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些年来,域外经验受到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推崇,不少未经甄别的国际会计惯例在经济管理类教科书中流传。我国流行的会计学教材和会计理论著作对中国法律等特殊国情因素关注不够,较少体现中国本土特色。
这种情况引起了我们的警觉。我们隐隐约约地感到,有一些在我国流行的西方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准则(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国际准则”)很可能是失当的。我们自本世纪初开始对会计理论和会计规则的历史流变进行辩证分析,陆续启动《会计制度与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会计规则的由来》等“会计学原论”系列著作和系列论文的创作(另外,从2005年起启动了系列教材和系列译著的创作)。2006年,系列著作中的第一本——《会计制度与经济发展》问世。该书提出,会计制度是民商法、经济法的实施细则,其性质是由二者共同决定的企业收益分享规则。这一性质决定了国际会计趋同的不可能性。这种观点得到业界同仁的积极反馈。
现在呈现给读者的《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一书有幸于2007年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支持,2010年年底形成初稿。本书发现,有一些所谓的“国际会计惯例”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以讹传讹的问题。现值、公允价值、资产减值、递延所得税、权益法、合并报表、汇兑损益、租赁会计、资本化等时髦的会计规则大多缺乏合理依据,不符合会计原理,不适合作为会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因而,它们统统被本书定义为“伪会计理论”。本着大道至简的理念,本书主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会计理论,避免随意引入“××观”“××法”——那些奇怪的概念在本书中大多被认为是失当的。除在必要时引入少量业界分歧较少的概念以外,本书倾向于使用“财产权利”“法律证据”等常用词汇来解读会计理论。正如读者所预料到的,“会计学原论”系列论文的发表一度相当艰难。自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我国的期刊分级和数量化考核制度对社会科学研究造成了很大冲击,学术期刊的同质化使得创新观点越来越难以发表。制度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轮番登场,让部分会计研究者清浊难辨,而真正的会计理论研究却变成了“冷门”。承蒙《财贸经济》《经济管理》《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优秀刊物抬爱,笔者的一孔之见“国际会计准则是一套缺乏合理逻辑的金融分析规则”“根据法律事实记账是会计保持其行业价值的底线”得以在次贷危机到达顶峰之前与广大读者朋友见面。系列论文中的《财产权利的计量规则与企业利润的可分享性》作为封面重点文章发表于《财贸经济》2008年第7期,该文提出,国际会计准则披着会计规则的外衣,但本质上是缺乏合理依据的金融分析规则,它削弱了财务报表的法律证明力,具有较强的误导性。同年9—10月,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国际准则具有顺周期效应等显著缺陷,国际准则被紧急修订。可以认为这一动态是对上述刊物的主编、编辑和笔者的间接支持。
“会计学原论”系列著作中的《会计制度与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会计规则的由来》有幸先后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CJY024,戴德明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7CJY011,笔者主持)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JY005,笔者主持)的支持。感谢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和同行评审专家对我们的学术观点的鼓励和支持。“会计学原论”系列著作的部分观点2009年2月入选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2016年4月和5月先后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首批高端智库之一)编辑的《问题与思路》和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辑的《国家高端智库报告》,两次被中央领导批示,并被经济监管部门用作立法参考。
“会计学原论”系列论著的创作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戴德明先生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先生的指导和支持。亦师亦友的恩师戴德明先生早在2002年初就鼓励笔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启动“会计学原论”系列论著的创作计划,十多年来无数次就论著中的观点与笔者展开热烈的探讨。一次在办公室就所得税会计等问题辩论三个多小时之后,先生回到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又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继续讨论相关问题。刘俊海先生作为权威的民商法学者,最早关注我国公司法以及欧共体公司法指令所涉及的会计问题,为我们的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法学理论支持。
感谢耿建新教授、荆新教授、王化成教授、朱小平教授、徐泓教授、于富生教授、徐经长教授、赵西卜教授、曹伟教授、伊志宏教授、毛基业教授、徐二明教授、冯淑萍教授、应唯教授、陈毓圭教授、叶建明教授、孟焰教授、王斌教授、支晓强教授、袁淳教授、陈东辉博士、陈德博士、郭菁博士、张玺才总会计师等校内外师长的鼎力支持。在他们的勉励和关注下,本书得以尽早与广大同仁见面。财政部会计司、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反思性理论研究给予了充分认可、鼓励和支持,全国各地兄弟院校教师们提供了热情洋溢的反馈意见,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科学研究者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局面。迷信域外社会科学,尤其是域外的经济和金融理论,是缺乏学术自信的表现。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会计研究者应当有志气打造出具有中国气派的会计理论体系。笔者深信,简洁有效的会计理论不但不会降低会计的职业地位,反而会更加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有鉴于此,我们希望能够给读者朋友提交一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会计理论著作,希望本土原创的学术成果能够进入大学教材并且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希望我们的理论主张能够对实务工作者和立法机关有所启迪。我们反对照搬“国际会计惯例”,所谓“全球会计准则”的提法具有很强的误导性;我们反对不加批判地借鉴“国际经验”,我们认为国际的未必就是先进的。
作为一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笔者将继续着力建设“会计学原论”系列著作、系列教材、系列论文和系列译著,参与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本土理论流派,努力以创新成果促进会计立法、会计实践和会计教育。笔者真诚期待读者同仁的商榷意见,笔者的电子信箱是:zhouhua@ruc.edu.cn,邮政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邮政编码100872)。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会计界同仁,献给致力于制造优质商品和提供优质服务的管理者,献给所有为社会经济发展辛勤奉献的人。
周华
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