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教育:让孩子幸福的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首先,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家长不能太着急。就像我们种蔬菜、种玉米,都有一个自然生长周期。想必大家都不喜欢吃用化肥催熟的蔬菜。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过多地期待、过早地开发,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都市人喜欢散养鸡,觉得山沟里散养的鸡一定是好的。我也参观过养鸡场,在巨大的标准化车间,灯光一打开,合成的饲料一放,鸡就去吃,吃饱了,关灯,睡觉。过两个小时,再次开灯,让它们继续去吃,吃完再睡觉,几个月就养成熟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关在屋里长大,不让他见阳光,不让他到户外玩,在野地里撒欢,他就会逐渐丧失自主能力。

现在的孩子,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最后可能衣服都不会穿,甚至到国外留学还要陪读,现实生活中这种事例很多。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观点太多,什么0—2岁要学游泳,3岁要学什么,好像过了3岁没有学,孩子就完蛋了。除了睡觉外,孩子的其他时间全部被安排满了,包括周末。学了钢琴还要学舞蹈,孩子被弄得很辛苦。中国家庭教育中这种保姆式的喂养,甚至扩展到了国外。在国外有时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星期天,一些中国妈妈背着小提琴,孩子背着大书包,东赶西赶。美国孩子在踢球、在玩的时候,中国妈妈则陪着孩子去补课,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次,勿“催熟”孩子。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失去快乐、自由的童年。现在大城市里一些孩子是怎样过日子的?曾有一位摄影记者抓拍了100张“中国式童年”照片,照片中的儿童,大多是房间里有一堆玩具,但只能“自己和自己玩”,物质丰富,但不快乐。为什么美国的孩子、欧洲的孩子那么快乐,中国的孩子那么不快乐?我总结了几点:美国的小学不搞所谓的题海战术、美国的小学生不抄生字、美国的小学生不背诵课文,总是受到鼓励。我们总是背啊记啊,往往还没有起跑就倒在起跑线上了。客观地说,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但为什么仍有不少中国妈妈要送孩子到国外上学?我看主要是因为在我们这儿,孩子上学不快乐。

孩子的成长有自然的规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阶段时,提早学习往往没有效果,甚至会伤害孩子的心智。任何“催熟”“拔苗助长”,其实后果都是不好的。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上流行的教育观念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实际上是在“催熟”孩子,让他们过早地学这、学那,过早开发孩子智力,但事实上却是帮倒忙,甚至是摧残孩子,使得大多数孩子过早失去了童真、幸福与自由。

最后,孩子的培养是一个陪伴与发现的过程。什么是发现?就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孩子在某一领域的天赋、特性和兴趣,因势利导加以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别的家长带孩子学英语,你也带孩子学英语,而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教育培养孩子需要有一个耐心等待、陪伴发现的过程,这也是有机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我主张,有机育儿,个性发展。其目的是恢复教育的本质,让孩子缓慢地成长。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存在着先后、个别的差异性。

不同的孩子,发育不同。有的孩子开窍比较早一些,有些孩子则比较晚一些,一定存在着差异性,而且每个孩子的特性、发展的潜力都不一样。因此,家庭教育只能借鉴,而不能完全复制。邻居家培养孩子成功的范例,完全复制到自己孩子身上,不一定会成功。这里我要提一个现象,为何中国女孩比男孩成熟、功课成绩更好?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女孩更加适合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女孩一般比男孩更听话、更专心、更仔细、更认真,不像男孩子调皮,喜欢玩,心智成熟比较晚。因此,我主张,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法应有所区别。你看看现在幼儿园里,女孩子受表扬的多,小学当班长的是女孩,初中、高中更不用说。过去文科状元大多是女孩,现在理工科中也出现了不少女“学霸”。而男孩则往往受到“压迫”,在家里,男孩被一群女人包围着,包括奶奶、外婆、妈妈,到幼儿园是阿姨,到小学是女老师,连班长也常常是女生。二十多年前,我做过一个有关青春期教育研究的国家课题,发现女孩生理发育要比男孩早差不多一到两年,这两年差距是不得了的。因为等男生“醒”过来,中考过去了,高考也过去了。为此,我曾向国家教育部提议,让男孩高考降低20分录取。对此,可能有一半人赞成,一半人反对。但问题是现在的教育,将男孩弄得像女孩一样,在学校里不能跑、不能跳,这样能培养好男孩吗?毛泽东年少时候经常洗冷水澡,锻炼身体。他说要“文明其大脑,野蛮其体魄”,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虽然在网络时代,男女生在职场上的性别差异已大为减弱,但我仍主张男孩教育与女孩教育应有所区别。我们做家长的、当老师的,一定要依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施教,尤其是要给男孩缓慢成长的机会,不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