯粹客观的
B.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规律的
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影响
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就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既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一样,都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10从根本上讲,上层建筑属于( )。
A.社会思想关系
B.社会物质关系
C.社会伦理关系
D.社会法律关系
【答案】A
【解析】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总的来说,其本质上就是社会思想关系。
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答案】C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反对英雄史观,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是指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包括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即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物。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是( )。
A.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B.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C.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D.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答案】D
【解析】共产主义价值观,本质上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其内容有: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讲人生的目的、意义和最高境界;②艰苦奋斗,这是讲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选择。以上选项中,符合以上两点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13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 )。
A.学习毛泽东著作
B.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C.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D.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答案】C
【解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就必须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所以,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的科学态度。只讲坚持,不讲发展,就会将真理僵化为教条;借口发展,放弃坚持,就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
1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
A.教条主义
B.经验主义
C.冒险主义
D.宗派主义
【答案】A
【解析】《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
15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C
【解析】“三民主义”是由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的核心在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的核心观念强调“创立民国”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拥有政权;“民生主义”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
16工人阶级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是( )。
A.领导者
B.先锋队
C.主力军
D.参与者
【答案】A
【解析】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既是根本动力也是领导力量,这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有着自身的优势,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及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高度集中,便于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1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答案】A
【解析】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8“兵民是胜利之本”所体现的军事思想是( )。
A.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
B.人民战争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积极防御
【答案】B
【解析】“民兵是胜利之本”出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该文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主张进行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解决兵源、财源等困难问题,达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目标,故所体现的军事思想是“人民战争”,即号召全民抗战。
1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属于( )。
A.左翼势力
B.右翼势力
C.中间势力
D.顽固势力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指的是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国民党和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20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开始就是按照( )。
A.第一国际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B.第二国际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C.毛泽东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D.列宁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答案】D
【解析】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真正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他们所学得的,是没有被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所歪曲和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主义流派划清了原则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他们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认识工具加以接受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因此,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就有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从而使其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排除了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影响,成为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21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其中,集中体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优良作风是( )。
A.批评与自我批评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艰苦奋斗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他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在这三大优良作风中,集中体现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2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的经济形式是( )。
A.民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
23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 )。
A.毛泽东
B.宋庆龄
C.周恩来
D.朱德
【答案】A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4毛泽东指出,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是( )。
A.去粗取精
B.去伪存真
C.中体西用
D.洋为中用
【答案】D
【解析】“洋为中用”是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毛泽东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好,要承认这一点,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好东西。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文化上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或者全盘吸收,都是错误的。
2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C.国情和党情的变化
D.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答案】A
【解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7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
A.稳定的国内环境
B.自己的发展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和平的国际环境
【答案】B
【解析】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是发展。
28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党的会议是(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B
【解析】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并在总结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党的十三大是一次全面加快改革、开放的大会,它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来,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
29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关键是坚持( )。
A.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外开放
D.改革创新
【答案】B
【解析】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是基础,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
30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发展是指( )。
A.社会的全面发展
B.经济的全面发展
C.文化的全面发展
D.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答案】D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31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在各地区各行业占优势
【答案】C
【解析】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即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化大生产
D.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答案】B
【解析】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
33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著名论断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答案】C
【解析】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科学地指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34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民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局部战争
B.资本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
C.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D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没有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
35我国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 )。
A.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B.司法制度
C.社会经济制度
D.社会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36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是( )。
A.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B.防止通货膨胀
C.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答案】D
【解析】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
37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召开,会议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
A.《京都议定书》
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C.《哥本哈根协议》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答案】C
【解析】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11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就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的行为作出了安排。
382010年2月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 )。
A.服务性
B.福利性
C.公益性
D.市场性
【答案】C
【解析】2010年0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意见第一条便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392010年4月30日,举世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幕。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 )。
A.科技创造未来
B.和谐世界、绿色家园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答案】D
【解析】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中国政府总投资为317.01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7308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
4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可实现( )。
A.跨县市接续转移
B.跨省接续转移
C.无限期接续转移
D.一定时间内接续转移
【答案】B
【解析】暂行办法规定,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除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答:错误。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①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②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③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④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的地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42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正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①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答: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的条件下的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适应的矛盾是根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根本方面。
(5)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来解决这一基本矛盾。
4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表现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5简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答:(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①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②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给予的历史警示;
③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①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⑤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答:(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①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②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长期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真理,它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既坚持又发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