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说理论述的原则与艺术

1.为什么在说理时要力求虚与实的统一?

答: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写评论,要和当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虚实并举,善于务虚。之所以要在评论写作说理中做到虚与实的统一,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从本质上讲,虚与实统一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政治与业务的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方面。

离开了抽象的方面,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泥坑;

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腾云驾雾、高深莫测。

唯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见虚见实,虚实相融,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会产生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2.在新闻评论中怎样使严肃与生动统一起来?

答: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说性文体,属于相对严肃的报章文体。作为严肃的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以至提不起读者的兴味。因此,在说理时要讲究生动形象。

做到严肃与生动统一的方式;

(1)善于由事入理,使之事理相融

以新闻性强的实体(评价值较高的新鲜事实、典型论据)作为依托、由头、论据、铺垫对比物,并在揭示事物的实际矛盾中提出和分析问题,符合读者的认识和思维规律,有助于引人入胜。

(2)平易近人、情理并茂

平易近人、设身处地、言行一致,才能写出真切朴实、生动感人之作。评论要写得平易近人、生动感人,要靠作者的艰辛劳动和真知灼见,要求作者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虚心地深入实践,向实践学习。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相结合

严肃的评论文体写得生动的办法之一,是将抽象和具体、逻辑性和形象性相结合,这是增强新闻评论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一条带有规律性的重要经验。

3.简述据事议理的方式方法。

答:据事议理,即摆事实讲道理,这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说理方法。事实是说理的依托、由头或论据,议理则是由事实的现象、感觉到本质,理性地开掘、分析、推理、引申和发挥。据事议理的有效操作方法包括三种:依托式、输入式和夹糅式。

(1)配合报道的依托式议理

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进行说理论述,是指依据新闻报道所提供的新闻事实作为现成的立论和说理的由头和论据,据此进行说理分析,讲清道理,从而深化报道思想,增强思想性和引导功能。

(2)输入新闻事例使之事理融合

这一方法的特点在于直接输入作者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事实材料于新闻评论之中,并以此为由头和论据,从中引发议论,进而印证和说明论点。这种输入新闻性事例以达到事理结合的融合方法,在新闻小言论写作中尤为常见。

(3)夹叙夹议的事理糅合艺术

“叙”,指叙述和介绍新闻事实或新闻性素材;“议”,指对新闻事实发表评析、说理、议论。夹叙夹议不是在文章中完成一次性的融合使命就能达到事理结合的目标的,而是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4.对照论述的效用体现在哪?

答:对照说理是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对照说理的效用体现在:

(1)对照可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

(2)对照说理的优势和效能突出表现在显示赞誉价值,强化针砭效应,明辨是非利弊,增强说理论述的鲜明效应。

(3)对照说理正是显示是非曲直的“鉴别剂”。高尚与卑鄙,勇敢与怯懦,正义与邪恶,为公与自私,孰美孰丑,在对照之中泾渭分明。为此,在赞誉先进或者针砭时弊时,倘若有意识地运用对比说理方法,会有助于显示赞誉价值或者强化针砭效能,有助于明辨是非利弊,增强说理论述的鲜明效应,有助于促使人们的认识由事物的表层深入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更高境界。

5.论辩说理何以要坚持以理服人?

答:论辩明理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论辩贵在说理,用正确的道理驳倒错误的道理。换言之,在批驳错谬的过程中,正确的道理才能深入人心。论辩中,任何情况下都要摆事实,讲道理,就本质进行论战,这是因为:

用事实本身的逻辑进行论战最有说服力。即使对敌论战,固然是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揭露和批驳,澄清是非,达到团结朋友、教育人民的目的。鲁迅历来反对用谩骂代替论辩,他认为“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毛泽东也说过,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6.算账说理有哪些实用方法?

答:在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证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数据以印证或引发论点,能避免和克服空泛无力的说教,有助于增强文章持论的鲜明性和信服力。算账说理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统计算账

统计算账是一种加乘运算,例如由单位为一天或一人的数据统计出一年(或更长时间)和全市、全国人(或更多)的数据,以小见大。

(2)对比算账

对比算账是通过同一事物的今昔数据对比,或不同事物的正反、优劣数据对比的分析方法巧妙地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3)推演算账

这是一种通过推理和引申演算,进行算账示理的论证方法,有助于体现见微知著、就实务虚的说理效果。譬如要说明节约用水的意义,一个自来水龙头,假如没有拧紧,漏一分钟浪费水大约22千克,一天合31吨,一吨水可供织布215米,或制化肥250千克。那么,一个中漏的自来水龙头,它一天所浪费的水量等于使国家减少织布6815米,或者减产化肥15850千克。

(4)折合算账

折合算账,是指把一个事物的量用另一个事物的量来表示,旨在将抽象的数字折合成有形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从而缩小数字与读者的距离。

一个看来绝对值很小的东西,或者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字,通过折合推算的说理分析,能化虚为实,化平为奇,进而使读者消释麻木的心理,而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和警觉。

7.选择一篇报刊新闻评论,着重分析它的说理特点。

答:(一)新闻评论

用集中整治杜绝“早恋”?

姜泓冰

网络时代,夺人眼球的新闻层出不穷。山东聊城某高中开展“早恋专项整治”,整治通知进了网络贴吧,即刻传遍大江南北。

整治规定中最“雷人”的一条是:单独在一起、长时间交谈、经常找或者打电话和发短信给异性同学,都被认为有早恋嫌疑,鼓励全体师生监督,拍照后无记名发到指定邮箱。据学生反映,老师已开始带相机偷拍了;校方则辩称只为警示学生并没有真拍。

以我们习以为常的“专项整治”、“集中行动”方式来管理学生早恋,暴露出原本应扮演未成年人教育者角色的学校,其管理手段之捉襟见肘。无法想象,在亮出如此“狠招”之后,又将如何面对那些青春期的嘲讽眼神,如何引领青少年的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

这样“雷人”的事,远非孤例。北京某大学的宿舍管理规定中,出现了“不许拉床帘”的细致条款——理由是为了“防火”,怎么听都有点儿勉强。某省人大甚至还动用立法手段,把制止早恋行为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对早恋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制止和矫正。

我们的成人社会和教育者面对下一代成长时,有着多么强烈的“整治”“规范”冲动,然而收获的又是多么强烈的无奈、挫败感受。听到过多起因为父母和老师们偷看孩子日记、偷听电话,硬将青春期萌动的朦胧感情当成洪水猛兽而下猛药管教,结果却导致两败俱伤的个案。有些时候,处在敏感年龄的年轻人甚至为此不惜放弃生命。长辈们则忧心忡忡地感慨:孩子竟不懂我们“都是为了你们好”!

一句“都是为了你们好”,道尽这一代对下一代的关心,以及先入为主的精神焦虑。已迈入中年的一代人原本成长于计划经济时代,一切有“组织”管着、成长环境“井井有条”。他们如今做了父母、师长,养育的又是独担家庭期待的独生子女,面对更多元、更复杂的新时代,自然要打起精神,将“安排一切”的习惯进行到底。

只是我们忘记了一件事:尊重他人。这个“他人”,可能是你的孩子,是你的学生,或者只是街头巷尾擦身而过的陌生人——其中也有满世界让你觉得陌生、不能理解的未成年人。

管理未成年人从来都有诸多难题。防范孩子因早恋而影响健康成长,更是敏感的难题。应该看到,管理、引导从来不是靠拍脑袋、搞运动能办妥的。更需要看到,不论“80后”还是“90后”,今天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根源多在成年人身上。更多时候,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

不懂得尊重他人隐私,不懂得平等看待生命,任何整治行动都难免被未成年人视为“过分”而事倍功半……

(来源:人民网)

(二)说理特点分析

文章针对“山东聊城某高中开展‘早恋专项整治’”这一“夺人眼球新闻”,从“尊重他人隐私、平等看待生命”的角度对这类侵犯学生隐私权的校园管理方式和相关管理条例进行驳斥。全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实,据事议理、夹叙夹议,能够做到“以理服人”。

其分析说理的特点具体有以下方面: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以“早恋专项整治”这一新闻性强的事件为由头,联系北京某大学的宿舍管理规定中“不许拉床帘”这种类似的荒唐做法,对部分学校拙劣的管理手段提出批评,并用实例进一步说明,这种不科学、不懂得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和隐私的手段,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父母和老师们偷看孩子日记、偷听电话,硬将青春期萌动的朦胧感情当成洪水猛兽而下猛药管教,结果却导致两败俱伤。有些时候,处在敏感年龄的年轻人甚至为此不惜放弃生命。”

(2)运用类比的方法,使论辩对象的“荒唐”暴露无遗。

类比,就是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突出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本文第四段,“这样‘雷人’的事,远非孤例。北京某大学的宿舍管理规定中,出现了‘不许拉床帘’的细致条款——理由是为了‘防火’,怎么听都有点儿勉强。某省人大甚至还动用立法手段,把制止早恋行为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对早恋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制止和矫正。”三件类似的事情凑在一起,凸显出对下一代教育缺乏科学性的社会问题,深化评论主题。

(3)主动出击,就本质进行论辩。

在进行批驳的时候,作者将管理学生早恋的“雷人”条款列出之后,直接对其进行批判,道破其暴露出的本质问题,即“原本应扮演未成年人教育者角色的学校,其管理手段之捉襟见肘”,这种主动出击的驳斥,可谓直截了当、恰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