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考点问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语法

71.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单位是什么?

答: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备用单位。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有的语素可以单独成词。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所谓独立运用,是指在句子中能够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是指不能扩展,即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包括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句式(主谓谓语句、双宾句、兼语句、连谓句、存现句、比较句、“把”字句、“被”字句等)和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三个系统。

72.现代汉语语法有什么特点?

答: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们谅解(主谓结构)——谅解他们(述宾结构),语法结构改变,意义也改变。

(2)虚词的应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的作用。

①有或没有虚词对结构关系有很大影响。例如:爸爸妈妈(联合)——爸爸的妈妈(偏正)、写作业(动宾)——写的作业(偏正)。

②有或没有虚词对语义有很大改变。例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③有或没有虚词在语用上有差异。例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木头椅子——木头的椅子。没有“的”,定语强调属性;有“的”,定语强调分类。

(3)词类和句子成分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名词主要功能作主语、宾语,次要功能作定语,局部功能作谓语、状语;动词主要功能作谓语,次要功能作定语,局部功能作主语、宾语、状语;形容词主要功能作定语,次要功能作谓语、状语,局部功能作主语、宾语;副词主要功能作状语。

(4)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①现代汉语中,一个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和语境,就可以成为句子,去掉语调和语境就只是一个短语。如:

a.他走了。(句子)

b.我知道他走了。(短语)

②短语的结构和词的结构基本一致。如:

73.词的形态分为哪几种?

答: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构形形态,例如重叠“研究研究”;二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凿”加词缀构成“凿子”。

74.词的语法功能有哪些表现?

答: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三种表现: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上。实词都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是不同类型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例如,在“小鸟回家了”中,名词“小鸟”充当主语,动词“回家”充当谓语,虚词“了”不作句法成分。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表现在这一类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等。例如,名词“小鸟”不能和否定副词“不”组合,而动词“回家”则能和否定副词“不”组合。

(3)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表现在虚词与什么实词组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例如,“的”用在偏正短语里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75.现代汉语词类如何划分?

答:现代汉语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就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实词可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可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不同的语法书对词类的划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76.名词有哪些种类?

答:名词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的名称,可分为:

(1)人/事物名词:老师、狗、花、手机(具体名词),思想、意识、精神、感情(抽象名词),群众、车辆、书籍(集合名词)。

(2)时间名词:今年、夏天、明天、未来。

(3)处所名词:附近、四周、超市、校园。

(4)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旁边、前面、后边。

77.名词的语法特征有哪些?

答:

(1)大多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如:一个苹果、一辆

(2)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如:苹果很好吃、我要吃苹果苹果的颜色。不能作补语,除了少数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

(3)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对举除外,如:人不,鬼不

(4)一般不能重叠。

78.时间名词有什么语法特点?

答:

(1)能用在动词“在”“到”“等到”的后面作宾语。例如:在将来、到现在、等到明年。

(2)能用“什么时候”提问。例如:A:你什么时候去的上海?B:我昨天去的上海。

(3)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代。例如:现在已经十点了,昨天的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79.处所名词有什么语法特点?

答:

(1)能用在动词“在”“到”和“往”的后面作宾语。例如:在南边、到北京、往远处看。

(2)能用“哪儿”提问。例如:A:我在银行。B:你说你在哪儿?

(3)能用“这儿”“那儿”指代。例如:学校对面有一家小饭馆,那儿的菜特别好吃。

80.动词有哪些种类?

答:

(1)按照能不能带宾语可以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①及物动词:能带宾语,包括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和处所宾语。例如:吃、喝、打、发扬、打算、停止、受到等。

②不及物动词:不能带任何宾语。例如:呕吐、鼓掌、接吻、生气、咳嗽、睡觉、失败等。

(2)按照意义并参考功能可以将动词分为八类:

①动作动词:吃、喝、打、打扫、整理等。

②使令动词:请、派、叫、让、要求等。

③心理动词:想、爱、喜欢、羡慕、了解等。

④存现动词:有、在、出现、消失、增加、减少等。

⑤趋向动词:来、去、过去、上来、下去、回来等。

⑥能愿动词:能、会、肯、能够、可以等。

⑦判断动词:是、如、叫、姓、等于等。

⑧形式动词:加以、给以、予以、致以等。

81.动词的语法特征有哪些?

答:

(1)主要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我想苹果。

(2)能够前加副词“不”,如:我不吃苹果。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如:很喜欢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如:我正着苹果呢(持续态)、我了个苹果(实现态)、我过苹果了(经历态)。

(4)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如:想、研究研究。

82.趋向动词有哪些?

答:趋向动词分为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两大类。列表如下:

83.趋向动词有什么语法特点?

答:

(1)常用在另一个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走上来、滑下来、拿回去等。但有的语义已经虚化,例如:唱起来(V+起来:动作开始并继续进行,强调开始)、说下去(V+下去:动作已经进行,并将持续进行,强调继续)等。

(2)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我来了”“我马上下去”等。

84.什么是能愿动词?

答: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语法特点是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如“会游泳”),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可以构成“不V不”的双重否定形式(如“他不敢不来”),可以用“V不V”这种肯定与否定重叠的方式表示询问(如“他能不能喝酒”)。

常用的能愿动词有以下这些: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

表必要:得(děi)、要、应、该、应该、应当;

表意愿:愿、愿意、肯、敢、要、想。

85.形容词有哪些语法特征?

答:

(1)多数能够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的修饰,状态形容词除外。例如:不/很漂亮、不/很干净、不/很重要;*不/很雪白、*不/很飞快

(2)常作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例如:她很漂亮(谓语)、漂亮的眼睛(定语)、摔了(补语)、高兴地笑着(状语)。

(3)不能带宾语。

(4)部分形容词能够重叠。例如:马虎→马马虎虎、高兴→高高兴兴。

86.什么是性质形容词?

答:性质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的形容词。如:软、硬、甜、苦、红、大、高尚等。性质形容词不具有程度方面的量,要表达特定的程度,需要借助于特定级别的副词加以修饰。

87.什么是状态形容词?

答:状态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状态的形容词。如:雪白、笔直、通红、绿油油等。状态形容词本身具有程度方面的量,不需要用程度副词进行修饰。

88.状态形容词有哪几类?

答:

(1)表示程度的语素+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偏正式),例如:血红、金黄、碧绿、死沉、滚烫、喷香、冰凉等。

(2)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少数单音节名词+重叠后缀(带叠音后缀式),例如:慢腾腾、红彤彤、赤裸裸、甜滋滋。

(3)性质形容词/个别名词+三个非重叠音节(复杂式),例如:灰不溜秋、花不棱登、苦不拉叽、黑咕隆咚。

(4)双音节形容词的贬义变式。例如:马里马虎、流里流气、邋里邋遢、糊里糊涂。

89.怎样区别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答:

90.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

(1)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

(2)谓词和名词的语法特性是对立的:

(3)动词和形容词又各有特性:

91.什么是区别词?

答: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的作用。属性往往是相对的,所以区别词一般都是成对或成组的。例如“男—女,阳—阴,金—银,公有—私有,大型—中型—小型,高等—中等—初等”等。

92.区别词有哪些语法特征?

答:

(1)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例如:“慢性咽炎、黑白电视”和“男的、中等的”。

(2)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例如:素的我不要,我要吃荤的。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如“非正式的”。

93.怎么区别区别词和形容词?

答:形容词除能充当定语外,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和“很”,例如:天气真好、看清了、轻轻地唱着、不/很高兴、不/很潮湿。而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补语等,例如:万能钥匙、金项链。区别词之前不能加“不”“很”,例如:“*不国有”“*很慢性”,如果表示否定,只能用“非”,例如“非公共”“非野生(动物)”。

94.数词有哪些种类?

答: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表示数目的是基数词,表示次序的是序数词。

(1)基数词:包括系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两)和位数词(十、百、千、万、亿)。系数词可与位数词组成复合基数词(二十、三百、四千、五万、六亿等)。

(2)序数词:一般由系数词或复合基数词前加助词“第/初”组成。例如:第一、第二、初三、初四等。

95.数词有哪些语法特征?

答: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例如:“十位老师、走一趟”。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例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一把抓住”。

96.如何辨析数词“二”和“两”?

答:

(1)以下情况只能用“二”,不能用“两”:

①数数时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

②多位数中十位、个位上用“二”,如:“二十二”。

③表示分数、小数、序数时用“二”,如:“三分之二”“零点二”“第二”。

④在中国传统的重量单位“两”前只能用数词“二”,如:“二两米”。

(2)以下情况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①在个体量词(个、句、只、件、条、张、匹等)、集合量词(家、套、对、双等)、借用量词(碗、盘、瓶、杯等)、动量词(次、回、遍、趟、顿、番等)等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个人、两句话”“两家和亲、两对情侣”“两盘饺子、两杯酒”“两次拜访、两顿饭”。

②表示不定的数目,相当于“几”,如:“你再休息两天吧”。

③表示“双方”之意时用“两”,如:“两全其美”“两难”“两可”。

(3)以下情况“二”和“两”可以通用,或者以其一居多:

①“千、万、亿”的前面,一般通用,如:“两/二千八百元”“两/二万”。但“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

②在度量词前二者都可以,但需要注意:

a.在中国传统的市制度量衡单位前多用“二”,如:“二斤(大豆)”“二里(路)”“二顷(地)”。

b.现在通用的公制度量衡单位前多用“两”,如:“两公斤(大豆)”“两公里(路)”“两公顷(地)”。

c.中国货币单位“块”“毛”“分”前多用“两”。

97.量词有哪些种类?

答:

98.量词有哪些语法特征?

答: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的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宾语等。如:一朵花(定语)、一把拉住(状语)、听一次(补语)、看一本(宾语)。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AA式,重叠后作定语、主语,一般表示“每一”或“许多”的意思,如:条条大路通罗马(定语)、个个都很漂亮(主语);少数重叠后作谓语,表示“多”,如“繁星点点”;作状语表示“逐一”,如“代代相传”。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如“一车一车的书”“一朵朵花”;作状语则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箱一箱地运”;作主语表示“每一”,如“一个一个都很精神”。有时不限于数词“一”,如“两杯两杯地端”。

(3)量词有时单独作句子成分,如“馒头论、油条论”。在“带(一)份礼物给他”中,可以省略数词“一”,此种用法限于数词“一”。

99.什么是词的借用?

答:词的借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借来一用。例如,名词借用为量词:“一碗饭”“一屋子书”“看一眼”等;或者是“比阿Q还阿Q”,后一个“阿Q”被借用为形容词,这种是带有修辞作用的借用。

100.副词有哪些种类?

答:

(1)程度副词:很、非常、最、十分、比较等。

(2)范围副词:都、全、总共、不单、单单等。

(3)语气副词:反正、幸亏、果然、确实、难怪、何必等。

(4)时间副词:已经、刚、正在、总是、曾经等。

(5)情态副词:连声、默然、鱼贯、稳步等。

(6)否定副词:不、没、未、别、非等。

(7)关联副词:便、也、又、却、再、就等。

101.副词有哪些语法特征?

答:

(1)副词都能作状语。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如:今天你一个淘气。

(2)副词大多数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可以在省略句中单说。例如:

①“吃东西不?”“不。”(省略句)

②你不要再为她操心了,何必呢!(省略句)

(3)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如:笑。

102.怎么区分形容词和副词?

答:形容词能作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副词只能作状语。例如:

①她[突然]跑出了教室。(形容词作状语)

②对别人的建议不能[一概]否定。(副词作状语)

形容词“突然”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如“这件事很突然”“突然事件”“来得突然”;副词“一概”不能作谓语、定语和补语。

103.怎么区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

答:

(1)时间名词包括从前、过去、刚才、当时、未来、目前等;时间副词包括已经、曾经、正在、马上、刚刚、立即等。

(2)时间名词可以修饰另一个名词,时间副词不可以。如:从前的事。

(3)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时间副词不可以。如:现在几点?

(4)时间名词之前可以加介词,构成介词短语,时间副词不可以。如:关于将来。

104.现代汉语中,“是”的用法有哪些?

答:

(1)判断动词,用于主语和宾语之间,表示肯定。

①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他是中国人。”在表示等于什么的句子中,主语和宾语可以互换。例如:“我是王老师。”=“王老师是我。”

②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例如:“这孩子是双眼皮。”“这茶盘是景泰蓝。”“这一年,人家是丰年,我是歉年。”

③表示事物的存在。这类句子的主语一般是表示处所的词语,全句为存现句。例如:“靠墙是一张书桌。”“教室前面全是水。”

(2)副词,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如“她迟到了”“今天很热”,此处“是”需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也可与句末语气词“的”构成“是……的”结构,加重肯定语气,如:“那样说可以。”

105.代词有哪些种类?

答:代词是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的词。包括三类:

(1)人称代词:替代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例如: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人家、别人、自己、自个儿、大家、大伙儿。

(2)指示代词:用来指示和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分近指和远指两种。

“这”类为近指代词,例如:这、这儿、这里、这边、这会儿、这样。

“那”类为远指代词,例如:那、那儿、那里、那边、那会儿、那样。

(3)疑问代词:用来表示疑惑并提出问题的词。例如: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多会儿、几、多少、怎么、怎么样、怎样。

106.疑问代词有哪些用法?

答:

(1)任指:句中的疑问代词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种方式等,句子形式通常是“疑问代词+都/也……”或者“无论/不管+疑问代词……都/也……”。如:“我什么都不知道。”“无论谁不来上课都要向老师请假。”

(2)承指:通常用两个同样的疑问代词前后呼应,句子形式通常为“疑问代词A(就)疑问代词A”。如:“乖,听话,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3)虚指:疑问代词不明确指代某人或某物,只表示一个范围,可能是这个,也可能是那个,即不定指。如:“他好像说了什么,我没听清。”

(4)例指:用疑问代词“什么”表示列举,一般用在句首。如:“什么张三李四,我都不认识。”

107.什么是介词?

答:介词通常充当语义成分的标记,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用于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和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例如:从、按照、由于、被、关于等。

108.介词有哪些种类?

答:根据所介引成分的意义类别,常见的介词可分为五类: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在、于、从、自、打、当、由、沿、朝、向等。

(2)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根据、据、依照、遵照、按照、按、靠、本着、用、通过、凭借、经过、比等。

(3)表示施事、受事:被、叫、让、由、把、将等。

(4)表示原因或目的:为、因为、以、为了等。

(5)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至于、跟、和、同、与、向、给等。

109.介词有哪些语法特征?

答:

(1)必须带宾语,二者不可分离。

(2)不能单独充当任何句法成分。

(3)不能连用。有些貌似连用,但实则不在一个层面上。例如:“关于替她作弊这件事,我们一定要追究。”(“关于”的宾语是“替她作弊这件事”,“替”的宾语是“她”,两个介词并不在同一层面。)

(4)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

(5)不能重叠。

110.什么是连词?

答: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和、跟)、递进(而且、并且)、转折(但是、虽然)、因果(由于、因为)、选择(还是、或者)、假设(如果、假使)、让步(即使、固然)等关系。

111.连词有哪些种类?

答:根据所连接的对象,连词可以分为三类:

(1)连接词或短语:和、跟、同、与、及、或等。

(2)连接分句或句子:即使、尽管、因此、因而、况且、虽然、但是、可是、然而、既然、如果、与其、只要等。

(3)既能连接词或短语,又能连接分句或句子: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只有、因为、不论等。

112.连词有哪些语法特点?

答:

(1)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2)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

(3)双音节连词既可以位于主语之前,又可以位于主语之后。单音节连词常位于主语之后。例如:

①不但他会说汉语,而且我也会。

②他不但会说汉语,而且会说英语。

③我会说汉语,他却不会说汉语。

113.怎么区别作为连词的“和”和作为介词的“和”?

答:

(1)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例如:“小张和小李是好朋友”=“小李和小张是好朋友”,所以“和”是连词;“小张和小李说话”≠“小李和小张说话”,所以“和”是介词。

(2)连词“和”之前不能出现状语,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例如:“小张不和小李是好朋友”无法成立,所以“和”是连词;“小张不和小李说话”可以成立,所以“和”是介词。

(3)连词“和”一般可以略去,可用顿号代替,介词“和”不能略去或改用顿号。例如:“小张和小李是好朋友”可以说成“小张、小李是好朋友”,所以“和”是连词;“小张和小李说话”不能说成“小张、小李说话”,所以“和”是介词。

114.“只有……,才……”和“除非……,否则……”有什么区别?

答:“只有……”和“除非……”提出的都是唯一条件,对其他条件有排斥性。不同的是“只有……”从正面指定条件,“除非……”从反面推断条件。如:

①只有各方都有合作的愿望,才能达成协议。

②除非各方都有合作的愿望,否则不能达成协议。

115.什么是助词?

答: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助词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附着在后面的有些读轻声(例如:的、着、似的),附着在前面的不读轻声(例如:所、给、连)。

116.助词有哪些种类?

答:

117.汉语主要有哪几个时态助词?

答:

(1)持续态:着,来源于动词“着(zhuó)”,意思是“附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例如:写着、看着、唱着。也可以用在部分单音节形容词的后面,表示性状的持续,例如:忙着、亮着、空着。

(2)实现态:了,来源于动词“了(liǎo)”,意思是“完结”。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状态、变化的实现,例如:画了一张画、看了两本书、短了一截。

(3)经历态:过,来源于动词“过”,意思是“经过”。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经历过某种动作或变化,例如:见过、吃过、漂亮过。

118.“了”的主要用法是什么?

答:由于分布和所表达的语义不同,“了”可以分为两个:

(1)了1,动态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主要表示动作完成或状态、变化的实现,如:我吃三碗饭、她减肥一个月就瘦十几斤。

(2)了2,语气助词,主要出现在句末,表示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如:我已经到家(已经发生变化)、我快要到家(将要发生变化)。

119.哪些情况下不能用“了”?

答:

(1)否定句中用了“没”或“没有”以后,一般不能再用“了”。例如:

我根本没说这句话。

*我根本没说了这句话。

(2)表示经常性动作行为的动词后不能用“了”。例如:

我常常吃中国饭。

*我常常吃了中国饭。

(3)动词后带动词性宾语时不能用“了”。例如:

我打算买一台电脑。

*我打算了买一台电脑。

(4)动词在直接引语前(或后)不能用“了”。例如:

他对她说:“我喜欢你。”

*他对她说了:“我喜欢你。”

120.语气词有哪些种类?

答:依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以分为四种:

(1)表示陈述语气:的、了、吧、呢、啊、嘛、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

(2)表示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

(3)表示祈使语气:吧、啊。

(4)表示感叹语气:啊。

121.语气词有哪些语法特征?

答:

(1)附着在全句后面或句中词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

(2)常常和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啊”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语气;有的语气可以用多个语气词表达,语气意义可能相同,也可能有差别,如陈述语气中,“罢了”“而已”意义基本相同。“吗”“吧”用于疑问句中时,“吗”表示疑问,“吧”不只是单纯提问,也含有揣测的语气。如:“明天他来吗?”“明天他来吧?”

122.如何区别语气词“的”和助词“的”?

答:

(1)看后面能不能添加上相应的名词:能添加是助词,不能添加是语气词。例如:

①他是唱歌的。——他是唱歌的人。(结构助词)

②他是会来的。——*他是会来的人。(语气词)

(2)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基本意思是否改变:如果改变了,“的”是结构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例如:

①他是唱歌的。——他唱歌。(说明身份→陈述事实,意思改变:结构助词)

②他是会来的。——他会来。(陈述事实→陈述事实,意思不变:语气词)

(3)对用“是”的句子,可以改为否定句来检验,看否定词加在什么位置上:能加在“是”前,“的”是结构助词;只能加在“是”后,“的”是语气词。例如:

①他是唱歌的。——他不是唱歌的。(结构助词)

②他是会来的。——他是不会来的。(语气词)

123.怎么区别兼类词和同音词?

答:词的兼类是指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否则不是兼类词,而是一对同音词。例如,“把头发别起来”和“别去”中的两个“别”没有词义联系,只是读音相同,因此是同音词。“这件事很麻烦,不想再麻烦你了,就怕带给你很多麻烦。”中的三个“麻烦”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但词义有联系,读音也相同,那么就是兼类词。

124.什么是离合词?

答:离合词的两个语素之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是一种词和短语的中间状态。合起来可以看成是词,分开可以看成是短语。例如:洗澡、散步、睡觉、见面、结婚、帮忙、打架、理发、鞠躬、投票、毕业等。这些词的特点是:

(1)从概念上看,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使用(“离”)。例如:“你洗澡了吗?”“冬天你多久洗一次澡?”

125.什么是短语?

答: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短语内的词语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成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关系)意义。汉语词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26.短语包括哪些结构类型?

答:

127.短语有哪些功能?

答: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

(1)作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

(2)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语调能独立成句。

128.句子和短语有什么区别?

答:句子和短语是两级语法单位,它们的性质不同。句子是语言运用单位,是动态单位;

短语是造句备用单位,是静态单位。它们的区别体现在:

(1)句子有特定的语气、句调,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等不同句类;短语没有语气、句调。

(2)短语内部有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等八种结构成分;句子除了有上述八个结构成分,还多出独立语这种语用成分,共九个。

(3)短语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句子根据表达需要会发生省略、倒装等现象。

129.带“得”的述补短语有几种类型?

答:主要有三种:

(1)表可能:拿得动、吃得下、扛得起、睡得着、卖得好、修得好。

(2)表状态:洗得干干净净、洗得一地是水、洗得满头大汗、洗得一点儿不剩。

(3)表程度:忙得不行、热得邪乎、怕得要死。

130.主语可以由哪些成分充当?

答:主语可分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1)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2)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成分充当,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131.主语有哪些语义类型?

答:主语的语义类型可粗分为施事、受事和中性三大类:

(1)施事主语:主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语义结构是“施事+动作”。例如:狼‖把小羊咬死了。

(2)受事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小羊‖被狼咬死了。

(3)中性主语:主语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又叫非施受主语。例如:这件事‖不能怪她。

132.主语和话题有什么区别?

答:

(1)“主语”是句法概念,“话题”是语用概念。话题是谈话的出发点、关注点,常指明一句话中的已知信息,并往往带有强调语气。例如:人嘛,就是要靠自己。(主语是“人”,话题是“人嘛”,“嘛”是话题标记,带有强调的语气。)

(2)话题与主语在句中占据的位置不同,话题一般都出现在句首(除非有多个话题,多个话题不可能都在句首),可以由时间、处所状语充当,最多的是由主语充当,此时两者重合;但主语不一定都出现在句首。例如:

①明天,我要到学校去。(话题为时间状语“明天”,主语为“我”)

②教室里,孩子们正在打闹。(话题为处所状语“教室里”,主语为“孩子们”)

③明天是星期天。(话题和主语都是“明天”)

133.谓语可以由哪些成分充当?

答:谓语通常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主谓短语。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要包括名词、数量短语。

134.宾语有哪些语义类型?

答:宾语的语义类型可粗略分为三种:

(1)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关涉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如“割麦子”“打落水狗”)、动作的对象(如“告诉大家”“感谢”)。

(2)施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是自然界的事物。施事宾语比受事宾语少见,多用于少数特定句型中。如“来了一位客人”“走漏了消息”“出太阳了”等。

(3)中性宾语:表示施事、受事以外的宾语,即非施非受宾语。还可细分为:

①结果宾语:盖房子挖坑

②处所宾语:回南方、坐车上

③时间宾语:熬、过中秋节

④工具宾语:吃大碗、喝小杯

⑤方式宾语:存活期、寄航空

⑥原因宾语:避、缩

⑦目的宾语:交涉过财产问题

⑧类别宾语:他当班长、我是学生

⑨存在宾语:那里有

⑩其他宾语:上年纪、出风头

135.多层定语的次序一般是怎样的?

答: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

(1)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谁的?”)

(2)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多少?”)

(4)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怎样的?”)

(5)形容词性词语(“什么样的?”)

(6)表示性质、类别或范围的名词、动词(“什么?”)

例如:

136.多层状语的次序一般是怎样的?

答:多层状语语序较为复杂,一般取决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一般情况是:

(1)表示时间的名词(何时)

(2)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何地)

(3)表示范围的副词(什么范围)

(4)表示情态的形容词(怎么样)

(5)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和谁)

137.补语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

138.如何辨别可能补语和情态补语?

答:可能补语的肯定式有时在字面上与情态补语相同,如“写得好”,但意思不同,前者指“能否写好”,后者指“写得怎么样”。可用否定或提问的方式来区分:

139.如何辨别补语和宾语?

答:分辨动词后的成分是补语还是宾语,主要是看标记、关系和词性:

(1)看有无补语标记“得”,有“得”或可插入“得”的就是补语。

(2)看关系。用提问法,看动词后的词语能回答什么。能回答“V什么”的是宾语,能回答“V得〈怎么样〉”的是补语。如“吃饭”和“吃〈干净〉”。

(3)看词性。

①宾语主要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补语主要由谓词性成分充当。

②当宾语和补语都是表时间的名词性成分的时候,用“把”字提宾法鉴别。如“我等了你〈三个小时〉了”和“我浪费了三个小时了”,能用“把”字提到动词前的是宾语,否则是补语。

③动词后面是动量词的就是补语(如“看了三次”),是名量词的就是宾语(如“看了三本”)。

140.中心语可分为几类?

答:中心语根据同它配对的成分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定语中心语:定+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如“学生的课本”;谓词性词语也可以进入定语中心语的位置,如“科学技术的发展”。

(2)状语中心语:状+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例如“他已经了”;但在名词谓语句里,状语中心语可由名词充当,如“现在已经深秋了”。

(3)补语中心语:中+补,通常由单个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以由谓词性短语充当,如“布置得很漂亮、得像只兔子”“他比我爱学习得多”。

141.现代汉语中有哪些独立语?

答:从表意作用看,有四种:

(1)插入语: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如:“毫无疑问、看来、听说”等。

(2)称呼语:用来招呼对方,引起注意。如:“春天,你在哪里?”

(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如:“啊呀,老孙,想不到是你来了。”

(4)拟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如:“呼——呼——狂风夹着砂石扑来了。”

142.什么是句型?现代汉语中有哪些常见的句型?

答:句型是按照句子的结构模式划分出来的类,主要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个大类。

143.什么是句式?现代汉语中有哪些常见句式?

答:根据句子的局部特征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型。现代汉语常见的句式见下表:

144.什么是主谓谓语句?

答:主谓谓语句指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全句的主语叫“大主语”,全句的谓语叫“大谓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叫“小主语”,主谓短语的谓语叫“小谓语”。例如:饭我们都吃完了。其中,“饭”是大主语,“我们都吃完了”是大谓语,“我们”是小主语,“吃”是小谓语。

145.“把”字句有哪些特点?

答:

(1)动词后面常常有别的成分,如补语、宾语、动态助词、动词重叠式等。如:“把书放在桌子上、把苹果吃了一半、把茶喝、把事情说说”。

(2)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影响,所以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作谓语动词。如:“把饭吃光、*把他睡觉”。

(3)“把”的宾语一般说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如:“把这本书拿着、把那支笔带上”。

(4)能愿动词、否定词放在“把”字之前。如:“我把门打开。(*我把门想打开。)”“我把门打开。(*我把门不打开。)”

146.“被”字句有哪些特点?

答:

(1)动词一般有处置性。如:“垃圾被扔了。(*她被生气了。)”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例如:“这个杯子被他打破了。(*一个杯子被他打破了。)”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放在“被”字前。例如:“作弊的行为应该被惩罚。”“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这道题已经被他算出来了。”

147.“被”字句有哪些变体?

答:

(1)书面语中保留着“被……所”“为……所”的文言格式。这里的“所”是助词,在单音节动词前不能省略,在双音节动词前可以省略。例如:

①我们全家为生活所迫,到天津谋生。

→*我们全家为生活迫,到天津谋生。

②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2)口语中,经常用“叫、让、给”代替“被”。例如:

①自行车叫我弟弟骑走了。

②西瓜全让他吃完了。

③小明给流氓打了。

口语中也有“被……给”“叫……给”“让……给”的被动格式,这里的“给”同样也是结构助词。例如:

①教室被大家给打扫干净了。

②薯片全叫他给吃光了。

③小明让流氓给打了。

148.什么是存现句?存现句常常分为哪两类?

答:存现句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可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1)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还可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如:

①山上有个庙。(静态存在句)

②屋顶上飘着五星红旗。(动态存在句)

(2)隐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如:

①烟囱里冒出一阵阵浓浓的黑烟。(表出现)

②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表消失)

149.动态存在句和静态存在句有什么区别?

答:

(1)动词本身有无动作性。例如“是”“有”只能表示状态,不能表示动作,因此只能构成静态存在句。

(2)动词是否可以从状态转化为动作。静态存在句中的“着”可以被“了”替换,而动态存在句中的“着”不能用“了”替换,只可以转为一般陈述句。例如:

①桌上放着一个杯子。(静态存在句)

→桌上放了一个杯子。

②天空中盘旋着一只老鹰。(动态存在句)

→*天空中盘旋了一只老鹰。

→一只老鹰在天空中盘旋。

150.什么是连谓句?

答: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谓句。连谓句中前后谓语存在着先后、方式、目的、因果等逻辑关系。例如:

①奶奶每天都上街 买菜。(先后)

②他开车 去上班。(方式和目的)

③他爬山 摔断了腿。(因果)

151.什么是兼语句?

答:兼语短语处于句子核心位置的句子叫兼语句。兼语句多含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例如:“妈妈让我去买酱油。”

152.怎样区分连谓句和兼语句?

答:最大的区别在于连谓句中两个谓语的主语是同一个,就是整句的主语;而兼语句中第一个谓语的主语是整句的主语,而第二个谓语的主语则是第一个谓语的宾语,两个谓语并不是同一个主语。例如:

153.什么是双宾句?

答:现代汉语中一个动词既涉及对象又涉及事物,就可能带两个宾语,在语法上体现为双宾句。离动词近的宾语叫近宾语(或间接宾语),一般指人,回答“谁”的问题;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一般指物或事,回答“什么”的问题。例如:“小张送我一张球票。”

154.什么是重动句?

答:“重动句”是指同一动词在同一句子里重复出现的句式,也就是句子的谓语动词后带上宾语再重复该动词而后再带补语或宾语的一种语法格式。例如:“他看书看困了。”

155.什么是句类?句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句类是句子按照不同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型。一般分为:

(1)陈述句:用来向听话人报道一件事情的句子。例如:“北京在华北平原。”

(2)疑问句:包括疑惑和询问双重意义的句子。例如:“你是张老师吗?”

(3)祈使句:向听话人提出要求,希望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例如:“禁止乱扔垃圾!”

(4)感叹句: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例如:“祖国万岁!”

156.陈述句可以带哪些语气词?分别表达什么意义?

答:陈述句常带的语气词有“的、了、嘛、啦、呢、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等。这些语气词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例如:

①你的身体会慢慢好起来的。

②我不想看电影了。

③这本书明明就是我的嘛。

④我们要迟到啦。

⑤我去你家的时候,你还很小呢。

⑥你体温有点儿高罢了。

“的”表示确实如此;“了”表示情况有了变化;“嘛”表明说话人的态度,强调事情显而易见;“啦”在这里是“了”和“啊”的合音,也是表明说话人的态度,但附加了一种提醒的意味;“呢”带有夸张的意味,把事情往大处说;“罢了”与之相反,把事情往小处说,表示不过如此。

157.感叹句可以分为几类?

答:

(1)直接用叹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

①哎呀!

②哼!

(2)句中有明显标志的,或用副词“多、多么、太、真、好”,或用语气词“啊”,或使用某些特定的词语。例如:

①多漂亮的孩子!

②这只小狗长得真可爱!

③张姐是我的知心人啊!

④祝你生日快乐!

(3)句子形式在书面上跟一般的陈述句一样,但句尾用感叹号;口语中语调是先升后降,并且音量加大。抒发的感情可以是惊讶、快乐、悲哀、恐惧、愤怒、厌恶等,要根据语境进行辨析。例如:

①我们明天全体放假!

②出太阳了!

158.从结构的角度看,疑问句有哪些类型?

答:按照结构特点,疑问句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四类。

(1)是非问:是用疑问词或疑问语调表示疑问点的问句。在结构上和一般的陈述句相同,只要语调变为升调,或者带上疑问语气词,陈述句就变为疑问句。例如:

(2)特指问:陈述句中的每一项都可以用疑问代词来替换,从而构成特指问句。例如:“老王下星期坐火车去上海出差。”这句话,可以构成以下几个特指问句:

①谁下星期坐火车去上海出差?

②老王什么时候坐火车去上海出差?

③老王下星期怎么去上海出差?

④老王下星期坐火车去哪儿出差?

⑤老王下星期坐火车去上海干吗?

(3)选择问:提出两种或几种看法,希望听话人选择其中一项来回答。在结构上出现并列的两项或几项,经常用“是……还是……”来连接。例如:“你是要喝可乐还是雪碧?”

(4)正反问:提出正反两个方面,希望对方从中选择一项回答,回答很简单,选择肯定项或否定项。例如:“你喝不喝可乐?——喝(/不喝)。”

159.从交际的角度看,疑问句有哪些类型?

答:在语言交际中,疑问句有很多特殊用法,主要是反问句、设问句,还有回声问、附加问等。

(1)反问句:又叫反诘疑问句,是“无疑而问”,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是非问和特指问经常用做反问。例如:

①这件事他能不知道?(=他知道)

②谁说我同意了啊?(=没同意)

(2)设问句:又叫自问自答句,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等经常用做设问。例如:

①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什么?是创新。

②学开车难不难?不难,只要你掌握规律,很快就能学会。

③是读研究生还是去国外做教师?我当然选择去国外做教师。

(3)回声问:重复前一说话人已经说过的全部或部分话语。例如:

①你是问我姓什么?

②甲:他上哪儿去了?

乙:上哪儿去了?上图书馆去了。

(4)附加问:出现在陈述句后的一种简略形式的是非问句,要求听话人确认或赞同。例如:

①你就答应了吧,好不好?

②我和你哥哥一样大,对吗?

160.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答:按照语言单位内部结构层次组合的特点,对语言片段进行逐层分析的方法。分析时尽量直接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也就是一分为二,所以又叫“二分法”。

(1)从大到小的切分法:

美术老师高兴地拿出三幅油画。(主谓句)

来了一个人。(非主谓句)

(2)从小到大的组合法:

美术老师高兴地拿出三幅油画。(主谓句)

来了一个人。(非主谓句)

161.什么是移位?

答:汉语的正常语序都是主语在谓语前,述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补语在述语后。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或其他原因,可以改变这种语序,变成谓语在主语前,宾语在述语前等等。这种改变句子常规语序,但句法结构不变,语义关系也基本不变的现象称为移位。移位在口语中很普遍。例如:

①吃饭了吗,你?

②我一个人去上海,打算。

162.怎么区别省略和隐含?

答:省略的成分是可以肯定地补出来的,并且只能有一种补出方式。例如:

①春风吹到人们的脸上,(人们的脸上)暖洋洋的。

②“你做完作业了吗?——(我)做完了。”

而隐含虽然在语义上可以体会出来,但是在实际语言中无法补出来,或不必补出来。例如:

③他要求放他走。

④听说这本书早就借光了。

例③中,“放”前面隐含了“别人”,但“别人”根本不需要补出来。例④中,“借”前隐含了一个所指不明的施事。

163.根据省略的语言环境,省略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根据省略的语言环境,省略可以分为四类:

(1)承前省。被省略的词语已经在上文出现过,省略后不会产生语言理解上的困难。例如:“王明长得特别高,()穿一件黑夹克。”

(2)蒙后省。被省略的词语可以在下文中找到。例如:“()吃完早饭,就上班了。”

(3)对话省。在对话中,一些指称性的代词经常会省略。例如:“(你)去哪儿?——(我)去食堂。”

(4)自述省。说话人在写信、日记、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等或在发言时,常将“我”省去。例如:“看了这本书,很有感触。(发言)”

164.省略句和非主谓句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省略句和非主谓句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句子,省略是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动态语言现象,非主谓句则属于句子的一种静态结构类型。两者关系是交叉的,即省略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同时,非主谓句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例如:

①(我刚要出门,发现外面开始下雨了,说了句:)下雨了。

②“外面下雨了吗?”“下雨了。”

例①是非主谓句,它的结构是完整的,不必补上也无法确定要补上什么。而例②中的答句“下雨了”是“外面下雨了”的省略形式,因问句中出现“外面”,答句中省略。所以判定一个句子是省略句还是非主谓句,关键是要结合上下文以及语境来进行分析,孤立的、脱离上下文和语境的句子就无所谓省不省略。

165.汉语歧义类型主要有哪些?

答:汉语里歧义现象按存在的方式,可以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口头歧义主要是由同音词造成的,书面歧义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词汇歧义主要是由词的多义而引起的,组合歧义则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语法组合歧义

①词类不同。如:饭不了。(形容词/动词)

②词和短语同形。如:存款越多越好。(名词/述宾短语)

③结构关系不同。如:进口汽车(述宾/偏正)

④结构层次不同。如:现代战争小说(a.现代/战争小说—偏正,战争/小说—偏正;b.现代战争/小说—偏正,现代/战争—偏正)

⑤结构层次、结构关系不同。如:我们八个人一桌(a.我们八个人/一桌—主谓,我们/八个人—同位;b.我们/八个人一桌—主谓,八个人/一桌—主谓)

(2)语义组合歧义

①语义角色不同。如:提拔中青年干部。(“中青年干部”既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结果)

②语义指向不同。如:我们学校就去了二十几个人。(a.“就”指向“我们学校”时,说明去的人多;b.“就”指向“二十几个人”时,说明去的人少)

166.常见的句法错误有哪些?

答:

(1)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语和谓语,动语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联合短语中的一部分与配对成分搭配不当四种。例如:

①昨天我在宿舍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画。(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②酒吧里快节奏的音乐和迷离闪烁的灯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联合短语中的一部分与配对成分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和多余:主要分成分残缺和成分多余两种。例如:

①因为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成分残缺)

②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感到又喜悦又满意的心情。(成分多余)

(3)语序不当:主要有定语、中心语错位,定语、状语错位,状语、补语错位,状语、中心语错位,句中状语错位,多层定语语序错位,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七种。例如:

①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定语、中心语错位)

②许多附近的老人、小孩都来看戏。(多层定语语序错位)

(4)句式杂糅:主要分两种说法杂糅和前后牵连。例如:

①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两种说法杂糅)

②当老师宣布将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有既光荣又愉快地感觉是无法形容的。(前后牵连)

167.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

答:

(1)紧缩法:是先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句子的“枝叶”的一种方法。即首先检查主语(中心)、谓语(中心)、宾语(中心)是否搭配、有无多余或残缺等问题。例如:“*志愿者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友情。”紧缩为“志愿者发扬精神和友情”,从而发现“发扬”和“友情”并不能搭配,因此可改为:“志愿者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团结互助的风格。”

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则进一步检查定语、状语和补语与其中心语能否搭配、有无残缺或多余等问题。例如:“*我们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经验。”紧缩为“我们具有知识和经验”后,发现主干并没有问题,但枝叶部分的“渊博”和“经验”的搭配出现了问题,因此可改为:“我们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2)类比法:是造出一些同原句相类似的结构和原句比较,来判断原句正误的一种方法。例如:“*这儿过了立秋,天气就变得非常凉爽而且干燥多了。”当无法判断正误时,就造几个类似的结构:

①*格外美丽、大方多了。

②*特别温暖湿润多了。

③*非常亲切而且动人多了。

④十分香甜而且可口。

⑤险峻而且雄伟多了。

经过对比,发现程度副词“非常、格外、特别”等和“多了”有明显的语义重复,因此可以去掉一个,改为类似于④或⑤的句型。

168.什么是复句?

答: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复句前后有隔离性停顿,书面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复句的各分句间一般有句中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169.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主要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答: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无主从之分。偏正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句和偏句之分。

170.联合复句可分成几类?

答:

171.偏正复句可分为几类?

答:

172.怎么辨别顺承关系和并列关系?

答:顺承关系分句的次序是按照逻辑顺序相继而下,作鱼贯式排列,一般不能变换次序。这跟并列关系不同,并列关系的分句是雁行式排列,往往可以变换次序。例如:

①我冲他笑了笑,然后就走了。(顺承)

②他一边上学,一边打工赚钱。(并列)

173.什么是紧缩复句?

答:紧缩复句由一般复句紧缩而成,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并省略了一些关联词语的特殊复句。如:

①只要天一亮,就出去跑步。(一般复句)

②天一亮就出去跑步。(紧缩复句)

174.紧缩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固定格式?

答:

175.如何区分紧缩复句与连谓句?

答:紧缩复句与单句中的连谓句相像,但不相同。紧缩句有假设、条件等关系,且大多数有关联词语;连谓句没有这些关系,也没有关联词语。例如:

①他一坐下来就看书。(紧缩句——有关联词“一……就”)

②他坐下来看书。(连谓句——无关联词语)

176.什么是意合法?

答:有一些复句不用任何关联词语,完全依靠语序以及前后分句的语义制约构成,这就是“意合法”。常见的方式有排列次序、结构平行、成分省略、代词复指等。例如:

①那个黑影跑过来,他大喊了一声。

他大喊了一声,那个黑影跑过来。(排列次序)

②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结构平行)

③上课铃响了,他跑进教室,匆匆和老师打了个招呼,放下书包,坐了下来。(省略共同主语)

④十年前的今天,有个小天使降临人间,她就是我的妹妹。(代词复指)

177.什么是传统语法?传统语法有什么特点?

答:传统语法又称为“规范语法”或“学校语法”,从语法学产生就形成了,在教育界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其特点主要是:

(1)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并以词法为主,详细讲解各类词在句子中的形态变化和语法作用,句法往往比较简单,主要为词法服务。

(2)划分词类主要依据形态变化,如果缺乏形态变化,就主要根据该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句子成分或者干脆依赖于意义。

(3)注重书面语分析,比较少或者干脆不考虑口语中的变化。

(4)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则被看作一种规范和标准,要求学习者予以遵守。

178.什么是描写语法?描写语法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答:描写语法又称为“结构主义语法”,它是在对传统语法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经典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提出了一整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后来发展为三个分支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其中以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影响最大,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经典著作是《语言论》(1933),制定了描写语言结构的基本原则和一系列方法。其主要观点如下:

(1)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学要研究的是语言,而不研究言语;区分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认为语言学家要关心的是共时的客观记录和描写,可以不考虑历史的原因。

(2)语言是一个严密的结构系统,语言学家要重点研究语言结构内部的各个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大结构关系。

(3)注意语言的特征,强调形式的描写与分析,提出根据“分布”来划分词类的标准。有意无意地排斥意义的作用。

(4)强调语言结构内部的层次,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法结构进行层次分析。

179.什么是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有什么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答:生成语法又叫“转换语法”或“形式语法”。它是在对描写语法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创始人是美国的乔姆斯基(Chomsky),代表作是《句法结构》(1957)和《句法理论要略》(1965)。这一理论的提出被称为“语言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在几十年里进行过多次修正和补充。其主要观点如下:

(1)人脑中有天生的语言能力,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它就会自动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用这套系统产生出无数新的合法的句子来。

(2)语言学家要研究的就是这种语言能力,语法就是要对这种语言生成能力进行描写。这种描写既要是静态的,也要是动态的,即要探索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3)把语言结构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部分,并且找出从深层结构如何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以及制约转换的条件。

(4)强调建立适用于世界各种语言的“普遍语法”,各种语言的差异只是“参数”不同而已。

180.什么是功能语法?功能语法有什么代表人物?

答:功能语法强调交际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功能语法实际上有很多流派,国内影响最大的是系统功能语法,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他们把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主要观点如下:

(1)语法研究的重心不是语言结构本身,而是言语功能。语言结构不是任意的,一切都可能在语言的使用中得到解释。

(2)以功能为基础,而不是以形式为基础。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意义系统。每一类功能下面还可以分出若干个子功能系统。如:概念功能包括及物性系统、语态系统、归属系统、度量系统,人际功能包括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语调系统,语篇系统包括主位系统、信息系统、衔接系统。

181.什么是句法分析?

答:句法分析是语法分析的三个层面之一。即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明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例如:

她打破了我的杯子。(主谓句)

182.什么是语义分析?

答:语法分析的三个层面之一。指对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即动作与施事、受事、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角色、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例如:“她打破了我的杯子”中“她”是施事,“打”是动作,“杯子”是受事,“我”是与事,“我”和“杯子”之间存在领属关系。

183.什么是语义角色?

答:“语义角色”指词语组合时双方所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例如,下面一句的动词跟其他词语发生语义关系,就有“动作”与“时间”“处所”“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这些语义角色名称:

184.什么是语义特征?

答:“语义特征”指词语在句法结构中互相比较时显出的语义特点。例如“榕树死了”可以说,“木头死了”不能说,两者句法相同,都是“名+动+了”,可以组成合法的主谓结构。但从语义特征看,“榕树”的语义特征是[+生物],“木头”的语义特征是[-生物],而“死”显然只能和生物体搭配。

185.什么是语义指向?

答:“语义指向”指句法结构中甲成分与乙成分有语义联系及语义所指的方向。例如“我和他都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指向宾语“一个弟弟”,是后指。

186.语义指向有哪些类型?

答:

(1)补语的语义指向

①前指动词。例如:你写了,慢一点!(=你写+写快了)

②前指主语。例如:我写了。(=我写+我累了)

③后指宾语。例如:你写了作业再休息。(=你写作业+作业完了)

④前指“把”的宾语。例如:把墨水都写了。(=用墨水写作业+墨水光了)

(2)状语的语义指向

①后指中心语。例如:我经常跑步。

②前指主语。描写动作者在进行某一动作时的表情、姿态、心理状态等。例如:她高兴地看着我。(她高兴)

③后指宾语。例如:一群大雁向南飞去,整齐地排成一个“人”字。(排成一个整齐的“人”字)

④前指介词“把”的宾语。例如:他把小王满意地打发走了。(小王满意)

187.什么是语用分析?

答:语用分析是语法分析的三个层面之一。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装、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她打破了我的杯子”在具体语境中,使用不同的重音方式会有不同的焦点和意义。当重音在“她”时,则强调不是别人,而是打破了我的杯子;当重音在“我”时,则强调他打破的不是别人的杯子,而是的;当重音在“杯子”时,则强调她打破的不是我的碗,而是我的杯子。除此之外,还可以对这句话的语气、语境、话题和说明等进行分析。

188.“语用”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1)发话者:语言信息的发出者或说话人。

(2)受话者:语言信息的接受者或听话人。

(3)话语内容:发话者用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4)语境: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189.语用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答:语用学包括大语用、中语用和小语用。大语用是指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中语用包括言语行为、语境、指示、预设、语用含义、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话语结构等。小语用是指与句法有关的主体、述体、焦点、表达重心、语气和口气、评议以及与语用有关的句式变化、语序变化等。

190.语用策略主要有哪些?

答:

(1)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即先传递已知信息,再传递未知信息。

(2)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语境能够提供的信息要优于话语本身的信息,凡受话者可以从语境中获得的信息原则上都可以不表现为话语形式,除非有必要特别强调它。

(3)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要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