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1.社会学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答:(1)自18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和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一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完成。另一次是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两次大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弊病和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失业、犯罪等等。
(3)对于这些问题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内已无法做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于是,社会学作为一门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独立的新学科便应运而生,它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寻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哪些特点?
答:(1)立足于实践原则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研究者要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创新理论,同时用源于实践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最基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其他特点都是在这个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2)思维方式的辩证性
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眼光,对事物开展动态的矛盾分析,要把各种社会事实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开展具体分析,既要重视事物的实践过程,也要注意事物的空间位置。
(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要审查现存事物存在的根据,揭示其存在的合法性或被异化、扭曲的原因,以积极的眼光否定其消极性、肯定其合理性,推进事物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批判不仅仅是对消极现象的否定与推翻,批判还是对积极现象的肯定与维护。
(4)价值理想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明确地申明自己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以人类应当得到彻底解放的革命目标作为自己的永恒追求,抨击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认为对社会事实的研究不仅要说明其实然性的真实存在,也要揭示其应然性的理想状态。
(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主张只有在总体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结构的运行变化,才能达到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完整把握。
3.社会学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答:(1)西方社会学的传入
①时代背景
西方社会学创立之际,正值中国从封建大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之时,国力衰微达于极点。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机,录求民族的出路,决心向西方寻求真理,以求变鼎新。在这种西学东渐的变法维新运动中,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当时维新派用来扭转“万马齐喑”的时局,实现社会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副良药。
②主要渠道
a.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之一是翻译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真正把西方社会学介绍来华的应当首推严复,他把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全文翻译为《群学肄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开端。章太炎翻译出版了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从此,西方社会学著作通过西方和日本两条途径被翻译并传人中国。
b.西方社会学传人中国的另一条主要渠道是教会学校。1908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创立社会学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社会学系。教会学校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c.社会学传人中国的第三股力量是大批中国学生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从1909年开始,留学美欧以及日本的学生日益增加,他们或学社会学专业,或学习了社会学课程,归国之后,许多人从事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播
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传人中国的。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主张建立新秩序;或深入工人、农民、青年、妇女中间进行调查研究,以探求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②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人办的大学中纷纷开设社会学课程。1923年上海大学成立社会学系,由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担任系主任,许多马克思主义者授课,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于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开始出现在大学的课堂里。与此同时,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著作出版,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4.简述早期中国社会学的主要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
答:(1)在中国社会学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实际,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是它的特点之一。初期的社会调查工作大都由外国人主持,报告也是用外文撰写发表的。20世纪20年代之后,中国的社调工作逐渐增多,除各大学组织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之外,还成立了一些专门从事社会调查的学术研究机构。
这一时期社调活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这时的社会调查已不再由外国人独占,开始出现了中国人独立进行,并用中文撰写出版的调查报告。二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社会学者开始进入社会学调查的领域,并对受西方社会学影响的旧中国学院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
(2)社会实践活动也是社会学成长发展的主题之一,最著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们为了解决中国的农村危机,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的浪潮。
①晏阳初在总结中国历次自救运动的经验教训之后,确立以医治中国社会“愚、贫、弱、私”四大病症为目标的平民教育运动。他认为,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其根本问题则是人的问题。因此,他把教育作为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基础,广泛开展了平民教育运动。他所说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培养四种能力,即文艺教育培养知识力,生计教育培养生产力,卫生教育培养强健力,公民教育培养团结力。晏阳初选定河北省定县作为其实施平民教育的实验基地。
②梁漱溟则选定了山东省邹平县实施其乡村建设实验计划,他主张中国的出路在于复兴农村,只有靠乡村建设运动,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中国才能发展。
两者均是在不触及社会制度的前提下求发展,因此,虽然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毕竟是一种改良,最终未竟全功。不过,他们所做的各种社会调查,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