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选择创业的理由
创业是一种自发的活动,是创业者自身有意识地做出的选择。每个创业者在做出创业决定时都会有自己的理由,只是每个人的理由和动机各不相同。创业是要有激情的,没有雄心大志,患得患失安能成得大事?创业也是要有理性的,没有对行业的研究和自我分析,仅凭头脑一热就仓促行动,其结果多是令人失望的。在目睹了众多创业成败的经历后,我们将创业者创业的理由归纳为以下三点。
1.3.1 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人类的需求可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其中,自我实现需求为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指的是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实现个人理想,获得个人成就的过程。
现实中,很多创业者都是为了这个理由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的。比如马云和俞敏洪,两人早年都是高校英语教师,但是教学之余,都想从事一些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具有挑战性的商业活动,于是马云创立了海博翻译社,而俞敏洪创办了英语学习辅导学校,由此两人开始了他们传奇般的创业生涯。从翻译社到阿里巴巴,从英语辅导学校到新东方,他们在创办实业中完成了自我实现的目标。陈天桥和丁磊也是创业楷模,他们原来都是国企白领,收入待遇丰厚,但是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在经历了数年的磨炼后,两人先后离职,创办起自己的企业,在中国互联网和网络游戏领域成就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这一类的创业者,他们大部分都有着较高的学历,创业前事业稳定,生活比较安逸。但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放弃了原本就有的相对平稳的小康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创业活动中。这类创业者普遍拥有出众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能冷静面对;他们还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很多经济问题和商业问题具有前瞻性的理解,引领企业沿着创新之路发展,使企业在市场中充满活力和竞争力。他们因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而成为商界精英和市场的宠儿,追求自我实现就是他们成功的最好理由。
需要指出的是,创业并不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唯一选择,很多人在各行各业都能各司其职,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同时,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快乐。我们看到,每年都有很多高级白领放弃高薪职位参与NGO[3]项目,通过这种纯粹的公益活动来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1.3.2 顺势而为
所谓顺势而为的创业者即机会型创业者。他们创业并不是因为自己有鸿鹄之志,也并非生活所迫,而是因具备了某种特殊资质或掌握了某些有商业价值的资源而借势开始创业。这类创业者常常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或者在某个方面有超常的个人爱好或能力,他们都是在创业之后才开始思考企业的商业规划和运营目标的。比如我们前面曾提到的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因为个人爱好创建了一个社交网站,和同宿舍的几个同学凑了1000美元便开始了创业生涯。随着后期不断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规模日渐壮大。而作为创业者的扎克伯格最初只是专心做技术研发,直到公司准备上市才开始过问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这类创业者都是先有了项目,再成立的公司。由于创业者的资源优势,这类初创企业通常盈利状况良好,但是有些企业先期对自身发展没有长远规划,经营也缺乏激情,所以其业绩和规模比较有限,很难达到自身的突破。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大批的科技人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开始“下海”创业。他们大都掌握一定的资源,主要以创建科技或者综合服务类的企业为主。这类顺势而为的创业者很多都因为创业初始顺风顺水而缺乏创新动力,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最后被同行超越,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出局者,比如曾经以《学习的革命》名噪一时的宋朝弟的科利华公司和段永基的四通公司等。这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创业起步的过分顺利造成创业者对市场缺乏足够的敏锐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企业的中途退场正是市场的公平裁决。
对于顺势而为的创业者,他们需要做的是强化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坚持学习与思考,居安思危,不断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业者的管理能力而努力,这才是真正把创业的优势转化为胜势的正确途径。
1.3.3 环境所迫
不同于前两类创业者的“从容”,这类创业者之所以选择创业之路,很大程度上是被自身或者周围环境的不利条件所迫,属于“被动”创业,也被称为生存型创业者。生存型创业者一般都缺乏创业的有利资源,心理准备也不充足,他们拥有的是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陶华碧这个名字也许大家并不熟悉,但是“老干妈”这个品牌却是家喻户晓。陶华碧就是“老干妈”的创始人。她的创业经历可谓典型的生存型创业。陶华碧家里很穷,没有读过书,目不识丁,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年轻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地质队员,但是婚后没几年丈夫就病逝了。陶华碧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在窘困的生活中煎熬着。为了生存,陶华碧开始摆地摊,后来在贵阳南明区的一条小街上,她用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简陋的餐厅,专门卖凉粉。她的米粉生意慢慢兴隆起来,其中的秘密就是她用自己特制了辣椒酱拌米粉。
食客们对陶华碧的辣椒酱情有独钟,有的客人吃完米粉后常常会买一点辣椒酱带回家。甚至有很多时候,来到店里的客人根本不打算吃米粉,而是专门来买辣椒酱。后来她发现,周边的十多家米粉铺子居然都是用从她那里买来的辣椒酱作为拌凉粉的佐料。这个小发现给陶华碧带来了大灵感。1996年,她改弦更张,成立了自己的“老干妈”辣椒酱食品加工厂,从此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2014年,老干妈入选当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以160.5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151位。
以上是生存型创业者中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对于大多数的生存型创业者,由于起步艰难,所以创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没有定价优势,企业只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再加上资金不够充裕,所以对这类创业者来说企业的生存便是头等大事。目前,这样的创业企业遍布我国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其中大部分都缺乏资金和良好的管理团队,很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它们中间每年都有不少企业宣布破产或被兼并收购,很多创业者会被挤出市场,以失败收场。
被动不等于盲动,很多失败的生存型创业者常常对企业立业和发展的困难估计不足。因此,他们应该对主观和客观的环境有一个清醒认识后再开始创业。他们要明确自己可以获得哪些创业资源,要判断所进入行业的竞争环境激烈与否,要知晓自有资金如何调拨周转,要懂得如何让企业在盈余情况下有所发展等。当然,创业初始的被动并不意味着后期发展就注定失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有限资源,始终把生存当作企业运营的首要目标,让企业在盈利条件下不断稳定发展壮大,这是生存型创业者最理智的发展策略。