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课后习题详解

1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1)测量

答: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某种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事物的属性”是指所要测量的客体或事件的特定特征。“量尺”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度量工具。“定量描述”是指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属性的量的确定。

(2)心理测量

答: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研究者共同接受的科学水平。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心理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

(3)绝对参照点

答: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参照点可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绝对参照点是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4)相对参照点

答: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参照点可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用相对参照点。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5)称名量表

答: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其中称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称名量表又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名量表;二是类别量表。适合对称名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χ2检验。

(6)顺序量表

答: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其中顺序量表中的数字与实数轴中的数值具有相同的顺序性,即不同的数字可表示测量对象的等级、大小和程度的差异,但它既没有相等距离的单位,也没有固定的测量原点。换言之,它既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也不表示绝对的数值,因此不能进行代数运算。适合于对顺序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7)等距量表

答: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其中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因此就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它的零点是人为假定的相对零点。适合于对等距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8)比率量表

答: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其中比率量表是最完善的测量量表,因为它除了具有类别、等级和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原点。适合于对比率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的之外,还有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等。

(9)标准化测验

答:标准化是编制测验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测验的重要条件。为了使接受测量的不同个人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必须对所有的个人都是相同的。测验的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的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测验的标准化需要具备下列要件:测验内容的标准化、施测条件的标准化、评分规则的标准化、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精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心理测量的精度远不如物理测量的精度高?

答:(1)测量精度影响因素

测量的精确度既与测量对象的性质有关,也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关。

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可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

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工具(量尺)的精密性。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重要条件。

(2)心理测量的精度远不如物理测量的精度高的原因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由于心理特质不能直接测量,研究者只能通过观测人的外部行为的差异测量出人的心理特质的差异。这注定了心理测量的精度不如物理测量的精度高。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3斯蒂文斯(Stevens)区分测量量表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对于基于等距量表的测量分数不能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答: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其中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因此就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但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它的零点是人为假定的相对零点,所以不能对其进行乘除运算。因而也就不能对其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4在同物理测量的比较中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答:与物理测量相比较,心理测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从一种智力测验上得到的测量分数与从另一种智力测验上得到的测量分数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情况在人格测量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

(2)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心理特质具有内隐性,只能通过测量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外显行为来推断他的心理特质,不可能像物理测量中测量重量或长度那样直接测量人的心理特质的量,这就决定了心理测量只能是一种间接测量。

(3)心理测量具有客观性。心理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4)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

5为什么说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分数本质上是基于顺序量表的分数?

答: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其中顺序量表中的数字与实数轴中的数值具有相同的顺序性,即不同的数字可表示测量对象的等级、大小和程度的差异,但它既没有相等距离的单位.也没有固定的测量原点。换言之,它既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也不表示绝对的数值,因此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从本质上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这是因为

(1)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例如,在学期末的学科考试中,通常的做法是把学生的成绩确定在0~100分之间。显然,这个“0”是命题人人为假定的测量起点。因为即使某生在该试卷上得了0分,也不能说该生在本学期内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或者说该生的知识水平为“零”。

(2)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心理与教育测量所使用的单位意义不太明确。例如,在各种形式的考试中,虽然使用的单位都是“分”,但实际上,数学考试中的“分”和语文考试中的“分”意义是不相同的。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考试成绩所反映的不是同一个领域的知识水平。

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单位常常不等值。例如,同一次数学考试,学生做对一道较简单的题目,得到1分,同样做对一道较复杂的题目,也得到1分。从表面上看,前者的1分和后者的1分是等值的,但实际上,它们所反映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相等的。

6为什么人们不像接受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1)人们不像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究其原因在于心理测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而心理特质的含义比较模糊,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具有内隐性,只能通过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来予以测量,而重量和长度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工具直接测量。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

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对心理测量的接受程度不如物理测量,尽管如此,心理测量的存在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

(2)以下观点可以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a.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含质的方面,也包含量的方面。因为有差异,所以有必要测定差异的数量,描述差异的程度。

b.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如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是相对的,也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步提高。

可能性

a.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这两个命题被公认为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b.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的差异是分类的前提,而事物的量的差异则是测量的前提。这里的“事物”不仅指外在的客观现象,也指人内在的主观现象。

c.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却必然要表现于人的外部行为之中,并调节着人的外部行为。因此,通过观测人的外部行为的差异就有可能测量出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7什么是测验?测验标准化包括哪些要素?分别举出三种以上有关学业成就、能力和人格领域的著名的标准化测验的名称,并说明其理由。

答:(1)测验的定义

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安娜斯塔西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2)测验标准化要素

测验的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的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测验的标准化需要具备下列要素:

测验内容的标准化

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对所有接受测量的个人实施相同的或等值的测验内容。测验内容不同,所测得的结果便没有可比较的基础。

施测条件的标准化

标准化的第二个条件,是对所有接受测量的个人必须在相同的施测条件下实施测验。其中包括:相同的测验情境;相同的指导语;相同的测验时限。

评分规则的标准化

评分规则的标准化要求评分结果的客观性,只有当评分结果客观时,才能将测量分数的差异归于个人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为此,测验中所制定的评分规则要足以使不同评分人的评分结果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

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常模是一组有代表性的被试群体的平均测验分数,那么编制测验常模的关键是要抽取有代表性的被试样本,它要求按照抽样原则抽取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

(3)举例

斯坦福成就测验

斯坦福成就测验属于综合性学绩考查测验,也是一种供团体使用的常模参照性测验。该学绩测验是一种组合式测验,纵向可分成六个不同的级别水平,适用于1~9年级学生。横向包括11个方面的科目内容,分别为词汇、阅读理解、拼字、听理解、词汇学习技能、语言、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数学应用、社会科学常识和自然科学常识。这些科目内容又分别组合成不同的分测验供实际使用。

瑞文推理测验

瑞文推理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编制的一种团体智力测验,又称瑞文渐进图阵。它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分为三个水平: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瑞文采图推理测验;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瑞文推理测验的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从5岁半直至老年,而且不排除一些生理缺陷者。测验既可个别进行,也可团体实施,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解释,直观易懂。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简介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简称16PF)是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教授雷蒙德·卡特尔经过系统观察,科学实验以及因素分析统计后逐渐形成的。这一量表能在约45分钟的时间内测量出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均可接受本量表的测试。

8为什么说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心理测量的作用?

答:人们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争论自测验问世以来就从未间断。其极端看法要么高估测验的作用,把它奉为神明;要么贬低测验的作用,把它视为江湖骗术。这两种态度都是极其错误和不科学的。我们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心理测量的作用。

(1)不能低估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心理测验是在心理学由思辨科学转向实验科学后出现的。心理测验方法受到心理实验方法的影响,是对实验方法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研究人的较为复杂和高级的心理现象(如智力和人格)中,测验方法起到了实验方法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测验方法在客观上为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众多的应用领域发挥了它的实际作用。

(2)不能高估的原因

心理与教育测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测量技术的发展受理论研究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测量技术的应用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扩展和深化。在心理学领域,智力测验的发展深化了对智力本质及其结构的认识,这也是人们公认的客观事实。因此,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一方面要认识到心理与教育测验既是从事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目前的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科学性还不够高,有待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如同心理学的任何其他研究方法一样,测验方法既有它的长处,又有它的不足。只有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将各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对人的心理现象获得相对全面的认识。在运用测验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者应当记住测量结果(分数)只是对人的智力和人格的相对估计,而不是一个十分精确的数值。在解释个人测量分数并以此分数为依据对个人的未来作预测时应当特别小心谨慎。

9为什么要控制使用心理测验?控制使用心理测验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答:所谓对测验的控制使用,是指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接触和使用测验,测验的使用者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和具有一定资格的人员。

(1)控制使用心理测验的原因

对测验之所以要控制使用,是为了保证测验的实施,对测验分数的解释既做到合乎科学,又对受测者未来的成长有益。在测验工作中,人们也常碰到类似这样的情况:一个女青年愁眉苦脸地来找心理咨询工作者诉说:“有人给我作了一个人格测验,说我的神经质分数高。此后,我就经常心神不宁,寝食不安。”显然,这是由于测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测验结果解释不当而给受测者造成心理负担。

(2)控制使用心理测验的主要要求

为了保证对测验的控制使用,《心理测验管理条例》对测验使用人员的资格作了规定:“测验使用人员的资格证书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证书仅授予主要从事心理测量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员,持此种证书者具有心理测验的培训资格。乙种证书授予经过心理测量系统理论培训并通过考试,具有一定使用经验的人。丙种证书为特定心理测验的使用资格证书,此种证书需注明所培训使用的测验名称,只证明持有者具有使用该测验的资格。”(第22条)“申请获得甲种证书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5年以上心理测验实践经验,需由本人提出申请,经2名心理学教授推荐,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统一审查核发。”(第23条)“申请获得乙种和丙种证书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心理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大专以上(含)学历,接受过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备案并认可的心理测量培训班培训,且考核合格。”(第24条)

同时,《心理测验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原则也作了规定:“使用心理测验需要充分考虑测验结果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偏差,谨慎解释测验的结果和效能,既要考虑测验的目的,也要考虑影响测验结果和效能的多方面因素,如环境、语言、文化、受测者个人特征、状态等”(第6条);“应以正确的方式将测验结果告知受测者。应充分考虑到测验结果可能造成的伤害和不良后果,保护受测者或相关人免受伤害”(第7条);“评分和解释要采取合理的步骤确保受测者得到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作出无充分根据的断言”(第8条)。

10为什么在测验中要保护个人隐私?如何在测验中保护个人隐私?

答:(1)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因

在测验工作中,尤其是人格测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侵犯受测者的个人隐私问题。例如,在编制关于情绪、动机或态度等测验时,其中有的内容会涉及人们的家庭关系、内心冲突、私人生活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不愿意向他人透露这些事情,而在测验条件下,为了寻求帮助,或配合测验,很可能表露出来。这种情况在能力测验中同样存在。因为任何智力的、能力的或成就的测验都会显示出一个人的某种限度和缺陷,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愿意透露这些缺陷的。即使在测验条件下,受测者也会产生顾虑。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受测者的个人隐私就成为测验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

(2)保护个人隐私的措施

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测验工作者才能询问个人隐私,凡是与测验目的无关的方面就不应涉及;

保证为受测者保密,并在实际上为受测者严守秘密;

凡必须涉及个人隐私的测验应事先征得受测者本人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