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5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家电行业的制造商发现,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包括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形设计等,其竞争是很激烈的。因此家电行业是完全竞争行业。”请分析上述说法是否正确?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家电行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

(1)完全竞争市场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各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即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厂商能够自由进入与退出;信息是完全的。完全竞争市场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完全竞争厂商只能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上提供产品,厂商如果采取一些非价格竞争的手段来提高销售量,例如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形设计等,都会增加成本,其利润就会为负,即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没有必要采取一些非价格竞争的策略。

(2)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之一是厂商之间通过销售有差别的产品进行竞争,这些产品相互之间是高度可替代的但不是完全替代的,这决定了垄断竞争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为了避免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对各厂商都会带来负面作用,垄断竞争厂商一般采取非价格竞争的策略,例如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形设计等。

家电行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其产品具有非常强的相互替代性,但是不同厂商的产品又是有差异的,行业中既有竞争的因素又有垄断的因素,家电产品很相近但又因为独特而巧妙的个性化设计和功能能够占领部分市场,因此家电行业的制造商通常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如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形设计等来增加市场份额。

2.对于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性厂商,如果他在长期均衡条件下获得正的利润,那么它是否能够拥有一种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请说明理由。

答:该厂商不可能拥有一种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原因如下:

如果该厂商长期均衡条件下获得正的利润,假定为π*。那么当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为原来的t(t>1)倍时,厂商的利润为:π(t)=Pf(tX1*,tX2*)-tW1X1*-tW2X2*=t[Pf(X1*,X2*)-W1X1*-W2X2*]=tπ*>π*,这就与π*是最大利润相矛盾。所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厂商长期经济利润一定为零。

3.请问什么是占优策略均衡?什么是纳什均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1)占优策略均衡是指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不依赖于其他人的策略选择,不论其他人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

(2)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人不改变自己的策略,任何一个参与人都不会改变自己策略的均衡状态。

(3)占优策略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弈均衡概念。占优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唯一的。而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最优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4.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可能从哪些方面促进经济效率?试举例说明。

答: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经济效率:

(1)垄断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来促进经济效率。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自来水公司,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往往非常大,而边际成本往往较小,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越来越小,平均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出现规模经济。如果有一个大型公司高投入,加大供水力度,则可以促进经济效率。

(2)垄断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效率。原因主要有:垄断厂商利用高额利润所形成的雄厚经济实力,有条件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重大的技术创新,并将成果运用于生产过程。垄断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在长期内保持由于技术进步而带来的更高的利润从而促进经济效率。

5.请结合图形简要说明凯恩斯交叉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这三个模型中的内在联系。

答:(1)凯恩斯交叉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基本特征

凯恩斯交叉模型

凯恩斯交叉模型仅考虑产品市场,不涉及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如图l所示,当计划支出等于实际产出时,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图1 凯恩斯交叉图

IS-LM模型

IS-LM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用来确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与凯恩斯交叉模型不同的是,IS-LM模型中的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

图2 IS-LM模型中的均衡

AD-AS

凯恩斯交叉模型和IS-LM模型都属于短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都假定价格不变,即认为价格是刚性的。而AD-AS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另外,如图3所示,AD-AS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HWOCRTEMP_ROC30

图3 AD-AS模型

(2)三个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凯恩斯交叉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如果取消投资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的假定,IS-LM模型中的IS曲线可以根据凯恩斯交叉模型予以推导。

IS-LM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说明了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息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如果取消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AD-AS模型中的AD曲线可以根据IS-LM模型予以推导。

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6.总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的两种不同方式,请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1)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相似的关系并且可以用于分析相同的现象。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两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周期性失业),即:π=πe-b(U-Un)。

而总供给曲线可以写成:

进一步可写成:

两边减去上一年的物价水平P-1得到:

有:

再结合奥肯定律,就可将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连接起来。

(2)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反映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也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曲线提供了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变换得出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合奥肯定律,又可以得出产出和失业的关系,然后就可以得到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

例如,沿着总供给曲线移动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产出水平增加。根据奥肯定律,产出增加,失业率会下降。因此,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就会下降,并产生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菲利普斯曲线就会移动。如果假定当工人的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他们会改变工资需求,就可以断定菲利普斯曲线上的移动是对总供给曲线上移动的反映,因为更高的工资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价格与产出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

7.请简要说明为什么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而非垂直的?

答:黏性价格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和黏性工资模型都认为市场的某种不完善性使经济的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产出水平暂时背离其自然率。得出了相同的短期总供给方程式:

其中,Y为产出,为自然产出,P为物价水平,Pe为预期的物价水平,参数α表示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1/α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这个方程式说明,当物价水平背离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

(1)黏性价格。由于在经济体中,会存在一部分的黏性价格企业,一部分的弹性价格企业。当价格上涨时,弹性价格企业会增加供给,因此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不完全信息模型。当企业错把价格的普遍上涨,看作是单个价格的上涨,此时企业往往会扩大再生产,使产出增加。因此,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黏性工资模型。在黏性工资模型中,在短期内假设劳动市场失灵,名义工资具有黏性,不能随劳动的供求状况立即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上涨不会立即影响名义工资,则实际工资(W/P)下降,更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劳动力,从而导致产出增加。

8.简要说明为什么自然失业率不为0?

答: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在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自然失业率不为0的原因有:

(1)存在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2)存在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作出调整而造成的劳动力供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失业。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二、计算题(共70分)

1.某垄断企业面对政府保护的国内市场和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这两个分割的市场,在国内市场,其产品的需求方程为pd=120-qd/10;在国际市场上,其产品的需求方程为pc=240-qc/10,假设厂商的边际成本MC=60+Q/10,其中Q=qd+qc

(1)求该生产厂商的最优产出和国内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

(2)求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与需求价格弹性。

(3)假如国内和国际市场合并为一个市场,这时总产出与价格是多少?

解:(1)该企业的利润函数为:π=pdqd+pcqc-TC。

根据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当厂商在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和它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即MRc=MRd=MC,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有:120-qd/5=240-qc/5=60+(qd+qc)/10。解得:qc=600,qd=0。因此,厂商的产品全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0。

(2)将qc=600和qd=0分别代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函数可得:国内市场的价格为120,国际市场的价格为l80。

根据弹性公式

可得国内市场的价格弹性为+∞,国际市场的价格弹性为ec=10×180/600=3。

(3)当两个市场合并为一个时,假设价格为P,市场的总需求为:Q=qd+qc=3600-20P,利润最大化条件为:180-0.1Q=60+0.1Q,解得:Q=600,此时对应的价格P=180-0.05Q=150。

2.一家钢铁厂,生产成本c(s,x)=s2(θ-x)2+s2;有一家渔场,生产成本为c(f,x)=f2x2,其中s为钢产量,f为鱼产量,x为污染排放量,θ为参数,求解:

(1)可否对钢铁商征收税t达到社会最优化?可以的话,t是多少?不可以的话,请说明理由。

(2)若最大排污量为k,排污权可以自由买卖,问最大排污量是多少?

解:(1)由题设可知,钢、鱼的产量之所以未达到社会最优,是由于钢厂的生产给渔场带来负的外部性,钢厂所承担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为了实现社会最优,必须使钢厂的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在社会最优量上一致以增加钢铁厂的边际成本,从而使其行为达到最优。具体计算如下:

征税前,对钢厂而言,污染的边际私人成本为:

污染的边际社会成本为:

因此,设渔场的社会最优产量为f*,社会最优污染排放量为x*,则对钢铁厂s排放的每单位污染征收t为:t=MSC-MPC=2(f*)2x*。

(2)设渔场卖给钢铁厂一单位的排污权的价格为P,则钢厂利润最大化问题为max[Pss-c(s,x)-Px],对x求偏导得:

 

渔厂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对x求偏导得:

 

综合式得最大排污量k应该满足

即要满足2s2(θ-x)=2f2x,解得:k=x*=s2θ/(f2+s2)。

3.已知市场上有N家成本一样的企业,单个厂商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q3—2q2+6q,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为Q=20-2p。

(1)若市场为垄断竞争市场,且每家企业的需求为整个市场需求的1/N,请问当N等于8时,此时市场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

(2)如果该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那么长期均衡时市场上企业的数量N是多少?

解:(1)当N=8时,每家厂商的需求为q=Q/8=2.5-0.25p。

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为:10-8q=3q2-4q+6,解得:q=2/3。

当q=2/3时,市场价格p=22/3,LAC=q2-2q+6=46/9。此时,价格不等于平均成本,所以市场没有处于长期均衡。

(2)如果该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长期平均成本为LAC=q2-2q+6,当q=1时,长期平均成本处于最小值5。将p=5代入市场需求曲线方程,得市场总需求量为10,企业个数为Q/q=10/1=10。

4.假设一个宏观经济的总产出函数为Y=AKαL1α(0<α<1),产出Y的价格是P,资本的租金率是R,劳动力的工资为W,资本的供给是K,劳动的供给是L。

(1)当资本等于,物价为时,求满足劳动力供需均衡的工资水平W*,并分析影响该工资水平的因素。

(2)当资本等于,物价为,并且劳动的最低工资为Wmin时(Wmin>W*),求此时劳动力的缺口,以及产出总供给。

解:(1)当劳动力的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时,供需均衡得:

可知,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有技术水平、劳动的供给和参数。

(2)当最低工资为Wmin时,此时劳动的需求满足:

即:

劳动力的缺口为:

代入得产出总供给为:

5.假定真实的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i和可支配收入Y-T,货币需求为M/P=L(i,Y-T),满足性质

总支出为E=C(Y-T)+I(i)+G,满足性质

(1)θ、ζ、c、k满足什么条件时,增加税收能增加需求?

(2)考虑一个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经济,E=C(Y-T)+I(i)+G+NX(e),∂NX/∂e=δ<0,在浮动汇率下,增加税收能否增加总需求?

(3)在固定汇率下,增加税收能否增加总需求?

解:(1)当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不变时

由题意得:

即当满足cθ+kζ>0时,增加税收能增加需求。

(2)浮动汇率制下增税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利率不变,增加税收∆T,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下降,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T。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LM*曲线也向右移动∆T个单位。因此,Y-T不发生变化,消费也就不发生变化。

利率不变,则投资不变。不考虑预算平衡时,政府支出不变。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LM*向右移动,而IS*曲线向左移动,因此实际汇率下降,又∂NX/∂e=δ<0,所以净出口增加。

综上,在浮动汇率下,增加税收能增加总需求。

(3)固定汇率制下增税

当采用固定汇率时,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增加税收∆T,IS*曲线会向左移动∆T个单位。为保持汇率不变,LM*曲线也应该向左移动∆T个单位。此时,收入减少∆T个单位,Y-T减少2∆T个单位,消费会减少2c∆T。

利率不变,则投资不变。不考虑预算平衡时,政府支出也不变。

汇率不变,净出口也不变。

综上,在固定汇率下,增加税收会减少总需求。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帕累托是19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他是福利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帕累托最优”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经济的一个美好的思想境界。

材料2: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伦纳德·里德《铅笔的故事》一文已经成为一篇经典之作,大部分人应该是从未想象过制造一根小小的铅笔竟然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力,所涉及的行为如此之多,并且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用他的知识完整地描绘出铅笔的整个生产过程,伦纳德·里德在文章《铅笔的故事》里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铅笔的制造从原材料的采集到运输再到生产,这个过程的纷繁复杂,包含了无数人从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的行业,除了铅笔制造厂的工人外,其他的人不知道为制造铅笔出了力,而铅笔制造厂不过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小部分而已,一根小小的铅笔在生产制造中涉及了庞大的产业链条,所有人进行分工合作,然而在这一庞大的过程中,人们没有因为本人需要铅笔而从事自己的工作,但是大家都被“无形的手”所困住,使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自主的结合,从而带来高效、均衡的社会生产,伦纳德·里德试图通过一支铅笔的制造向人们论证人类可以在没有政府的干预下自由运转,甚至带来更高效的运转,而这只看不见的手起关键作用。

材料3: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匹克迪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作者提出,近十余年来,世界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根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50%的财富,而1%的人掌握了20%的财富,现有市场经济体制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阅读上述三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的概念。

(2)请运用所学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铅笔的故事》里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

(3)材料3中提出目前全球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恶化,经济学理论“帕累托最优”是否意味着资源配置是平均的?请用微观理论分析。

答:(1)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改变一个社会的某种既定状态,可以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的情况。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指当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即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2)《铅笔的故事》蕴含的经济学原理有:

经济规模。讲述了经济规模和分工,成千上万的人进行铅笔生产,将从原材料的采集到运输再到生产,这一系列分散的流程相互协作配合形成经济规模。

“看不见手的原理”。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却实现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商品的价格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最大化利用,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在并没有任何人做中枢指导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复杂流程的最优化运转,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威力。

(3)经济学理论“帕累托最优”并不意味着资源配置是平均的。理由如下:

“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指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不可能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状态。而资源的平均分配则是完全平均,虽然它在形式上实现了平等,但资源的完全平均也降低了经济的活力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经济学家用帕累托最优的概念来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达到福利最大化,但这个概念并没有涉及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现在假设大部分人情况没有变坏,但是少部分人财富却大大增加,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但收入分配差距显然恶化了。收入分配恶化,正反映出市场经济重效率不重公平的弱点。因此,经济学家有必要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改善收入分配恶化的情形,而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2.运用经济增长模型总结我国过去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源泉。

答:(1)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出增长核算公式为:

其中,ΔY/Y为总产出增长率,ΔK/K为资本增长率,ΔN/N为劳动增长率,ΔA/A为技术进步率,α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因此,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βΔK/K来表示,劳动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αΔN/N来表示,技术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ΔA/A来表示。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可知: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技术、劳动力、资本等因素,我国过去三十年高速增长的原因,与这三个要素紧密相关。

(2)我国过去三十年高速增长的主要源泉有:

劳动力角度。改革开放,释放了广大劳动力的积极性。人口的增长,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市场经济中来,增大了产出。很多人下海,去经济发达地方,人口流动性加强。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田转移到工厂,使得人均生产率大幅跃升。此外,国家重视教育,人力资源得到极大培育,人口红利进一步展现。

资本角度。中国的高储蓄率支撑了高速增长所需要的资本。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引进国外资本,大大解决了资本不足的问题,同时带来了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生产率。此外,金融机构的崛起、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使很多企业解决了资本不足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处于计算机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这些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企业发展,使之增长加快。

经济制度的完善。保证了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企业家的合法利润得到保证,经济运行的外在阻力进一步减少,审核制度、权力寻租现象减少,也让企业的发展更加长久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