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博雅语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博雅语文的课程建构

当然,博雅语文并不仅仅指语文内容的宽广,更指一种对历史、文化、教育观的整合与承载。按照这样的理解,我们重构了博雅语文课程。

(一)传承北大精神

“博雅”一词似乎超越其他词汇的表达,涵盖了所有北大的过去与现在,那绵延百年、庄严无畏、勇锐抗争、独立向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科学求真、敢于创新的精神与气节。博雅塔见证并始终伴随着北大社会民主、人类自由境界的卓越追求,“松含秋月,塔醉铭湖。家国故事,热血凭赋”,[4]博雅塔给予北大的不仅是风景与诗意,而且还将一种“博雅”精神的印记永远铭刻在北大传统文化的丰碑上。

北大附小是从北大的精神大厦中孕育出来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北大用自己的文化传统撑起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旗帜,北大附小脱胎、成长、发展于这样的母体中,其延续百年的学术精神、文化活力在这里经年累积,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中国近代大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留给我们的遗产。蔡元培的时代真正是开放包容的时代,既有留学欧美的短头发激进分子,也有留长辫子的保守派教授。正是这样的自由风气,成就了一位又一位的文化大师,催生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时代。

小学教育是文化启蒙的开始。今天,在北大附小,我们坚定不移地倡导民主、包容,就是要踏踏实实地遵循学生的自由意愿和自由选择,从课程知识领域给学生尽可能开放的空间。我们遵循的民主、包容,还是情真意切地以赏识法则对待每个人,让大家学会欣赏、学会对话。

北大精神另一个重要的思想遗产就是创造。创造的核心是除旧革新,敢破敢立。在五四运动中,关于新旧文化的扬弃,关于政治制度的重构与尝试,无不反映出创造的内涵。在新旧思潮大战中,北大所充当的角色,不是悲观、不是消极,而是以身试法、感怀乐观、踌躇满志。这种创造的活力,泽被了国民命运,让伟大祖国走向了复兴的征程。

(二)开创博雅语文特色

基于不同维度构建的博雅语文教育,由于维度、目标和方法的不同,其实践形式和目前的大多数语文教学有所区别,也因此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些特色。

1.自由开放的课堂

北大附小一直秉承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历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培养学生的“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个性之发展”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北大附小构建的博雅语文课堂是开放的,是自由的。在这里,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重构;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这里,可以有不同的声音,多元的理解;在这里,可以有深入的探究,激烈的争辩。博雅语文课堂,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片自由的沃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博雅语文课堂上放飞理想,自由翱翔。博雅语文的自由开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自由——对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构。

北大附小的语文教师各具特色,各具风格,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给教师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构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正是博雅语文的魅力所在。给教师以自由,放权于教师,北大附小的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这里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不是随性而为,而是以充分尊重教师、相信教师为前提。尊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教育的理解。北大附小的语文教师在博雅语文课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重组,把一成不变的教材内容变成为己所用的教学内容,打破了教材的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我们尝试打破学科的限制,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融合了其他学科的元素,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也给语文学习带来新鲜的气息,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是学生的自由——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独立地进行学习活动。自主是探究的基础,探究是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深一层的思维活动。两者是一种学习活动的两个侧面,不能独立分开。自主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探究强调的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探索性。在博雅语文课堂上,不仅教师有自由的选择权,而且学生也有自由的选择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激发引导下,自主地选择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在这里,学生的自由,不是漫无目的,不是听之任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它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博雅语文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长。

2.多样分层的博雅阅读

北大附小历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把促进学生的阅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博雅阅读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整体规划阅读。

博雅语文课程从制定阅读目标、筹建博雅书库、提出实施建议、倡导多元评价等方面,试图给学生建筑一个系统的阅读工程。我们首先确定阅读目标,明确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要求。例如,在小学低年段,我们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做到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阅读的内容,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在中年段,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养成看书的习惯。在高年段,要求学生能就书中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能独立思考,做出批注,培养学生养成去书店看书、买书,去图书馆借书的习惯,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少于5个小时,每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30万字。

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建立了博雅书库,收录书目供学生选择。博雅书库选择书目的标准主要是适合北大附小的学生阅读,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贴近生活,文质兼美。而推荐的途径则多元化,专家、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均可推荐。按照年级不同,我们将博雅书库分为博雅书库(一)、博雅书库(二)、博雅书库(三)三个级别。每个书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选择图书,以期达到不同的阅读效果。

在项目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为一年级至六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了阶梯式的阅读主题:一年级的“绘本之旅”,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二年级的“跨越桥梁”,从习惯养成出发,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三年级的“文学启程”,注重学生的交流,逐步走向纯文字的整书阅读,初步掌握儿童小说阅读的方法;四年级的“博览之旅”,关注阅读内容的广博,懂得如何选择恰当的读物打开视野,初步学会主题延伸阅读;五年级的“人文之旅”,引导深度阅读体验,学习图书馆信息运用的初步技能;六年级的“典藏启蒙”,注重个体深度阅读,侧重名家名作阅读策略指导,利用“思维导图”策略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每个人的阅读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博雅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阅读评价也是多元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阅读小书虫、阅读手抄报、班级交流感受、阅读思维导图等,都可以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学生阅读评价的多元化,不仅是对学生个性的认可,而且也是对学生才能的尊重。多元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自信,是快乐,是幸福。

二是开展多样化的阅读。

在博雅语文课堂上,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先后设计了“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名家阅读”“主题阅读”等活动。“共读一本书”推荐的书目常常是必读书目,这种形式也非常普遍,教师可以在讲完一篇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目,由学生课下进行阅读。“亲子阅读”是指在家中父亲或母亲与孩子一起阅读。亲子阅读的开展可以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帮助孩子收获知识,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名家阅读”是指教师先介绍一位著名作家的生平,推荐名家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名家笔下的作品,阅读完成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汇报。“主题阅读”是指教师提供一个阅读主题,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选择不同的书目,阅读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3.博学厚德的博雅文化

语文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中国语文的本义内涵,可以理解为中国母语表达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中国母语式的表达。那么,语文教育的内涵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母语的民族文化”掌握“民族文化的中国式的母语表达”。语文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学习“民族化的母语表达”,任何背离这一点的语文教育都不是语文,不是语文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章程是符合语文教育特点的。“语文与文化血肉同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语文就是文化”,语文教育和文化教育本身就是一体的。

一是通过教材渗透文化。语文教材是学生离不开的学习范本,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仅是文字、文学,而且还有蕴含其中的文化。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时刻关注教材中文化的点滴渗透,是博雅语文课堂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是北大附小文化课程中的传承。北大附小历来重视北大文化的传承,专门设置了“北大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北大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我们博雅语文课程的研究团队,以北大名人、名胜古建、历史传承为线索,梳理出我们心中期待的“北大文化”校本课程的脉络,最终以风骨—风物—风采的课程架构形成了独具北大附小特色的“北大文化”校本课程。“北大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北大附小的特色课程,对学生在认识北大、了解北大文化、理解北大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北大文化”校本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低年段的学生以走进北大校园、参观北大名胜古建为主,让学生对北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中年段的学生以听取讲座为主,通过北大教师生动形象的讲座,与北大教师近距离接触;高年段的学生以研究课题为主,通过阅读大量与北大相关的书籍,了解北大的故事,认识北大的大师,体会北大的精神。

三是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活动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文化、了解文化,是北大附小博雅语文课程一直非常重视的。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大附小的部分年级就开展了中华古典诗文的诵读活动。1998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功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北大附小率先响应,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听说后,非常高兴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四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古代诗文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是非常精美的东西。应该多背,背得越多越好。它对一个人了解过去文化,对提高个人修养,提高人文素质,都有很大的好处。”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北大附小在原有的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迅速发展,师生的诵读热情日益高涨,学校的诵读氛围逐渐浓厚,很快形成了学校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