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一)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进行,而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的属性之一。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三)教育的生产性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四)教育的历史性
1.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表现出教育的历史性。
2.教育的目的、制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教育的阶级性
1.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其特有的功能表现为教育适应并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政权统治及其政治关系。
2.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阶级的要求并为它服务,这体现在教育的目的、制度、方针、内容甚至于方法上。
(六)教育的民族性
1.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教育要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也体现在培养本国(本地区)需要的人才,为本国(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服务等方面。
2.教育的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与特点在教育上的反映。
3.教育的民族性所体现的是适合时代发展的民族的优秀传统与特点。
4.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丰富和发展教育民族性的必要条件。
(七)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不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同样不能很好地说明教育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教育的发展依存于社会存在的发展,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或前或后不同步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
3.教育发展的继承性
(1)教育内容的继承性,这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语言文字等。
(2)教育模式的继承,包括一系列的组织和制度,教学的形式等。
(3)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继承,包括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一切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当然,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特别是在新的技术革命引起的信息自动化生产的社会里,知识成了生产发展的强大的发动机,知识生产的扩大与提高,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教育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1)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尤为明显。
(2)高等学校是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力量,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
三、教育与经济基础
(一)经济基础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1.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形式
经济基础的性质则制约着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资源,经济基础制约着受教育机会的分配。
2.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着教育目的
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制约着教育在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和社会生产管理者,经济基础却制约着教育在培养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3.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
教育必须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来选择教育内容,实施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教育内容方面讲,主要是用反映新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教育内容去代替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的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1.教育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
经济基础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受教育权的分配,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而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教育的这些性质,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又产生重大影响,使得一定的经济基础被强化或被削弱。
2.教育促进社会加速变革
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教育在社会变革时期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实现了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
四、教育与政治制度
(一)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3.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1)可以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
(2)教育还可以通过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1)教育会对整代人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发生深刻影响,改变社会的道德风尚及思想潮流,从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间接的影响。
(2)高等学校已成为政治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1)关于广义文化,比较普遍的认识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关于狭义文化,较普遍地把它看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文化直接影响课程内容
作为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学校课程内容(各门学科),它正是文化的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文化发展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将某一种新思想、新认识、新的科学成果等,直接移植为教学内容。
3.“校园”文化是潜在的、稳定的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既是一种文化形式,那么,我们常说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潜在的、稳定的、持续的教育因素。
(二)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
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它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
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文化既可以传递,也可以传播交流,学校教育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工具。文化交流与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日益发展的、相互补足的关系。
3.逆向选择:净化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作为人类自身的自觉的能动活动,它能反作用于文化。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逆向选择”,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是文化结构中的一个能动的要素。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化的手段,不仅有保存文化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文化繁殖”即发展文化的功能。
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
教育的文化分层是教育一个重要的恒常的社会文化功能。学校担负着一种筛子的任务,从小学各开始,一直持续到以后各个教育阶段,为挑选未来的杰出人才而进行筛滤。这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每个个体的文化分层。
六、教育的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1.现代教育的特征
(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建立一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
(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
(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
(4)教育的个性。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都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
(5)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6)教育的变革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
(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结果。
(8)教育的科学性,即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现代教育不是凭经验,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行为的理性加强了。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等等。
(二)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学校教育面临挑战
人类面临的着种种问题,诸如人口爆炸、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广泛的贫困和失业、文盲和失学、道德的沦丧和信仰的丧失等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上对教育提出了挑战。
2.应对策略
(1)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实行全民教育,其目标就是满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向民众提供知识、技术、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自尊、自立地生活,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为国家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2)“学会关心”
①教育负有培养未来一代又一代新人的重任,这些新人必须具有面对挑战的责任、意志、素质和能力,能从自我中心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②为在全民教育中适应“学会关心”的时代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a.人类意识(国际理解)教育;
b.生态环境教育;
c.人口教育;
d.信仰教育;
e.世界和平教育。
(三)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
1.学习型社会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功能的受教育机会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社会成员自觉的学习和更新知识将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终身教育
(1)概念
终身教育指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它对制度化的教育提出挑战,注重人们个性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比传统教育更加能够显现每个人的个性。
(2)终身教育具有的特点
①教育目标的价值预设的个性化;
②教育过程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③人、教育、生活的整合,即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
3.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相近的思想观念的兴起
(1)继续教育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下的广义定义,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既包括继续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也包括在特别领域里探索、更新和补充知识技能的活动。
(2)回归教育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还出现了一种叫“回归教育”的思潮。主张教育不要一次受完,而是分几次学成,使人在生活环节的各个阶段都有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