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国际金融》(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简答题

1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质上是什么汇率制度?有何特点?它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武汉大学2012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典型的货币局制度。我国香港地区没有中央银行,也没有货币局,货币发行的职能是由三家商业银行承担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银集团)。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以百分之百的外汇资产向外汇基金缴纳保证金,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持牌银行要获得港元也要有等值的美元存入发钞银行。 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

  (1)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发钞银行换取负债证明书时,无论是白银、银元以及实行联系汇率汇率后规定必须用的美元,都必须是足值的。这是港币发行机制的一大特点,实行联系汇率制则依然沿袭。

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若要换回美元则可以凭负债证明书和相同比例的港元与外汇基金兑换。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而其他持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

香港联系汇率制拥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一个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若香港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则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物价上升、利率下降,这将导致贸易收支恶化、资本流出增加,最终使国际收支盈余减少直至其恢复均衡。若出现赤字,则反之;另一个是套利机制。当美元对港元的汇率大于7.8时,发钞银行会用负债证明书和港元去兑换美元,从中换取利差。同理,美元对港元的汇率低于一定幅度时,发钞银行就会增发港元。

(2)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联系汇率制限制了港元利率调节经济的功能。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香港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把利率政策的制定权交给了美联储。为了维持USD1=HKD8这一联系汇率,当美联储提高(降低)利率水平时,香港也必须紧随其后提高(降低)港元的利率水平,其结果是香港金融当局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可能性被大大削弱。

为维持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性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对香港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香港的联系汇率制的自动调节机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在短期内遇到对港元的投机时,香港金融管理局通常采取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来维持港元的稳定。惯常的做法是,金融管理局在市场上回笼港元现金,降低银行体系中港元的流动性,引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上升来维护港元汇率并打击投机商。在提高利率维护联系汇率制的同时,高企的利率也损害了香港三大支柱产业——地产业、金融业和旅游业,从而引发了1997年后香港经济发展的困难。

信心危机是对联系汇率制最为严峻的考验。联系汇率制本身即是1983年那场严重的信心危机的产物,其经受冲击的耐力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一旦香港出现金融危机或其他原因引发的信心危机,人们纷纷将港元兑换外币,加之国际游资联手投机港元,1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无疑是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联系汇率制将面临能否继续存在下去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中国的内外均衡状况,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中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在当前中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3简述纸币流通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自动调节机制。(中央财大2010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功效在金本位和纸币本位的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逆差自动调节机制比金本位汇率制度下自动调节过程复杂一些,具体调节过程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来实现。

利率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币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导致资本流入增加,从而改善资本与金融账户,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率下降使资本流出,从而恶化资本与金融账户,使盈余减少或消除。

收入机制。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反之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进口需求增加,从而贸易收支恶化。

相对价格机制。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相对外国产品价格下跌会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改善经常账户余额,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盈余会通过物价上升而减少或消除。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

4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措施。(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因素的,也有非经济因素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季节性和偶然性原因。由于生产、消费有季节性变化,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也随之而变。季节性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一样,由此造成了季节性失衡。典型的季节性国际收支失衡发生在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无规律的短期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季节性和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都是临时性的,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危害相对较小。

周期性原因。因经济周期波动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在经济萧条时期,进口需求下降,可能出现经常项目盈余。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入增加;经济萧条时期,投资前景黯淡,资本流出增加。二战后,主要工业国的商业周期波动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周期波动,致使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周期性失衡。

货币性原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例如,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该国一般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便会普遍上升,该国的出口便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过多,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货币性失衡不仅与一国经常项目有关,也同资本与金融项目有关。

结构性原因。指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当国际间对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果一国不能相应地调整其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则会引起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失衡。

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投机使汇率变动更加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为混乱,资本大量外流。资本外逃是保值性资本流动。当一个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把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

(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必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失衡而收支差额较大,特别是发生长期性逆差时,必然要进行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可以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自动调节通过汇率机制、收入机制和货币机制的调节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自动调节只能在某些条件或经济环境下起作用,而且作用效果和程度也无法保证。因此,各国都采取一定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的方向发展。一般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临时性失衡的政策。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失衡后,货币当局运用该基金在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这种政策以外汇为缓冲体,故称外汇缓冲政策。运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季节性、偶然性失衡和不正常资本流动造成的失衡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但对长期性失衡,该政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不宜用于调节长期性失衡。

汇率调整政策。汇率调整政策就是指发生逆差时实行本币贬值,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但通过汇率调整实现调节目标,要求本国进出口商品具有充分弹性,而且汇率调整,尤其是竞争性贬值容易引起贸易伙伴的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

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财政政策一般是从收支两个方面进行调节,其主要政策工具有税收、政府支出和国债政策。财政当局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松动的或紧缩的财政预算对总需求进行直接调节,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传递,特别是涉外企业的传导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和措施总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对于由国内需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需求管理政策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

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贸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以直接管制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行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变动。但直接管制政策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且容易招致他国报复。一般来说,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应以其他政策难以迅速取得效果的情况为限。

5衡量一国外债规模的常用指标有哪几个?(东北财大2007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外债是指一切本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契约性的、以外国货币或者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有偿义务的负债。衡量一国外债规模的常用指标有以下四个:

(1)偿债率

这是指当年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付息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下外汇收入之比,用以反映一个国家当年所能够承受的还本付息能力,警戒线为20%。突破20%这一警戒线,就有发生偿债危机的可能性。当然这一限度只能作为参考,超过这一警戒线并不一定就会发生债务危机,因为一国的偿债能力还取决于所借外债的种类、期限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等重要因素,尤其取决于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

(2)债务率

这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比,用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对外债总余额的承受能力,警戒线为100%。如果负债率超过100%,说明债务负担过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即使一国外债余额很大,如果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期限分布合理,当年的还本付息额也可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3)负债率

这是指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用于反映国民经济状况与外债余额相适应的关系,警戒线为20%。超过20%这个数值,就有可能对外资过分依赖,当金融市场或国内经济发生动荡时,容易出现偿债困难。

(4)短期债务比率

这是指当年外债余额中,一年及一年以下短期债务所占比重。这是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安全合理的指标,它对某一年债务还本付息额影响较大,一般不宜超过20%。

6“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试判断正确否,并解释。(中央财大2009研)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1)货币疲软是反映资金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的一种货币现象。实行银本位制,因为银本身具有内在价值,银根疲软一般不会直接转化为物价上涨。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疲软,是货币供给过多的结果,表现为商品供应少,而货币比较多,市场物价有上扬的趋势。

(2)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恶化,因为有时,因生产和市场不景气,经营者负债经营的收益率不高,也会产生货币疲软的现象,此时,就会立即转化为资金价格(市场利率)下跌。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恶化。

(3)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一定就会恶化。当一国的货币疲软时,其市场利率会这对经济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成本效应。即利率通过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来决定它的作用。具体分为三种效应:

第一,投资成本效应,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决策和规模的变动,达到疏导和调节资金流向的效果。利率下降使投资的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可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产品成本效应,利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流动资金的成本,从而决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这种成本效应有两种,一是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率收入损失,二是因价格变动引起的购买力的损失。

利率的预期效应。即中央银行利率变动对人们预期产生的影响。对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预期影响银行的利率,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货币疲软使人们对市场利率的预期会降低,人们不愿再将钱存到银行,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汇率效应。利率的变动对一国外汇市场起作用,使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变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一国的货币疲软,使该国的汇率降低,货币贬值,这会使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国经济的增长。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是不正确的。

7非抛补套利平价(covered interestparity)和抛补套利平价(uncovered interestp- arity)的含义是什么?有何区别?(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

答:(1)二者的含义分别是:

非抛补套利平价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没有抵补的外汇投资时所获得的收益等于没有汇率风险所获得的收益,即等于预期获得的收益。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非抛补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抛补套利平价,与无抛补套利平价相比,抛补的套利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期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

(2)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假设不一样,抛补套利平价假设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而无抛补套利平价假设投资者是中性的。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

在无抛补的套利中,投资者忽略了汇率变动,或认为汇率变动完全在其预期当中,没有通过远期外汇合同来锁定未来兑换的比率;而在抛补套利中,投资者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非抛补套利评价主要强调风险补贴为零,而抛补套利评价主要强调没有资本管制。

8试分析一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利与弊。(人行2004研;中南财大2007研)

答: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持有的、被各国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及其表示的短期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货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储备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购买力必须具有稳定性。

外汇储备主要通过其国际收支顺差、货币金融当局的国外借款、外汇市场干预(出售本币、购入外币)获得,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根据途径不同,其利弊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谈论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是指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增长。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也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顺差引起。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可以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来说,一般本币贬值的压力比本币升值的压力大,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本国货币不贬值,从而保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在不考虑政治因素的情况下,经济因素造成货币升值的压力较小)。可以增加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充足的外汇储备从一方面说明了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增加国外投资者在本国直接投资的意愿和动力。可以增加外购资源。快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可以使国家有更多的资源在国际市场上采购本国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技术等。比如我国目前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建立能源储备建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长,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长又会影响国内的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最终影响国内经济。因此,外汇储备增长给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外汇储备的成本。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国外资源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是用于国内生产性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与外汇储备本身利息收益之间的差额。外汇储备增速越快,外汇储备越多,外汇储备的成本就越大。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本币有升值压力,特别是在国外政治因素影响下,形成本币升值的强大预期。

9分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利弊。(中央财大2012金融硕士)

答:(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其参照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

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从总体上看,浮动汇率制相对固定汇率制有以下特点:汇率形式多样化;汇率不是纯粹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地浮动;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元化的;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2)与浮动汇率制度相比,固定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有:

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固定汇率制度下不存在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固定汇率制度使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竞相贬值。和浮动汇率制度相反,由于国家间的汇率制度固定,不会造成竞争性贬值行为。

政府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固定汇率制总是对货币政策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例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储备外流,最终对固定汇率的维持构成威胁,而恢复经济的均衡还得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3)固定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调整与浮动汇率制下相比,一般要在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时才进行一次性的大幅度调整,这种调整对经济的震动与伤害通常比较剧烈。并且调整的因素并不限于经济因素,因此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变动更加难以预测,这意味着几乎所有跨国合约都将因为没有进行套期保值而面临巨大风险。

固定汇率制可能损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中,未能及时调整的僵化的固定汇率一旦背离了国内外实际经济状况,就会成为投机资本攻击的对象。

固定汇率制的缺陷还表现在,以汇率目标替代货币目标之后,不仅丧失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不可避免地会自动输入国外的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出现内外均衡冲突。所以,在学者们还没有办法充分论证为什么汇率目标要比货币目标更加可信以前,就不能不重视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所要付出的这些代价。

(4)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要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进行自发调节,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乃至强制措施。

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不承诺维持某一汇率水平,因此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机会,政府也不需要为了保持固定汇率而保存大量的国际储备。

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专注于内部均衡,从而可以独立制定本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

(5)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浮动汇率制度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汇率的波动使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汇率风险,从而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市场投机者的心理往往是非理性的,从而导致汇率的剧烈波动。

浮动汇率制度又可能引发竞相贬值。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缺乏有关于汇率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各国将本国国内经济目标摆在首位,易于利用汇率的自由波动而推行竞争性贬值的政策,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

10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成员国汇率制度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

答:199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根据各成员国汇率安排的实际情况,按照汇率制度弹性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对于给定汇率路径(目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承诺,将汇率制度划分为8大类:

(1)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指以另一国家的通货作为惟一的法定通货(如正式的美元化),或属于某一货币联盟,在这一货币联盟中其成员共同使用某种货币(如欧元区国家)。采用这种汇率制度意味着该国完全丧失了对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控制权。

(2)货币局制度,指政府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的外国货币(该货币通常被称为“锚货币”)之间可按一同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要求货币发行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的实现。这意味着国内货币必须要以确定的外国货币作为充足保证的情况下才可以发行,且必须保持充分的外汇资产作为支持,这削弱了传统中央银行的功能。

(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指一国将本国货币钉住另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与其保持固定比率。在这种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无需承诺货币平价的不可撤消。汇率可以在围绕中央汇率上下最多不超过1%的范围内波动,或将汇率最高值和最低值维持在中央汇率的2%的范围内至少三个月。货币当局随时准备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或间接干预(积极的利率政策的运用、外汇管制的施加、限制外汇活动的道义劝说或通过其他公共机构的干预)维持汇率的稳定。

(4)水平区间钉住,是指本币对外币仍然规定固定平价,但波动幅度相对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大,为平价上下至少1%的范围,或其最高值和最低值可超过2%的范围波动。

(5)爬行钉住,是指将本国货币钉住外国货币,经常根据选定的数量指标(如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以往的通胀率差异,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通胀率目标与预期通胀率之间的差异)进行小幅度调整。爬行的幅度可根据以往通胀变动对汇率变动的要求来设置,也可根据预期未来可能发生的通胀情况来设置。

(6)爬行区间钉住,与爬行钉住基本相同,只不过规定的波幅较大,可超过上下1%以及2%的波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取决于波幅的宽度。

(7)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货币当局试图影响汇率,但没有明确的干预目标。管理汇率所依据的指标很宽泛(比如国际收支状况、国际储备、平行市场的状况),调整可能不是主动进行的。

(8)独立浮动。汇率是由市场决定的,任何官方干预旨在缓和汇率变动以及防止汇率的过度波动,而不在于将汇率稳定在某一汇率水平。在这一汇率制度下,理论上货币当局可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目标。

11简要回答汇率政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上海交大2007年研)

答:大量资本流入会造成本币实际汇率上升,所以汇率政策的作用,就是让名义汇率实现某种变动,减轻资本流入对货币当局的压力。

一般而言,允许名义汇率升值,有三方面的优点:(1)使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以及国内银行体系免受资本大量流入的不利影响。(2)通过汇率调整国内相对价格,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3)允许汇率波动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很好地阻止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

汇率政策的实施可以采取三种形式:(1)实行浮动汇率制;(2)让货币法定升值;(3)采取较灵活的汇率制度。

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让汇率可以适应资本流入而作出变化将由市场自动完成,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措施。但在纯粹的浮动汇率下,大量资本流入可能带来国内通货名义的和实际的急剧升值,这种升值会对一国的出口部门造成相当大的打击,并最终有损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另外,纯粹浮动汇率制容易造成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从而加大外汇风险,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来说,法定升值措施往往是在冲销性货币政策之后。如果货币中和政策能够起作用,一国货币当局往往不愿意采用货币升值的措施,作为一种不得以的政策选择,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法定升值并不多见。

相比较而言,采取较灵活的汇率制度可能更有效,也更多见。在资本流入增加的阶段,一国货币当局可以放宽汇率波动幅度,设定更宽的货币变动区间,在此区间内的汇率变动不加干涉,设定一个货币浮动区间也有利于市场形成有利于中央银行的预期。从而间接调整国际资本流向。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还包括将原先仅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等等。这样做,有利于减小汇率的波动幅度。由于在放宽汇率变动幅度的条件下,汇率的波动所受限制仍然较大,因此,对于国际投机资本来说,这一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