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九种体质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的架构

人的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与研究方面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黄帝内经》为中医体质理论的源头,《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体质理论临床应用的初步开创,此后的历代医家为中医体质理论的延伸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黄帝内经》体质理论偏重于“气质”方面的阐述,不便于临床应用,历代著名医家虽有相关应用方面的论述,亦未形成理论体系。

王琦教授在体质研究之初就认识到,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架构是中医体质学的构建基础。中医体质学作为理性思维的学说,其理论体系必须具有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三方面的特征,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基本概念

中医体质学对“体质”的定义是: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

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性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所以,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反应状态、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阐述人体体质与健康、疾病的相关性,指导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学科,是一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的交叉性、应用性学科。

二、基本规律

理论架构方面,中医体质学从中医学角度研究了人的体质生理、体质成因、体质构成、体质分类、体质演变规律,以及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的关系,开展了中医体质理论临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探索了不同个体体质的形成机制和不同体质个体差异等规律,研究了体质与疾病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与患病后疾病演变规律等,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

三、基本原理

经过近40年的深入研究,中医体质学总结出“生命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四个基本原理,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相继提出“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等观点,作为体质研究的总路线和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