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教育制度[视频讲解]
5.1 本章要点
●教育制度的含义、特点、制定依据等。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和变革。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5.2 重难点导学
引言:新闻
♦全国高级技工缺700万
据了解,目前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技术工人已成了企业追捧的对象,这样的“高级蓝领”在全国的缺口估计在700万人以上。目前,我国技工的等级可分为初、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等。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这样的高技术水平人才非常缺乏。权威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按照目前我国7000万人的技术工人总数估计,“高级蓝领”的缺口可达700万人以上。——《北京日报》
一、教育制度概述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制度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从逻辑上讲,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和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与组织都是教育制度这个题目应当论述的范围。
在教育学中,教育制度这个题目通常只论述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构成的系统。
■狭义的教育制度含义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
●规范性
●历史性
●强制性
(三)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成立。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4.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
5.人口。
(四)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构成
1.教育形态构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教育阶段构成:学前教育、学龄教育、继续教育。
3.教育形式构成: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业余制学校。
4.受教育方式构成:面授教育、函授教育、远距离教育、自学考试等。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略讲)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即使被称为大学和小学的,如我国西周的大学和小学,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与今天的大学和小学相比,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产生了现代大学和现代中学,特别是随着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国民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了大、中、小学严格区分的现代学校教育系统。
►现代学校最早发源于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前后
现代学校的产生分为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自上而下地发展,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伸延,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的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地发展,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到中学及职业学校,并向上发展至今天的短期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在欧洲,随着商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于l2世纪时就产生了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到14世纪时,欧洲已有了几十所大学。这些大学一般设文科、神学科、医学科和法学科。
►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经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
一条是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把这些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大学的,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巴黎大学;一条是创办新的大学和新的高等学校,如伦敦大学、洪堡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在18~20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小学的兴起与趋向普及
早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欧就有了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学习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这些学校就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在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又办起了许多小学。
►初级中学的出现与迅速发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又发生了以电气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这一革命要求从事电气生产的劳动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就是说,只具有小学的文化程度就不够了,必须具有中学的文化程度。于是每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把义务教育延长到了8~9年。所延长的这部分义务教育,尽管名称不同,事实上都是初中教育,英国叫现代中学,法国叫市立中等学校,德国叫初级中学。
►职业学校的兴起
适应电气化生产的劳动者不但应具有初中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传统的学徒制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了。1919年德国决定对14~18岁的青少年继续实施义务的职业教育。同年,法国通过《阿斯蒂埃法》,规定每个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实施免费的和义务的职业教育,1924年英国也采取了类似措施。美国于1917年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把普通中学办成综合中学,设立职业科,开设各种职业选修课程。
►中学的日益发展
从20世纪中叶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时代。从20世纪中叶起,各发达国家的教育都开始了一个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教育水平、普及完全中等教育的时期。
►短期大学的兴起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现代生产、现代科技的大发展以及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教育也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美、日、德、法、俄、英等国适龄青年升入高校的人数已超过同龄人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美国的高等教育率先趋向普及,学生升入短期大学的比例很高,与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数大致相等。
►成人教育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的兴起
成人教育,古已有之,即活到老、学到老。现代成人教育已超出上述含义。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大生产的产物。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周期和陈旧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每个人从学校毕业后,在劳动中如果不经常更新知识,就不能适应技术革新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劳动者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成人受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于是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应运而生。显示了现代社会若干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显示了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正在向终身教育制度发展,并将成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
(二)终身教育专题
1.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几个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R.H.戴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这三种观点在表达和侧重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终身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揭示,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2.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值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经济结构、过程及功能方面,甚至还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使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
●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高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从衣食住行的窘境中解脱出来。电子器具的普及,也是人们可以摆脱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拖累,现代人也开始拥有更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外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要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于达到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
●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自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学校在担负培养和塑造年轻一代的责任方面,起到了任何其他社会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自6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的矛盾、弊病也与日俱增。如儿童大量逃学现象、校园暴力、考试竞争的激化、以及学校因竞争造成的差别扩大和偏重学历造成的学校与社会严重脱节等等。
3.终身教育特点
●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4.终身教育的意义
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
(2)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
(3)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关系。
(4)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学制
双轨学制是指为统治阶级子弟和劳动人民子弟分别设立学校系统,他们是同时并存、互不相通的学制形态。这种学制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的西欧各国,于19世纪后半期成型。当前双轨学制逐渐向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转化。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2.单轨学制
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阶段中分化出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系统在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等教育相通。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
评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单轨学制难以有效地多规格培养人才来适应生活的不同需求。
3.分支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是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的中间形态,其基础部分实行单轨学制,基础部分之上的教育阶段实行双轨学制。
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以初等教育为基础部分,20世纪后半期则以初中教育为基础部分。
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又有双轨学制中学术性一轨的高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比单轨学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结论:
第一,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并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二,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因而综合中学义务化就成了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2.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机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是幼儿教育的结束期有提前的趋势,提前到了6岁或5岁;二是加强小学和幼儿教育的连接,有的把幼儿园的大班作为小学预备班(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有的从5岁起把幼儿学校和而后的小学结合起来编班(法国),有的把5~7岁的幼儿学校当作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英国)。
(2)小学教育阶段
发达国家小学教育的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第一,小学已无初、高级之分;第二,小学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甚至5岁;第三,小学年限缩短到5年(法国)、4年(德国)甚至3年(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第四,小学和初中直接衔接,取消了升入初中的入学考试,连英国的“十一岁考试”和法国的“六年级入学考试”也于20世纪60~70年代取消,等等。
(3)初中教育阶段
初中阶段教育结构的下列变化:一是初中学制延长;二是把初中阶段看做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中间学校即由此而来;三是不把它看做中学的初级阶段,而是把它和小学连接起来,统一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取消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考试,加强初中结束时的结业考试,把这整个阶段看做基础教育阶段,而后再进行分流,或进行进一步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或进行职业教育。
(4)高中教育阶段
在当代,三种类型的学制,事实上变成了高中阶段的三种类型了。高中阶段学制的多种类型,即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乃是现代学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预料,随着普及教育达到高中阶段,中小学学制的三种类型终将会被单轨学制一种类型所代替。
(5)职业教育
在当代,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已有向高中后教育发展的明显趋势:美国高中职业科缩小,而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比重却在增大;日本相当于短期大学的“专门学校”远远超过相当于高中程度的“专修学校”;苏联以相当于跨越高中及高中后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完全代替了相当于高中的普通职业技术学校。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在当代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二是职业教育的层次和类型的多样化。
(6)高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一是多层次,过去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而现在则有多个层次,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二是多类型,现代高等学校的院校、科系、专业类型十分繁多,有的注重学术性,有的侧重专业性,有的偏重职业性。
三、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历史沿革
●中国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从清末开始的。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是中国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但这个学制未及实施。1903年的“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施行的学制,它标志着封建传统学校的结束。
●1912年的壬子癸卯学制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1922年颁布了“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也称“六三三学制”。
●1951年学制。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办学要实行六个并举。
●1964年,中央学制问题研究小组草拟了《学制改革初步方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我国新学制。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口号,我国学制受到空前破坏。
●1976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制系统逐步得到改善。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制,这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得到了确认,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
(1)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了3~6岁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7岁儿童入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实行6岁半或6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 年(有的地区为6年)。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接受中等教育打下了基础。
(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业余中学。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等专业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3~4年,技工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2~3年。
(4)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全日制本科大学、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种各样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近三十年来,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即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型学制,再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这是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学制还要进行下述改革。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5.切实促进教育公平。
6.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07年3月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界定
►所谓义务教育,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迫性
♦免费性
♦公共性
♦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