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包括( )。
A.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B.基础研究、案例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C.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反馈研究
D.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答案】A
【解析】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2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活动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形成( )。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结论、理论、思想及观念之间的区别,在四者中理论是意识形态表现的最高形式。
3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B.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C.为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D.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答案】C
【解析】有了教育的科学,才会有科学的教育。教育要现代化,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就必须通过教育研究,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结构体系、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①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4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统考2010年研]
A.经验—分析范式
B.社会批判范式
C.诠释—理解范式
D.复杂思想范式
【答案】D
【解析】复杂思想范式是和世界的多样性、随机性、组织性、突变性、无序性等概念相对应的一种研究范式。复杂性思想关注随机性,不确定性,偶然性,潜在性,正是这些系统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客观世界变得复杂,使思维主体本身要具备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复杂性思想)去面对世界自身的复杂。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正是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复杂思想范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统考2014年研]
答:(1)内在效度的含义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2)外在效度的含义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外在效度可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3)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例如,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等对教育实验的效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统考2011年研]
答:(1)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一些行为、思维等方面,有些研究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身心和权利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者应当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2)基本内容
①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
②避免给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
③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3教育科学研究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理论支撑,是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1)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可能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开展教育科研,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规律和特点,探索素质教育的办学途径。
(2)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教育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教育工作者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自觉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矛盾和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
(3)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通过教育科研不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使学校不断提升学术文化的水平。通过教育科研,能够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形成学校的“拳头产品”,从而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4)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校本培训,能够提高广大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教师在参与科研活动中可以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从培训角度看,参加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培训教师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是一种校本培训。(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5)开展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教育科研可以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信息,可以进行超前论证,可以开展实验探索,提供科研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6)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4试述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
答:(1)发现问题
科学研究开始于发现问题。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出现了问题,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掌握其规律,使事物按着人们的意图向前发展,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要求科研工作者首先要选择好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出色的科研人员要能从一般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出有价值的问题。
(2)了解情况
发现问题之后,要把这一问题的有关现象或事实弄清楚,必须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多方面的联系。这就需要寻找相关的丰富的事实材料。
(3)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比较、归类与类推
即根据一定的标准,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事物间的相同和相异之点,然后进行归类,再根据归类进行类推。
②分析与综合
即就事物的性质逐一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加以综合,借以找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来。
③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同类事物中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来,而演绎则是根据普遍性的规律去推论某一个别事物。二者都是运用逻辑推理,以期把对事物的认识引向深入或扩大广度。
④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概括是在思想中把从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⑤想象与假设
即在掌握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把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范围中去,以期能对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有新的认识。
(4)实践验证
假说或初步理论、结论是否可靠以及可靠性的程度,还必须付诸实践加以检验,看实际效果而定;一项科研成果是否真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也只有从实践检验的效果中来确定。经过实践检验之后,这项科学研究的最后结论才能真正成立。
以上四个阶段是对科学研究思维过程的轮廓的概括的描述。在实际上,上述各阶段可以有反复、交叉、同步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