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成本管理会计
第十四章 成本分类
备考建议
重点掌握成本的概念及成本的不同分类
熟练记忆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相关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概念
【考点14-1】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在财务会计中,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例如,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取得该资产的买价、运输和保险等相关支出;存货成本是指取得存货的支出,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管理会计将成本视为为达到某一个特定管理目标所失去或放弃的一切可以为货币计量的耗费。管理会计的成本概念的目的性十分强。管理会计系统对成本计量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产品成本、项目成本、责任成本、质量成本、资本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概念层出不穷,“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观念将构建起一个多维成本的概念体系。
【考点14-2】成本的分类方式★★★★
1.按与特定成本计算对象的关系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也称直接计入成本,是直接计入各品种、类别、批次产品等成本对象的成本。间接成本是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直接计入的部分。例如,车间辅助工人的工资、厂房的折旧等大多属于间接成本。
2.按与收入相匹配的时间分为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
产品成本是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而与会计期间无关的成本,该项成本随产品完工而表现为产成品成本(未完工部分表现为在产品成本),随产品销售而表现为销售成本(未销售部分表现为期末库存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则是与一定会计期间相关而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成本,财务上直接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3.按成本性态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成本性态也叫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2)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3) 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那些“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态的成本。其基本特征是,其发生额的高低虽然直接受业务量大小的影响,但并不存在严格的正比例关系,它通常可以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
按成本是否可控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能由责任单位或责任者的行为所控制的成本。一般来讲,可控成本应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 责任单位或责任者能够通过一定方式事先了解将要发生的成本;
(2) 责任单位或责任者能够对成本进行有效计量;
(3) 责任单位或责任者能够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对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凡是不能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成本通常为不可控成本。
【考点14-3】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1.机会成本
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其他的方案。通过被放弃的次优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2.沉没成本与付现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由于沉没成本是对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无影响的成本,因此决策时不予考虑。
付现成本是指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付现成本是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
3.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等;那些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称为无关成本,这类成本过去已经发生,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决策时不予考虑,如沉没成本等。
4.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或为企业设置的某个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
联合成本是指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应由这些产品或这些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
5.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产量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真题演练
【2011年对外经贸,单选】“成本性态”是指( )。
A.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之间的关系
B.变动成本与边际贡献率的率关系
C.总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
【答案】C(考点14-3)
【2012中央财经大学,单选】下列属于过去已经发生,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是( )。
A.机会成本
B.不可避免成本
C.沉没成本
D.边际成本
【答案】C(考点14-4)
【2013年央财,单选】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分类标志是( )。
A.成本项目
B.成本习性
C.成本对象
D.经济内容
【答案】B(考点14-3)
【2011年人大,名词解释】变动成本。
【2011年财科所,名词解释】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与公允成本。
【2013年北国会,名词解释】成本对象、标准成本。
【2014年财科所,名词解释】成本性态。
【2014年人大,简答】边际成本应如何测量?
【2011年北交,论述】简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进一步分类。
第十五章 产品成本计算
备考建议
了解成本计算的内容和成本核算顺序
能够区分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掌握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重点掌握成本计算的三种方法,即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各自的原理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概述
【考点15-1】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
产品成本计算,就是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
下面简述一下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1) 对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审核,确定哪些成本属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将其区分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和非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将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区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2) 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
(3) 将本月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成本,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将间接成本计入有关的成本中心。
(4) 将各成本中心的本月成本,依据成本分配基础向下一个成本中心分配,直至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
(5) 将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 将完工产品成本结转至“产成品”科目。
(7) 结转期间费用至本期损益。
第二节 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计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各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过程。生产经营成本通过多次的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 成本的归集,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制度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或汇总。收集某类成本的聚集环节。例如,制造费用是按车间归集的,所有间接制造费,包括折旧、间接材料、间接人工等都聚集在一起。以后分配时不再区分这些项目,而是统一地按一个分配基础分配给产品。
(2) 成本的分配,是指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成本分配要使用某参数作为成本分配基础。成本分配基础是指能联系成本对象和成本的参数。可供选择的分配基础包括: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占用面积、直接人工工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数量等。
【考点15-2】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 归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用料,应按照成本项目归集,如用于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列入“直接材料”项目;用于生产的燃料列入“燃料和动力”项目;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生产的各种材料列入“制造费用”项目。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属于期间费用的材料费用则应列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科目。用于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其他资产方面的材料费用,则不得列入产品成本,也不得列入期间费用。
(2) 分配。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属于直接费用,应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是,有时一批材料为几批产品共同耗用。例如,某些化工生产的用料,属于间接费用,则要采用简便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需要分配的全部材料费用/所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费用)=分配率×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
2.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 归集。人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用。分配工资和福利费用,也要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用的界限。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和福利费用还应该按成本项目归集:凡属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费用,列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费”项目;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列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作为期间费用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2) 分配。由于工资制度的不同,生产工人工资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也不同。在计件工资制下,生产工人工资通常是根据产量凭证计算工资并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在计时工资制下,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属于直接费用,可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如果生产多种产品,这就要求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按产品实用工时或计划工时比例分配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需要分配的全部工资费用/所有产品实用工时(或计划工时)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或计划工时)×分配率
3.外购动力费的归集和分配
(1) 归集。企业发生的外购动力(如电力、蒸汽),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用于照明、取暖等其他用途。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列入“燃料和动力费用”成本项目,计入“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属于照明、取暖等用途的动力费用,则按其使用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如果企业设有供电车间这一辅助生产车间,则外购电费应先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再加上供电车间本身发生的工资等项费用,作为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分配。
(2) 分配。动力费应按用途和使用部门分配,也可以按仪表记录、生产工时、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 归集。企业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是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和分配的。归集在“制造费用”科目借方的各项费用,月末时应全部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科目一般月末没有余额。
(2) 分配。在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可直接计入其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就要采用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有按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机器工时、直接人工费等比例分配的方法。
分配率=需要分配的全部制造费用/所有产品实用工时数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数×分配率
5.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发生和分配
(1) 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这种费用发生以后,不是一次全部计入当月成本、费用,而是按照费用的受益期限摊入各月成本、费用。
待摊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的。费用发生后,记入该科目的借方;按月摊销时,按其用途和使用部门从该科目的贷方转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科目的借方;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摊销的费用数额。
(2) 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的预提期限也应按其受益期确定。
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是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的。预提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及“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有关科目的借方;支付时,则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贷方;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数额。
【考点15-3】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通过上述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已经集中反映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的借方,这些费用都是本月发生的产品的费用,并不是本月完工产成品的成本。要计算出本月产成品成本,还要将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成本,然后再将其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本月产成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和月初、月末在产品及本月完工产成品成本四项费用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由于公式中前两项是已知数,所以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两类:一是将前两项之和按一定比例在后两项之间进行分配,从而求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二是先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再计算求得完工产品的成本。
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在成本计算工作中是一个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在产品成本为零)
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情况。是否算在产品成本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在产品成本是零。本月发生的产品生产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
(2)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为简化核算工作,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数计算。采用这种方法,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年终时,根据实地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重新调整计算在产品成本,以避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 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这种方法是在产品成本按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这种方法适合于在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使用。为了简化核算工作,月末在产品可以只计算原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4) 约当产量法
所谓约当产量,是指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的产量。比如,在产品10件,平均完工40%,则约当于完工产品4件。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的方法,就是将月末结存的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约当产量,然后再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需要分配的全部成本费用/(产成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有了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和各工序在产品盘存数量,即可求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各工序产品的完工程度可事先制定,产品工时定额不变时可长期使用。如果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工时定额都相差不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计算。
应当指出,在很多加工生产中,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这时,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同样负担材料费用。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应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费用在全部材料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5)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直接确定一个定额单位成本,月终根据在产品数量,分别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即可计算出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将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发生费用,减去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即可算出产成品的总成本。产成品总成本除以产成品产量,即为产成品单位成本。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数量
(6) 按定额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定额比例法)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但制定了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生产费用可以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用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作比例分配。通常材料费用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计算公式如下(以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为例):
材料费用分配率= 需要分配的全部材料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
工资(费用)分配率=需要分配的全部工资(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第三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考点15-4】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1.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发电、采掘等,也可用于管理上不需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小型水泥、制砖等,其主要特点如下:
(1) 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按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
(2) 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即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而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
(3) 若月末有在产品一般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按产品品种开设成本明细账,如“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等;
(2) 将各项耗费分别按产品品种计入各成本明细账中各有关成本项目:
① 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②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③ 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3) 月末,分配计算各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并计算完工成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品种法举例
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是成本管理对于成本计算的最一般的要求,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也就是品种法的成本计程序。这种计算程序见图15.1。
图15.1 计算程序
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考点15-5】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生产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单件的复杂生产,如重型机械、精密仪器、专用设备和船舶制造等,也适用于企业新产品试制、实验性生产或自制设备、工具、模具的生产等。
2.主要特点
(1) 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批别。
(2) 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生产的结束紧密配合的,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
(3) 在计算月末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3.计算顺序
为了计算各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产品投产时应根据订单或者工作令号,为每批产品开设成本明细账。每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根据有关凭证直接记入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有关项目中。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应另设明细账归集,月末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入各批生产成本。
在分批法下,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如果是单件生产,产品完工前全是在产品成本,产品完工时全部是完工产品成本,因而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如果是小批生产,批内产品通常都能同时完工,但也存在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这时就要选择一定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以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五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考点15-6】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适用范围
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纺织、造纸、冶金、机械制造。在这类企业中,产品生产可以分为若干个步骤,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为考核和分析各种产品及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资料。
2.主要特点
(1) 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2) 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 除了按照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成本计算对像是各种产品及其经过的各个加工步骤。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该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生产步骤。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一般是在月末),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考点15-7】逐步结转分步法★★
该方法是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才能计算产成本成本的一种方法。它是按照产品加工顺序先计算第一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然后结转给第二个加工步骤,这时,第二步骤把第一步骤转来的半成品成本加上本步骤耗用的材料和加工费用,即可求得第二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按如此顺序逐步结转累计,直到最后一个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1.综合结转法
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综合计入各该步骤的成本明细账“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中。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定额成本)结转。
2.分项结转法
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定额成本)结转。
【考点15-8】平行结转分步法★★
该方法是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也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真题演练
【2012央财,单选】下列分配服务成本的方法中,哪种最为方便( )。
A.直接法(Direct Method)
B.阶梯法(Step-Down Method)
C.交互分配法(Reciprocal Method)
D.正常成本法(Normal Costing Method)
【答案】A,考点15-3和考点15-4。
【2012央财,单选】哪个层次的成本与其成本分配基数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弱( )。
A.产品维持成本(product-sustaining costs)
B.设施维持成本(facility-sustaining costs)
C.批量层次成本(batch-level costs)
D.单位层次成本(until-level costs)
【答案】B,考点15-3。
【2013央财,多选】下列属于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方法有( )。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约当产品比例法
C.定额法
D.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E.计划成本分配法
【答案】ABCDE(见考点15-4)。
【2012央财,论述】请讨论分批法与分步法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2014北国会,简答】分步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分类。
【2013北国会,简答】分批法的含义、适用范围和特征。
【2014中南财大,简答】成本计算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第十六章 变动成本计算
备考建议
重点掌握成本性态分类下,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概念、特征以及核算方法
熟练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异同
第一节 成本性态分析
【考点16-1】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里的业务量可以是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数量,也可以是反映生产工作量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成本按照成本性态的划分,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1.固定成本
(1) 固定成本的基本特征
固定成本总额在特定的业务范围内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会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向变动。固定成本习性模型如图16.1所示。
图16.1 固定成本习性模型
(2) 固定成本的分类
固定成本按支出额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间内改变而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例如:保险费、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这些固定成本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一经形成就必然要发生的最低支出,即使生产中断也仍然要发生。由于约束性固定成本一般是由既定的生产能力所决定的,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成本,所以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它最能反映固定成本的特性。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例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等。这些费用发生额的大小取决于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一般是由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斟酌计划期间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财务负担能力,对这类固定成本项目的开支情况分别做出决策。酌量性固定成本并非可有可无,它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
2.变动成本
(1) 变动成本的基本特征
变动成本总额因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本)不变。变动成本习性模型如图16.2所示。
图16.2 变动成本习性模型
(2) 变动成本的分类
借用固定成本分类的思想,变动成本也可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如按产量计酬的工人薪金、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的销售佣金等。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
对特定产品而言,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的单位量是确定的,其总量均随着产品产量(或销售量)的变动呈正比例变动。
3.混合成本
(1) 混合成本的基本特征
从成本习性来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只是两种极端的类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处于两者之间,即混合成本。顾名思义,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一方面,它们要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它们的变化又不能与业务量的变化保持着纯粹的正比例关系。
(2) 混合成本的分类
混合成本兼有固定与变动两种性质,可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① 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在有一定初始量基础上,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这些成本的特点是:它通常有一个初始的固定系数,在此基数内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这部分成本类似于固定成本;在此基数之上的其余部分,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如,固定电话座机费、水费、煤气费等均属于半变动成本。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16.3所示。
图16.3 半变动成本习性模型
② 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发生额是固定的,但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例如,企业的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等成本项目就属于这一类。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16.4所示。
图16.4 半固定成本习性模型
③ 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当业务量增长超出了这个范围,它就与业务量的增长成正比例变动。例如,职工的基本工资,违约金、罚金、累计计件工资。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16.5所示。
图16.5 延期变动成本习性模型
④ 曲线变动成本
曲线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不变的初始量,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也逐步变化,但它与业务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这种曲线成本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递增曲线成本,如累进计件工资、违约金等。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逐步增加,并且增加幅度是递增的,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16.6(a)所示。
二是递减曲线成本,如有价格折扣或优惠条件下的水、电消费成本、“费用封顶”的通信服务费等,其曲线达到高峰后就会下降或持平。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16.6(b)所示。
图16.6 曲线变动成本习性模型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大量的费用项目属于混合成本,为了经营管理的需要,必须把混合成本分为固定与变动两个部分。混合成本的分解最常见的是高低点法。它是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成本总额=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或) =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根据成本性态建立总成本公式在将混合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后,根据成本性态,企业的总成本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
【考点16-2】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特点★★★
1.变动成本法含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 以成本性态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2) 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
(3) 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的优势在于:便于开展本量利分析,增强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也可以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摊的主观臆断性。
缺点在于:不符合财务会计的产品成本概念以及对外报告的要求;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考点16-3】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又称全部成本法、吸收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 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2) 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
(3) 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性。
3.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 应用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
(2) 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组成,期间成本由固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组成。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构成,期间成本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构成。
(3) 存货成本水平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没有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含有固定性制造费用。
真题演练
(2011年对外经贸,单选) A company had a net income of $85500 using variable costing and a net income of $90000 using absorption costing. Total fi xed overhead was $150000 and production was 100000 units.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year , the inventory level:( ).
A. Increase by 4500 units
B. Decrease by 4500 units
C. Increase by 3000 units
D. Decrease by 3000 units
E. None of these.
【答案】C.考点16-3。
(2013年央财,单选)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乙产品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8元。甲产品产量为4000件,乙产品产量为8000件,则综合的贡献毛益率为( )。
A. 20%
B. 40%C. 60%
D. 27.5%
【答案】C.考点16-2。
(2011年华南理工,单选))变动成本法把本期所发生的固定成本全部作为( )费用。
A.管理
B.混合
C.期间
D.销售
【答案】C.考点16-2。
(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上海大学,名词解释)变动成本。
(2011年华南理工,判断)当期初存货小于期末存货时,变动成本法下的当期计入损益的成本总额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计入损益的成本总额。
(2010年中山大学,判断)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划分。
(2010年中山大学,判断)成本性态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2013年央财,计算)
资料:某公司2001年1—6月各月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等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
(1) 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 假如7月预计发生维修工时700小时,预计7月的维修费是多少。
(2012年对外经贸,计算)
某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180元,固定成本总额80000元,销售量5000件,问:
(1) 要实现45000元的利润,售价是多少?
(2) 假如售价不能超过240元,目标利润和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要降至多少?
(3) 售价240元,目标利润45000元,单位变动成本180元和固定成本300000元不变的情况下,要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应为多少?
(2013年对外经贸,计算)
1.设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每月240000月。当固定成本增加8000元,为了达到保本必须增加销售额32000元。若该产品的单位售价及单位变动成本均不变。
要求:
(1) 计算变动成本率(即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2) 计算未增加8000元以前的固定成本总额。
(3) 计算固定成本增加的幅度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增加的幅度。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计算)
2.某企业过去6个月的制造费用如下:
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该企业会计部门曾对低点月份业务量为50000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总额做了分析,其各类成本的组成情况如下。
变动成本总额 50000元
固定成本总额 60000元
混合成本总额 32500元
制造费用总额 142500元
(1) 将业务量为50000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中的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2) 采用高低点法将该企业的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
(3) 若该厂计划期间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多少元?
(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论述)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用列表的方式计算两种成本法下的利润;两种成本法的差异原因;说出两种成本法的优缺点;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天津财经,简答)变动成本法相对于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2011年华南理工,论述)去年的销售量等于本年的销售量,而单位变动成本一样,单位销售价格一样,固定成本一样,但是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去年利润却大于今年的利润。这是因为什么?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简答)请举例说明固定成本及其分类。
(2010年东北财经,论述)请说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定义。指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水平高低通常以什么形式来反映?为什么?
(2010年东北财经,综合)
已知某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2008年2月的产销量最低,为100件,当月总成本为82500元,按成本性态分类的结果为:固定成本为60000元,变动成本为10000元,其余为混合成本;12月的产销量最高,为200件,当月总成本为95000元,当年企业的产销量始终在相关范围内变动。
要求:
1.在以下两项任务中,任选一个任务予以完成。
第一项任务:
(1) 计算2月的混合成本
(2) 确定12月的固定成本
(3) 计算12月的变动成本
(4) 计算12月的混合成本
(5) 按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分解
(6) 建立该企业总成本性态模型
第二项任务:
(1) 以总成本为对象,按高低点法确定坐标
(2) 计算企业的单位变动
(3) 计算企业的固定成本总额
(4) 建立该企业总成本性态模型
2.请说明分别执行这两个任务所建立的企业总成本性态模型是否会出现差异。你所选择任务所考虑的理由是什么?
第十七章 经营决策分析
备考建议
掌握经营决策分析的几种常见方法
熟练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原理
熟练记忆本量利分析的应用前提和基本方程,重点掌握各计算公式之间的转换
熟练掌握保本、保利分析,以及各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影响
掌握敏感性分析的计算
了解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
第一节 经营决策分析概述
【考点17-1】决策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经营决策分析的主要方法
(1) 边际贡献分析法。该方法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贡献毛益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2) 差量分析法。当两个备选方案具有不同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时,根据这两个备选方案间的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计算的差量损益进行最优方案选择的方法,就叫差量分析法。
差量损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
其中,差量收入等于两方案相关收入之差,即ΔR=Ra-Rb。
差量成本等于两方案相关成本之差,即ΔC=Ca-Cb。
若差量损益ΔP>0,则A方案优于B方案;若ΔP=0,则两方案效益相同;若ΔP<0,则B方案优于A方案。
(3) 概率分析法。该方法需要首先确定与决策结果有关的变量,并确定每一变量的变化范围和概率,然后计算出各变量相应的联合概率,最后将不同联合概率条件下的结果加以汇总,得到预期值。
(4) 成本无差异分析法
成本无差别业务量是指能使两方案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记作Xo,计算出两种方案下的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Xo)。
若业务量大于成本分界点Xo,则固定成本较高的A方案更优;若业务量小于成本分界点Xo,则固定成本较低的B方案更优;若业务量等于Xo,则两方案效益无差别。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考点17-2】本量利分析概述★★★★★
1.定义
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2.基本假设
(1) 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假设
在相关范围(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之内,企业的总固定的成本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总额与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关系,销售收入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假设售价也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那么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这样一来在相关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相对于销售量(或产量)的函数均分别表现为直线。
(2) 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该假设是指在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每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发生改变,即结构稳定。
(3) 产销平衡假设
产销平衡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随时可以卖掉,可以使销售量等于企业的实际产量。在这种假设下,本量利分析中的业务量指的便是销售量或产量。
3.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
利润=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
即 R=SP×Q-VC×Q-FC= (SP-VC)×Q-FC
其中:R——利润;
SP——销售价格;
VC——变动成本;
FC——固定成本;
Q——销售数量(或产量)。
【考点17-3】边际贡献★★★★★
1.边际贡献及相关指标
边际贡献又称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它是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金额。与之相关的指标如下: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2.边际贡献方程式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考点17-4】盈亏平衡分析★★★★★
1.盈亏平衡点分析(保本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也称作保本点,是指产品既无利润也无亏损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销售量(销售额)在此点时,企业利润为零。
由本量利分析的损益方程式可得: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单价×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当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当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低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亏损。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找到产品盈亏平衡点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保利分析(目标利润分析)
保利是企业生产的真正目的,也只有在盈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充分揭示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通过目标利润分析,可以确定为了实现该利润而应该达到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从而以销定产,确定企业经营方向。
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利润而应达到的业务量。
保利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保利点的销售额=单价×保利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考点17-5】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影响★★★★★
1.销售单价单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影响
从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计算公式来看,销售单价提高会使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上升,也就是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计算公式的分母增大,因此,销售单价提高会降低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销售单价降低,则情况相反。
从传统式和贡献毛益式本量利关系图来看,销售单价提高表明销售收入线斜率增大,而总成本线不变,所以两线交点下降,即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降低;销售单价降低,则情况相反。
2.单位变动成本单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影响
从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计算公式来看,单位变动成本上升会使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下降,也就是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计算公式的分母变小,因此,单位变动成本上升会提高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单位变动成本下降,则情况相反。
从传统式和贡献毛益式本量利关系图来看,单位变动成本提高表明销售成本线斜率增大,而总收入线不变,所以,两线交点上升,即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提高;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则情况相反。
3.固定成本单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影响
从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计算公式来看,固定成本上升会使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的计算公式的分子增大,因此,固定成本上升会提高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固定成本下降,则情况相反。
从传统式和贡献毛益式本量利关系图来看,固定成本提高表明销售成本线截距提高,而总成本线斜率不变,总收入线也不变,所以,两线交点上升,即盈亏临界点和保利点提高;固定成本降低,则情况相反。
4.目标利润单独变动对保利点的影响
目标利润的变动只影响到保利点而不影响盈亏平衡点。企业预计达到的目标利润提高时,保利点提高,预计达到的目标利润降低时,保利点降低。
【考点17-6】敏感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含义
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当一个重要因素发生变化时,导致目标值发生怎样的变化,是敏感(变化大)还是不敏感(变化小)。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两点:一是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二是有关因素的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2.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销售量、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若这种影响是消极的且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利润会为零,从而进入盈亏临界状态;若这种变化超出上述程度,企业会转入亏损状态。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能引起这种质变的各因素变化的临界值。
由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R= (SP-VC)×Q-FC可推导出当R为0时:
Q=FC/(SP-VC)
SP=FC/Q+VC
VC=SP-FC/Q
FC=Q×(SP-VC)
3.有关因素的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销售量、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诸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别。若利润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则这些因素被称为敏感因素,反之则被称为非敏感因素。企业决策人员需要知道利润对哪些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对哪些因素的变化不太敏感,以便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
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称为敏感系数,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敏感系数若为正数,表明它与利润为同向增减关系;若为负数,表明它与利润为反向增减关系。
第三节 定价决策
【考点17-7】定价决策★★★
1.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
一般来讲,影响价格制定的基本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成本,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竞争,科学技术,相关产品的销量。
2.定价目标
企业要做好定价工作,必须按照定价程序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是确定定价目标;第二是研究和选择定价方法;第三是研究和制定定价策略、掌握定价技巧。确定定价目标是每一个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首要过程。所谓定价目标,就是每一个产品的价格在实现以后应达到的目的。企业的定价目标一般有以下几种: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得既定投资利润率,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稳定价格,应付和防止竞争。
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成本是构成产品价格的基本因素,也是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以成本为基础制定产品价格,不仅能保证生产中的耗费得到补偿,而且能保证企业必要的利润。新产品的价格制定都可以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方法。
(1) 成本加成定价法。即以单位预计完全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数额的利润和销售税金来确定产品的价格。
在计划成本定价法下,
在成本利润率定价法下,
在销售利润率定价法下,
在这三种方法中,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成本利润率定价法,而商业企业一般采用销售利润率定价法。
(2) 损益平衡法。损益平衡点价格是产销量一定时产品价格的最低限度。该价格确定后,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适当调整价格水平,确定企业有盈利的合理价格。
损益平衡点价格
F:固定费用
Y:目标利润
Q:产品销售量
V: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Tr:销售税率
(3) 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收入则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入,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总额最大,这时的销售量和价格就是最优销售量和最优价格。利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利润最大的原理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称为边际成本定价法。
4.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有些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则增加。这种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线性函数关系,常被称为线性需求函数。可以通过对线性需求函数的分析和计算来预测和制定产品最优价格。
假设需求量模型为:
Q=a+bP
式中,Q为产品需求量;a为需求函数的截距;b为需求曲线的斜率。
销售收入R=PQ=P×(a+bP)
成本=nQ+F=n×(a+bP)+F
n为单位变动成本,则利润函数为:
A=R-C=b+(a-nb)×P-(na+F)
对利润函数求导并使其为零,利润最大时的最优价格为:
P=(nb-a)/2b
第四节 生产决策
【考点17-8】生产决策分析★★★
生产决策是指如何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使之发挥最佳经济效益所做的决策,具体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三方面内容。
1.生产什么的决策分析
若只有单一备选方案,则只要生产该种产品增加的收益大于零,该方案就是可行的。若存在多个备选方案,则增加收益大于零且最大的方案为优。
2.生产多少的决策分析
生产数量决策的基本原则是:
(1) 以销定产;
(2)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使之创造的边际贡献最大。
3.如何生产的决策分析
原则: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相关成本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考点17-9】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就产品生产而言,并不是生产批量越大越好。在全年产量已定的情况下,生产批量和生产批次成反比,生产批量越大,生产批次越少;生产批量越小,生产批次越多。生产批量和生产批次与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相关,最优的生产批量应该是生产准备成本和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时的生产批量。
生产准备成本是指每批产品生产开始前因进行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如为调整机器、准备工卡模具、布置生产线、领取原材料等而发生的工资费用、材料费用等。在正常情况下,每次变更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准备成本基本上相等,因此年准备成本总额与生产批次成正比。
储存成本是指为了储存零部件及产品而发生的仓库及其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保管人员工资、维修费等费用的总和。储存成本和生产批量成正比,与生产批次成反比。
由上述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的特点可以看出,若要降低年准备成本,就应减少生产批次,但减少批次必然要增加批量,从而提高与批量成正比的年储存成本;若要降低年储存成本,就应减少生产批量,但又会增加批次,从而提高年准备成本。因此当年准备成本和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时,就是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假设:全年产量为A,生产批量为Q,则A/Q是生产批次;每批准备成本为S,每日产量为X,每日销售量为Y,每单位产品的年储存成本为C,总成本为T。
年成本合计可计算如下:
每批生产终了时的最高储存量=生产批量-每批生产日数×每日销售量
年平均储存量
年储存成本
年准备成本=Q×S
年成本合计T=年储存成本+年准备成本
用微分法求出T为极小值时,最优生产批量Q。
真题演练
(2011年对外经贸,单选)Cost-volume profi t analysis assume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 )
A. All costs are variable or fi xed
B. Units manufactured equal units sold
C. Total variable costs remain the same over the relevant range
D. Total fi xed costs remain the same over the relevant range
E. None of these
(2010年南开,单选)以下各手段中,不能降低企业的保本点的是( )。
A.提高效率,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
B.提高产量,使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数额下降
C.提高单位销售价格
D.提高产品组合当中边际贡献较高产品的比重
(2012年央财,单选)内部转移定价方法无法保持子单元的自主权( )。
A.市场价
B.成本加成C.协商价
D.以上均错
(2013年央财,单选)下列公式正确的有( )。
A.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现有销售量
B.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C.销售利润=安全边际(实物量)×单位贡献毛益
D.销售利润=安全边际(金额)×贡献毛益率
E.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2011年华南理工,单选)在存货采购经济批量决策中,可以不考虑( )。
A.采购价格成本
C.变动订货成本
B.固定订货成本
D.变动储存成本
(2011年华南理工,单选)短期经营决策是指不涉及新的固定资产的投资,一般只涉及一年以内的有关经济活动,以下项目中不属于短期经营决策的有( )。
A.在生产多种产品品种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品的最优组合
B.在自制零件需要投入一定专属固定成本的情况下,对自制和外购方案进行择优
C.寻找最佳的产品订价
D.对联产品进一步加工所需的新设备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2011年华南理工,单选)当利润实现最大化时,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的关系是( )。
A.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无关
(2011年华南理工,单选)当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上升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将使损益平衡点(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难以确定
(2010年 南开)以下各手段中,不能降低企业的保本点的是( )。
A.提高效率,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
B.提高产量,使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数额下降
C.提高单位销售价格
D.提高产品组合当中边际贡献较高产品的比重
答案:B
解析:由本量利分析的损益方程式可得保本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提高产量不能使固定成本的总额变化,所以不能降低保本点。
(2010年东北财经,单选)下列有关贡献边际率与其他指标关系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贡献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B.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C.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
D.贡献边际率+危险率=1
(2013年上海财大,单选)如特殊订单在售价大于以下( )时接受。
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直接人工加直接材料
D.总成本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单选)NBM公司的Y生产线,生产Y产品(以销定产,没有库存)。目前国内生产量和销量均为8万件(最大生产能力为10万件),销售单价为10元,公司生产成本总额为64万,其中:折旧10万;车间管理和其他费用10万;仓储费用4万;这三项费用比较固定,其他的40万费用跟产量关系高度相关。仅从营业利润角度思考,应接受下列哪个方案?( )
A.若剩余生产能力对外出租,可获租金2万元
B.海外订单:出口(代工)2万件,每件开价7.8元
C.代其他企业加工,每件固定收加工费1元
D.现行销售单价降低10%,闲置生产能力可全部消化
(2010年东北财经,多选)下列各项中,可据以判定企业是否处于保本状态的标志有( )。
A.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
B.贡献边际=固定成本
C.保本作业率=1
D.安全边际率=1
(2011年央财&2011年山东大学,名词解释)安全边际
(2011年华南理工,判断)
7.站在本-量-利分析的立场上,由于利润只是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一个量差,所以模型线性假设只涉及成本与业务量两个方面,业务量在此可以是生产数量,也可以是销售数量。( )
8.如果一项资产只能用来实现某一职能而不能用于实现其他职能时,就不会产生机会成本。( )
10.在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以产品提供的单位贡献毛益的大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 )
(2010年中山大学,判断)
17.经营收益=安全边际量×边际贡献率。( )
18.项目投资中的税后利润的计算基数是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可以用本量利模型分析。( )
(2011年央财,简答)简述边际贡献定义及其实际应用。
(2011年华南理工,简答)损益平衡点销售量将如何随着销售单价的变动而变动?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简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各因素变动对保本点、保利点的影响如何?
(2011年对外经贸,计算)Mr. Davis operates retail stores of shoes in several shopping malls. The average selling price of an arrangement is RMB¥300 and the average cost of each sale is RMB¥180. A new mall is opening where Mr. Davis wants to locate a store, but the location manager is not sure about the rent method to accept. The mall operator offers the following three options for its retail store rentals:
paying a fi xed rent of RMB¥150000 a month, or
paying a base rent of RMB¥90000 plus 10% of revenue received, or
paying a base rent of RMB¥48000 plus 20% of revenue received.
Required:
For each option, compute the breakeven sales and the monthly rent paid at break-even.
(2013年对外经贸,计算)罗曼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预计2013年全国规定成本总额为864000元,三种产品可以实现产销平衡。有关产销数量、销价、成本和利润预算等资料如表17-1所示。
表17-1 公司2013年预算资料
要求:计算罗曼公司的盈亏平衡点综合销售额以及各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2011年央财,计算)资料: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正常售价为165元/件,生产能力为年产20000件。但目前生产能力尚剩余20%。现在一客户需要此种产品3000件,定价为50元/件。该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20元 直接人工1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1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15元
单位产品成本55元
要求:
判断公司是否接受该订货?如接受可获多少利润?
若追加订货需增加一台专用设备,价值4000元,判断公司是否应接受该订货?
(2011年山东大学,计算)某公司截至12月订单10000件,是产能的80%。售价是60元。其中成本为:单位人工10元,原材料20元,制造费用5元,固定成本5元,固定销售费用3元,共计43元。现在有两个订单需要决策。
(1) 订购价为40元,2000件。
(2) 订购价40元,3000件。
如果接单要压缩原生产的1000件的计划。如何决策?
(2013年天津财经,计算)本年的销售收入120000元,固定成本50000元,单位售价50元,变动成本30元。预计销售数量为6000件。
计算:
(1) 本年的销售利润
(2) 保本量,保本额
(3) 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
(4) 经营杠杆系数
(5) 如果追加1000件商品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上升10000元,问可以接受的最低订货价格是多少?
(2011年华南理工,计算)某厂生产A产品,其零件下年需要1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为20元,变动制造费用为10元,固定制造总费用为6000元。该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不作其他安排。要求:决定下年是自制还是外购。
(2010年中山大学,计算)某公司固定成本为255000, A、B、C产品的本量利数据如下:
计算:
(1) 加权边际贡献率
(2) 保本点销售额
(3) 各产品保本点销售量
(2010年东北财经,计算)已知:某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固定成本为400000元。计算:
(1) 单位边际贡献
(2) 贡献边际率
(3) 保本量(件)
(4) 实现20000元目标利润的保利额
(5) 销售量为50000件时的安全边际率
(2012年上海财经大学,计算)特殊订货的决策:已知A公司正常生产能力为5000件,平时的产销需要3500件,售价为59元(这个数字不记得了,随便编了一个,不影响题目精髓),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单位固定成本6元,分别就如下情况进行决策:
(1) 特殊订货1500件,给出的买价为39元,但A公司如果接受订货还要额外购置2000元的专属固定资产;
(2) 特殊订货1700件,给出的买价为39元。
备考建议
第十八章 短期预算
熟练记忆全面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掌握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几种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
重点记忆各个预算的特征及优缺点
了解营业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内容
第一节 全面预算概述
【考点18-1】全面预算的概念及作用★★★
1.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它包括经营预算(如开发预算、销售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和财务预算(如投资预算、资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全面预算一般由经营预算、专门预算和财务预算三部分构成。
2.全面预算的作用
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管理层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规划,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控制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考核各部门的成绩。
第二节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考点18-2】全面预算的几种编制方法★★★★★
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编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固定预算
概念: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特点:用这个方法做出来的预算,算多少是多少,一般情况金额都不变,所以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2.弹性预算
概念:弹性预算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惯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内业务量可能发生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
特点:反映的是不同的业务情况下所应支付的费用水平,为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
3.增量预算
概念:这种预算是在上期成本费用的基础上根据预计的业务情况,再结合管理需求,调整有关费用项目。
4.零基预算
概念:零基预算,简单地讲就是一切从零开始,不考虑以前发生的费用项目和其金额。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
(1) 零基预算的优点
① 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
② 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激励各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 目标明确,可区别方案的轻重缓急;
④ 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投入产出意识;
⑤ 特别适用于产出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克服资金浪费的缺点。
(2) 零基预算的缺点
① 业绩差的经理人员会认为零基预算是对他的一种威胁,因此拒绝接受;
② 工作量较大,费用较昂贵;
③ 评级和资源分配具有主观性,易于引起部门间的矛盾;
④ 易于引起人们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期利益。
5.定期预算
定期预算是以不变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多数情况下该期间为一年,并与会计期间相对应。
6.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间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的长度(一般为12个月)。
(1) 滚动预算的缺点
① 预算期较长,因而难于预测未来预算期的某些活动,从而给预算的执行带来种种困难;
② 事先预见到的某些活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有所变动,而原有预算却未能及时调整,从而使原有预算显得不相适应;
③ 受预算期的限制使管理人员的决策视野局限于剩余的预算期间的活动,缺乏长远的打算,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有序发展。
(2) 滚动预算的优点
能使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一年的经营活动进行持续不断的计划,并在预算中经常保持一个稳定的视野,而不至于等到原有预算执行快结束时,仓促编制新预算,从而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稳定而有序地进行。
第三节 营业预算的编制
【考点18-3】经营预算★★
企业经营预算通常是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首先对企业的产品销售编制预算,然后通过“以销定产”的方法,逐步对生产、材料采购、存货和费用等方面编制预算。
1.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是规划预算期内由于企业销售活动而产生的预计销售收入而编报的一种经营预算,其主要目的是计算预算期的预计销售量。
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量×预计销售单价
在销售预算中,通常还应包括预计的现金收入计算表,以便为以后编制财务预算做准备。预计的现金收入等于前期销售在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销售在本期收到的现金之和。
2.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是规划预算期内企业的预计产量水平而编报的一种经营预算,其主要目的是计算预算期的预计生产量。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品存货量)-预计期初产品存货量
3.直接材料预算
预计直接材料采购量=预计生产量×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预计期末原材料存货量-预计期初原材料存货量
4.直接人工预算
预计直接人工成本=预计生产量×∑(单位工时工资率×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5.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
预计变动制造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预计变动性制造费用=预计生产量×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6.产品成本预算
产品成本预算是为了规划预算期内企业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等各项内容而编报的一种经营预算。
产品成本预算需要在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的基础上编制;同时,也为编制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提供数据。
7.期末存货成本预算
期末存货成本预算是规划预算期期末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和在产品的预计成本水平而编报的一种经营预算。
8.销售费用预算
销售费用预算是规划预算期内企业预计发生的销售费用而编报的一种经营预算。销售费用按其性态可以划分为变动性销售费用和固定销售费用。
预计变动性销售费用=预计销售量×变动销售费用预算分配率
9.管理费用预算
管理费用预算是规划预算期内企业预计发生的管理费用而编报的一种经营预算。为了给现金预算提供现金支出资料,在管理费用预算的最后,还可预计预算期管理费用的现金支出数额。管理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计提坏账准备金、无形资产摊销和递延资产摊销均属不需要现金支出的项目,在预计管理费用现金支出时,应予以扣除。
第四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
【考点18-4】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在预算期内有关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财务预算是在经营预算和专门预算的基础上,按照一般会计原则和方法编制的。因此财务预算是各项经营业务和专门决策的整体计划,也称“总预算”。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
现金预算是所有有关现金收支预算的汇总,通常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现金不足,以及资金的筹集与应用等4个组成部分。现金预算是企业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企业合理地安排和调动资金,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真题演练
(2012年人大&中国石油大学,名词解释)零基预算
(2011年央财,名词解释)财务预算
(2012年人大,简答)什么是预算松弛?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