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融市场
一、概念题
1.联邦储备银行(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Fed)
答:联邦储备银行是指属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区域性金融机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实际上包括十二家银行及其分布在全美各地的二十五家地区分行,通过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储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三大政策工具,调控美国的经济状况。
其目的是帮助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创造环境,促进高就业率、稳定物价、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推动资金在银行系统内安全高效地流转。联邦储备银行对美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通货(currency)
答:通货即是流通中的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交换物,包括纸币、铸币等有形实体货币和信用货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极强的变现能力。人们持有通货是为了满足交易和支付等需要。
3.可开支票的存款(checkable deposits)
答:可开支票的存款是指可以开列支票的银行存款。支票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支票一经背书即可流通转让,具有通货作用,成为替代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运用支票进行货币结算,可以减少现金的流通量,节约货币流通费用。可开列支票的存款具有支票的一般属性,具有较高的变现能力,视为货币需求的重要部分(另一部分为通货)。
4.M1货币
答:M1货币是指狭义的货币,是通货和可开支票的存款总和。前者指中央银行发行的硬币和纸币,后者指可以开支票的银行存款。
5.债券(bonds)
答:债券是一种借款凭证,是用来证明债券投资人与借款人(即发行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凭证。对于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债券是一种债权,是按照约定条件(包括期限、利率、本息偿还方式等)要求发行人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权利;对于发行人来说,债券是一种债务,是按照约定条件付息还本的书面承诺。
作为筹集社会上可以动用的闲散资金的一种信用工具,债券具有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债券的种类很多。按发行者的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按付息方式不同可分为:剪息债券和贴现债券;按偿还期限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短期债券;按有无担保可分为:有担保债券和无担保债券;按债券发行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国内债券、国际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按发行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发行的债券和间接发行的债券;按募集方式不同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等。
6.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
答:货币市场基金是指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的短期金融工具(如国库券、银行存款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的投资基金。这是一种合作性质的投资基金,客户可以用买入股票的方式把短期闲置资金交由基金会代为投资运用;要提取现款时,可向基金会卖出股票。
货币市场基金具有低风险和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风险收益特征,适合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与其他类型的共同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有以下优势:①可以用基金账户签发支票、支付消费账单;②通常被作为进行新的投资之前暂时存放现金的场所,这些现金可以获得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③可随时撤回用于投资;④可与其他类型的基金串联,相互自行转换。但是货币市场基金也面临着风险,如利率风险等。
7.货币(money)
答:货币是指能够用来交换货物和服务的商品、资产或流通媒介。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货币是指现金。货币有狭义的货币和广义的货币之分。货币的供应量一般由一国的央行决定。
8.收入(income)
答:收入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如政府、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益。在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中,收入(income)是指工作报酬加上获得的利息和红利。它是流量(flow)——即它可以表示成单位时间变量:周收入、月收入或年收入。收入是形成储蓄和财富的来源。收入与财富的区别就在于收入是流量而财富是存量,即在给定的时间点,不能改变财富的总量。
9.流量(flow)
答:流量是“存量”的对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发生变动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用单位时间来表示。在经济学分析中,任何变动着的经济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经济数量,其中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变量即为流量,如国民收入、一年内人口出生数、企业年利润、职工的月工资收入数等都是流量。流量强调的是时期的概念,对流量的分析是经济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10.储蓄(saving)
答:参见第3章“概念题”第38题。
11.储蓄(复数形式)(savings)
答:储蓄(复数形式)是指一段时期积累的税后收入中没有被花费的部分。可以用作财富的同义词,即储蓄(复数形式)是存量,在给定的时间点,不能改变其总量,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可以改变其价值大小。储蓄(savings)与储蓄(saving)相对,一段时期的储蓄(saving)积累形成储蓄(复数形式)。
12.金融财富,财富(financial wealth,wealth)
答:金融财富,是指经济主体(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即所有金融资产减去金融负债的价值,金融财富是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财富直接为货币资金的融通服务,代表持有者对资产的索取权。任何金融财富都具有流动性、风险性与盈利性三个特征。金融财富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币性金融财富,以货币形态存在,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另一类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非货币性金融财富,如股票、债券、信托基金等等。金融财富的种类与数量是由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主体的财富多少决定的。
财富是指给定时点上经济主体(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拥有的所有实物和金融商品的净价值,即所有资产减去所有负债的价值。财富是存量,在给定的时间点不能改变其总量,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可以改变其价值大小。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如技术、才能;非人力财富指物质性财富,如生产资料、房屋等财产。
13.存量(stock)
答:存量是“流量”的对称,是指某一经济变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值。即存量只能在某个时点上衡量,其定义没有时间范围。在经济学分析中,任何变动的经济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变量,而其中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经济变量即为存量,如国民财富、人口总数、电视机库存数等都是存量。与流量强调的时期概念不同,存量所强调的是时点的概念。对存量的分析同样是经济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存量与流量虽然含义不同,但互相关联。
14.投资(investment)
答:投资是指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为获得预期收益或效益,将货币或其他资源等经济要素投入某一领域,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预期收益主要指经济收益,也包括社会收益。投入的资金(资本)可以是货币资本,也可以是实物资本或其他资源。由于各种资源都可以折算成一定的货币价值量,所以,投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就是投入货币资金。
投资作为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具有数量上的集合性、机遇上的选择性、空间上的流动性、产业上的转移性、收益上的风险性和周期上的长期性等特点。
15.金融投资(financial investment)
答:金融投资,又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或股权,用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
金融投资既是一个领域又是一种方式,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和信用的产物。金融资产是金融投资者对出售者股权和债权的凭证,金融投资者通过持有金融资产,分享出售者的利润,获得投资回报。金融投资使得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成为可能,有助于集中社会闲置资金,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是动员和再分配资金的重要渠道。因此,金融投资成为发达国家投资的基本形式。
16.LM关系(LM relation)
答:LM关系是指当价格水平一定时,在金融市场中货币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情况下利率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式的直接表示是LM曲线,即将满足金融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LM关系是反映金融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表示与特定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供给恰好等于货币需求。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YL(i),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利率必须使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等于已有的货币供给。一般来说,在金融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即金融市场上存在着过度的货币需求;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即金融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货币供给;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17.流动性(liquidity)
答:流动性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用流动性来衡量一种资产被交换成货币的难易程度。货币具有完全流动性,其他资产次之。
18.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
答:公开市场操作也称作“公开市场业务”或“公开市场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是指在现代经济中,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者出售债券来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的行为。如果想要增加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购买债券;如果想要减少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就出售债券,用债券换回流通中的货币。
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游资泛滥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使信用规模得到一定程度的收缩,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减少。当金融市场上资金不足时,中央银行则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所投入货币通过乘数作用使经济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公开市场业务还可变动利率水平,使利率与有价证券的价格同时都受到影响。不仅利率水平因此而变动,利率结构也可引起变动。利率结构的变动是通过中央银行对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券买进和卖出来实现的。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当局执行货币政策并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不可替代的优点:①可以由中央银行及时操作,而不是“被动等待”的行动,因而显得积极主动,不受银行体系反应程度的影响,并能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②中央银行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灵活地操作,自由地决定买卖有价证券的时间和数量,因而能产生连续的效果;③能普遍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④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操作而不必决定证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此不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造成直接的影响。
19.扩张性的公开市场操作(expansionary open market operation)
答:扩张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时,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有价证券,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扩张性公开市场业务增加的是基础货币,所以能够显著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扩张性公开市场业务与紧缩性公开市场业务相对,紧缩性公开市场业务即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时,则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和紧缩性公开市场业务的搭配使用,实现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节,以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20.短期国库券(Treasury bill,T-bill)
答:短期国库券是指由代表国库的中央政府为解决国家财政资金短缺而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是货币市场上的重要融资工具。短期国库券属贴现债券,按其面值折价发行,仅在到期日一次性支付债券面值,投资收益为折扣价与面值之差。其债务人是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收入。
短期国库券具有以下特征:①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绝不延迟偿还,安全可靠;②变现容易,流通性高,持券人在需要资金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变现,国库券通常为不记名债券,因此在交割的过程中手续简便,速度快捷;③国库券期限较短,在国外,通常在1年以内;④国库券利息收入稳定,且一般为免税债券。正因为如此,尽管国库券的利息在债券中往往最低,还是受到普遍欢迎。在国外,国库券又被称作“金边债券”。
21.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答:金融中介是指沟通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的媒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有银行、证券交易所、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中介在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从居民或企业手中筹集资金,并用这些资金向其他居民或企业发放贷款或者购买证券。金融中介的负债是向居民或者企业收取的资金,资产是自己所有的股票、债券以及发放的贷款等。
22.(银行)准备金[(bank)reserves]
答: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资产中的库存现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有些国家规定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为法定准备金,银行的现金不计入其中。
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主要目的在于两方面:①保证商业银行遭到突发的大量挤提存款时,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②对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创造加以适度的控制,以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化。
准备金可分为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两种,凡由政府规定最低限度存款准备金率,称“法定准备”;凡由商业银行为应付大量挤提存款根据各自的经验数据所确定的准备,称为“超额准备”。准备金(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之和)在总存款中所占比例,称为“准备率”。准备金的多少与准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因此成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23.准备金比率(reserve ratio)
答:准备金比率又称“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由法律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商业银行存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目的,在于保证商业银行遇到突发性大量挤兑时,具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和偿付力量,以备存款人提取,同时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调拨,防止挤兑引起银行倒闭,导致信用危机。
随着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存款准备比率的调整成了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控制全社会货币与信用供给的一种手段。法定准备比率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在一定的幅度之内作出调整。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比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则必须相应通过抛售债券和收回贷款,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而达到新的比率的要求。然后通过存款创造机制的作用,可以实现在整个金融市场上收紧银根,最终达到遏制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的目的。反之,中央银行降低这一比率,通过相对应的机制作用,可以达到银根松动、货币供应增加和投资增长的目的。
24.中央银行货币(central bank money)
答:中央银行货币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是中央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货币并不全是公众持有的通货,其中一部分为银行的准备金。中央银行货币的需求等于人们的通货需求加上银行的准备金需求,中央银行货币的供给处于中央银行的控制之下,因此均衡利率就是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等于需求时的利率。
25.银行挤兑(bank run)
答:银行挤兑,又称“银行挤提”,是大量存款人集中从银行提取存款的行为,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自有银行以来,挤兑现象就相并而存。挤兑对银行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危机,会导致银行破产,社会危害巨大。实行法定准备比率的目的在于使商业银行具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和偿付力量,以备存款人提取,同时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调拨,防止挤兑引起银行倒闭,导致信用危机。
解释银行挤兑发生的原因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随机挤兑”假说,这类模型认为银行挤兑完全是随机的,任何影响存款者对银行丧失信心的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挤兑。但这类模型没有给出挤兑的触发机制;另一种观点是“基于信息的挤兑”,认为挤兑是因为部分知情的存款者获得了关于银行长期资产风险状况的不利信息,从而挤兑是存款者依据私人信息对银行的整体风险作出的理性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后面的观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成立之前数十次银行挤兑并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而是存款者获知了银行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内部财务状况的不利信息。所以银行挤兑并不是银行天生就具有的弱点,而是与银行的经营状况有关。
26.联邦存款保险(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答:联邦存款保险是指美国为保护存款人利益,防止个别银行发生挤兑风潮而导致整个银行体系崩溃所采取的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创立于1933年。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蔓延,持续的银行倒闭风潮使美国的银行减少了三分之一。为了控制危机的蔓延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美国国会在《1933年银行法》中规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在投保银行面临亏损或倒闭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给予投保银行以资金上的援助;②资助、协助其他银行合并或接收投保银行;③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银行”的名义代理清算债务;④组织存款理赔以保护存款人利益。
其他各国如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分别于1966年、1967年和1971年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商业银行属国家所有,即便是股份制银行也仍以国家控股为主,因此虽有亏损现象,但不会倒闭,这是我国至今未引进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原因。
27.批发融资(wholesale funding)
答:批发融资是指以短期负债的形式,如向其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隔夜拆借,向其他银行或投资者借款,来购买资产的过程。
28.联邦基金市场(federal funds market)
答:联邦基金市场(Federal Funds Market)是指美国金融机构之间为相互调剂存放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储备资产余额而形成的市场,即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储备资产,是指银行存放在联邦储备银行的资金,又称“联邦基金”,因此该市场被称为“联邦基金市场”。联邦基金市场在美国货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美联储也参与该市场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联邦基金市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所有存款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向联邦储备银行按一定比例所缴存的准备金,加上联邦储备系统成员银行收存的负债资金。存款机构的存款增加,准备金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少。由于存款不断变动,因此有些银行准备金富余,另一些银行准备金不足。联邦基金市场的交易,可以使准备金富余的银行将多余部分借给准备金不足的银行。
联邦基金市场的交易方法有:①无担保品交易。借方当日毋需担保借入,次日归还本息;②有担保品交易。借方需以政府债券作担保借入联邦基金;③回购协议。借方向贷方卖出政府债券,次日按同样价格加上利息购回。
29.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答: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各会员银行为调整准备金头寸和日常票据轧差而相互拆放联邦基金的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一般低于官方贴现率,其高低取决于银行体系准备金的供求。联邦基金的借贷以日拆为主,其日拆利率具有代表性,是官方贴现率和商业银行优惠利率的重要参数。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短期利率,也是反映货币市场银根松紧最为敏感的指示器,反映了联储对利率走向的态度。
30.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
答: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变动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也称“货币扩张(收缩)系数”,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在狭义的货币定义下(即M1=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货币供应量由两个因素所决定:①基础货币(用H表示),即高能货币,由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构成;②货币乘数(也即倍数,用m表示)。货币供应量用Hs表示,那么有:Hs=mH。所以,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m=1/[c+θ(1-c)]。
由该式可知,货币乘数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决定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由商业银行系统及公众的行为所决定:c为通货占货币的比例,该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θ为准备-存款比,该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可以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原因,主要表现在货币当局无法对货币乘数实施直接地和完全地控制。也正因为如此,当代货币供给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在于注重对货币乘数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在基础货币既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货币供给总量的大小。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量也越少。
31.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答:参见本章“概念题”第32题。
32.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
答: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础”、“高能货币”或“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其中商业银行存入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基础货币是一种具有高能与活力的货币,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因此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如图4-1所示。
图4-1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关系示意图
在现代金融监控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控,必须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而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数量控制的具体手段,主要是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得到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存款准备率与创造派生存款的倍数(即货币乘数)成互为倒数的关系。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变动通过倍数的作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收缩。与此同时,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动。基础货币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它在宏观金融调控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计算与分析题
1.运用本章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陈述属于“正确”、“错误”和“不确定”中的哪一种情况,并解释。
a.收入和金融财富都是存量。
b.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术语中,投资指的是购买债券和股票。
c.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为只有债券才有利息。
d.大约2/3的美国通货是在美国国外被持有。
e.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债券市场中出售债券来增加货币供给。
f.美联储能够决定货币供给,但是不能决定利率—甚至是联邦基金利率,因为利率由私人部门决定。
g.债券价格和利率总是呈反方向变动。
h.自从“大萧条”之后,美国就依赖于联邦存款保险来解决银行挤兑问题。
答:a.错误。收入是指工作报酬加上获得的利息和红利。收入是流量,即必须说明单位时间内的收入,如周收入、月收入、年收入等。金融财富指所有金融资产减去金融负债的价值。它是存量,表示给定时刻的财富价值。
b.错误。经济学家使用的术语中,投资指的是购买资本货物。
c.错误。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利率,利率的增加会降低货币需求。这是因为虽然货币本身没有利息,但是利率的提高会增加持有货币(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即货币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借出;若货币持有者用来购买债券,则利率上升,债券所付利息也上升。因此,当利率提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减少。
d.正确。大概有66%的美国通货在美国国外被持有。
e.错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时,公众会将持有的货币购买债券,因而经济中的货币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减少。
f.错误。美国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调节利率。
g.正确。对于任一债券,其未来的现金流固定,因此其现期价格上升时,收益率必然下降。利率代表持有债券的收益率,因此价格上升利率下降。中央银行通过在购买债券增加货币供给的公开市场业务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利率降低。
h.正确。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经济经历了许多银行挤兑,人们不愿意将钱存入银行而愿意持有现金,美国就依赖于联邦存款保险来解决银行挤兑问题。
2.假设一个人年收入为60000美元。同时假设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所示:Md=Y(0.35-i)。
a.当利率为5%时,他的货币需求是多少?利率为10%呢?
b.请解释利率是如何影响货币需求的。
c.假设利率等于10%。如果他的年收入减少50%,他的货币需求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用百分比表示)
d.假设利率等于5%。如果他的年收入减少50%,他的货币需求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用百分比表示)
e.总结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这一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被利率所决定?(用百分比表示)
解:a.当利率i=5%时,Md=60000×(0.35-0.05)=18000(美元);
当利率i=10%时,Md=60000×(0.35-0.1)=15000(美元)。
b.利率升高,货币需求减少。这是因为,由于利率升高,债券所付利息就增加,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增加了,相对于货币而言,此时债券更富有吸引力。
c.根据货币需求的公式,当利率为10%时,收入减少50%,变为60000×(1-0.5)=30000美元时,货币需求Md=30000×(0.35-0.1)=7500(美元),比利率为10%,收入为60000时的货币需求减少了50%。
d.根据货币需求的公式,当利率为5%,收入减少50%变为60000×(1-0.5)=30000美元时,货币需求Md=30000×(0.35-0.05)=9000(美元),比利率为5%,收入为60000时的货币需求减少了50%。
e.收入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当收入增加或减少1%时将导致货币需求增加或减少1%;利率对货币需求有负的影响,利率降低时,货币需求增加。在给定利率时,货币需求变化与收入变化的比例相同,数学证明如下:
由题意得,Md、$Y均为时间t的函数,i为固定常数,则:
两边取对数得:
对t求导得:
其中
故有:
即货币需求的增长率等于名义收入的增长率。
3.一种债券承诺在一年后支付100美元。
a.如果今天的价格为75美元,债券的利率是多少?85美元呢?95美元呢?
b.债券价格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c.如果利率为8%,债券今天的价格是多少?
解:令债券的现值为PV,期值为F,则:F=PV×(1+i)。变形得利率计算公式:
a.当价格为75美元时,债券利率
当价格为85美元时,债券利率
当价格为95美元时,债券利率
b.由a可知:债券价格和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债券价格越高,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低,利率越高。
c.债券价格PV=F/(1+i)=100/(1+0.08)≈93(美元)。
4.假设货币需求如下式所示:Md=Y(0.25-i)。
其中,Y为100美元。另外假设货币供给为20美元,并假设金融市场均衡。
a.利率是多少?
b.如果联邦储备银行希望i提高10%(比如从2%到12%),货币供给水平应为多少?
解:a.令货币供给为Ms,则Ms=20。金融市场均衡时,有Md=Ms。即Ms=$Y(0.25-i)。将$Y=100,Ms=20代入上式得:i=5%。
b.当i从5%提高到15%时,Md=100×(0.25-0.15)=10(美元),故要维持金融市场均衡,供给水平应为10美元。
5.假设一个人的财富为50000美元,他的年收入为60000美元。另外假设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所示:Md=Y(0.35-i)。
a.试推导债券需求。假设利率增加10%,会对债券需求产生什么影响?
b.财富增加会对货币需求和债券需求分别产生什么影响?请用文字解释。
c.收入增加会对货币需求和债券需求分别产生什么影响?请用文字解释。
d.“当赚钱更多时,人们显然希望持有更多的债券”,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答:a.债券需求=财富-货币需求=50000-60000(0.35-i),由债券需求公式可以看出,利率增加10%会导致对债券需求增加60000×10%=6000(美元)。
b.财富增加会使债券需求增加,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债券需求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财富越多,债券需求越多。货币需求的数量取决于名义收入和利率,它独立于财富的多少。
c.收入增加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债券需求减少。由于财富分为货币和债券两部分,而收入的增加并不能立刻影响财富的变化,因此,货币需求与债券需求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增加,所以收入增加会使货币需求增加,而债券需求减少。
d.此观点错误。收入增加并不能立刻影响财富的变化,因此,人们会增加货币需求,而减少债券需求。
6.对债券的需求
从本章中我们知道,利率上升会使债券更有吸引力,从而人们会持有更多的债券。然而,你也学到了利率的上升会降低债券的价格。利率的上升如何能使债券变得更有吸引力而同时降低其价格呢?
答:利率的提高之所以使债券富有吸引力是因为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下降,此时投资者便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债券,从而以较低的价格获得相同的名义利息收入。此时利率的上升就同时降低了债券价格和使债券变得更富有吸引力。
7.自动取款机和信用卡
在该问题中,我们将考察自动取款机和信用卡的引入对货币需求产生的影响。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考察一个人每4天的货币需求。
假设自动取款机和信用卡不存在,这个人每4天就会到银行一次,并从他的储蓄账户中取出接下来4天所需要的货币。他每天花费4美元。
a.每次到银行,他提取多少货币?计算该人从第1天到第4天每天的货币持有量(每天早晨开始,在他还没有花费任何货币之前)。
b.他平均持有的货币量是多少?
自动取款机诞生之后,他现在每两天取一次钱。
c.他每次到银行提取的货币是多少?
d.他平均持有的货币量是多少?最后,信用卡出现了,此人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他不再从储蓄账户中提取货币,而是直到第四天才取出足够多的货币来支付前4天用信用卡进行的所有消费。
e.重新计算(a)的答案。
f.重新计算(b)的答案。
g.根据(b)、(d)和(f)答案,自动取款机和信用卡对货币需求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a.他每次从储蓄账户中取出四天所需要的货币,他每天花费4美元,所以他每次提取货币=4×4=16(美元)。他第一天的货币持有量是16美元,第二天的货币持有量是12美元,第三天的货币持有量是8美元,第四天的货币持有量是4美元。
b.他平均持有的货币量=(16+12+8+4)÷4=10(美元)。
c.当他每两天取一次钱,他每次提取货币=4×2=8(美元)。第一天的货币持有量为8美元;第二天的货币持有量为4美元。
d.他第一天的货币持有量是8美元,第二天的货币持有量是4美元,他平均持有的货币量=(8+4)÷2=6(美元)。
e.当他前三天都用信用卡支付,第四天还款时,他第一天的货币持有量是0美元,第二天的货币持有量是0美元,第三天的货币持有量是0美元,第四天的货币持有量是16美元。
f.他平均持有的货币量=(0+0+0+16)÷4=4(美元)。
g.在交易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动取款机和信用卡减少了人们的平均货币持有量,减少了人们的货币需求。
8.货币乘数
第4.4节介绍了货币乘数。假定如下:
a.公众不持有通货。
b.存款准备率为0.1。
c.货币需求如下所示:Md=Y(0.8-4i)。
初始基础货币为1000亿美元且名义收入为5万亿美元。
a.中央银行货币的需求是多少?
b.通过央行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求出均衡利率。
c.总货币供给是多少?它是否等于(b)中求出的利率所对应的总货币需求?
d.如果央行货币增加到3000亿美元会对利率产生什么影响?
e.总货币供给增加到30000亿美元会对i产生什么影响?(提示:使用问题(c)中的结论)
解:a.此时通货的比例c=0;准备金比率为θ=0.1。由H=[c+θ(1-c)]$YL(i)得:对高能货币的需求等于H=0.1×50000(0.8-4i)。
b.由题意可知,高能货币的供给为H=1000亿美元,名义收入50000亿美元。
则货币供求相等时有:1000=0.1×50000×(0.8-4i),解得:i=15%。
c.总货币供给
以b中均衡利率求得的货币总需求为Md=50000×(0.8-4×0.15)=10000(亿美元)
因此,此时的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
d.如果央行货币增加到3000亿美元时,货币供求相等,即:0.1×50000×(0.8-4i)=3000,解得i=5%。即基础货币增加到3000亿美元时,利率下降至5%。
e.由
得,总货币供给增加到30000亿相当于基础货币增加至3000亿美元,由d可知:利率i=5%。
9.银行挤兑和货币乘数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经济经历了许多银行挤兑,人们不愿意将钱存入银行而愿意持有现金。
你认为这种将具有可开支票的存款变为现金的现象会对货币乘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若人们将可开支票的存款变为现金持有,则通货对总货币的比例即通货比例c将会上升,根据货币乘数1/[c+θ(1-c)],c上升将会导致货币乘数下降。
10.当前的货币政策
登录www.federalreserve.gov并下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最新的货币政策新闻稿。确保你下载的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最新新闻稿,而不是美联储的新闻稿。
a.当前货币政策的态势如何?(请注意,相对于货币供给的上升或下降而言,政策会以联邦基金利率的上升或者下降的形式描述。)
b.如果联邦基金利率近期发生改变,那么美联储债券持有情况会如何变化?美联储已经增加了或者减少了它持有的债券吗?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