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德格尔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苏格拉底称作为“西方最纯粹的思想家”:在他眼里,老苏以降,“专业”的哲学家越来越多,但哲学却越来越不“纯粹”,最终变成一门“专学”,而不再是一种生活形态。
于是海德格尔竭力重申:哲学是对人类总体方方面面的一个袭击,从“日常性”开始探寻,趋向事物的根基。日常性,是哲学的起点,我们必须从那里出发。那是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老海称之为“此在”(dasein)——来说,日常性是无可逃避的,是“最首要的”“最大部分的”。并且,正因为它是如此接近于我们、如此熟悉,它经常被忽视。
海德格尔写道:“生活中最接近、最熟悉的东西,便正是存在论上最遥远的东西,我们对它的存在论意义是无所知晓的、惯常忽视的。”通过“此在”这个著名概念,海德格尔要把哲学重新拉回到日常生活中的当下情境,拉回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
海德格尔完全点出了哲学的原貌:哲学必须刺入日常生活、袭击日常生活,在那里提出问题,并走向根基。他影响了一大批欧洲哲学家(包括七格此书第二部分中讨论到的阿伦特、福柯、德里达等人),他们大规模地突破了传统“哲学”的学科壁垒,以“积极生活”“越界”“解构”“捅刺”等方式展开哲学研究。这些哲人不单打开了各种“学科”各自封闭性的疆域,还打开了传统哲学自己的封闭性疆域,把许多原先哲学不管不顾的问题纳入哲学分析的视域中。他们把哲学从原先一门早已专学化、经院化的专门学科,重新变成联结各种思想实践的网络中心。
在第二部分,写关于海德格尔这一节时,七格眼里看到的那个老头,是一个又“污”又“魔”的“骗子”加“发春的猫”。为海德格尔辩护是一件我不愿去做的事,但或许可以一提的是,作为哲学家的海德格尔,还是有着很“纯粹”的一面。
正是基于哲学的这份纯粹性,我很同意七格的说法,哲学“绕过所有知识壁垒”,不断插入人类各学科,不断改写既有的知识布局。而七格本人在此书中,就奋力把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诸学科的前沿知识拉到哲学视野下,并用哲学来拷问这些知识。各学科无法统合哲学,但哲学可以“统合”各学科:哲学利用各学科的洞见,并加入陌生化视角,打开新的大门、开启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