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一、名词解释
1.货币乘数(上海大学1999研;东南大学2002、2005研;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
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和(为活期存款总额,为原始存款,为法定准备率,为超额准备率)。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其中为现金-存款比率。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同时,引入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2.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东南大学2008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研)
答: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又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缴纳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会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降低货币乘数,从而减少货币供给;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非常强烈,它的微小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的剧烈波动,因此,在现实中,它不是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东南大学2006研)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③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投资汇率和国际资金流动;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②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避免“被动等待”;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4.货币需求函数(西安交通大学2007研)
答:货币需求函数是指反映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主要为满足以下三个用途:一是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包括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的程度;二是用于验证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结果;三是用于预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货币需求量及其变化的方向,作为制定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的依据。
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变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其中规模变量是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机会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除上述各种变量外,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两种因素。可测量的因素有货币自身收益率;不可测量的因素有制度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比较典型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5.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厦门大学2012研)
答: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第一,可控性,即它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第二,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第三,扩张性,即它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第四,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二、简答题
1.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上海大学1998研;西安交通大学2002研;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
答: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1)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将其影响导入一国经济的实体经济领域而达到既定的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①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②改变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府债券作担保。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之为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称之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
③改变银行准备率
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若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商业银行就会有较多的剩余准备金可用于贷款或投资,并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创造出更多的派生存款。因此,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若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2.请判断以下关于货币供给的论断是否正确?并解释之。
(1)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2)银行体系创造货币不仅增加了经济中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中的财富。(南开大学2012研)
答:(1)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不过这个“银行体系”指的是广义的银行体系,即所有拥有“吸收存款并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的公司,都算在这个“银行体系”之中,这些公司通过“多倍存贷款”运作创造货币。但是,金融创新使得许多具有货币特性的资产不断出现,这些资产具有货币流动性的特征,被称为准货币,即获得了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说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创造货币。
(2)尽管银行体系的部分准备金创造了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它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当一个银行贷出自己一部分准备金时,它给了借款人进行交易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但是,借款人也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义务,因此,贷款并不能使他们变得更富有。换言之,银行体系创造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
3.简述货币交易性需求的“平方根法则”。(上海交通大学2000研)
答:货币的交易需求不仅和收入有关,事实上和利率也有关,因为持有货币会失去利息收入,因而人们持有货币量对利率变化也不能没有反应。经济学家关于货币需求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强调利率在决定交易需求的大小上也是重要的。这一研究成果就是交易需求的“平方根法则”,这一法则是由凯恩斯学派的鲍莫尔和托宾提出的。分析如下:
假设月收入为,变现次,每次交易的成本为,交易成本为,期初持有货币,期末为0,平均持有货币,因此,持币的利息成本为,则成本最小化时有:
由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即可解得:最优交易次数为,平均货币持有量
。
三、计算题
1.定义M1=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现在假设M1的供给为30万亿,活期存款()为25万亿,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为15%,请回答:
(1)在货币市场均衡时,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准备金是多少?
(2)基础货币的定义是什么?
(3)货币乘数是多少?需要写出计算步骤。
(4)列举两种方法,央行可以降低货币供给。
(5)请简要说明,央行降低货币供给,通过怎样的机制影响GDP和通货膨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1研)
解:(1)流通中的现金(万亿),活期存款(万亿),准备金(万亿)。
(2)基础货币是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它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3)。
(4)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提高再贴现率来降低货币供给。
(5)中央银行通过回收货币,降低市场的流动性,使市场上的货币量减少,提高了利率,从而减低了投资,进而进一步降低了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减少会降低总需求水平,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下降,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2.假定现金-存款比率是,准备金-存款比率是,请推导出相应的货币乘数。(上海交通大学2001研)
解:设为流通在外的现金,为存款,为准备金,则现金-存款比率,准备金-存款比率。基础货币为,货币供给为。因此,货币乘数为:
3.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量是1000亿元。
(1)若总准备金是400亿元,货币供给量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量将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元)?
(3)若中央银行买进10亿国库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应量变动多少?(华中科技大学2003研)
解:(1)货币供给量为(亿元)
(2)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货币供给量为(亿元)
货币供给量变动为3000-4333=-1333(亿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国库券,则基础货币增加10亿元,货币供应量增加为:
(亿元)
4.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从鲍莫尔-托宾的交易性需求模型推导出平方根公式。
(2)平方根公式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3)根据平方根公式计算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解:(1)用表示持有货币的总成本,表示每次交易成本,表示交易次数,表示利率,表示平均持有的货币量或货币需求量,则有如下关系:
为求平方根公式,对求导,得
解得成本最小化时有,其中,是去银行的最优次数。
平均货币持有量。
(2)平方根公式说明了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的决定。货币的交易需求,即由交易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随经济人费用与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因此,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由于,则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
5.假定法定存款准备率10%,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1)某存款人从他的活期账户取了1000元,将之送给他的一个外国朋友,从而这笔钱不会再流回国内。
(2)该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有何变化,该行应该怎么做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这一行为对包含多个银行的整个货币供应量会产生什么影响?(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解:(1)该存款人从他的活期账户取了1000元,将之送给他的一个外国朋友,从而这笔钱不会再流回国内。活期存款和现金都减少了1000元,资产负债仍然相等。
(2)该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现在为9.5%(),而,所以必须至少增加900元的现金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出售或者出租房产取得这部分收入。
(3)货币乘数为,所以货币供给将减少。
6.如果某人一定时期挣得的收入()为1000元,每往返一次银行提款得成本()为2元,银行利率()是10%。
(1)利用货币交易需求模型,计算该时期得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和往返银行几次?
(2)如果把上面得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作为代表性货币交易需求(),并且货币投机性需求为,计算货币总需求量()。并计算收入为2000元,货币供给()为300元时,货币投机性需求量。(上海大学2005研)
解:(1)设某人每次银行提款为元,则他平均货币持有量为,往返银行次。那么某人总成本最小化为如下数学规划:
①
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
即每次最佳提款额为:
②
把相关数据代入式②,可得:
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和往返银行次数分别为:,。
(2)货币投机性需求为
根据货币需求的定义,可以得到:
当收入为2000元时,交易性货币需求为:
货币市场均衡时,可以得到: ③
把相关数据代入式③,可以得到:。
四、论述题
1.2004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规范房地产信贷做出细致、精确的规定: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法定准备金率上调1%。从9_月21日起,除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外,所有存款金融机构都必须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问:为什么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调整法定准备金制度而不是上调利率?(辽宁大学2004研)
答:2003年,面对经济过热,我国采取准备金制度而不是加息政策来调整货币供应量,有其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如下:
(1)从内部因素看,我国利率政策效果不佳。由于我国的利率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因此利率水平不能完全反映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我国的投资过热主要是固定投资增长过快,而对这些行业进行投资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或地方的大型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经营时,往往注重规模不注重效率。资本成本对这些企业的行为的影响有限,因而利率政策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需求影响并不大。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当时不很完善,一些管制政策可能要比市场化政策更好。
(2)从外部因素看,由于2003年美国利率不断降低,我国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外部环境,大量热钱涌入我国以期望人民币升值获利。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加息政策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更多的热钱将进入中国。为了保持固定的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必然急剧增长,外汇储备占款的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这就实际上削弱了加息带来的政策效果。
2.分析信用卡的引入及其可获得性的扩大对一个经济体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以及货币当局应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上海大学2006研)
答:由于信用卡是一种比现金更方便的购买方法,所以信用卡的引入及其可获得性的扩大减少了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由数量方程式,货币需求的这种减少,使得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会引起名义支出的增加以及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如图19-1所示,在短期,需求的增加引起经济的产出增加——它引起经济繁荣。在原来的价格上,企业出售了更多产品,它会雇佣更多工人,增加了就业;但在长期,总需求的高水平拉动了工资与物价。随着物价水平上涨,需求量减少,经济水平回到自然率水平,但物价上升,使得经济出现高涨。
图19-1信用卡的引入及其可获得性的扩大对经济体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货币当局可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减弱或消除这种高涨,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或提高贴现率,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以达到紧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