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本书之旅

一、概念题

1.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答: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简称国民收入账户,是指对一国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收入进行系统记录的账户。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GDP和GNP,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有三种: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产品)法。常用的两个核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私人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X-IM);国内生产总值(GNP)=工资或其他劳动收入+利息、租金及其他财产收入+间接税+折旧+利润。

其经济意义为:国民收入的生产结构和经济成分结构指标综合地反映出一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反映了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国民收入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2.总产出(aggregate output)

答:总产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核算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全部生产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之和,包括本期生产的已出售和可供出售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建工程以及自产自用消费品和自制固定资产价值。一般按生产价格计算。经济总产出的主要衡量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

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之所以称为总值,是因为它包含了生产中的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折旧)。其一般通过支出法、增值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增值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农业的增加值加上矿业的增加值,再加上制造业的增加值等的总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答: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个既定的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即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通常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定义。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在衡量经济总量时,各有所长。作为衡量一国可得收入变化的方法,在国际生产要素收入的支付数额巨大且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较国内生产总值为佳。

5.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

答:中间产品是相对于最终产品而言的,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即生产其他物品中使用的物品。如企业使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性服务等。这些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被改变形式,或被完全用掉。在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称为“中间消耗”。中间消耗不包括固定资产的消耗。

通常在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内,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链的延长,经济体内的大部分资源被用于生产中间产品。在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中间产品的价值一般不能计入,否则将导致重复计算。但有些中间产品可能被当作最终产品用于消费,如煤炭中用于居民住宅取暖的部分。被别的企业所购买且其费用成为某一会计时期的现期成本的那类产品,在国民收入统计中一般被列为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不同于资本性产品,资本性产品通常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构成主要生产要素的资本性产品在迂回的生产过程中,其价值的损耗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并通过折旧的形式将其价值转移到其加工生产的产品中去。而中间产品只是在生产最终产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产品,它的价值在生产时一次性地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

6.最终产品(final good)

答:最终产品是指被人们最终消费的商品和服务,而不再参加再生产。其内容包括: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个人消费品、公共消费品、用作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品、用于增加储备的产品、用于国防的产品和净出口的产品。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如果煤炭被用于取暖做饭,则为最终产品;若被用于发电,则为中间产品。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计算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7.增加值(value added)

答:增加值即价值增值,又称附加值,是指生产单位对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后所追加的价值。增加值又分为总增加值和净增加值。总增加值是生产单位对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后的总产出价值减去中间消耗价值(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差额。净增加值是生产单位对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后的总产出价值减去中间消耗价值,再减去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产消耗)的差额。国民经济各产业(或各部门)的总增加值之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各产业(或各部门)的净增加值之和,即为国内生产净值。

8.名义GDP(nominal GDP)

答:名义GDP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GDP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率。例如,2003年的名义GDP是以2003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2005年的名义GDP是以2005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在那一年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9.实际GDP(real GDP)

答:实际GDP即真实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例如以200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各种商品的产量乘以2000年相应商品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0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10.以链式加权2005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real GDP in chained(2005)dollars)

答:在美国国民收入账户中,实际GDP的计算使用了反映相对价格的权重,并且这一权重随时间变化。这种衡量方法被称为“以链式加权2005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强调2005年,是因为2005年是实际GDP和名义GDP相等的一年。这是度量美国经济产出最好的方法,其变化揭示了美国产出如何随时间增长。

11.美元GDP,以当期美元表示的GDP(dollar GDP,GDP in current dollars)

答:美元GDP或以当期美元表示的GDP是衡量名义GDP的方法,其数量等于当期产出与当期价格的乘积。由于大多数产品的价格有随时间而上升的趋势,因此用当期美元表示的GDP有高估的嫌疑。

12.以物品表示的GDP,以不变美元价格计算的GDP,经通货膨胀调整的GDP,以2005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的GDP(GDP in terms of goods,GDP in constant dollars,GDP adjusted for inflation,GDP in 2005 dollars)

答:以上均是实际GDP的另外称谓,均是剔除了价格因素的GDP。关于实际GDP的解释见概念题第9题。

13.人均实际GDP(real GDP per person)

答:人均实际GDP是指人均的产出或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某期的实际GDP除以该期相应的人口数量,即人均实际GDP=实际GDP总量/人口总数。它是一个相对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产出、技术水平等的国别差异。一般而言,实际GDP的增加并不代表人均GDP也增加,只有当GDP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时,人均实际GDP才会上升。

在某些方面,人均实际GDP比总的实际GDP更有意义。总的实际GDP衡量的是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实力,而人均实际GDP同时考虑了人口数量因素,因此能更好地衡量出人们的生活水平。

14.GDP增长、扩张、衰退(GDP growth,expansions,recessions)

答:GDP增长是指统计期内实际GDP的变化率。GDP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GDP增长率=(Yt-Yt-1)/Yt-1×100%。

扩张:出现正的GDP增长的时期称为扩张。

扩张期在经济周期中与衰退期相对应,它是指经济活动从最低点逐渐上升到下一个最高点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周期中的经济活动要高于正常水平。其特点是:生产总量上升,资本投资增加,信用规模扩张,价格上涨,失业减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情绪乐观等等。政府在这个时期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往往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衰退:出现负的GDP增长的时期称为衰退。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将经济持续至少两个季度的负增长称为衰退。

衰退期与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期相对应,它是指经济活动从最高点逐渐下降到下一个最低点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周期中的经济活动要低于正常水平。其特点是:生产总量下降,资本投资减少,信用规模紧缩,价格下降,失业增加,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等等。政府在这个时期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刺激经济复苏。

15.享受定价(hedonic pricing)

答:享受定价,又称“享乐价格”法,是指一件商品可用一系列n个客观可衡量的特征束描述,这些特征束共同作用产生效用,而在市场上这些特征束决定该商品所对应的价格。如果不同种商品所对应的不同的特征束是可观测的,相应其所决定的商品价格也是可观测的,那么通过回归就可以揭示出特征束的隐含价格,此即享乐价格。

享乐价格的方法最早在(Gary Becker,1965;Kevin Lancaster,1966;Muth,1966)中有所体现,而由Sherwin Rosen(1974)完善。本章中享受定价是指根据厂家提供产品的各种性能的隐含的价格予以定价的方法。享受定价的方法在商务部建立对实际GDP的估计方法中使用,以估计复合商品和快速更新商品的价格变化,这些商品包括汽车和计算机等。

16.就业(employment)

答:广义的就业是指经济活动中各种资源被利用的程度,如充分就业;狭义的就业是指拥有工作的人口数量。劳动力人数就是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就业率等于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量。

17.失业(unemployment)

答:失业是指那些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中的人口数量。失业与就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失业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量。失业的程度用失业率来衡量。要判定一个人是否失业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没有工作;正在找工作。其中,第二个条件难以判断。只有没有工作但在寻找工作的人才被计入失业者,那些没有工作但不去寻找工作的人被计入非劳动力中。当失业率很高时,一些没有工作的人放弃寻找工作,因而不再被计入失业者中。

18.劳动力(数量)(labor force)

答:劳动力指一国或地区法定劳动年龄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重新得到工作的所有人。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劳动力参工率以及移民等因素。劳动力是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19.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答: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率。失业率是劳工统计中用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程度的主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u=U/L×100%,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其中,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L=N+U。其中用L表示劳动力人数,U表示失业人数,N表示就业人数,u表示失业率。

20.当前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CPS)

答:当前人口调查是指有目的地收集当前人口及其有关方面的资料,反映调查范围内的人口状况,为进行人口预测和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实施当前人口调查的方法有: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人口经常性统计调查、人口专题调查、人口回顾性调查和人口跟踪调查等。

当前人口调查的实施方案需要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规定;调查的内容和具体项目;调查的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步骤和时间进度;调查组织和经费来源;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各项要求。这些事项确定并开始调查以后,调查人员要对调查资料进行自审、互审和集中审核,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1.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

答:非劳动力指一国人口中不工作也不找工作的那部分人。需要注意的是,失业者属于劳动力而不是非劳动力,同时非劳动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部分失业者可能因为较长时期的失业丧失了劳动能力而成为非劳动力。成年人口的增加将减少非劳动力的数量,退休人口增加将增加非劳动力的数量。

22.丧失信心的工人(discouraged workers)

答:丧失信心的工人是指愿意工作,但由于失业率过高,寻找工作难度太大,已经放弃找工作的劳动者。这些工人曾经努力地寻找工作,但在失败之后放弃了努力。尽管丧失信心的工人实际上是没有工作的工人,但在官方统计中,这些丧失信心的工人不再被列入失业者行列中,所以并不反映在失业统计上。由于没有衡量这些丧失信心的工人失去工作的情况,这使得失业率成为一个相当糟糕的指标,不能完全地反应出社会的实际就业情况,而这些丧失信心的工人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3.劳动力参工率(participation rate)

答:劳动力参工率是指劳动力人数与属于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的比率。这一统计指标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中选择参与劳动市场的人的比率。劳动力参工率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参工率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的发达程度。影响这一指标的重要因素是劳动资源中从事家务劳动的人数和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对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劳动资源中受教育的人所占比重上升。因此,在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力参工率有稍许下降的趋势。

24.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

答:地下经济是指为逃避税收和政府的各种管理监督,生产者未向政府申报而从事的经济活动。生产者从事的隐蔽生产构成了地下经济。地下经济几乎可能涉及所有类型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在某些产业部门的生产总量中,它甚至可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建筑业或小型企业占主要地位的某些服务行业。尽管某些生产者试图对政府当局隐瞒自己的生产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这些生产活动从国民经济核算中排除出去。许多国家在编制既包括普通经济又包括地下经济的生产估计数据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对某些产业部门,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调查和商品流量法,得到满意的总产出估计数,但是不能具体计算出其中地下经济(或非法经济)所占的数量。对某些国家来说,由于地下经济是其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尽力估算包括地下经济在内的总产出特别重要。

25.通货膨胀(inflation)

答: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持续全面上升的一种状态。通货膨胀的程度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是指国民经济中总体物价指数上升的百分比。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总体物价指数上升是指各种商品价格普遍地、持续地上升。

美国测量通货膨胀率时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表示,但有人认为,这种方法没有考虑产品质量、生活质量的变化,没有考虑涌现出的许多新产品的影响,因此主张用GDP平减指数表示通货膨胀率。

26.物价水平(price level)

答:物价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国或某一地区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情况,通常用GDP平减指数或消费价格指数(CPI)来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动意味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货币供给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7.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答:通货膨胀率是指国民经济中总体物价指数上升的百分比。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一般有消费者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批发者价格指数等。一般而言,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通胀对于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较好;用GDP平减指数衡量一国或地区总的物价水平较好。

28.通货紧缩(deflation)

答: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对,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中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如果说通货膨胀更多地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通货紧缩则更多地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国内外普遍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更多地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表现为投机机会相对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由此造成银行信用紧缩,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下降,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各个市场普遍低迷等。

29.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答:GDP平减(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名义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该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不同,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30.指数(index number)

答:指数是反映一系列数值与某一基期相比所出现的相对变化的指标,其发明者是意大利的乔凡尼·卡利。计算指数通常是假设基期的数值等于100,用百分比来表示任何时期该数值相对的变化情况。例如,设1990年的数值为100,并作为基期,如果1995年汽车的价格上升到110,则表明汽车的价格在1990年以后5年内上升了10%。

指数可以用于不同地区之间或不同种类的商品之间的比较。如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地区的消费支出指数可以用美国纽约的消费支出指数来对比计算。不同种类商品的价格上涨指数也可以按照相同方法计算出来。指数按其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各种分类指数和总指数,单一系列计算的称为分类指数,表示多数系列相对变化的称为总指数;根据指数所采用的基期,还可以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前者都以某一固定期为基期,后者则都以前一期为基期。在经济分析中,通过利用指数可以把庞大而又复杂的各类经济现象变得简单明了,具有可比性,从而更加便于理解和容易进行比较分析。

31.生活费用(cost of living)

答:生活费用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付出的费用,人们生活费用负担程度的高低用生活费用指数来衡量。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人们消费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所支付费用变化的指数。它表示按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要达到基期的实际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

32.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答:消费者物价指数也称“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它显示一个经济所消费物品的平均价格。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根据若干种主要日常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表示为:

和GDP平减指数一样,CPI也是一个指数。如果某一时期被选为基期,则那一时期的CPI就等于1,CPI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一个合理的绝对水平。

CPI和GDP平减指数在大多数时期同时变动。然而,两种价格指数不一定相等:经济中所生产的最终物品的集合不等于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的集合。其原因有二:GDP中的某些物品不会卖给消费者,而是卖给企业(如机器设备)、政府或外国人;消费者购买的某些物品可能不是本国生产的,而是来自于进口。

33.奥肯定律(Okun′s Law)

答:奥肯定律是指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发现的有关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定律。他认为:如果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3%时,才能保持失业的稳定。产出增长率的上升会导致失业率的下降,并且发现当产业增长率增加1%时,失业率平均将会减少约0.4%。因此失业率在衰退期会上升,在扩张期会下降。减少失业率的关键在于足够高的增长率。

34.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指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发现的关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奥肯定律表明,如果有足够强劲的增长,可以将失业率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但是当失业变得很低的时候,经济就很有可能过热,这将会对通货膨胀造成上升的压力。这一关系首先被菲利普斯发现,并且被称作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绘制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从那以后,菲利普斯曲线被重新定义为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从平均意义上来看:较高的失业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较低的失业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35.短期、中期和长期(short run,medium run,and long run)

答:宏观经济学中,对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界定因不同经济学家、不同流派而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本书对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定义:短期(short run)是指经济年复一年的运行状况;中期(medium run)是指经济在大约10年间的表现;长期(long run)是指经济在半个世纪或者更长的时间中的变化。

其他对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界定为:

短期指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期。通常认为劳动要素的数量在短期是可变的,资本要素的数量在短期不变。在短期,价格、工资缺乏伸缩性,往往在某一预先决定了的水平上保持不变。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平展的,该曲线固定价格水平于供给曲线触及纵轴之点,形成对照的是产量可取任何值。所以在短期中,产量只取决于总需求而价格不受产量水平的影响。

中期介于长期和短期之间,指总供给曲线处于从水平位置翘起到垂直位置这一过程所处的时期。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介于水平的与垂直的中间。在中期,产量受总需求和价格的双重影响。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在长期,价格、工资被认为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并且能够对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产出水平只取决于供给方面的因素。产出基本上取决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经济所能提供的产量,价格水平则取决于需求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运用本章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陈述属于“正确”、“错误”、“不确定”中的哪一种情况,并简要解释。

a.美国2010年的GDP是1960年GDP的28倍。

b.当失业率较高时,劳动力参工率也有可能很高。

c.失业率在经济扩张时期趋于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趋于上升。

d.如果日本的CPI现在是108,美国的是104,则日本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

e.用CPI计算的通货膨胀率与用GDP平减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相比,前者是一个更好的指标。

f.奥肯定律表明,当产出水平比正常水平低时,失业率会趋于上升。

g.GDP负增长的时期被称为衰退期。

h.当经济正常发展时,失业率是0。

i.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水平和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

答:a.正确或者不确定。实际GDP增长了5倍,名义GDP增长了28倍,但是一般用名义GDP来衡量。

b.错误。一般,失业率较高时,劳动力参工率一般比较低。

c.正确。一般经济扩张时期,企业扩大生产,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工人就业率较高。相反,经济衰退时,失业率上升。

d.CPI不是一个绝对指标,而是一个相对指标,将CPI的绝对值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比较两国CPI的变化率才能衡量出通胀的差异。并且,选定的基期不同,不同的国家CPI大小也会不同。CPI的变化只能用于纵向计算一国的通货膨胀率,然后对不同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进行比较。

e.不确定。GDP平减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是两种度量物价水平的价格指数,都可用于计算一国的通货膨胀率。哪种指标更好取决于考察对象的不同。当关注的消费品价格波动或通货膨胀问题时,CPI更有用;当需要考察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水平,以及需要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发展水平,或者需要考察一个国家物价变动的总水平时,GDP平减指数计量价格比CPI更有用。

f.正确。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y*=-α(u-u*),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α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由该式可知当产出比正常水平低时,即等式左边为负,所以右边的实际失业率将会大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将会上升。

g.正确。GDP增长率为正的时期被称为扩张期;GDP增长率为负的时期被称为衰退期。

h.错误。当经济正常发展时,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一般不为零。

i.错误。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水平变化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2.假定你将美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进行加总,来计算其年度GDP。考虑下列各项交易对GDP的影响:

a.一个海鲜餐馆从渔夫那里购买了价值100美元的鱼。

b.一家人花了100美元在一个海鲜餐馆吃了一顿鱼。

c.达美航空公司从波音公司购买了一架价值2亿美元的新喷气式飞机。

d.希腊国家航空公司从波音公司购买了一架价值2亿美元的新喷气式飞机。

e.达美航空公司将它的一架喷气式飞机以1亿美元卖给了丹泽尔·华盛顿。

答:a.GDP没有变化。当餐馆从渔夫那里买鱼时,鱼只是中间产品,而不是最终产品,因此对GDP无影响。

b.GDP增加100美元,个人消费支出属于最终产品。

c.GDP增加2亿美元。属于私人国内固定资产总投资,计为投资。

d.GDP增加2亿美元。属于净出口,计入GDP,即净出口增加2亿美元。

e.GDP不增加。因为喷气式飞机在生产出来的当年已经计入GDP,若再次计入则是重复计算。即:之前达美航空公司在购买该喷气式飞机时,已经作为一项投资计入了当年的GDP。

3.在一个给定的年份里,发生了以下的经济活动:

i.一个银矿开采公司的工人们开采了75磅的银,公司向工人支付了200000美元的工资,这些银又以3000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珠宝制造商。

ii.珠宝制造商向其工人们支付了250000美元的工资,雇用他们制造银项链,这些银项链以1000000美元的价格直接卖给了消费者。

请问:

a.如果使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这个经济中的GDP是多少?

b.每一个生产过程的增加值是多少?如果使用“增加值法”,GDP是多少?

c.工资和所获利润的总和是多少?如果使用收入法,GDP是多少?

答:a.1000000美元。只有消费者以1000000美元购买的项链属于最终消费品,其他都属于中间环节,不能计入GDP。

b.第一阶段的增加值:300000美元。其中,公司得到100000美元;工人得到200000美元。

第二阶段的增加值:1000000-300000=700000(美元);其中工人得到250000美元,珠宝制造商得到450000美元。

GDP:300000+700000=1000000(美元)。

c.工资:200000+250000=450000(美元);

利润总和:(300000-200000)+(1000000-250000-300000)=100000+450000=550000(美元);

GDP:450000+550000=1000000(美元)。

可见,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计算GDP,结果都是相同的。

4.一个经济生产三种产品:汽车、计算机和橙子。2005年和2006年的生产数量和单位价格如下:

说明: HWOCRTEMP_ROC130

a.2005年和2006年的名义GDP是多少?2005年到2006年的名义GDP增长的百分比是多少?

b.用2005年价格作为共同价格(即将2005年设为基年),2005年和200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2005年到2006年的实际GDP增长的百分比是多少?

c.将2006年价格作为共同价格(即将2006年设为基年),2005年和200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2005年到2006年的实际GDP增长的百分比是多少?

d.为什么在(b)和(c)中得到的GDP增长率不相同?哪个是正确的?并解释。

答:a.2005年的名义GDP:10×2000+4×1000+1000×1=25000(美元);

2006年的名义GDP:12×3000+6×500+1000×1=40000(美元);

名义GDP增长率:(40000-25000)÷25000×100%=60%。

b.2005年的实际GDP:25000(美元)。

2006年的实际GDP:12×2000+6×1000+1000×1=31000(美元);

实际GDP增长率(2005年基期):(31000-25000)÷25000×100%=24%。

c.2005年实际GDP:10×3000+4×500+1000×1=33000(美元);

2006年的实际GDP:40000(美元);

实际GDP增长率(2006年基期):(40000-33000)÷33000×100%≈21.2%。

d.两个答案都正确。GDP增长率根据所选择的基年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计算结果。

5.使用问题4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a.用2005年价格作为共同价格(即将2005年设为基年),2005年和2006年的实际GDP及GDP平减指数各是多少?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b.将2006年价格作为共同价格(即将2006年设为基年),2005年和2006年的GDP平减指数各是多少?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c.为什么在(a)和(b)中计算的通货膨胀率不相同?哪个是正确的?并解释。

答:a.将2005年作为基年,2005年的实际GDP和名义GDP均为25000美元;则2005年的GDP平减指数=1;

2006年的名义GDP为40000美元,实际GDP为31000美元;2006的GDP平减指数=40000÷31000≈1.29;

通货膨胀率=(1.29-1)÷1=0.29=29%。

b.将2006年作为基年,2006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均为40000美元;则2006年的GDP平减指数=1;

2005年的GDP平减指数=25000÷33000≈0.76;

通货膨胀率=(1-0.76)÷0.76≈0.32=32%。

c.两个答案都正确。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基年选择的不同,用GDP平减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的结果也不同,这仅仅是因为基年选择的差异所致。

6.使用问题4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a.使用每种物品在两年间的平均价格,构造2005年和2006年的实际GDP。

b.2005年到2006年的实际GDP增长率的百分比是多少?

c.2005年和2006年的GDP平减指数是多少?使用GDP平减指数得到的2005年和2006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d.这是解决问题4和问题5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好方法吗(两种不同的增长率和两种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取决于基期选择的不同)?(答案是肯定的公这是构建链式平减指数的基础,第2章附录将对该方法进一步讨论。)

答:a.汽车、计算机和橙子在两年间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000+3000)/2=2500,(1000+500)/2=750,(1+1)/2=1。

2005年的实际GDP:10×2500+4×750+1000×1=29000(美元);

2006年的实际GDP:12×2500+6×750+1000×1=35500(美元)。

b.2005年到2006年的实际GDP增长率:(35500-29000)÷29000≈0.224=22.4%。

c.2005的GDP平减指数:25000÷29000≈0.86;

2006年的GDP平减指数:40000÷35500≈1.13;

使用环比的平减指数得到的通货膨胀率:(1.13-0.86)÷0.86≈0.314=31.4%。

d.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基期的方法。这种方法构造实际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有优点。这是因为,环比指数允许价格权数随时间变动,反映了最新的价格变动。

7.使用宏观经济变量关系来判断:

a.奥肯定律表明,当产出增长高于一般水平时,失业率会倾向于下降。请解释为什么一般经济增长率是正的。

b.在产出增长率为2%的年份,和产出增长率为-2%的年份,哪个年份的失业率上升更快?

c.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请运用菲利普斯曲线回答以下问题:当通货膨胀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时,失业率是否为0?

d.菲利普斯曲线通常斜率是负的。在本章正文中,斜率为-0.4,你认为曲线的斜率越大,比如-0.8,经济状况越好?还是斜率越小,比如-0.2,经济状况越好?

答:a.一般来说,产出的增长是与人口增长和人均产量的增长是一致的。

b.产出增长率为-2%的年份里失业率上升更快。

c.一般在通货膨胀率不变化时,失业率一般为6%,是要大于零的。

d.曲线的斜率大小和经济状况并没有关系,只是简单说明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替换关系。

8.享受定价

正如第2章第一个要点解析专栏所解释的那样,对于特征随时间改变的物品,要测量其价格的真实上升是困难的。对某些物品而言,价格的上涨可归因于质量的提高。享受定价是一种计算质量调整后的价格上涨的方法。

a.考虑常规体检的例子。举出几个理由,来说明你为什么想用享受定价的方法来测量这种服务的价格变化。

现在考虑为一个孕妇进行常规体检。假定这一年引入了一种新的超声波方法,一半的医生采用老方法进行检查,一半的医生采用这种新的超声波检查,用新方法的检查比用旧方法的检查费用高10%。

b.与老方法相比,新方法质量增加的百分比是多少?(提示: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有些妇女本可以选择使用旧方法检查的,但她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新方法检查)

现在,除此之外,假定第一年引入超声波的新方法,使用新方法进行检查的费用比前一年(所有人使用旧方法)高出15%。

c.使用新方法带来的价格上升中有多少反映的是真实价格的上涨,多少反映的是质量的提高?换句话说,与前一年相比,使用新方法的质量调整后的价格上涨了多少?

在很多情况下,(b)和(c)中使用的信息是无法得到的。例如,假定这一年引入了一种新的超声波方法,所有医生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旧方法就不再使用。并且假定这一体检的价格比前一年(所有人都是用旧方法)上升了15%。这样,我们看到体检的价格上涨了,同时意识到体检的质量也上升了。

d.在这样的假设下,为了计算孕妇体检方面的质量调整后的价格上涨,还缺少什么信息?即使没有这些信息,你能讨论下质量调整后的价格上涨情况吗?是高于15%还是低于15%?并解释。

答:a.常规体检的质量随时间的改变而提高,现代的常规体检可能包括比如心电图、超声波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也随之而改善。这就符合了某些物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归因于质量的提高这一特征,因此用享受定价的方法来测量这种服务的价格比较合适。

b.由于价格上升了10%,因此新方法与老方法相比,其质量也上升了10%。

c.由于价格总体上涨了15%,所以真实的价格上涨部分为5%,剩余的10%的价格上涨反映了质量的上升。

d.还需要知道在新的超声波检查被引进后,旧的体检方法价格是多少,以此来排除物价水平的上涨带来的体检价格上涨。如果没有这些信息,由于检查质量的提高,其检查价格质量调整的上涨水平将低于15%。

9.测量的GDP和真实GDP

假定你本来想花1个小时做晚餐,后来却决定再加1小时班,获得12美元的加班费。然后买了10美元的(外卖)中国料理。

a.测量的GDP增加了多少?

b.你认为测量的GDP的增加能准确反映你决定去工作对产出造成的影响吗?请解释。

答:a.GDP增加了10+12=22(美元)。其中,1小时的加班工资12美元作为劳动收入计入GDP,而购买10美元的中国料理则是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同样计入GDP。

b.不能。因为真实GDP增加比22美元更少。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加班一个小时,就不能在家做饭而在外面购买10美元的中国料理。在家做饭属于最终服务,应计入真实GDP,因此在家做晚餐时,真实GDP大于测量GDP(因为测量GDP不包括在家工作创造的价值——衡量在家工作的价值十分困难,甚至无法统计衡量,并且没有用于市场交换)。当加班后购买中国料理时,所有收入都会计入GDP,因此测量GDP与真实GDP相等。

由此可见,与回家做饭相比,加班得到的真实GDP增加得更少。

10.对比2009年和2001年的衰退期:

一个很容易获取数据的来源是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数据库(Federal Reserve Bank 05 St.Louis FRE,D database)。实际GDP用系列GDPCI表示,每个季度的实际GDP被换算成了季节调整后的年率(用SAAR表示),失业率的月度数据是UNRATE。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从这个数据库中下载这两个系列数据。

a.根据1999年到2001年以及2007年到2009年的季度GDP增长数据,判断哪次衰退有着更严重的GDP负增长?是以2000年为中心的衰退还是以2008年为中心的衰退?

b.失业率的数据用UNRATE系列来表示。失业率在2001年的衰退中更高,还是在2009年的衰退中更高?

c.国民经济调查局(National,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认为衰退开始于2001年3月,结束于2001年11月。同样,下了个历时更长的衰退开始于2007年12月,结束于2009年6月。换句话说,根据NBER的分析,经济在2001年11月和2009年6月开始复苏。根据你对(a)部分和(b)部分的回答,你认为劳动力市场和GDP的复苏速度是否一样?请解释。

答:a.如表2-1所示,以2008年为中心的衰退有着更严重的GDP负增长。

表2-1 1999年到2001年以及2007年到2009年的季度GDP增长数据

b.根据上面的三年的数据来看,失业率在2009年十月达到最大值10.0%,在2001年12月仅为5.7%。

c.失业率在三年中的末期仍然很高。在产出下降后,失业现象仍然很严重。劳动力市场恢复的比GDP缓慢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