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教育:让孩子幸福的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 无须“完美”,但求“完整”成长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培育出一些早熟的“果实”,而且“果实”很快就会腐烂。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播种下去后,需要肥料、阳光、水土,还需要“田间管理”。就像怀特海强调的,对儿童的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源于现代哲学之精神与躯体、思想与行动之二元对立的现代教育却割裂了三者的内在联系,或是把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对立起来,或是把科学教育、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对立起来,导致了狭隘的专门化,是一种“最糟糕的教育”。而缺少文化,未曾接受完整人格训练,没有良知,即便掌握了“完美”知识也是野蛮的。用有机教育的观点表述,就是儿童成长无须追求满分、事事完美,而应更多关注其人格完整、身心健康。

所谓“完美”教育,看似追求卓越,但到头来,还是追求事功与学业成绩。时下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考试容不得半点失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在我看来,倘若一个学生从小到大门门功课100分,那他的人格可能就会有缺陷。这很容易出现知识掌握上“高均值、低标准差”,而人格养成上“低均值、高标准差”现象。典型表现为那些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为了拿到高分,只得不停地“刷题”。这绝对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在当下的信息社会,知识观业已发生重大改变。由于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在正确性上远不如机器人,人的优势在于“弹性”,故现在家长应该拿出未来的眼光,着重培养孩子的“人类能力”,千万别跟机器人抢饭碗。这就是为何有机教育格外强调“完整”教育的理由之所在。什么是“完整”教育?往简单里说,就是将孩子引向有“厚度”,成为心智成熟、人格完整的现代人,正如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指出的,教育的最大任务在于产生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地处理。除了知识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学习。我很赞赏习近平主席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提出的“三品”育人目标——品德好、品行优、品位高。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具备上述“三品”,那就基本达到了完整发展的、“高均值、低标准差”的培养目标。

总之,有机教育不是主张播种后放手不管,任其自由成长,而是强调要做好“田间管理”,该施肥时得施肥,该除虫时得除虫。这种“田间管理”,要抓根本、抓关键。有机教育不期望收获是统整与“完美”的,只是希望果实是无污染、非速成、成熟“完整”的,尽管形状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