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1.“人的发展”的解释
这一术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1)把人的发展看作与种系发生有关的过程,人类种族在地球上出现,并同其他生物形成对照。
(2)把人的发展看作个体从生物学的受孕至生理死亡整个时期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2.“发展”的广泛定义
发展指身体结构和机能中任何连续不断的、非病理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身体的发展
个体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为:
①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生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
②体质的增强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2)心理的发展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的和谐的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和统一的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能力、志趣精神、道德审美情趣等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着重研究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的思想:
(1)“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①概念: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这两种水平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应用:教学就是在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
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的理论。教学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它决定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容、表现以及水平和速度。
(3)“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思想
他认为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的问题,必须重视这些成熟与发育的前提,否则可能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作用。
3.“一般发展”的理论
(1)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一般发展”理论,它是指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
(2)理论观点与原则
①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②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
③以高速度、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学生都能发展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心理发生论
这一理论又可以分为三个学派:
(1)个性发生学派
①观点:这一学派把注意力放在整个个性的发展上,力图和自然主义的生物学观点相抗衡,企图从个性综合动机本身的深处导出个性的发展。
②局限:囿于情感和体验的描述,忽视社会阶级差异,无视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低估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导作用,过度地强调主观的因素,仍然缺乏足够的解释力。
(2)认知发生学派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其理论观点有:
①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
a.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到2岁);
b.前运算时期(2岁~7岁);
c.具体运算时期(7岁~11岁);
d.形式运算时期(11岁到成年期)。
②年龄的规定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数,阶段的划分会随着某些因素如儿童的环境不同而变化。
③对于每一个主要的时期,他都概括了标志着该阶段儿童特点的认知活动,构成这些认知活动的形式,以及这些认知活动形式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
(3)活动心理学派
该理论用情感、爱好和其他心理成分术语来解释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是主要代表。理论观点有:
①研究自我既要考虑生物性个体的作用,又要注意文化环境的影响。
②通过个性内在固有的感情和趋向来解释个性的发展,认为这种感情和欲望有着天赋和生理的根源。
二、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人的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对人的作用是明显的
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时时刻刻都在作用于人、影响于人,并在不知不觉同化的同时,使人的心理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促进了人的身心发展。
2.环境对人的作用是多样的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环境对人的作用是非决定性的
这不仅是因为环境仅为人发展的外因,而且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只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性质。
三、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
(一)人的可教育性
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人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人的可塑性表现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
(二)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1.人类个体的需要
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人,更需要教育。人具有十分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也离不开教育。
2.社会的需要
人类社会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与发展。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是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而使得文化的保存、延续、发展和丰富成为可能的正是教育。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与外因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教育的影响只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因,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务必通过青少年的内部因素,即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实现。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逐渐地前进。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同时,教育者还需要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不均衡性。
3.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他们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儿童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